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荒廢的財富

陽光正好,雖然現在的天氣還很寒冷,但是今天的陽光卻很充足,劉衍、陳勳一行六人沿著南河轉了一圈,眼前南河蜿蜒往西北而去,沿著河的兩岸,一些軍戶或是民戶不久前播種的田地小麥正在出苗。可以看出,河兩邊耕種的田地還是太少,離河邊不遠,便是**的大片大片幹燥的土地。

眾人徒步從一處枯木搭成的小橋過河,來到南河的對麵,對麵也是同樣這種情況。

劉衍略略一估計,從大盤墩到南河一帶,兩岸可供開墾的荒地達數千畝之多。

其實這些土地土質都算不錯,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這些原本算是優良的田地都荒蕪了。如今大明各地就是如此,幹旱少雨,農事全賴灌溉,有水之處為沃壤,無水之處便為荒漠,對灌溉係統的依賴性極大。

眾人沿著南河而行,可以看到河岸旁一些原本渠池的痕跡,不過這些河渠多年沒有疏浚,水流不到,己經多是淤淺廢棄了。這使得離河稍遠一些的田地無奈荒廢,畢竟那種可供灌田的磚石深井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家便可挖製的。

如果官府衛所將這些河渠重新疏通修理,完全可以讓這一帶成為良田土地。

不過這事也隻能想想罷了,各地水利失修嚴重,是眼下整個大明普通存在的情況,朝廷沒有這個財力顧及水利的維修,有限的一些經費又被官員們貪汙私肥,靈山衛同樣也沒有這個財力心思,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此時劉衍站在河邊四顧,隻見眼前地勢開闊,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後世山東各地本就是產量大戶,山東的蔬菜可是聞名遐邇的,而現在劉衍眼前的土地卻隻能無奈荒蕪。

劉衍沉思著,陳勳幾人都是種田好手,陳勳更是走到劉衍的身邊,說道:“甲長,這一片都是好地啊,如果挖些池修些渠,再招些軍民開墾,將來這一片都可以成為良田。”

劉衍點頭,其實大明對於各地軍民開墾荒地向有優惠,開墾土地盡歸軍民不說,三年成熟後,每頃土地止征少許的牛具銀,甚至很多地方應納稅糧還準蠲免十年以上。

隻可惜到了現在這個世道,真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庫空虛,需要征收大批的稅糧,官紳豪強將自己應納稅糧轉派到平民身上,本來開墾荒地投入就大,才一熟之後,往往官府衛所便迫不及待地交來催派,造成墾農入不敷出。

若是繼續追逼錢糧,就不得不迫使墾農逃亡,又造成田地荒蕪,這樣惡性循環,各地災荒越來越嚴重,也造成百姓不願意開墾荒地。由此可見,再好的政策也架不住貪官劣紳的盤剝!

其實一個朝代的末期總是不缺乏土地,災荒戰亂過後,有些地方整村整城的荒廢,甚至千裏無人煙,大明各地荒蕪的土地其實不少,但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百姓生活,辛勤耕種也是白費功夫。

劉衍盤算著如何招募軍民前來耕種,如果能讓這些軍民安心下來,屯堡還是很多希望的,曆史上盧象升任宣大總督時,大興屯政,積粟二十萬石,崇禎帝諭九邊奉以為式,此外還有諸多成功的例子。

劉衍的初步打算便是以屯田招攬流民過來耕種,然後再讓這些人全部加入軍戶,保證了糧食來源,同時又保證了兵源,同時還是一個強大有凝聚力的集體,將來一邊耕種一邊征戰,再加上劉衍自己開設的一些工坊,便可以讓自己勢力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有朝一日終將會席卷四方!

想到這裏,劉衍隻覺得胸中氣度萬千,四顧河兩岸的土地,心頭豪情充溢胸腹,自己的明天,就從這裏開始。

劉衍、陳勳幾人繼續向南行進,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海邊。

其實大盤墩距離海邊並不是很遠,如果走直線的話,過河南河不遠便是海邊,花費的時間也隻有一個多時辰罷了。

劉衍四下看了看,忽然見到前方有一處已經荒廢的曬鹽場。雖然劉衍並沒有真正見過海邊曬鹽的場景,但是也多少有所耳聞,曬鹽用的鹽池還是能認出來的。

於是劉衍便詢問了幾句,一旁的陳勳恰巧知道些情況。原來這處曬鹽場是上一任王家莊管隊官開辦的產業,隻不過隨後便被夏河寨前千戶所的戴百戶看中,糾結靈山衛的幾個上官給搶奪了。

再往後,夏河寨前千戶所戴百戶糾結的那幾位上官也因故被查辦,戴百戶為了自保也不敢再維持這裏,這處曬鹽場也就此荒廢了。

“戴百戶?”

劉衍依稀記得徐老太爺不就是與這個戴百戶相熟嗎?還真是冤家路窄,自己查勘荒地,竟然找到戴百戶拋棄的產業了。

劉衍心中盤算了一番,然後嘴角一笑,便說道:“好了,今日便到這裏,咱們回去吧。”劉衍幾人興奮地回到大盤墩商議屯堡事務。

不過屯田事務千頭萬緒,劉衍和陳勳、王越聚在屋內隻是梳理了一下。王越雖然為人不怎麽樣,但是現在劉衍手底下的確無人可用,也隻能將就著叫來一同參詳了。

片刻之後,劉衍幾人便覺得屯田之事可謂繁多,首先屯田需要大量的青壯人口,此外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比如說將來的開荒耕種需要耕牛農具,建堡需要木料青石,還有墾民需要的口糧等等。

如果今年可以疏浚修建一些水渠,便要搶著今年播種冬麥,還有明年開春可以種一些高粱、穀子、豆子等,這些都需要采買種子和農具。

劉衍三人說了一陣,事情雖然是千頭萬緒,但是首先一點還是需要人口,這也是屯堡開始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靈山衛是一個龐大的地方,曆史上靈山衛自創建以來,靈山衛的民戶就沒有超過一千戶,人口一直在五六千左右。而軍戶,自建衛來,曆史上曾有軍戶八千多戶,人口數萬。到萬曆年時,直降到一千多戶,現在不知道有多少。眼下靈山衛的軍戶百姓紛紛逃亡,加上兵災、天災等等劫難,各處的人口越少,特別是青壯人口正在不斷的流失。

正是因為這樣,劉衍便將主意放在招募流民上,但是招募流民是要靠運氣的,流民的流向不定,有時大股流民湧入某地,有時又百裏看不到一個人。自己暫時也沒那個財力到各地去大規模宣傳。

不過劉衍在王家莊的時候,便聽管隊官王炆鎮提起過,現在山東各地普遍遭災,靈山衛各地倒是出現了不少的流民,或許可以從他們那兒招募。

另外本地人中也可以想想辦法,畢竟每人授田幾十畝,就算本地的一些軍戶、民戶,隻要是家口多的,也完全可以分出一些男丁前來授田,關鍵是要讓他們相信未來屯堡的前景。

於是幾人探討了一下,劉衍便想起了王炆鎮給的公文,於是決定後天便去夏河寨前千戶所一趟,去向千戶所的管屯官再討要一些人口與耕牛等物,不過有了之前的例子,劉衍對後日之行己不抱什麽希望,不過去試試也好,能要到一點算一點。

同時劉衍讓陳勳後天帶人去靈山衛城,盡可能多的買些米麵備用,如果能低價買到一些耕牛農具便最適合不過了。

陳勳自然滿心歡喜,一口答應下來。

劉衍打算給陳勳等人一百五十兩銀子,讓他們去買十石米,賣幾頭耕牛,此外犁具與各色農具一樣要買,需要的都買,看他們視情況分配銀錢。

不過劉衍估計這一百幾十兩銀子購買這些物質還是緊張,眼下米麵價格雖比上兩個月有所下降,不過仍是昂貴。耕牛農具等物,也一樣是價錢高昂。

現在劉衍身上隻有兩百八十兩銀子,一下子就拿出去一百五十兩銀子,心下感慨真是花錢如流水,而且這些花費還是遠遠不足。耕牛農具不說,到時買來的十石米,想必也支持不了多久。

劉衍預想的屯堡計劃是先招五十戶人,想必到時那些人就如外麵的軍戶一樣,大多是沒什麽存餘口糧,都要吃自己的。在屯田收獲之前,這些人都將是劉衍的沉重包袱。

眼下還好,可以讓大家喝些粥,不過等接下來的建堡開荒等重活,那眾人吃食就多了。老弱與婦孺可以少吃些,不過壯丁吃米,一年至少要五石五鬥,而且繁重的體力勞動下,眾人每隔幾天還要吃些油葷,否則便容易嘔血。補充油葷,最好便是吃些肥肉,不過不比後世,在這大明朝,肥肉可比瘦肉貴多了,眼下豬肉真貴,到時這裏也是一筆巨大的花費啊。

劉衍麵上神情平靜,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不過心裏還是快速盤算著,現在手中還剩下一百三十兩銀子,一定要堅持到這個月的肥皂賣出去才行,要不然自己的資金鏈可就斷了。

至於王越,劉衍給他的任務則是守墩,加上這兩日指揮那些新來的居民們繼續蓋地窩子,接受這個任務,王越也很是高興,看樣子劉衍已經將自己當成手下來使喚了,這就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天一早,劉衍便將大盤墩內的所有墩軍、軍戶集中起來,在前往夏河寨前千戶所之前,劉衍還有一件事情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