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房杜的驚訝

“多謝少府。房家莊房氏紙坊經營成功,明日到縣衙補上注冊之事。”房艾叉手。

不能使了人,一點眼色沒有。

少府,在大康有兩種意思,一個是指少府監,一個是縣尉的別稱。

狄亦棣麵色尷尬:“襄陽郡公,百工之事歸士曹的司士執掌,那是呂縣尉管。”

房艾一拍額頭。

忘了,戶曹掌戶籍、計帳,道路、逆旅,田疇、六畜、過所、蠲(juān)符。

蠲符:免除賦役的憑證。

萬年縣有六個縣尉,各自對應六曹,你就算要投桃報李,也得找對部門。

“明日還勞煩少府引見一番。嗯,這一路過來,少府也看到,這裏的路麵不夠平整,不便於日後運送貨物,房氏紙坊有意請縣衙酌情修繕一番,捐萬年縣兩百貫錢,略盡綿薄之力。”

房艾投桃報李的手段很高明,就是侍禦史在麵前都沒法說他不對。

畢竟,不少地方官衙還要主動尋求士紳資助,以便修橋補路、賑濟災荒呢。

房艾這是見多了,隨隨便便就能玩出這種手段。

狄亦棣是願意拿去掙業績也好,糊弄一下再吃進去也罷,講究些尋個手衣(手套)合理消化也行,那不關房艾的事了。

盧明珠笑盈盈地囑咐了房艾幾句,拿著房艾獻上的並州黃氏櫃坊折子,道了句“留給你娶妻用”,心滿意足地登上厭翟車,打道回府了。

二郎長大了,會為府上分憂了!

至於說折子裏有多少錢,盧明珠根本不在乎,甚至都沒打開看一下。

……

忙碌了兩天,留宿尚書省的房杜終於回府,品上發妻盧明珠烹製的茶湯,溫暖了一下身子,一直筆挺的腰杆終於鬆懈下來。

大康雖然立國十一載,但其中多數年頭都在東征西討,文治主要是為武功服務,各項章程、典製、律令、國史都要費心彌補。

尤其是律法這一塊,前朝治民以嚴,大康治民以寬,要改的地方太多了。

雖然律令這一塊有中書令孫無思協助改進,房杜依舊得勞心勞力。

一方麵要裁撤冗官、冗員,同時保證朝廷、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

另一方麵,要保證賢良之才的簡拔,包括而不限於科舉、察舉、蒙蔭、國子監、府學、州學、縣學。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這讚譽高吧?

皇帝康世基為房杜寫的詩。

百廢待舉時期,身為百官之首的房杜,自然輕鬆不了。

看著笑盈盈烹茶的夫人,房杜慵懶地問了句:“什麽事讓夫人如此高興?”

盧明珠臉上泛起滿滿的幸福:“二郎造紙的事,你是知道的。”

“成了?”房杜略為驚訝。

別說是書寫用的白紙,就是房艾能造出除穢的土紙,都出乎他的意料。

文武雙全是這時代文人的基本配置,即便房艾厲害一點也在情理之中,可造紙這種百工之業,二郎他憑什麽會?

晉時的藤角紙漸漸少恥,《齊民要術》記載的楮皮紙,為大康的契約、公文專用紙張,二郎要想學會也不是沒有渠道,可那樣的紙張,爭得過別家?

盧明珠輕輕續上茶湯:“二郎可沒有走人家的老路,他是用竹子造紙。”

房杜捧起茶碗:“就算是做土紙,北方竹子堅韌,沒有南北竹子柔軟,功效未必好吧?”

盧明珠一指頭戳在房杜腦門上:“老貨!就不盼點好的?哼哼,看看這櫃坊的折子,二郎用竹子造出上品白紙,賺得了錢,孝敬府上的!白紙!”

即便房杜不懂百工,也不妨礙他知道楮皮與竹子之間的成本差異。

憑成本差異,房艾就能賺得足夠多的錢財了。

盧明珠順帶將強製遷走房府集、房艾給萬年縣衙捐錢的事說了。

房杜叫來房艾,仔細聽了一遍經過,歎了口氣:“本以為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照顧他們,不說得到感恩吧,起碼應該與我們一條心,看來是想多了。二郎的處理,有理有據,特別是捐獻縣衙一事,手段老到,錢雖不多,卻足以獲得萬年縣多數官吏的好感。”

那是,尚書左仆射的公子、襄陽郡公親自捐獻給萬年縣衙的錢,說起來倍有顏麵,但凡有點腦子的官員都不會選擇吞這筆錢。

傻不是?

千金市骨,象征性地用這筆錢,修繕一截路麵。

借襄陽郡公的名聲,讓上官看到萬年縣之廉、之能,吏部考功司錄當年功過、行能,議定優劣,考功四善裏至少占到德義有聞、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三善,即便沒有二十七最的議敘,也能穩穩占據上下。

諸食祿之官,考在中上以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

這可是光明正大來的錢啊!

錢都是小事,連續三年議敘為上等的,優先升遷啊!

讓士紳、鄉裏坊正知道萬年縣是真在為民做事,以後推行符牒(衙門的下行文書)時,不再有太大的阻力,不至於再哀歎“窮山惡水出刁民”。

說白了,在任何朝代,敢頂著官府壓力做刁民的人真的不多。

群體抗拒,主要是不理解官府的作為,或者直白的說,不信任。

青天大老爺能在戲台上被人傳頌一輩子,主要的原因是稀缺。

要是遍地皆青天,百姓也沒那麽稀罕了不是?

盧明珠拿出洗幹淨的獼猴桃,一人分了一個,慢慢品嚐。

自家種的獼猴桃,不遜於東市上的品種,酸甜可口。

一小籮沙果擺在案上,紅彤彤的,可惜味道酸澀,中看不中吃。

沙果,別名花紅、林檎、文林郎果、柰,是蘋果亞科,生存能力強,除了那片高原,幾乎遍布整個中華。

根係強健,萌蘖性強,生長旺盛,抗逆性強,喜光,耐寒,耐幹旱,亦耐水濕及鹽堿。適生範圍廣,在土壤排水良好的坡地生長尤佳,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就是味道不怎麽好。

同時,正經從西域、印度傳來的蘋果也稱為林檎。

“宿國夫人送的沙果,就是太酸澀了,倒牙。”

盧明珠又愛又恨地評價。

“娘,開春在府裏種上三五棵,到時候我改造,讓它味道變甜。”

盧明珠笑著應下,房杜側目。

其實嫁接不是什麽新鮮事務,西漢時期的《汜勝之書》、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都有記載。

當然,古人的選擇比較謹慎,《齊民要術》中用同科的樹種嫁接梨樹,因為技術的不成熟,成活率不高;用不同科的嫁接,成活率更低得令人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