第五章 三權閹誤國禍紅顏1

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是橫行一時的三權閹。張皇後和李輔國因為利益反目成仇,導致了李輔國嚇死皇帝殺國母的宮廷政變,但是李輔國沒想到,他自己反而被他一手扶上帝位的代宗所殺……

在國家發生戰亂的危難之中,郭子儀大義匡扶宗室。薄命公主的胭脂劫,引發了程元振專權的危機,導致了他的最終被殺……

多情天子思念亡後,假貴妃乘機而入,代宗憐取眼前人,卻不想多情終濫情,沉迷酒色不理政事,又一個大權閹魚朝恩得以弄權,可在他欺君明朗化的不久,就被代宗授意元載誅殺了他……

1、建寧王以命諫忠言

太子李豫有一個弟弟,名倓,現封建寧王,生性熱情剛烈,和太子李豫兄弟兩人情投意合,無話不說。建寧王看張皇後和李輔國內外勾結,攬權行奸,心中久已不平,常對太子說,父皇身旁有兩大害,不可不除。太子就再三勸慰他忍耐為是。後來他又幾次要去麵奏父皇,申明張皇後和李輔國勾通一氣攬權誤國的危害,每次都被太子攔阻住了。如今建寧王又暗地裏打聽得張皇後和李輔國在背地裏設法要謀害太子,以便改立張皇後的親子李侗為太子。

建寧王勉強按捺下去的性子再也按不住,他怒氣衝衝地趕進宮來,打聽得父皇正在禦苑中向陽。肅宗身體一天衰弱似一天,就算是在冬令天氣,太醫也奏勸皇上每日須曬太陽一個時辰,得些天地之和氣;每遇肅宗皇帝在禦花園中向陽,那張皇後總陪侍在一旁。今日建寧王進宮來,見有張皇後坐在一旁,他上去依禮朝見了父皇,幾番張開了口,卻也不便說什麽。

張皇後是何等機警的人,她見建寧王滿麵怒色,心知有異,就假托更衣,退出園來;一麵指使她的心腹,去躲在禦苑走廊深處,偷聽他父子說話。建寧王是一個率直的人,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一手,一見張皇後退去,就把張皇後如何與李輔國勾通,招權納賄,現在又如何密謀陷害太子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末後,他又懇懇切切地說道:“陛下若再聽信婦人小人,那天下雖由陛下得之,亦將由陛下失之!試問陛下有何麵目見祖宗於地下?”

幾句話,說得肅宗皇帝不覺勃然大怒。況且張皇後和李輔國每日不離肅宗左右,時進讒言,肅宗正親信張皇後和李輔國時,如何能聽進去建寧王的一番忠言?早已忍不住一疊連聲地喝罵:“你這不孝的逆子有意離間骨肉!怎麽就能雖由朕得之亦將由朕失去大唐江山?!朕又怎麽沒有何麵目見祖宗於地下?!”然後也不聽建寧王把話說完,就喚內侍把建寧王逐出禦花園去。

建寧王一肚子冤屈,一見了太子,就把方才把進諫父皇被申斥的事說了,剛一說完,他就一頭撲進哥哥的懷裏,弟兄二人禁不住抱頭大哭了一場。太子勸慰住了建寧王的哭以後,才變顏變色地大驚著說建寧王:“我的弟弟,你這不是闖下大禍來了嗎?!”建寧王不明白:“怎見得這事闖了禍?不過是勸諫幾句忠言罷了!”

太子說道:“皇弟今天受父皇一番訓斥還是小事,隻怕再經張皇後一番讒言,又經李輔國一番搬弄,他二人見皇弟揭穿了奸謀,是非置皇弟於死地不可。依愚兄之見,皇弟連夜速速逃出京城去,躲在民間,才是最妥的法兒。”

建寧王聽了太子一番話,細心一想,覺得自己果然危險,但事已至此,怕也是無益,就慨然對太子說:“都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依了哥哥的話,人子獲罪於父,不得原諒,就是活在世上也沒什麽意思,我回家去候死就是了!”建寧王說罷,站起身來就走。太子如何舍得,上去一把拉住他,又苦苦地勸他出京去躲避幾時再作道理。建寧王隻是悲愴地搖著頭,嗚咽著出去了。

太子放心不下,就偷偷地來見春英小姐,求她到張皇後跟前去探聽消息。因為春英小姐是張皇後因喜歡而親信的人,又是李輔國名義上的妻子,自然不疑心她。春英小姐當晚就借口定省,去朝見張皇後。

這邊張皇後果然得到了消息並且已和李輔國議定了對策,李輔國不愧為高明老手,他一方麵要張皇後在皇帝跟前竭力進讒,務必要取了建寧王的性命;另一方麵這件機密事既被建寧王在萬歲跟前說破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趁此機會,一口咬定建寧王是太子指使他來離間骨肉的,求萬歲爺廢去無道的太子,立皇子李侗為太子,這才是一勞永逸之計。

而春英小姐在張皇後眼中自然是李夫人,也果然把春英小姐當成自己的心腹,春英小姐一聽說要廢去皇太子,暗暗著慌,急急回到自己院子去,太子正躲在她房中候信呢。

太子手足情深,聽說要廢去自己太子位,卻也不太動心,隻是聽說要取建寧王的性命,不覺心慌意亂,急欲打發人去建寧王府中報個信讓他逃跑,其時已是深夜,左右又沒可靠的人可以遣使,自己也不便出宮。這一夜工夫,急得皇太子在屋中直打轉轉。好不容易挨到天明,又怕打發別人去走漏了消息,就自己喬裝扮作內侍,混出宮去。

太子趕到建寧王府,一腳剛跨進門,就聽得人聲鼎沸,趕進內院去一看,王妃姬妾們都圍定了建寧王齊聲哭喊著,隻見建寧王直挺挺地躺在逍遙椅上,滿臉鐵青,兩眼翻白。太子痛切切地喚了聲“弟弟”,撲上去,抱住屍體就大哭起來。哭罷了,問起情由,才知道原來昨夜建寧王從宮中回府,就在自己的書房裏,長籲短歎。直到天明,還不見建寧王爺回內院來,王妃情急了,進書房一看,原來王爺早已服了毒。

皇太子聽罷,忍不住又摟著建寧王的屍身痛哭起來,王妃等忙上去解勸,太子也怕私自出宮來探望建寧王被張皇後知道了,又要在皇帝麵前無事生非,實在大不利,隻好滿含著一肚子悲哀,悄悄回宮去了。

果然建寧王死後不上兩個時辰,肅宗皇帝賜建寧王自盡的聖旨就下來了,此後張皇後還派了幾個心腹宮婢,到東宮裏留心太子的舉動。春英小姐得知內情,悄悄告訴太子,要他平日一切言語舉動都要謹慎,甚至他們兩人的私情,也須少來往為是。太子自然依著春英小姐的話,看看半年下來,心情甚是苦悶。

2、千裏追隨癡情可感

李輔國雖說家中不少婢妾姬妓可以玩弄,但哪一個也趕不上他的夫人春英小姐這般美貌這般白嫩細膩。李輔國愈是不能逞床第之強的太監,就愈是愛賞鑒玩弄美麗的女人;愈是不能在**上用功夫,就愈是**辱作害女人得厲害。這一年多下來,李輔國府中的婢妾被他玩弄得人人害怕個個叫苦,而李輔國也玩厭了,幾次進宮來要接他的夫人春英小姐回府,春英小姐總是再三以皇後不許來推脫,後來李輔國實在想得厲害,就進宮去麵求張皇後。

張皇後也真的是實在太喜歡春英小姐早晚陪她說笑做伴兒舍不得放她出宮去,後來李輔國再三懇求,張皇後才答應,過了年就讓春英小姐回去。這時已是臘月了,春英小姐萬分情急,忙悄悄地與太子商量,兩人合議了半天,也想不出一條妙計來。

恰巧這時兵馬副元帥郭子儀回朝,肅宗皇帝看他殺敵有功,特在延曦殿賜見,郭子儀見過聖駕,奏報軍情,說如今大敵已除,惟有史思明孽子史朝義仍負隅頑抗,請萬歲爺別遣知兵大臣,與臣協力共討之。肅宗對他大加嘉許,留郭子儀在殿上領宴,又大賜金帛給隨征的諸將。然後當朝文武大臣都爭著替郭子儀接風洗塵,就是李輔國也在府中擺下盛筵相待,又用家伎歌舞勸酒。

郭子儀四處應酬,那天回到行轅中,已是黃昏將盡,正在私堂中矇矓欲睡,忽家院進來報稱,外麵有一少年官員求見。並且這官員還不肯說出姓名,隻說郭元帥一見就知,並再三強調說有緊急公事,須與郭元帥當麵商量,而且是馬上就商量。

待那少年官員走進屋子來,不覺把郭子儀嚇了一跳,忙回頭喝退家院,上去拜見,口稱千歲。不必說,這位少年官員正是當朝的東宮太子李豫。

郭子儀一看太子這樣來見他,就知必有機密事務,於是郭子儀拉太子一同進了後院幽密的所在。

果然不出郭子儀所料,果然是機密大事,原來近日張皇後居然勾通李輔國欲謀廢太子,且建寧王已被逼自盡了!太子李豫此來就是與郭子儀商量一條免禍之計。郭子儀低頭琢磨了半晌,忽然大叫有了,說:“今天小臣朝見聖上時,奏稱賊勢猖獗,求皇上別遣知兵大臣,協力討賊。現在就借口這個,明日我就去朝見聖上,保舉千歲爺,求聖上立拜千歲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各路人馬,前去討賊。這樣一來千歲遠離了宮廷,也免了許多是非;二來千歲爺手握重兵在外,張皇後和李輔國也有了顧忌和懼怕,量他們也輕易不敢再妄起謀廢之念。”太子聽了,頓時非常高興,連說妙計妙計。

果然經郭子儀奏請,肅宗皇帝立刻下旨,拜太子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與副元帥郭子儀統率六路大兵,征討史朝義賊寇。然後太子李豫調齊了二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壯觀。待要起程,太子心中卻又舍不下春英小姐。

春英小姐雖不得和太子見麵,但也聽說了他要帶兵出征的事,背地裏直哭得寸心欲碎,看看分別的日子一天近似一天,那夜天上月正圓,照得玉階如水,萬籟無聲,庭院寂靜,春英小姐獨自倚欄望月,一陣北風,刮得她肌膚生寒,才要回屋添衣,遠遠見一個侍女走來,就命她到房中去取一件披風來給自己。然後那個侍女取衣來後,就默默地陪著春英小姐到庭心去步月,當頭一輪皓然滿月,正團團圓圓,而地上的有情人卻分離在即,春英小姐忍不住兩行珠淚悄悄地滑落,神情恍惚地隨著那個侍女一同慢慢從曲徑中向通幽處走去。

剛到幽僻處,猛然那個侍女上前來,雙臂緊緊抱住春英小姐的纖腰,摟定在懷中。春英小姐於驚詫中在月光下一看那個侍女的臉,不覺心花怒放,忙把粉龐兒向那個侍女的臉兒貼去,兩個人的身體立時就扭股糖兒似的親熱起來。同樣不用說,這個侍女又是太子改扮的。

如此良夜,二人說不盡的別離心情相思滋味。春英小姐泣泣啼啼地說李輔國一過了年就要逼她回府去,而太子又眼看著要統兵遠征,太子一麵給她擦著淚,一麵千般溫存百樣勸慰。春英小姐口口聲聲要隨著太子離開京師,雙宿雙飛。太子搖頭說:“千軍萬馬之中,耳目眾多,這如何使得?”兩人直談到三更向盡,才難舍難分地分開了。

太子李豫從前在靈武領兵時不過是位王爺,如今已是一位太子,肅宗皇帝特許他假天子旌旗,建帝王節鉞,所到之處,文武百官都來朝參,一路上十分威武。可太子李豫心中,因想念春英小姐,卻就是高興不起來。

這一天,在西京行宮裏,天色已晚,一個麵貌清秀的內侍送上燈來。一路上曉行夜宿,這個內侍總是盡心伺候,雖然大元帥李豫連看都不看他一眼。如今看大元帥李豫正悶坐無聊,這個內侍就招手叫來行宮中原有的守宮侍女,挑幾個漂亮的,打扮得花枝兒似的,手執樂器前來伺候,可才奏了一曲,悶坐的大元帥李豫就連連搖著手,命她們退出,然後仍是長籲短歎。

正這時那個內侍一聲啊唷摔倒了,大元帥李豫見他跌得可憐,就急忙站起身來,親自上前去扶,恰燈光正照著,不覺驚詫起來,原來這個內侍竟是女人改扮的,因為太子兼大元帥的李豫眼中看見的恰好全是,此時從她腳上的一雙靴子脫落後,露出的六寸羅襪來。太子大元帥李豫疑心是張皇後指使她來行刺自己的,頓時怒從中來,拔下腰間的寶劍指著喝問:“你是何處賤婢,膽敢喬裝來欺蒙本帥?”

太子大元帥李豫說著的時候,這女子一抬頭,太子大元帥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他心中朝思暮想的春英小姐!春英小姐見太子大元帥李豫聲勢洶洶地拿寶劍要殺她,就撒嬌地一頭倒進太子大元帥懷裏,說你殺呀你殺呀。而太子大元帥李豫早喜得眉開眼笑,摟定了春英小姐的纖腰連連問:“姐姐是怎麽出宮來此的?”

春英小姐吃吃地笑道:“還不是因為妾身的一片癡心!自從那夜分別後,妾身下狠心定要與千歲爺行坐不離。就是千歲爺不知道,妾身隻要能得常常見千歲之麵,也深謝上蒼此生願足。殿下不也曾改扮成侍女來見妾身的嗎?乘著那天夜裏,東宮中收拾行裝熱鬧又紛亂的當兒,妾身就也改扮了,夾雜在內侍裏麵混出宮來。一路上可以說吃盡了千辛萬苦,萬不想今日露了破綻,千歲爺不說憐惜,反倒惡狠狠地要殺妾身了。”春英小姐這一撒嬌,原本就對她千依百順的太子大元帥見春英小姐為自己吃了這麽多的辛苦,心痛不已,當即萬種溫存,隻消一夜工夫,兩人的相思病就都治好了。從此這位多情太子、重愛大元帥,身邊有意中人伴著,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加倍地有精神了,連連攻城略地,殺得史朝義兵敗將亡,逃去雍州城死守住不敢出來。接連的報捷文書讓肅宗皇帝十分歡喜。

3、奇珍異寶終致大禍變

肅宗皇帝的身體更是衰弱不堪,一天到晚也沒精神去坐朝。所有朝廷大事,一概托給張皇後和李輔國二人。而太子又出征去了,張皇後和李輔國一個在宮中,一個在宮外,越發地招權納賄大膽妄為。

肅宗皇帝養病期間,閑著無事,就愛讀佛經。當時有一個三藏寺的主持和尚,法名不空,道行十分高深,肅宗每日傳不空和尚進宮去談天竺密語並講經說法。不空和尚勸肅宗皇帝在佛前多做善事,肅宗皇帝就傳旨內藏大臣,把百品名香舂成粉,和著銀粉去塗在京師地方大小廟宇的佛殿牆上。一時間京師各寺院的牆垣,都成了銀色的,路人經過時,遠遠就聞到一陣一陣的異香,從寺院裏吹出來。

這時新羅國進貢來一方五彩寶毯,這地毯製造得十分精巧,每一方寸內,都織成歌舞伎樂,與列國山川氣象,每遇微風吹動,氍毹上又有五色蜂蝶就會舞動著,又有燕雀跳躍著,不是蹲下身去細細地觀看,都看不出是假的來。肅宗皇帝把這一方寶毯施舍在三藏寺中佛堂上鋪設著。

接著又有月氏國獻上一座萬佛山,肅宗皇帝就傳諭陳設在佛殿上,萬佛山下鋪設著那方五彩寶毯,任一群善男信女進殿來膜拜觀看。這座萬佛山,名稱萬佛,其實那山上何止一萬個佛。全山高約一丈,是用沉檀香木珠玉珍寶鑲嵌雕刻而成,漫山滿穀,塑著佛像。那佛身大的有寸許,小的竟至二三分。佛之首,有細如黍米的,有大如赤豆的;頭部眉目口耳,無不俱備。又拿金銀精練成細絲,織成流蘇幡蓋,又製成菴羅葡萄等樹,用百寶堆積成樓閣台殿,間架雖微小,那簷角窗垣,卻轉動自如。佛殿前排列著僧道數千百人。山下有紫金鍾一座,徑闊三寸,人拿小槌子將鍾打一下,那山上萬餘僧人,都能俯首至地,做出膜拜的形狀來。當眾僧人膜拜的時候,又有微微的一陣誦經唱佛號的聲兒,從鍾裏發出來。

肅宗皇帝宮中原有一柄九光扇,它一經映著燈光或日光,就都會發出九色的光彩來,每年四月初八浴佛之期,肅宗皇帝親率僧徒,數千人入內道場,繞著萬佛山禮佛。把九光扇插在山頂上,頓時發出九道絢麗多彩的奇光來,照耀得滿室燦爛,這樣的九道絢麗多彩的奇光被稱為佛光。引得京師地方的百姓,扶老攜幼的,都來看佛光。

肅宗皇帝又在不空和尚處學得打坐,他在宮中收拾起一間淨室,每日在屋子裏盤腿靜坐。這一天,靜悄悄的一個人靜坐著,不覺矇矓睡去,忽然夢見高力士領著數百騎兵,手拿長戟追趕李輔國。李輔國拍馬在前麵奔逃,高力士追上後一戟擲去,正刺中李輔國的頭顱,頓時鮮血似水一般地嘩嘩淌下來。那一隊騎兵見李輔國已被殺,就人人歡呼,向北而去。肅宗不禁十分詫異地問高力士為何殺李輔國?高力士昂首答道:“李輔國乃朝中第一奸臣,今是奉太上皇之命誅之!”

肅宗醒來後,想一想李輔國漸漸驕橫而至跋扈的樣子,也不覺一肚子氣憤,但有張皇後包庇,肅宗看在患難夫妻的份上,也隻得隱忍。偏偏這時張皇後又暗使李輔國為自己上尊號,稱為翊聖皇後。唐室規矩,皇太後和皇後上尊號的,每加一字,每月就加俸十萬兩。十分貪財的張皇後一來為誇耀六宮,二來也是想要多得錢財。

肅宗皇帝看了李輔國的奏章,忽想到自己的那個夢,不禁非常反感,恰值丞相李揆進宮。聽說了這事,李揆察言觀色,看皇帝並不願意給張皇後加尊號,就迎合上意說:“依一向的規矩,皇後未有盛德,是不能上尊號的,況且前吳皇後未上尊號,張皇後豈可獨上尊號?”

過了幾天,張皇後見沒動靜,就忍不住去麵問皇帝。肅宗是一個最沒有責任感和擔當事兒膽量的人,況且素來對張皇後因愛而寵而懼,見張皇後來責問,他就一下子都推到李丞相身上。剛愎自用慣了的張皇後哪裏肯就此罷休,誰讓皇帝這麽沒主意,就算是有人進饞,也不該聽啊,這怎麽能讓她張皇後不生氣呢,於是她當即就和肅宗大吵大鬧了足足一夜,直到肅宗皇帝氣得暈厥過去才罷,張皇後轉而恨李丞相入骨。

李揆聽心腹說了,自然很是苦惱,但他不會束手待斃,當夜就邀了一群心腹同僚來計議,大家都說張皇後弄權,是依李輔國為爪牙,如今隻要讓張皇後失了李輔國,就如拔去爪牙,她再也沒有能力為害大臣弄權朝綱了。可大家又為難,計雖是一條好計,可李輔國與張皇後同流合汙為日已久,怎麽會輕易背棄。最後還是李揆一拍胸脯,說我自有辦法。

過了幾天,李揆折簡邀請李輔國到府中,然後大開筵宴,女樂妙舞,又邀請百僚作陪,李輔國不知不覺就被灌多了酒。夜半酒罷歌歇,李揆把李輔國邀到書齋中去清靜談心。李揆先說:“義父身為大將軍,功高望重,位極人臣,下官不勝欽敬!”

李輔國生平最愛別人給他戴高帽子,三句好話一說,樂得他手舞足蹈,嘴上卻忙謙讓。接著,李揆又促膝低聲說:“我有幸得大將軍收為義子,不敢不提醒,大將軍一生榮寵,須防有人背後暗算。”一句話說得李輔國陡地變了顏色,忙站起身來,向李揆兜頭一揖道:“不知有誰人暗算,還求丞相指教。”

李揆不慌不忙,微笑著說,隻是聲音更低了:“如大將軍的今日勢力,還有誰敢暗算?隻是聽說張皇後因為迎涼草和鳳首木之事,頗不滿意於將軍。”居心叵測的李揆雖然是有意挑撥,但他說的這兩件事,卻事事是實,由不得李輔國不信。

原來那迎涼草和鳳首木是兩樣稀世珍寶。迎涼草的模樣,幹如苦竹,葉細如杉,枝葉全是翠綠色,雖終年形幹狀枯,但從不見有一葉凋落。盛暑之際,把迎涼草陳列在窗戶間,就會有陣陣涼風,吹入屋中,讓滿屋生涼。鳳首木高約一尺,雕成雙鳳的形狀,雖已枯槁,但毛羽脫落不盡。每到嚴冬大寒的天氣,把鳳首木陳列在高堂大廈之間,就會有暖氣蒸發出來,滿室和煦,恍如二三月天氣,因此又名常春木。就是用烈火燒它,也不見焦灼痕跡。

當初肅宗皇帝把幼女寧國公主遣嫁到回紇國去,下嫁的時候,肅宗皇帝親自護送到鹹陽地方,肅宗再三勸慰,公主也流著淚慷慨地表示:“國家多難,以女和藩,女兒雖死也無恨!”寧國公主到了回紇後,夫婦恩愛,作為回報,回紇國葛勒可汗常來進貢,迎涼草、鳳首木兩樣奇珍異寶就是回紇國進貢的。

這時李輔國權侵中外,凡是外國進貢來的,都要先投到大將軍府中,請李輔國檢驗。李輔國一見了這兩樣寶貝甚是歡喜,打發回紇國的使臣去後,他也不奏明皇帝,竟然大著膽子悄悄地私吞了這兩件寶物,每到夏天府中舉行盛大的宴會時,李輔國就把迎涼草拿出來,陳設在座中炫耀,謊說是回紇國使臣特意拿來孝敬他的。

這樣一招搖,於是很容易就讓張皇後知道了回紇國的迎涼草、鳳首木這兩件奇珍異寶,並且她是不會相信李輔國說的什麽回紇國使臣特意拿來孝敬他的鬼話。原來張皇後與李輔國私地裏約定,不論外間賄賂了什麽寶物,都須先報與皇後知道,然後內外平分。所以眼下這兩件國寶不論是回紇國進貢給朝廷的,還是真的孝敬他李大太監的,其性質都難逃一個私吞。因此張皇後當即就非常生氣,十分貪財的她為了上個尊號,不惜氣得她皇帝丈夫幾次發昏,何況是迎涼草、鳳首木這樣的兩件奇珍異寶呢?於是張皇後就向李輔國索取,李輔國舍不得給,仍推說是回紇可汗孝敬自己的。

張皇後當即就忍不住給了李輔國一頓怒聲斥罵,嚇得李輔國忙認了錯,說願把此寶物送進宮來,孝敬皇後。可過了多日,依舊不見寶物送進宮來。張皇後一再地催,李輔國卻隻管一味地支吾。同時,李輔國又幾次求張皇後要接他夫人春英小姐出宮,因此,一麵索夫人索得緊,一麵索寶物也索得勤,於是張皇後索性對李輔國說:“獻了寶物,再還你夫人。”

李輔國見張皇後要挾得如此厲害,不覺老羞成怒,拚著這個夫人不要了,誓不肯把這兩件寶物送進宮去。當時滿朝中人,都還當李輔國是張皇後的心腹爪牙,卻不知道二人已為奇珍異寶而反目成仇鬧左了,並且愈鬧愈壞。自古小人以共利為朋,利盡則交疏。如今張皇後和李輔國已變成了仇家,張皇後處處防著李輔國;李輔國也時時琢磨推翻張皇後滅口,免得把他的私事暴露出來。如今義子李揆一語擊中要害,兩人很快就達成盟友,發誓共甘苦同生死,李輔國還有一個知己程元振也成為了他們此次行動的可靠盟友。

凶橫的程元振原也是太監出身,因立太子有功,被拜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再至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統領禁兵,權震天下,一時間曾勢在李輔國之上。但宦海風雲起伏,一不小心,他就被大浪打到了穀底,落了勢的程元振經李輔國的提攜又進入了政壇,兩人也就成了莫逆之交。

李輔國從李揆府回去的第二天,就把一切都對程元振講了,程元振也認為與李丞相聯手對付張皇後為是,他的觀點是,做大臣的當順勢識時。如今太子掌兵權在外,立功不小,張皇後雖握宮廷重權,但聖上身體衰弱,不久就將權屬太子。幾句話說得李輔國連聲道妙。

4、勾結新歡對付舊盟友

而張皇後也不是好作付的,一見李輔國、程元振與李丞相聯合起來,自己孤立了,就天天在肅宗皇帝跟前說李輔國如何貪贓枉法,如何欺君罔上。肅宗皇帝本已心知李輔國是個大奸臣,無奈他如今大權在握,羽翼已成,一時也無法翦除他。一著急,肅宗的病更重了,甚至下不了床,更談不上理政坐朝,而太子這時領兵在外,朝內一切大事全交給了李輔國、李揆二人,張皇後十分焦急,就悄悄地打發人去通報肅宗的次子越王李係。

張皇後念當初與越王李係一同避難在靈武時,兩人也曾結下的一段風流孽緣,後來張皇後隨著肅宗皇帝進京,而越王李係則封在南陽,兩人兩地相隔。如今張皇後派密使送密信給越王李係,許願越王李係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將來同居深宮,共享快樂。

既可得皇帝位,又可與心愛的張皇後聚首,越王李係一得到這個消息就非常高興,當即星夜起程,從南陽城趕奔京師。

而與之同時,太子在西京也接到了李輔國和李揆二人的表文,說聖上病危,請太子速回京,主持朝政。太子當即就把兵權交與郭子儀,帶了依舊內侍裝扮、春光絲毫不外露的春英小姐也星夜往京師趕。結果太子進宮之日,越王還不曾來到京師。

張皇後一見太子先到,立即和顏悅色地去迎接,與從前的驕橫狂傲大不相同,張皇後又親自領太子到寢宮裏去看肅宗皇帝。太子上前連喚了幾聲,緊閉雙眼睡在**的肅宗已開不得口了,隻是微微點了下頭。太子一陣心酸,幾乎要哭出聲來,如果不是張皇後示意。

然後,張皇後邀太子到一間密室,告訴他近來李輔國如何跋扈,且久握禁兵,朝廷製敕,皆從彼出;往日擅自逼遷太上皇,為罪尤大。又說李輔國心中所忌,隻有我與太子二人;如今主上病勢危急,李輔國聯合他的死黨程元振等一群奸臣,陰謀作亂。太子為將來自身威權計,不可不速將李輔國奸賊拿下殺死。

太子見父皇病勢危急,五內已亂,又聽了張皇後的這一番話,更是急得直流淚:“如今父皇抱病甚劇,不便把此事入告;若驟殺李輔國,萬一事機不密,必至震驚宮廷,動搖社稷,此事隻得從緩商議。”

正這時,忽見一個心腹宮女進密室來向張皇後低低耳語了幾句,張皇後聽了禁不住麵露微笑。太子見了,正莫名其妙,而張皇後已忽然換上了一種懶懶的神情,對太子說:“太子遠路奔波,想已疲倦,且回東宮,待以後再作商量吧。”

這邊太子前腳才出宮門,後腳果然越王李係就鑽進這間密室裏來了。兩人久別重逢,自有一番迷戀顛狂,盡情風流過一回後,張皇後就又說了李輔國謀反的事;又說太子生性軟弱,不能誅賊臣,你若能行大事,不愁大位不落入你手。這時越王正趴在張皇後豐滿酥潤的胸脯上,當即滿口答應。

越王雖然滿口答應,可他其實並沒有什麽好主張,恰巧這時內監總管段恒俊求見。段恒俊見李輔國權威大似天,早就心有不甘,如今見越王回京,他知道越王和張皇後是一夥的,而自己往日也與越王很有交情,這正是為將來謀得顯貴的最好時機,果然他連夜拜見越王來得正是最是時候,於是他為越王設下的毒計也就自然最被采納,那就是由段恒俊回宮去挑選二百名精壯太監,授以兵器,埋伏在後殿,然後矯詔把太子、李輔國二人召進宮來,乘其不備,伏兵齊起,把二人殺死。

5、泄陰謀

越王和段恒俊二人計議的時候,左右隻有一個俊俏的婢女紅梅在一旁伺候湯茶。紅梅因為麵貌的絕頂美麗,讓越王私地裏把她勾上手後,一時間曾行動坐臥不能離她,甚至越王許願把紅梅封做第十二個王妃。卻不料這個小小婢女卻有大大的異誌,她與越王約定,眼前甘願做一個貼身婢女,一旦第一王妃去世,就把她升做第一王妃。若第一王妃死在她後麵,她就甘心這一輩子不受封號。同時她又要越王給她發密誓,必須終身安於王位,不做篡逆之事,更不得再與張皇後發生曖昧情事。這個女孩兒的智慮可謂十分周密,她怕越王篡得了帝位,自己出身寒微,永無皇後之份;而越王若再與張皇後重拾了舊歡,自己的勢力決敵不過張皇後,難免不把自己的寵愛奪了去。

誰知越王當時隻是迷戀紅梅的姿色,一一答應,到後來事過境遷心情也大異,越王早已把紅梅說的話忘了,一個勁兒地和段恒俊商量如何謀奪帝位的事,且她又從越王的小廝嘴裏打聽出越王進宮去,又與張皇後做了那件暖昧事。卻巧這個小廝也長得眉清目秀,知情識趣。他心目中早已看上了紅梅,隻因紅梅已攀上了高枝兒,不敢動橫的。幾次嬉眼賴臉地向她調戲,紅梅隻是冷冷個臉子,不理不睬。

如今這小廝在屋外,紅梅在屋內,兩人伺候著主人。到夜靜更深,紅梅偶然到屋外來坐著歇歇,這個小廝就又上來糾纏她。紅梅這時已知越王變了心,無法寄望自己的將來了,又見小廝對她一向用情甚苦,於是這夜就也甘心情願地把這個小廝多年的相思病醫好了。剛一完事,紅梅就勸他早圖個出頭晉身之計。小廝一吐舌頭,說自己不過是個小人物罷了,決然不可能有大的出頭之日和好的晉身機會,於是紅梅就唆使他到李輔國府中去告密,說越王和段恒俊如何勾通設計,保你可得了富貴,隻是得了富貴以後,千萬別忘了咱倆人今日的恩愛。須得讓我做你的正室夫人,且還得是惟一的一個夫人。

這個小廝當即指天立誓,說永生不敢有負紅梅。然後他連夜偷偷地出了越王府,奔向李輔國府第中告了密。正欲就寢的李輔國聽了不覺大驚,連夜去把程元振、李揆二人邀進府來,密議對策。李揆說:“此事雖不可不信,卻也不可全信;不如明日派少數飛龍廄兵役,到淩霄門口去探聽虛實,隨後再由程元振帶領大隊人馬在後接應。”

6、殺皇後

這邊張皇後聽越王聽說了他和段恒俊的謀劃後,連連稱妙計,於是行動起來,一麵由段恒俊去挑選二百名精壯的太監,各給短刀一柄,埋伏在後殿門口;一麵由張皇後乘著肅宗皇帝精神昏迷的時候,把玉璽偷盜出來,在假聖旨上蓋了印,派兩個幹練內監分頭送與東宮和李輔國兩處。

誰知這兩個太監剛走出宮門,就被程元振派兵捉住,送去空屋裏鎖閉起來。同時分派兵士,把各處宮門把守住,不許放一人出入。天明時分,太子李豫到了,李輔國上前攔住說:“宮中有變,殿下斷不可輕入!”太子李豫驚詫道:“宮中好好的有什麽事變?”李輔國就把張皇後矯旨和段恒俊伏兵謀變的事說了。太子聽了不覺流下淚來:“我昨日進宮時,見萬歲病勢沉重,我出宮來,心中十分記念。昨夜一夜無眠,今日特意早早起來要進宮去探望,父皇病勢危急,我做人子的,難道因為怕死,就不進宮去嗎?”說著,太子李豫就硬要進宮去。

李輔國再三勸阻,程元振也在一旁勸道:“社稷事大,殿下還須慎重為是。”可太子就是不聽,決意要進宮去探視他的皇帝父親,程元振看攔不住太子,就向兵士們舉一舉手。兵士們會意,蜂擁土前,把太子團團圍住,也不由分說,半推半扶地推進了飛龍殿,一隊兵士看守住了殿門,不放太子出來。李輔國又逼著太子下一道手諭,給禁兵監。

然後李輔國帶領禁兵,闖入中宮。劈麵正遇見段恒俊帶著他的二百名內監,兩下人馬就在丹墀下廝殺起來,可憐這二百名太監平日既不曾操練過,臨時又欲以少敵眾,哪裏能抵擋得住?看看太監已死了一半,其餘各丟下刀棍,四散逃命。

這裏禁兵一聲大喊,潮水一般湧上殿去,把越王和段恒俊二人捆了個結實。程元振見了段恒俊,恨得牙根都癢癢,拔下佩刀就要砍,李輔國一把攔住:“且慢殺這廝,咱們還有大事未了。”

然後李輔國吩咐把越王和段恒俊打入大牢,一轉身,手執著寶劍直向內宮衝去,回頭對程元振大聲說:“跟我來!”本來程元振見捉了越王和段恒俊,便想就此罷手。不想李輔國竟大膽仗劍衝進內宮去,他難禁膽怯,不覺遲疑起來。

李輔國見程元振不敢進去,就自己一人率領一隊禁兵,大踏步向內宮衝進來。內宮的路,李輔國平日走得爛熟,到張皇後得了消息時,為時已晚了。她知大勢已去,正慌張之際,忽聽得內宮門外一陣一陣呐喊的聲音,起身就從自己的寢宮裏逃了去。張皇後躲避得慢,李輔國追尋得快,張皇後情急之下忙逃進長生殿,因為病重的肅宗皇帝就在那裏,可這裏也不是安全所在,馬上李輔國就追進了皇帝寢宮。張皇後一時情急,就隱身在肅宗皇帝的龍床背後。

肅宗皇帝雖然病勢沉重,已到身體不能動、口中不能語的程度,可他心裏清醒,忽見張皇後慌慌張張地逃進屋子來,向龍床後麵躲去,就知大事不妙,果然李輔國仗劍隨即也追了進來。

李輔國一見皇帝,禁不住心中懼憚,忙把手中的劍藏入衣袖中,跪趴下去,口稱:“臣李輔國參見,願吾皇萬歲!”半天沒聲,隻聽見呼呼哧哧地喘粗氣,他抬起頭來一看,肅宗皇帝急得額頭青筋暴起很高,臉漲得通紅,嘴張得好大,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隻能大口地喘著粗氣,兩個眼珠子瞪得快要突出眼眶了。李輔國一見皇帝連話都說不出來快要死了,頓時膽子大了起來,向著龍床就追了過去,他是非把張皇後殺死不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張皇後一見,急倒身要往龍**鑽,還沒抬上腿,李輔國一手仗劍,另一隻手上去一把握住張皇後的手就往外拽,慌得張皇後趴在地上磕頭求饒。李輔國見拖不動她,就發一個狠,把劍咬在口內,伸出兩手抓住張皇後就往外拖,張皇後哭著嚷著,把全個身子都倒貼在地麵上,死也不肯走,口中大聲嚷道:“萬歲爺快救我!求萬歲爺看在十多年夫妻的情份上,替我向李將軍討個情兒!”

可憐肅宗皇帝早氣得暈厥過去了。任憑張皇後一聲一聲的萬歲地喚著,她的萬歲爺就是直挺挺地閉著眼,再不見剛才那呼哧呼哧大口地喘著的粗氣了,甚至平靜得連氣也不喘了。李輔國見狀,忙探身上前一試皇帝的鼻息,才發現原來肅宗皇帝不知什麽時候早已駕崩了。

李輔國一見皇帝已被自己活活嚇死,膽子就更大了,一聲喝令,門外如狼似虎的禁衛兵就蜂湧進來,拿了一條白汗巾,上去就把張皇後也捆了個結實,暫時打入冷宮。李輔國在後宮裏到處搜查,找他的夫人春英小姐,誰知全搜了個遍也找不見,各宮人也都說不知。李輔國趕到冷宮,看張皇後此時被汗巾子捆得好似一隻死蝦,倒在地下。

7、追殺小王子

然後李輔國轉身出來,從大牢提出越王李係和段恒俊等人,一個個都給他們的腦袋搬了家。一座莊嚴華麗的宮殿,頓時屍橫遍地,血流滿階。

李輔國接著又四處搜尋張皇後三歲的幼子定王李侗。這是張皇後的親骨血,必須斬草除根,方免後患。

定王李侗因為是張皇後的親生兒,平日裏何等的嬌養寵愛,如今那一群乳母保姆一聽說事變,把三歲的小王爺李侗孤零零地拋在**,都各自逃生去了。隻有一個姓趙的老宮人見小王爺被拋在**,手足亂舞,力竭聲嘶地哭著,心中不忍,上前去抱在懷中,往後殿躲去。後殿是一帶空屋,樓上屋中堆著山一般高的簾幃,趙宮人就把小王爺藏在簾幃下。小王爺很懂事,也不哭了也不嚷了。趙宮人退身下樓來,蹲坐在樓梯口守著。

這時李輔國帶領禁兵,已三次搜宮了,卻尋不到三歲的定王李侗的蹤跡,正十分焦急地路過後殿門口時,忽見一個宮女在門裏探頭探腦地探看動靜,形跡很是可疑,便喝令禁軍上去,一把揪住,李輔國把劍鋒貼著這個宮女的脖子逼問她,有什麽背人的事,可曾看見小王爺?

這個趙姓老宮女麵不改色,一句話也不肯說。李輔國說了一個搜字,兵士們便分頭向後殿搜去,直搜到後殿樓上,卻發現定王李侗已被一大堆簾幃壓住,早氣閉而死。李輔國這才放了心,隨手把劍向趙宮人脖子上一抹,可憐她一縷忠魂,也隨著小王爺一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