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戰湘鄂贛 第一節 將星隕落:江忠源兵敗廬州

曾國藩編練湘軍,拋棄的不僅有綠營,還有團練。江忠源的新寧勇在南昌城下發生分裂後,曾國藩更堅定了拋棄團練的想法。可是,作為湖南團練創始人之一的江忠源卻並不認可曾國藩的想法。當曾國藩好心提醒江忠源先把兵練好,然後再去與太平軍作戰的時候,江忠源一笑置之。

客觀地講,江忠源的看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眼光一直很好的他已經看到了湘軍崛起對清政府的威脅。江忠源對曾國藩說,這些士兵雖然暫時可以幫助我們鎮壓太平軍,但日後的遣散會是一個大的問題,搞不好就會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日後曆史的發展證實了江忠源的先見之明。由被遣散的湘軍組成的哥老會,日後成了反清的重要力量。

不過,江忠源的投鼠忌器顯然有點過分了。他反複向曾國藩說,軍隊的強弱在於將,無論是八旗、綠營,還是湘軍,隻要將領行,那麽軍隊一定行。曆史給了他驗證自己理論的機會,當他被清廷催促著前往安徽的時候,他帶的主要不是湘軍,而是綠營兵。

大部分楚勇被湖廣總督、湖北巡撫留在了武昌,沒有隨江忠源東進。更為嚴重的是,江忠源的重要搭檔劉長佑此時也因為生病不能隨他東進。在之前的蓑衣渡、長沙、南昌諸戰中,劉長佑是江忠源的重要助手。他的謀略以及管理能力,是江忠源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缺少了劉長佑的輔助,江忠源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即便是獨立支撐,江忠源依舊要趕往遠離湖南大本營的安徽。他要做大清的忠臣,以戰績來回報重用他的鹹豐皇帝。他想立“功”的心情太過急迫,乃至違背曾國藩所講的“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的原則,導致自己陷入危險的局麵中。

廬州知府胡元煒給江忠源帶來的都是好消息。胡元煒在給江忠源的信中說,廬州城兵馬、糧草很多,餉銀也很充裕,丟了可惜,希望江忠源能夠迅速增援廬州,指揮廬州保衛戰。

胡元煒的信使得江忠源加快了東進的步伐。雖然此時的他已經重病纏身,而且身邊隻有一兩千兵,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往廬州趕去。

就像南昌之戰那樣,江忠源這次又比太平軍先到城中。事情的進展似乎很順利。然而,當江忠源把廬州城裏裏外外巡視一遍的時候,他傻眼了。那個胡元煒說的全是謊話!此時的廬州城,缺糧草,缺餉銀,兵員也不多,而且大多是新兵,沒多少戰鬥力。

還沒等江忠源完全弄清楚廬州城內的情況,太平軍就已經殺到了城下。憑借兵力的優勢,太平軍很快將廬州城團團圍住。由於清軍沒能及時燒掉城外的民房,太平軍得以占據民房作為掩體,向廬州城發起猛烈的攻擊。

這時候的江忠源徹底怒了!他在心裏惡狠狠地罵道:這個胡元煒,不僅不搶先燒掉城外的民房,還欺騙我,真是罪不可恕!他想殺掉胡元煒,震懾城中原有的軍隊,但又怕激起更大的變故,猶豫不決,最終沒有下手。江忠源的仁慈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來就是這個胡元煒在關鍵時候給了江忠源致命的一刀。

鹹豐皇帝知道廬州的重要。如果讓太平軍占據廬州,當時已經威脅到京津地區的北伐軍將獲得一個重要的補給站。這樣一來,清廷在北線的壓力將會更大。守住廬州,就是保衛京津。所以,鹹豐皇帝為打贏這一仗下了血本。他從各地調來許多綠營兵,試圖保住廬州。但是就像長沙之戰那樣,清軍雖然多,卻沒有一個掌握全局的前線將領。各路兵馬各自為戰,總體戰鬥力不如太平軍。

和清軍一樣,太平軍也想把廬州之戰當作一場戰略決戰來打。大量的太平軍被派往廬州城外。由於是統一指揮,太平軍的戰鬥力比清軍強,多次擊敗清軍。這樣一來,江忠源在廬州城中就陷入了絕境。

得知江忠源陷入重圍後,劉長佑很後悔當初沒有帶病跟隨江忠源。為了解救江忠源,他帶領一千多楚勇,從湖北出發前往廬州。與此同時,江忠源的大弟弟江忠濬也率領一千楚勇,從湖南出發前往廬州。

由於太平軍將廬州圍得水泄不通,這兩路人馬到達廬州後不能與城內的清軍取得聯係。為了盡早支援江忠源,劉長佑、江忠濬叫來江忠源的族弟江忠信,命他率領幾十人,懷抱著城內急需的白銀,趁夜偷偷地越過太平軍營壘,進入城中,告訴江忠源援兵已到。江忠信等人很快完成了任務。江忠源見江忠信勇猛,就把他留在了城中。

太平軍對廬州的總攻開始了。他們引爆了地道中的炸藥,將廬州城牆炸塌十餘丈。太平軍隨即一擁而上,守在城牆邊的清軍士兵當即潰散。

江忠源有著豐富的對付地道攻城的經驗。雖然被清軍殺了進來,他依舊不慌不忙,指揮清軍一邊燒殺衝入城中的太平軍,一邊搶堵城牆。

這時候,廬州城的另一麵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喊聲。在一片混亂之中,江忠源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直至江忠信趕過來告訴他太平軍從另一麵殺入城中了。

原來,那個廬州知府胡元煒早就與太平軍暗通款曲。他手下的不少士兵早就接受了太平軍布置給他們的任務,那就是在太平軍攻城的時候,放下繩索,把太平軍吊上城去。

太平軍得到這些優質的內應後,製訂了一個聲東擊西的攻城計劃。表麵上,他們的主攻方向是這一側,采取的是傳統的地道戰術,而實際上他們在這一側的進攻是佯攻,目的是吸引住江忠源的注意力,為他們在另一側借助內應攻上城牆掃清障礙。

當身後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越來越近的時候,江忠源知道,廬州城已經不可能守住了。此時,他的腦海裏隻剩下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舍棄性命,報效清廷。

江忠源拔出佩刀,橫在脖子裏,仰天長歎道:“我征戰兩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料最終竟是這樣的結局!”說完,他將刀靠近脖頸,準備自殺。

說時遲,那時快。江忠信在一旁看到江忠源自殺,趕緊衝過來,奪掉他手中的刀,吼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哥不要胡來!”

說完,江忠信背起江忠源,就往城門跑。這時候的江忠源,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雖然被江忠信緊緊卡住,他還是想盡一切辦法反抗。他猛咬江忠信的肩膀以及耳朵,弄得江忠信身上鮮血淋漓。

最後,江忠信實在痛得不行,隻好將江忠源放到地上。江忠源立馬站起身來,對江忠信說:“你趕快出去,告訴蔭渠(劉長佑,號蔭渠)和其他兄弟,替我報仇!”

說完,江忠源揮舞佩刀,殺向太平軍陣中。太平軍手持長矛,逼攻江忠源。不一會兒,江忠源就身受十傷,奄奄一息。這時候,他看見前麵就是水關橋下的古塘,於是拚盡最後的氣力,跳進古塘中。湘軍先驅江忠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廬州被太平軍攻克後,劉長佑、江忠濬率領的楚勇並沒有離開。之後,他們和其他各路清軍一起攻克廬州,了卻了江忠源的心願。

在湘軍的曆史上,江忠源就像一顆流星一般,曾經星光閃耀,但很快就走向了敗亡。他的失敗,帶給了湘軍將帥們太多的思考。

曾國藩從江忠源的敗亡中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教訓,那就是打仗隻能用自己的將,用自己的兵。其他軍隊可以協助作戰,但為主的一定要是自己的將,自己的兵。像江忠源那樣帶著一群綠營兵與太平軍作戰,是不可能勝利的。

另外,曾國藩還總結出了另外一些教訓,比如作戰不能急,要先求穩當,後求變化。所以後來,曾國藩麵對朝廷操之過急的瞎指揮,敢於反抗。比如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清廷命曾國藩迅速挺進蘇州,曾國藩就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