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夏賀良圖謀改製 漢哀帝墨守成規

1

當然,漢朝廷的賢良士大夫中,還是有很多非常清醒,能夠看清現實的人。

當初,漢成帝(劉驁)還在位之時,齊人甘忠可等士大夫,就以了解民間百姓疾苦,善於洞察世事,擅長研究星象圖讖而著稱於世。

為了宣傳自己創立的學說,甘忠可等人專門著書立說,廣收門徒,四處宣揚自己的學問。

甘忠可的一生,共著有《天官曆》、《包元太平經》等星象圖讖書籍十二卷,影響深遠。

甘忠可所著書籍所講的主旨,是從窮苦百姓血淋淋的悲慘遭遇出發,述說經曆兩百年左右曆史發展的大漢朝廷的現實,之處朝政的腐敗已經十分嚴重,社會矛盾非常突出,土地兼並嚴峻,天災人禍不斷,正處於生靈塗炭的日子,正在遭遇一場天地之間,亙古未見的的一次大劫難。

甘忠可於是竭力宣揚,聲稱隻有通過革新弊政,重新受命於天,改朝換代,才能夠躲過這一場大劫,重新開拓延續萬世的宏偉基業。

漢朝廷的賢良士大夫,都十分清楚,甘忠可所宣揚學說的主旨,切中了大漢朝廷朝政腐敗,百姓水深火熱的嚴峻現實。

因此,門徒們對甘忠可的學問崇拜不已,信奉備至,奉以為神。

後來,甘忠可就把自己著書立說,精心創建的這套星象圖讖的研究成果,傳授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渤海郡的夏賀良等人。

夏賀良等弟子,非常堅信老師甘忠可學說的正確。

在甘忠可、夏賀良師徒的宣揚下,甘忠可的學說開始在漢朝廷各地郡縣四處傳播。

一時,甘忠可、夏賀良師徒的信徒眾多。

就連京師長安三輔以及附近的郡縣,也有很多官吏百姓,信奉甘忠可、夏賀良的學問,成為了甘忠可、夏賀良師徒的弟子。

2

中壘校尉劉向,嗅覺十分敏銳,對時政非常敏感,也對星象圖讖很有研究。

劉向聽聞甘忠可、夏賀良師徒,大力宣傳的這些星象圖讖學問,大吃一驚,認為這些東西離經背道,心裏十分擔憂恐懼。

中壘校尉劉向,於是對友人朱穗等人說道:

“哎呀,諸君。大事不好。齊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賀良師徒,竭力散布傳播的這些星象圖讖學問,豈不是異端邪說嗎?

這些異端邪說,定會蠱惑我大漢人心,擾亂民意。

長此以往,必將對我大漢朝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和嚴重的威脅。”

劉向很快意識到了齊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賀良師徒,傳播這些星象圖讖學問的嚴重危害性。

於是,中壘校尉劉向,遂以皇室宗親的身份,上奏成帝(劉驁)建議說道:

“陛下:

齊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賀良師徒等,假借鬼神名義,偽造星象圖讖,宣傳異端邪說,蠱惑百姓,危害很大。

齊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賀良師徒等,借天地鬼神名義,意圖否定君權神授,欺騙皇帝,蠱惑民眾,惑亂天下,罪不容赦。

希望陛下嚴懲,及時製止,防止這些異端邪說,在天下傳播,以免擾亂社稷大計,危害帝國安定。”

漢成帝劉驁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接報大驚道:

“中壘校尉言之有理!如果朝廷不及時製止,豈不是會動搖帝國根基,危害江山社稷嗎?

來人啊,立即命令三公廷尉府官員,嚴查這些妖言惑眾的妖徒,將他們繩之以法。”

成帝劉驁認為中壘校尉劉向所言有理,於是下旨廷尉大臣,將甘忠可等人逮捕下獄。

嚴刑拷打之下,甘忠可無法抵抗難以忍受的酷刑折磨,隻得屈服,寫下服罪的口供,但求一死。

可是,還沒等到朝廷的最終判決下來,甘忠可就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在獄中被折磨至死了。

雖然甘忠可在獄中被官吏折磨致死,但信奉甘忠可學問的人,並沒有因此屈服,而變得銷聲匿跡。

甘忠可的得意門生夏賀良等人,不得不轉入地下,仍然暗中私相傳授甘忠可的星象圖讖學問。甘忠可的門徒弟子,依然對甘忠可的學問深信不疑。

3

那時的大漢朝政十分腐朽混亂,勞役賦稅很沉重,漢朝廷官吏百姓惶恐不安,有一種末世來臨之感。

官吏百姓因此認為,甘忠可的那些星象圖讖學問,切中時弊,預言很準。

一時之間,就連司隸校尉解光、騎都尉李尋等大漢朝廷的大臣,著名的士大夫,也十分崇信甘忠可的研究成果,對甘忠可的學問深信不疑,而常常沉迷於星象圖讖的研究之中。

甘忠可的那些星象圖讖學問,也越傳越神,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漢成帝駕崩,劉欣即位以後,司隸校尉解光、騎都尉李尋等人,就尋找機會,向新君劉欣,宣傳甘忠可的學問,推薦介紹夏賀良等人,入朝做官,以彌補朝政缺失。

在眾臣的推薦遊說之下,劉欣也逐漸認可了甘忠可的學問,並頒布旨意,任命甘忠可的弟子夏賀良等人為待詔,得以在黃門伺應召對,匡正時弊。

夏賀良等人,被皇帝任命為待詔以後,遂得以被劉欣召見谘詢。

於是,夏賀良等就借機會,向劉欣大力宣傳甘忠可的星象圖讖,希望皇帝能夠革新弊政,有所作為。

一天,待詔夏賀良覲見皇帝,說服劉欣道:

“陛下:

按照星象的運行規律和圖讖顯示的征兆,否極泰來,盛極必衰,新陳代謝,鳳凰涅槃,乃自然之理,不可抗拒。

如今,大漢朝政混亂,外戚爭權,貪腐橫行,土地兼並和奴婢買賣嚴重,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這已經預示著,大漢朝廷二百年左右的曆運,已達中衰之境,應當有所革新,重新受命才是。

當初,孝成皇帝一意孤行,違背天心民意,嚴厲打擊宣傳至理名言,宣揚絕世真理的甘忠可等賢良哲人,沒有應合天命,因此得罪了天地神靈,遭到了天譴報應。

最終,飛燕啄皇孫,成帝自絕子嗣,斷絕了後嗣,讓陛下得以順天應命,從藩地突然崛起,承繼大宗。

這種種例子,就是星象圖讖的最好昭示。

如今,陛下患病的時間已長,卻一直久久不愈,說明天意不滿意。

而朝政混亂,外戚爭權,貪腐橫行,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麵越發嚴重,而天災人禍等天象的變異也屢屢在大漢發生,久久沒有改變。

顯而易見,這是上天對陛下的理政非常失望,在譴責和警告人們,提醒陛下君臣警惕醒悟,要順應天心民意。

臣等以為,當務之急,陛下應該趕快改換年號,革新弊政。

隻有陛下奮發有為,興利除弊,重新分配土地,輕徭薄賦,廣施恩德,造福百姓,才能迎來天心民意的擁戴。

隻有如此,陛下才能夠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陰陽調和,誕生皇子的目的。從而平息各種災害變異,是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盛世。

如果陛下心裏,已經明白了這些至深致遠的道理,卻以麵臨的種種阻力、壓力為借口,不立即去認真實行,去革新弊政,努力改變舊有格局,則災禍就會無所不有,很快再次降臨。

妖邪鬼魅也會不斷出現,洪水天災將會不斷湧出。到了那時,洪水泛濫成災,大火將會燃起。

最終,妖星不斷出現,大地震動,天崩地裂,衝淹、焚毀、屠戮人民,民不聊生的形勢,將會難以改變。”

此時,劉欣久病在床,而又一向迷信星相圖讖,對天下擾亂紛紛的現狀,憂心忡忡,一籌莫展。

聽了夏賀良之言,劉欣禁不住聳然動容,慷慨激昂地承諾道:

“夏大人言之有理,朕將立即下旨,更改年號,革新弊政,匡正時弊,以迎合上天的心意,獲得天下百姓的擁戴,迎來千秋萬代的盛世。”

因此,劉欣希望,接受夏賀良等人的建議,通過更改年號,革新弊政等措施,來得到一些益處,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漢朝廷。

4

然而,大漢朝廷的積弊很深,革新朝政、興利除弊的阻力很大很大。

劉欣君臣,害怕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並不願意、也沒有魄力,沒有能力,去革新弊政,施行土地改製等惠民措施,拯救衰頹的大漢帝國,隻能夠做一些枝節末梢,無關痛癢的改變。

不久,劉欣聽從待詔夏賀良等人的建議,下詔大赦天下,並改年號“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

劉欣改變皇帝的稱號,自稱為“陳聖劉太平皇帝”。劉欣還下旨,把計時漏器的刻度,改為了一百二十度,僅此而已,以順應天地心意。

5

待詔夏賀良等人,見到皇帝無關痛癢的改製措施以後,大失所望,禁不住灰心喪氣,歎息道:

“哎,皇帝昏聵愚魯,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漢朝廷君臣,隻願意聽從一些阿諛逢迎的歌功頌德之語,並不能夠銳意進取,革新弊政。

陛下隻是做一下表麵文章,不做絲毫實質上的改變,令人絕望,有何意義呢?

誰不知道,陛下的疾病,是驕奢**逸,荒**無度的生活所引起的呢?

可歎愚駑顢頇的陛下,卻不願意聽從賢良士大夫的建議,作出絲毫的改變。

陛下也不想去弄清,國事傾頹,民怨沸騰的真正原因,在於朝廷各級官僚的貪腐和殘酷壓榨,不肯對民眾做絲毫的讓步所造成。

既然陛下一意孤行,不願意深究大漢朝政日頹的根本原因,當然也就不想作出絲毫的妥協,進行革新除弊,不想用一絲公平,富有遠見的言語,去說服既得利益階層,讓他們減少一些對黎民百姓的掠奪和剝削,緩解百姓的不滿怨恨,以延長王朝的壽命了。

大臣們拚命維護既得利益,而陛下昏聵如此,不願意有所作為,我們能夠有什麽辦法呢?”

沒有辦法改變皇帝的心意,革新弊政,待詔夏賀良等人,頓時陷入了絕望之中。

6

待詔夏賀良等人的本意,是想通過天象變異的警示,圖讖的學說,來促進朝廷革新弊政,並借機變更國家政事。

而更改年號,已經一個多月了,劉欣的疾病和朝廷的局勢,都不見絲毫的好轉。

劉欣心急如火,不禁有些氣餒,懷疑夏賀良等人的學問和建議沒有成效了。

既然劉欣並沒有找到朝政頹敗的病根,所以就無法對症下藥,也就沒有希望,去改變大漢朝廷的弊端了。

待詔夏賀良等人,借星象圖讖的學說,來實施變革的主張,威脅到了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

很快,權貴們就醒悟了過來。此時,朝中以大司徒朱博、禦史大夫趙玄為首的掌權大臣,擔心失去自己的權利,個個群情激憤,紛紛聲討夏賀良。大臣們抗議反對的聲音,更加強烈。

大司徒朱博等大臣爭相向皇帝上書,指斥夏賀良等人說道:

“陛下:

待詔夏賀良等人,不過是借星象圖讖,欲變更朝廷的基本製度罷了。他們所言,離經叛道,違背聖賢經典,是妖言惑眾,絕對不能允許實施。”

一時間,群情洶洶。

待詔夏賀良等人,不知道漢朝廷的局勢已經發生突變,還在孤注一擲。他們依然希望,獲得皇帝一人的支持,通過更換朝廷官員,來治理官吏的貪腐問題,使吏治清正,朝政清明。

夏賀良不顧朝廷三公重臣反對的阻力,依然固執己見,獨立支持,繼續向劉欣進言建議道:

“陛下:

臣私下以為,大臣們都不知天命,不知變革。應該立即辭退丞相、禦史等庸官佞臣,任用解光、李尋等賢良人士,來輔佐朝政,革新弊政。”

而此時,劉欣覺得自己的病,一直沒有好轉,未能夠痊愈,於是覺得夏賀良的圖讖並不靈驗,自己受了夏賀良等人的愚弄和欺騙,心裏十分惱恨。

劉欣心裏也更加憤怒,駁斥待詔夏賀良道:

“夏賀良,你這個欺騙君王的惡賊!

你們這些家夥的預言,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應驗。朝政混亂如故,而朕的疾病,也沒有絲毫好轉,怎麽能夠說明你的符命圖讖有理呢?

你們這些家夥,這樣胡說八道,不是在誠心愚弄朕,禍害朝廷嗎?

不懲罰你們這些妖言惑眾的家夥,怎麽能夠平息大家的憤怒和怨恨呢?”

7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八月,劉欣頒布詔書,申斥貶謫夏賀良等人說道:

“待詔夏賀良等人,當初一意孤行,建議朝廷改換年號,增加漏器刻度,通過變革製度,來除弊立新,認為這樣做,可以永保國家平安太平。

由於朕對天道的信奉,還不夠真誠,一心為了江山社稷、百姓的安康著想,一時輕信了匪人的意見,誤聽了這些家夥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因此,而為百姓謀求幸福。

可是,待詔夏賀良等人的話語,最終卻不僅沒有好的效驗出現,反而混淆了公眾的視聽,激怒了大臣,愚弄了百姓,朕十分憂慮。

朕深知,有過失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過失!

朕決定,六月初九日朝廷發布的詔書,除了大赦令以外,其餘的措施,全部廢除。

夏賀良等人,違反聖賢正道,妄造圖讖符命,蠱惑民眾,妖言惑眾,惑亂天下,他們的言行,應該得到澄清,他們奸惡行為,應予徹底追究。

茲下旨,將待詔夏賀良等人,全部逮捕,立即投入監獄,論罪處死。

前司隸校尉解光、騎都尉李尋等人,識人不明,誤信匪言,推薦人選不當,犯了失察之罪,減死罪一等,放逐到敦煌郡服刑。”

皇帝的聖旨頒布,大司徒朱博、禦史大夫趙玄等大臣歡呼雀躍。

待詔夏賀良等賢良士大夫,借星象圖讖來改製,革新弊政的主張,也宣告徹底破滅。

然而,待詔夏賀良等賢良士大夫雖然獲罪,但他們的學說,依然在天下流傳,儒家士大夫爭相推崇研究,庶民百姓更是執迷不悟,深信不疑。

8

繼位幾年,驅逐以前大司馬王莽、大司徒孔光、大司馬傅喜、大司空師丹為首的先朝權臣以後,劉欣的皇位日漸鞏固。

在皇帝的默許、縱容下,傅氏、丁氏、董氏家族等新貴的權勢,也更加熏天。

前大司馬傅喜,雖已被帝太太後傅太後驅逐回到他的封國養老,但傅太後對自己的侄子傅喜,依然是怨恨不已,欲懲罰傅喜的不聽命。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八月的一天,酷暑難當,天氣十分炎熱。

帝太太後傅太後與自己的堂侄孔鄉侯傅晏、侍中傅遷等人一道,待在夏宮裏納涼歇息。

親屬們聚在一起,無意間談到家族之事,帝太太後傅太後依然控製不住自己的憤怒情緒。

孔鄉侯傅晏、侍中傅遷等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姑姑傅太後,一直對前大司馬傅喜堅持原則,不肯在孔鄉侯傅太後尊位的問題上做出妥協,而耿耿於懷,心裏十分怨恨。

姑侄幾人閑聊了一會,就聽傅太後氣喘籲籲,十分生氣地對孔鄉侯傅晏說道:

“賢侄啊,你知道,哀家一向是大公無私、嫉惡如仇。哀家一生中,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吃裏扒外、忘恩負義、不知道感恩的家夥!

你的堂兄傅喜,深受皇帝和哀家的大恩,卻胳膊肘往外,拚命地巴結討好別人,哀家一直耿耿於心,不能夠釋懷。

你去提醒大司徒朱博,命大司徒速上奏書,立即罷免傅喜的侯爵爵位。”

“帝太太後說的很對!傅喜這個家夥,真不像我們傅家的人,為人做事,實在太過迂腐可笑,不知變通。

帝太太後陛下放心,侄兒立即去辦。凡是不擁護皇帝和帝太太後陛下的,皆是異類,人人得而誅之。”

孔鄉侯傅晏,附和著答應傅太後道。

傅太後聽了,稍稍放心,催促孔鄉侯傅晏說道:

“孔鄉候啊,請你立即去辦!哀家如今年紀越大,心裏越發著急,不喜歡別人辦事拖泥帶水。”

“好的,帝太太後陛下,臣立即去辦,保證讓帝太太後陛下滿意。”

說辦就辦,孔鄉侯傅晏說完,不顧天氣炎熱,急忙前去司徒府,通知大司徒朱博,上書彈劾傅喜。

大司徒朱博知道,彈劾傅喜是傅太後的意思,不敢拒絕,急忙找人去請來趙玄,與禦史大夫趙玄商議。

賓主施禮完畢,大司徒朱博就直奔主題,對禦史大夫趙玄說道:

“趙大人啊,剛剛孔鄉侯傅大人,托付朱某幹成彈劾傅喜的事情。而傅喜又是帝太太後陛下的至親,皇帝陛下最看重的人。這件事情,著實令人左右為難。

大人足智多謀,請問趙大人,我們如何妥善處理此事,才滿足帝太太後陛下的心意呢?”

大司徒朱博老奸巨猾,不敢獨自做主,於是征求禦史大夫趙玄的意見道。

趙玄卻尊敬低調謙遜的前大司馬傅喜,對傅太後的旨意有些不以為然,不願意跟著一道彈劾傅喜。

禦史大夫趙玄,就對大司徒朱博說道:

“大司徒大人,在下以為,大司徒大人屈從於太後陛下的壓力,落井下石,彈劾傅喜實屬不妥。

傅喜畢竟是皇帝陛下的至親,而又一向受到皇帝陛下敬重。先前,朝廷已對傅喜作了合理的裁決和處置。

如果我們再提貶斥傅喜這件事,是否合適呢?如果一招不當,我們豈不是兩頭受氣嗎?”

禦史大夫趙玄,憂慮吃力不討好,兩頭受氣,十分擔心地對大司徒朱博說道。

大司徒朱博,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神態,對禦史大夫趙玄說道:

“趙大人說得有理!但上頭要求這樣,我們做臣子的,又能夠有什麽辦法呢?

況且,我已許諾孔鄉侯了,答應一定辦妥此事。我怎麽能夠出爾反爾呢?

趙大人應該明白,皇後之父與帝太太後陛下,都是既能夠給予我們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又能夠讓我們身敗名裂,身陷囹圄,要我們小命的人,誰敢得罪呢?

匹夫之間互相約定的事,尚且不惜以死相報,何況這是至尊的帝太太後陛下,高貴的皇嶽父,親自提出來的要求呢!朱博我隻有效死罷了!”

禦史大夫趙玄,知道無法抵禦上峰的壓力,也隻好順水推舟地同意了:

“既然司徒大人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我趙玄還能夠怎樣呢?隻有與司徒大人一同進退罷了。”

9

當初,嫉惡如仇,為人正直的前大司空、汜鄉侯何武,也因特立獨行,直言進諫,而遭致了大司徒朱博、傅太後等當權人士的嫉恨。

前大司空、汜鄉侯何武被皇帝以一些不孝順繼母的莫須有的小過失,下旨免去官職,驅逐出京師長安,遣送回他自己的封國汜鄉居住。

前大司空何武被貶的情況,與前大司馬傅喜的遭遇,也都十分相似。

大司徒朱博老奸巨猾,不願意單獨指控前大司馬傅喜一個人,落下一個諂媚權貴,挾私報複的名聲。

因此,大司徒朱博決定把前大司空、汜鄉侯何武也搭上,於是上書皇帝,同時彈劾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二人,指責他們的過失說道:

“陛下:

從前,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等,位居三公高位,享受朝廷無上的俸祿和恩賜,卻屍位素餐,飽食終日而無所事事,對治理國家,沒有什麽突出的貢獻和建樹。

他們做出的微小貢獻,與享受的朝廷莫大的恩寵相比,很不相配。

如今,盡管他倆已經被皇帝罷黜,退位免官,但尚有封爵和采邑享受,繼續過著驕奢**逸的腐化生活。

臣私下以為,這是極不妥當的,不符合權責利相當,朝廷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至高至善準則。

微臣請求陛下下旨,立即將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貶為平民,以彰顯聖王大公無私、英明公平的治理。”

大司徒朱博沒有想到,自己會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

10

實際上,劉欣十分聰明,也有自己的主見,對外戚權臣專權,架空皇帝,一直深惡痛疾。

劉欣雖受祖母傅太後的鉗製,但偶爾也有頭腦清醒,不糊塗顢頇,願意自己控製皇權,獨立承擔職責的時候。

劉欣雖受祖母傅太後的影響,對傅喜也的確有些不滿和怨恨,但一向喜歡敬佩傅喜的為人正直,才幹卓越,忠心耿耿。

自從朱博擔任大司徒以來,一心諂媚祖母傅太後,為政不公,擅權誤國,結黨營私,徇私報複的種種違法亂紀行為,劉欣也時有耳聞,隱隱不滿。

眼見大司徒朱博彈劾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的奏章,劉欣有些生氣,發怒道:

“朱博,你這個奸賊,朕任命你為宰相,你就徇情枉法,一心諂媚祖母陛下,不知道朕才是真正的一國之君,忘了一個忠臣的職責了。

朕很清楚,祖母太後陛下一直怨恨傅喜,你才彈劾他的。朕不揭穿你的陰謀詭計,你不是就一直認為,朕是一個糊塗昏庸的君王,可以任意欺騙嗎?”

眼見大司徒朱博彈劾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劉欣心裏開始懷疑,覺得彈劾這件事,一定深藏內幕,很不簡單,是朱博、趙玄等人,受到祖母傅太後的指使而為之。

於是,劉欣靈機一動,知道禦史大夫趙玄膽小怕事、比較老實聽話。

劉欣於是下旨,吩咐小黃門肉墩道:

“肉墩啊,你去便召禦史大夫大人到尚書處,朕要親自詢問一些事情,不要讓大司徒大人知道這件事情,否則,拿你問罪。”

小黃門肉墩不敢怠慢,急忙前去傳旨。

禦史大夫趙玄,前來覲見皇帝,聽見劉欣親自過問彈劾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這件事,做賊心虛。

禦史大夫趙玄,害怕皇帝已經了解了事情真相,心裏十分恐懼。

禦史大夫趙玄再也不敢向皇帝隱瞞,於是老老實實承認了與大司徒朱博密謀,彈劾前大司馬傅喜、前大司空何武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劉欣聽後,勃然大怒道:

“大膽朱博,竟敢與趙玄共謀,惡意欺騙朕躬,是可忍孰不可忍。”

禦史大夫趙玄,戰戰兢兢,不敢回答。劉欣吩咐小肉墩說道:

“肉墩啊,朕的小親親,你去下詔,命左將軍彭宣,和中朝官竇宮,共同審問此事。”

左將軍彭宣,中朝官竇宮等,不敢怠慢,急忙召見大司徒朱博,嚴厲詢問。

調查結束以後,左將軍彭宣,中朝官竇宮等人,就上奏彈劾大司徒朱博、禦史大夫趙玄、孔鄉侯傅晏等人說道:

“朱博、趙玄、傅晏等,陷害忠臣,欺騙皇帝,犯有大不道、大不敬之罪。

請求陛下下旨,召他們到廷尉詔獄,詳細審問。”

大司徒朱博、禦史大夫趙玄、孔鄉侯傅晏等,被召到廷尉詔獄審問,急忙叩頭認罪,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劉欣得到報告,知道自己此舉,達到了懲治臣下,重樹皇威的目的,默然大喜。

劉欣立即下旨,減禦史大夫趙玄死罪三等,削減孔鄉侯傅晏的采邑封戶四分之一。

但劉欣依然對大司徒朱博,隻知道諂媚祖母傅太後,而欺騙自己這個皇帝,十分憤慨。

劉欣又下旨,交給謁者竇宮符節,命令竇宮召大司徒朱博到廷尉府,去接受三府的聯合審判。

大司徒朱博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自作聰明,終於作繭自縛,害人終害己。

大司徒朱博自知政敵眾多,罪責難逃,不願意接受三府的聯合審判的羞辱,隻好自殺謝罪,封國撤除。

權傾一時的大司徒朱博,終於灰飛煙滅。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這一年,就在大臣、外戚彼此之間的爭權奪利,互相傾軋中過去了。

11

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四月十七日,劉欣任命禦史大夫王嘉為大司徒(丞相),封新甫侯,封邑一千一百戶,任命京兆尹王駿的兒子-河南郡太守王崇,為禦史大夫。

王嘉,字公仲,平陵郡人,與王莽的魏郡元城的王家,不是同一家族。

當時漢朝廷的政治嚴苛,朝廷爾虞我詐,爭鬥激烈,貪腐橫行。

地方上擔任郡國守、相的官員,變動也十分頻繁,吏治更加腐敗,非常不利於大漢朝廷的穩定。

王嘉上任大司徒一職以後,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王嘉為人正直,勇於擔當,發誓興利除弊,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漢帝國。

於是,王嘉上任大司徒不久,就上書劉欣,提出選賢任能的建議說道:

“陛下:

臣聽說曆代聖王的成功,就在於得到賢能人才的輔佐,依靠他們去建立蓋世功業。

孔子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嗎?’

因此,‘選立諸侯的繼承人,隻要多少像其父祖的賢能,就可以了。’

雖然諸侯的繼承人不能完全和他的父祖一樣賢能,但天子可以為他選擇良臣,任命賢卿去輔佐他。

諸侯的繼承人住在自己的封國裏,代代受到尊重,然後廣大士民才會歸附,因此教化才能夠得以推行,而大治的功業,才能夠得以建立。

現今,郡守的職權,重於古代的諸侯。過去總是精選賢才,擔任郡守的職務。

然而賢才難得,為了擢升提拔可以勝任的人,或有起用囚犯的先例。

從前,魏尚因犯罪被羈押監獄,孝文皇帝被馮唐的一席話所感動,派使者持符節,去赦免了魏尚的罪行,任命魏尚為雲中太守。

匈奴汗國對魏尚深為畏懼,不敢入侵邊塞,保障了邊塞安寧。

孝武皇帝從囚徒中選拔出韓安國,任命他為梁國內史,使得劉氏骨肉得以平安。

張敞為京兆尹,犯了罪應當被免職。狡猾的小吏知道後故意冒犯他,張敞逮捕狡猾的小吏,把他殺死。

死者狡猾的小吏的家屬鳴冤,使者再次進行審查,彈劾張敞凶殘殺人,上奏天子要求逮捕他,宣帝擱置不批。

不久,張敞免罪。

張敞逃亡十來天後,宣帝征召他,授為冀州刺史。張敞終於能夠才為所用。

前代君王並非偏愛這三個人,而是看重他們的才幹,對國家有益。

孝文帝時,官吏擔任公職,長期不變動,有些人養了兒子、孫子,就以官名為姓氏。如倉氏、庫氏,就是管理倉庫的官吏的後裔。

那些官秩在二千石的高級官員,也安於自己的官位,樂於任職。

然後,上下互相期待勉勵,沒有苟且混世之心。

以後的情況,逐漸有所改變。

公卿以下官員,層層互相督促,要求嚴苛緊迫;又多次更改政事,司隸、部刺史檢舉彈劾官吏十分苛刻,細微的過失都不放過;還揭發宣揚別人的陰私,有的官吏,在位隻數月,就被罷免。送舊官回鄉和迎新官上任的人,交錯行走在道路上。

中等才幹的人,苟且容身以求保全;下等才幹的人,常心懷恐懼,努力反省自己,一切都為自己個人安危打算的人很多很多。

二千石官員,越來越被人輕視,屬下官吏和百姓對他們都很輕慢。

有的抓住他們的輕微過錯,擴大成罪狀,向司隸、刺史報告,或者上書朝廷,檢舉他們。

廣大黎民百姓發現,二千石官吏都那麽容易扳倒,遇到小不如意,就產生了背叛之心。

前些時,山陽亡命徒蘇令等,縱橫郡國,官吏和武士麵對危難,沒有一個肯以死盡節的。

這是因為郡國守、相的威信和權力,早就被奪去了,沒有人願意盡職盡責。

孝成皇帝為這些事情感到懊悔,下詔書說,對二千石的官員,不加以‘故意放縱’的罪名,派遣使者,去賞賜他們黃金,安撫他們的情緒。

這確實是由於國家有急難,需要二千石的官員出力解決。隻有二千石官員,受到尊重而難以被危害,才能驅使自己的屬下為朝廷效力。

孝宣皇帝愛護那些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吏,有彈劾他們的奏章,都留在宮中不批複,逢到頒發赦令時,便一切都解決了。

以前的慣例,尚書很少把彈劾奏章,交付有關機構查辦,為的是怕騷擾百姓。

取證、審查、逮捕下獄、處治,有些人就會蒙受冤枉死在獄中。

彈劾奏章上,都必須寫有‘膽敢誣告’的字樣,才交付有關機構去查辦。

臣說這些,就是希望陛下,加意留心選擇賢能的人才,記住他們的善績、忘掉他們的過失,容忍臣下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

二千石、部刺史、三輔縣令中,有才幹稱職的官員,從人情來看,難免會有過錯,應該寬容忽略他們的那些小過失,使盡力供職者受到朝廷的鼓勵。

微臣以為,這是當前朝廷最緊迫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利益和安危。

前些時,山陽亡命徒蘇令造反,朝廷打算派大夫去驅逐盜賊,並調查蘇令起兵的原因。

當時現有的大夫中,卻沒有可用的人選,隻好征召令尹逢授,為諫大夫,派遣他去出使。

如今,眾位大夫中,有才能的非常非常少,應該預先培養可造就的人才,才能使其赴難時,不惜以死報國。

如果事到臨頭,才倉猝尋求人才,這就不能表明朝廷有長遠設計了。”

劉欣正欲借助王嘉的輔佐,整頓吏治,見了王嘉的建議以後,十分讚賞,稱讚王嘉道:

“愛卿所言極是!賢才是國之根本。請愛卿為朕推舉賢才,朕求賢若渴,定當重用。”

大司徒王嘉,見皇帝重視,遂趁勢舉薦儒家學者中的賢良士大夫,公孫光、滿昌,以及幹練能幹的官吏蕭鹹等人,到朝廷上任職做官。

公孫光、滿昌、蕭鹹等人,當初都曾是卓有聲譽的二千石官員,因不善於諂媚新貴,而不受當權人士的喜歡,而被朝廷摒棄。

劉欣采納大司徒王嘉的建議,任用了公孫光、滿昌、蕭鹹等賢良士大夫為官。

在大司徒王嘉等人的輔佐幫助下,大漢朝政,稍稍有些起色,不同於大司徒朱博當政時的混亂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