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稚子無知幼帝嗣位 司馬有心王莽理政

1

東山再起,再一次擔任大司馬之後,王莽吃一塹長一智,頭腦越發清醒。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八日當天,得到太皇太後的任命懿旨以後,王莽立即心急火燎地進了長樂宮,向太皇太後陛下謝恩,並與太皇太後秘密商議,選立皇位繼承人,承繼漢家大業等國家大事。

王莽進宮,向太皇太後行禮問候以後,姑侄倆閑聊幾句,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太皇太後王政君深謀遠慮,對王莽說道:

“巨君啊: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你的當務之急,就是選拔皇帝的繼承人。

經曆哀帝忘恩負義,背棄大宗,打擊和排擠賢明士大夫的事件以後,我們再也不可犯下錯誤,重蹈覆轍啊!”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大司馬王莽,都吃過劉欣忘恩負義的虧,心裏都對成年的皇帝繼承人有了戒心,於是太皇太後對王莽特別叮囑道。

“太皇太後陛下言之極當!

臣私下以為,哀帝短命背恩,不配作為成帝陛下的接班人,應該重新為成帝陛下選立繼嗣,承繼皇家大業,延續成帝陛下的血脈。

臣以為,這次的選擇,必須更加慎重。如果選立與賢明士大夫作對,不與我們一條心的皇家候選人,作為成帝陛下的嗣子,繼承大漢帝業,豈不是又會犯下當年的錯誤,讓外戚專政,危害社稷大業嗎?”

大司馬王莽,也一直心懷恐懼,深有同感,竭力讚同太皇太後的意見道。

“巨君說得很對。確實不應當將那個忘恩負義,不顧大義原則的家夥,作為驁兒的繼嗣。驁兒在天之靈,知道為娘的決定,也會欣然同意的。

那麽,選立皇帝嗣子之事,就要勞巨君費心了!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夠重蹈覆轍,又選立一個忘恩負義、處處與我們為敵的家夥。”太皇太後吩咐王莽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請您放心!臣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請太皇太後陛下決定!

臣聽說,中山孝王之子箕子已經長成,與皇家血緣最近,為人老實厚重,而又家族凋零,沒有外戚幹政的擔憂。

箕子的輩分、年紀、品行等,也非常適合作為成帝陛下繼嗣。太皇太後陛下以為如何呢?”王莽心裏有數,征求太皇太後的意見道。

“巨君果然見識不凡。箕子這娃兒,孤苦伶仃,哀家也聽人說過,為人忠厚老實,值得托付大業,就依巨君的意見辦理,將箕子作為驁兒的後裔,繼承漢家大業。

箕子是驁兒的侄子輩,不論是血緣輩分還是其他條件,都是最為合適的,想來,朝廷文武百官,也無人敢於反對。”

太皇太後拍板道。

“太皇太後陛下英明!臣立即下去布置實施!太皇太後陛下保重,臣告辭了!”

王莽說完,與太皇太後行禮之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下去,安排派遣使節,迎接儲君的事宜。

為了最大程度地控製朝廷的局勢,維護大漢朝廷和王氏等外戚豪族的利益,姑侄兩人的主意,很快打定。

2

安陽侯王舜,本是王莽的堂弟,也是王氏家族的一個重要人物。

安陽侯王舜,一向為人正直坦誠、小心謹慎,常常侍候在太皇太後身邊,很受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的信任、寵愛。

王莽知道姑姑王政君很欣賞安陽侯王舜,於是奏請太皇太後頒布懿旨,任命王舜為車騎將軍,擔任迎接新皇帝的特使。

太皇太後欣然同意。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太皇太後派車騎將軍王舜、大鴻臚左鹹等大臣,擔任朝廷特使,持符節到中山國,迎接中山王的嫡子劉箕子到京,準備將劉箕子作為漢成帝劉驁的後裔,立為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

劉箕子,是英年早逝的中山孝王劉興的嫡長子,被漢哀帝陷害至死的中山馮太後的孫子。

3

漢朝廷的文武大臣,耳聰目明,實際上心裏都非常清楚漢朝廷如今的真實情形。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大司馬王莽,雖然如今已經大權在握,重新掌握漢朝廷的命運。

但他們的心情並不舒暢,不敢有一絲一刻的放鬆和懈怠,更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大司馬王莽,這些日子以來,常常在皇宮內外,忙忙碌碌地跑個不停,可說是心力憔悴。光是到太皇太後的長樂宮,去請安問政的次數,就不計其數,難以統計。

王莽與姑姑太皇太後最操心,殫精竭慮地思考商議的大事,就是如何才能夠穩定漢朝廷的局勢。

姑侄二人一致認為,任用英才,俊傑,協助處理朝政,鏟除潛在的對手和障礙,乃是穩定社稷的當務之急。

於是,姑侄倆開始提拔任用受到他們信任的大臣,擔任朝廷要職,並開始懲罰報複自己的對手和敵人。

4

想到了這一點,王莽立即行動起來,於是進宮與太皇太後商議。

“太皇太後陛下:

臣受到陛下信任,擔任大司馬一職,一直惴惴不安,深怕傷害社稷大計。

臣一直希望,做一個像周公那樣,心胸開闊的君子,而不願做一個有仇必報的狹隘小人。

然而,皇太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當初擾亂後宮,致使成帝陛下絕嗣,一直令臣深惡痛絕,怨恨難安。

後來,皇太後趙飛燕這個不分是非的女人,又大力支持哀帝,排擠朝廷忠良,臣更加憤憤不平。

為了穩定社稷,臣以為,首先應該從鏟除皇太後趙飛燕這些奸黨開始,實施鋤奸大計,才能夠排除奸佞,引進賢良,振興朝廷。”

對此,太皇太後也深有同感,讚同道:

“巨君所言甚是!巨君有什麽想法,大膽實施就是。如此朝政混亂,都是奸佞作祟,不清除貪官汙吏,禍國殃民之輩,怎麽能夠清明政治呢?

巨君放手去幹,哀家全力支持你!”

得到太皇太後的鼓勵,王莽歡欣鼓舞,於是立即奏報太皇太後,指責彈劾皇太後趙飛燕當初犯下的滅絕皇嗣的滔天罪行。

想起兒子劉驁慘死,皇孫夭折的往事,太皇太後心中的怨怒,重新被鼓動了起來。

太皇太後怨恨不已,立即同意王莽的建議,頒布懿旨,給主管官署道:

“皇太後趙氏(飛燕)與女弟(妹妹)趙昭儀,專寵專房,禁錮其他美女進禦,殘酷地陷害並滅絕成帝嗣子,致使皇帝絕嗣,皇權旁移,天下動**,帝國不寧,罪不容赦。

太皇太後懿旨:立即將趙氏(飛燕)貶為孝成皇後,遷到北宮居住。”

5

回想起趙氏姐妹滅絕成帝嗣子的罪惡,太皇太後王政君仇恨難消,頒布貶斥懿旨以後,依然有些難以控製自己的憤怒情緒。

不知不覺之中,太皇太後又回想起了當初傅太後死後,違背禮製禮法,與丈夫元帝劉奭同葬一事,心裏更加憂憤懊悔,十分惱怒。

那一天,王莽進宮,接受太皇太後頒布的懿旨。

看見姑姑太皇太後陰沉憤怒的麵孔,王莽就知道姑姑已經被觸動了心事,依然怨恨難平。

王莽見狀,大喜。於是,王莽一邊安慰太皇太後,一邊鼓動太皇太後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臣私下以為,如今朝廷混亂,國家衰頹,民不聊生,都是奸佞誤國造成。

孝成皇後趙氏等禍亂後宮,駙馬都尉董賢等擾亂朝廷,貪官汙吏禍害百姓。

而哀帝的外戚等,也禍害朝廷。定陶共王太後傅氏,與孔鄉侯傅晏等人,同心合謀,背恩忘本,專斷放肆,圖謀不軌。

臣建議,應當立即褒獎高武侯傅喜等賢良士大夫,立即將孝哀皇後傅氏,貶到桂宮去居住;傅氏、丁氏兩家族在朝中任職的子弟,也應該全部免官罷職,剝奪爵位,遣回原郡;將孔鄉候傅晏帶同妻兒老小,全家遷移到合浦郡監視居住。

隻有如此,才能夠彰顯朝廷懲惡揚善的原則,安慰忠臣烈士之心。”

太皇太後欣然同意:

“巨君言之有理,不驅逐奸佞,褒獎良善,怎麽能夠激發人們的上進效忠之心呢?就照此執行。”

於是,太皇太後頒下懿旨,褒獎讚揚傅氏家族的高武侯傅喜說道:

“布告天下:

高武侯傅喜,性情端正謹嚴,言論和主張忠誠正直。雖然跟已故定陶太後有親屬關係,但始終不肯順從旨意,附合邪惡,孤高耿直,嚴守節操。

因此,最後才被奸佞所讒,被貶斥逐回封國。

經傳書不是說:‘歲寒,然後才知鬆柏不易凋謝。’

現召高武侯傅喜,重新回到長安居住,官位特進,可以定期上朝,朝見天子。”

然而,高武侯傅喜接到太皇太後陛下懿旨,不喜反憂,深感孤立和憂懼,教導自己的孩子說道:

“孩子們啊,我雖在外表上受到太皇太後的褒獎,受到大司馬大人的尊敬,但我們應該清楚,先帝這棵大樹已經倒下,我們傅家已經失勢。現在,我們要低調做人,處處防備排擠和打擊,隻有如此,才能夠保護我們的家族,不至於覆滅。”

傅氏家族子弟,聽了高武侯傅喜的話以後,十分恐懼和擔心,夾著尾巴做人。

最終的結果,也正如明智的高武侯傅喜自己所預先料想的那樣。

不久,王莽的地位穩固以後,傅喜也就沒有了最後的利用價值。

最終,高武侯傅喜被遣回了自己的封國,在自己的封地裏,憂鬱生病,壽終正寢。

6

罷黜了漢哀帝的外戚傅家、丁家兩家,太皇太後和王莽的心裏,還覺得不夠解恨。

不久,王莽忌憚傅家、丁家東山再起,決心痛打落水狗,叫傅家、丁家永世不得翻身。

於是,王莽又建議太皇太後道:

“太皇太後陛下:

哀帝之時,傅太後不守禮製,僭妄稱尊。臣建議,請求把傅太後的尊號,貶為定陶共王母,把丁太後貶為丁姬,以與她們原有的定陶藩屬身份相稱。”

太皇太後準奏道:

“大司馬言之有理!傅太後,丁太後的尊號,本身就是一種僭越,嚴重違背朝廷的禮製禮法。”

王莽見自己的意見被采納,大喜,又接著上奏太皇太後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董賢父子驕橫放縱,奢侈僭越,擾亂朝綱,禍國殃民,可謂罪大惡極。

臣建議,立即沒收董氏家族的財物沒入官府,凡因董賢的關係而在做官的,一律罷免,以整肅朝廷,弘揚正氣。”

太皇太後讚同道:

“駙馬都尉董賢,仗恃哀帝重新,擾亂朝綱,可謂人神共憤,的確應該受到懲罰,否則天理不容。”

太皇太後陛下的懿旨頒布之後,董氏家族頓時大禍降臨。

董賢的父親光祿大夫董恭、弟弟駙馬都尉董寬信,及其董氏家屬全家老小,都被遷往合浦郡,監視居住,特準董賢的母親,回歸自己的原郡钜鹿郡居住。

長安城中的市民,見顯赫一時的董氏家族徹底垮台,覺得大快人心。

長安城中的市民,地痞流氓等,喧鬧吵嚷著,尾隨著朝廷官吏,走到董賢的府第,假裝哭泣哀悼董氏家族的悲慘遭遇,趁機大肆進行盜竊,董氏家族的人無法阻止。

最終,官府查抄變賣董氏家族的財產,一共價值四十三億錢之多。

董氏家族倒台,董家的親戚朋友都唯恐禍事降臨,統統避之不及。

隻有曾受董賢厚待的大司馬府屬吏沛郡人朱詡,董璿等,不願意隨波逐流、落井下石。

朱詡自我彈劾,辭去了大司馬府的職務,買了棺材壽衣等,前去收殮董賢夫妻的屍體安葬。

王莽聽說朱詡的舉動後,大為不滿,斥責朱詡說道:

“朱詡啊,你枉為儒家士大夫,卻立場不清,是非不明,不懂大節,同情奸佞,實屬大逆不道,應該受到嚴懲。”

不久,王莽羅織罪名,用徇情枉法、作奸犯科的罪名,殺害了朱詡。

雖然朱詡被害身亡,但長安市民,都十分敬佩朱詡的節操和義氣。

7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初的一天,夏日炎炎,大司馬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後的弄人胡寶寶的陪同下,重新正式地回到了久違的大司馬府衙。

看見自己舊日處理政事的地方,如今大大變樣,王莽感慨萬千。

王莽心裏既有些激動,也有些傷感,不禁對著胡寶寶感歎起來道:

“胡爺啊,真是造化弄人!如果不是托太皇太後陛下的鴻福,吾王莽,怎麽可能還有東山再起,重新踏進大司馬府的一天呢?

想起當初,吾剛剛被貶到新都封國之時,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屢次被先帝嗬斥不說,同僚們也對吾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

如今,吾終於重新有了揚眉吐氣的一天,怎麽不感慨萬千呢?”

“恭喜大司馬大人。大司馬如今重掌掌握朝廷大權,真是朝廷的幸運。

大司馬如今,是壯誌淩雲,躊躇滿誌,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啊!

然而,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寶寶我私下以為,大司馬當慎重對待國事和大臣,穩定社稷為上,不宜樹敵過多,操之過急!”

胡寶寶皺了皺眉,笑盈盈地對王莽說道。

“多謝胡爺的指教,吾王莽當銘記在心。

唉,說實話,自從蒙太皇太後的懿旨,重登大司馬一位以來,吾心中總有一些不安,一種隱憂,攏係在吾的心裏,一直揮之不去。

吾有些茫然無措,不知道從何處著手,治理千瘡百孔的社稷,挽救朝廷的危機。”

王莽長歎了一聲,推心置腹地對胡寶寶說道。說完以後,王莽就坐在座位上,默默沉思起來。

司馬府衙裏,僚屬們都十分了解大司馬王莽的脾氣,急急忙忙地幹著自己的工作,沒有誰敢去打擾他與胡寶寶的閑談,打斷他的思緒。

流放新都封國三年,王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大漢朝廷的種種弊病。

王莽心裏很清楚,正是由於官吏的貪暴,外戚的擅權,官府的失信,土地的兼並,奴婢的苦難,農民的艱難,以及朝廷處事的不公,才促使朝廷動**不安,人心盡失。

而土地兼並、奴婢買賣,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更是牽動著幾代皇帝以及普通民眾的心,影響著社會的安定。

見王莽還在默默沉思,弄臣胡寶寶有些耐不住自己的性子了。

胡寶寶站了起來,有些滑稽地躍躍欲試地舞動著自己的手臂,就像在與想象中的敵人對決。

“大司馬不要著急!我寶寶以為,為政的根本,不過是簡單的兩個詞語,一是人心,二是利益。

大司馬閣下,如果能夠從朝廷的官吏治理出發,去凝聚天下人心,集合有誌之士,革新弊政,何愁我大漢王朝的中興事業不能夠完成呢?

大司馬閣下,如果你能夠均衡各階層利益,何愁人心不附呢?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是治理天下的要領!”

胡寶寶以帶著些滑稽口吻的語氣,言簡意賅地教訓王莽說道。

“多謝胡爺的教誨。與胡爺交談,吾王莽受益匪淺,一定謹記在心。”

王莽謙遜地答道。

“大司馬大人從政幾十年,可說是經驗老到。大家心裏都十分清楚,朝廷的失信、貪腐與橫征暴斂,已經嚴重地傷害了官吏百姓的心,隻有收複和挽救失去的人心,一心為民,加強吏民對朝廷的信任,信心和向心力,大人何愁不能夠複興漢室,完成除弊革新這一使命呢?”

侏儒胡寶寶繼續一本正經地教訓王莽道。

“多謝胡爺教誨!請向太皇太後陛下稟告,臣王莽,一定不會辜負太皇太後陛下的信任,努力贏得民心,為複興社稷,哪怕鞠躬盡瘁,也在所不辭!”

王莽信誓旦旦地說道。

“如此,太皇太後陛下就放心了。

大司馬閣下,寶寶就要告辭了。太皇太後陛下,還在等著寶寶,跟他說話解悶呢!”

侏儒胡寶寶又恢複了活潑的天性,從椅子上翻下,向王莽點一下頭,急匆匆地去了。

8

送走胡寶寶以後,王莽又重新回到大司馬府裏,默默沉思起來:

“吾王莽雖然已經是堂堂正正的大漢朝廷大司馬了,掌握著朝廷的實權,但如果沒有太皇太後陛下的支持,三公大臣的密切配合,肯定還是一事無成。”

王莽一下子變得十分清醒。

想到這裏,王莽心裏,頓時有些焦慮起來。他立即雷厲風行地行動起來,對侍候自己的堂弟王邑發話說道:

“王邑啊,麻煩你親自跑一趟,速請劉歆、嚴尤、甄豐、甄邯、王舜諸位大人,到司馬府商討國事。”

王邑聽令,快步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