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終於有戶口了

公子見柳劭睿像個老狐狸似的,便說出一大段話來套他。

他一揮手,灑脫地說:“不要緊的,這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完的,不了解可以慢慢了解,在過程中柳叔發現有失大義之事,可以提嘛,可以甩手不幹嘛,可以反對嘛。當下這還真得你全力支撐不可,我們沒有一個人對外麵是了解的,更別說出外辦事了,事在你手上,該怎麽辦全仗三叔做主,那還擔心啥呢?至於是那邊也有事,這怕得讓您辛苦點,兩邊兼顧,將來帶點人出來就會好些。我的想法是,三年內,我要把我們這個團隊,建成長沙第一豪族,我們的莊戶、下人、護院等等,都要生活有著落,不管他是姓什麽,隻要加入了這個才隊,在這個團隊中都是主人,當然這事不是我一個人能辦到的,所以才懇求二人全力以赴來協助我。”

二人見公子把所有缺口都堵上了,讓自己無話可說了,隻得站起來說:“難得公子有此雄心,我二人願意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公子對二人說:“古語雲‘功高莫過救主,計絕莫過斷糧。’這話足以證明糧草的重要性,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得配合車寧,把工業生發展起來,管管日常雜務,重中之重是要時常關注糧草的事。”

伊籍抱拳道:“明白,我一定盡心盡力。”

柳劭睿也說這就回去安排。

公子又道:“山上山下,這些已經做出來的東西和正在做的,二位要盡快了解,計劃做的,二位要盡快學習,吃透技術要求,幫組織落實,要做得實在太多了,而我們人手太緊張。”

如此一來,二人自是沒有理由再懷疑什麽。

公子讓車寧帶隊,組成一個指揮中心,全力開展相關工作,交代完畢,月已偏西,眾人皆散去。

得到兩名大將相助,不管將來怎麽樣,至少眼下能施展了,這下公子才安下心來。

他伸了個懶腰,心想這累個半死,口舌費盡,有沒有成效,後麵的結果是什麽,天知道。

劍奴見公子有心事,過來幫公子鬆鬆肩,溫存地說:“婢子雖是個小丫頭,幫不了公子什麽忙,可是也不願看到公子獨自背著如此壓力,有道是謀事由人,成事在天,公子也不必太在意。”

公子反手拍拍她的手道:“是這麽個理,春天種下一茬種,有沒有收,這個過程太漫長,太複雜了,隻能盡力而為。”

其實,公子心裏清楚,種地容易得多,這個事,又怎麽好與眾人說?

公子題一《望夫》以記當時心聲:

一蓑煙雨沒江湖,原野清淒楚燕孤。

舉目終朝空望遠,雲帆歸處有還無。

公子猶自嗟歎之時,伊籍卻去而複返,這麽晚去而複返,這又怎麽了?難道又出什麽大事了?

公子見他去而複返,想來他是有什麽要單獨對自己說,讓劍奴去準備水給自己洗澡,把她支開。

望著劍奴離開,伊籍才說道:“還有一事,要與主公稟明,剛才人多,是以不好開口。”

伊籍這才將回南嶽之事一一道來,原來是當伊籍回到南嶽之時,付家已空無一人,估計是有人先他而到,向其通風報信,所以先行搬家了。

有當世之得道高人玉真子,相傳武藝天下無雙,收李彥和童淵為徒。

童淵和李彥分別娶了河北望族顏家的兩位女子:顏雲,顏雨。

所以兩人既是師兄弟,又是連襟,同時他倆還是結義兄弟。

付笛有一子,年方十八,孔武有力,少時便拜在李彥門下,因資質聰明,與其師弟皆得天龍戟法真傳。

相傳此子為什麽忠厚,全不像他爹,但卻是個孝子,武藝十分了得,主公要防備一二才好。

公子心中倒不擔心付家有子報仇之事,卻在想,誰能在伊籍之前去報信呢?

卻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好謝過伊籍,讓他回去休息,自己暗作防備不表。

時值盛夏,漢昌山間倒涼爽,眾人各自忙碌。

車寧帶著姐妹們建作坊,查資料,研究如何把後世的產品,用簡單的方法生產出來。又人兩邊找來上百名工匠、工人,開學習班,教學生產技術。

吳穎負責訓練二百名士兵,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不時又是上課,又是演習,還拉著大家去幫忙,忙得是不亦樂乎,當然,哪裏要幫忙的,這是一支有力的副業隊。

那時為了去開墾荒島,老西為自己小分隊準備了那麽多種子,要是能在這邊種上,那精選了數千年的糧油棉花,帶來的效率怕是前所未有的革命。

公子當然清楚這個事,於是帶著人到山下轉悠,先找十來家人,將試驗田留出來,命人割草積肥,挖腐葉土,做好耕種準備。

閑暇之時,每天早晚,帶上黑子,與眾女練習傳統武術自是不在話下,就連吳芷嫣與四奴也精進不少。

劍奴得此一前端雙麵開刃的刀,以前老是練不好的劍法,此時卻甚是得心應手,大喜過望。

她便來纏著公子給劍取名字,見到鞘上有雙鳳飾紋,乃取名曰:“臨梧劍。”

幾經吳家小姐要求,柳劭睿也考慮到公子等人不會輕易離開這裏了,便給眾人搞來一份官府證明文件。

從此各人便有了身份證件了,眾人皆說有些物品要到城鎮去置辦。

公子便帶著黑子到處走走,尋求機會,收些人才,可漢昌之地,人物稀少,不曾有什麽值得用心的地方,正獨自惆悵。

吳穎吵著要上縣城去看看,公子心思也是時候了解一下外麵的人土風情了,於是便同意了她跟著一起去。

公子帶著柳劭睿、黑子、吳穎和馬靜等人上縣治去采購,二女來此多時,也沒到過城鎮,跑大半天的馬,到了城鎮一看,卻言真是讓人失望。

此時的漢昌,本是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與這相關聯的窮與小又何必言語?

整個縣治方圓不足二裏,這裏的建築,除了縣府稍稍像樣點,再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建築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