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略勝一籌的絕對,比詩詞

“煙鎖池塘柳!”

寧政的話音剛落,趙恒已經哈哈大笑起來:

“區區小對,何敢言絕?”

就連在座的大寧群臣亦是瞠目結舌,這對子實在太簡單了。

趙恒看著寧政,眼神閃過一絲蔑視,隨即準備開口:

“本皇子對......對.....對......”

一連說了三個對字,趙恒卻沒有任何的下文。

不僅是大寧群臣皺起眉頭來,就連趙宋禮部尚書崔有道亦是皺起了眉頭。

“崔尚書,此聯很難?”

搖頭崔有道輕聲說道:

“雖然這聯隻有區區五個字,但這五個字在結構上乃是以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意境上描繪了一個幽靜的池塘、綠柳環繞、煙霧籠罩。五行不能同位相對,有合掌之嫌;因此欲對出合乎五行並且意境相符的詩句實屬不易。”

“那崔尚書可有答案?”

趙德昭急忙問道,他看著抓耳撓腮的趙恒,心中自然是迫切萬分,要知道這可不止丟了趙恒的臉,更是丟了趙宋的臉麵。

“老夫倒是有一聯,隻怕還是差了半籌!”

崔有道撫須搖頭道。

“說來聽聽!”

趙德昭輕聲說道。

兩人交頭接耳自然瞞不過大寧群臣,大寧群臣亦是沒有想到趙宋之人這麽快就想到了下聯。

寧政卻仿佛沒有看到一般,隻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趙德昭在趙恒耳邊輕聲說了一句。

趙恒看著微眯雙眸的寧政,大笑道:

“嗬嗬....區區小對,本皇子已經對出來了!”

他說話間,耀武揚威似的在殿中走了一圈,來到寧政的麵前,不屑地說道:

“你的上聯是煙鎖池塘柳,本皇子的下聯乃是:桃燃錦江堤。”

“這.....”

大寧群臣聞言亦是麵麵相覷,竟然真叫他對出來了。

“這可怎麽辦?”

寧政輕喝一聲,雙眸放出精光,看向崔有道,袖手笑道:

“這位崔大人果然博學多才,才思敏捷。”

他說話間眼神根本不看趙恒,隨即他的話鋒一轉:

“可惜,崔大人這聯雖妙,但依舊差了一籌。”

“怎麽可能?”

趙恒聞言,頓時不服道。

寧政微微一笑:

“此聯雖然堪稱無比絕妙的下聯,無論在格律、意境、機關之上完全契合。更難能可貴的是,清一色的左五行偏旁,無一與上聯雷同且順序一致。平仄工整,意境深遠。”

“如果說煙鎖池塘柳是一幅美麗的晨暮畫卷,而桃燃錦江堤更體現出春日生機盎然之景象,一為輕柔婉約,一為熱烈奔放,兩幅畫形成鮮明對比。”

“特別是一燃字,其用筆之工完全不遜於鎖字,堪稱絕筆也。”

“但,終究還是太可惜了。”

“此聯之中,錦江堤非通用名詞,錦江與池塘相比非通用也,故:錦江堤與池塘柳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再者從平仄來看,上聯是平仄平平仄,為了不犯孤平,下聯就必須對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或平平平仄平,其中又以平平仄仄平最工。”

“此句最可惜的是錦江的江是平聲,未能以仄對上聯塘的平。趙宋作為文學大國,此對如何都不能令本王心服。”

“你.....”

趙恒頓時氣得跳起腳來,正準備說話。

八賢王趙德昭已經率先開口喝止了他,隻聽八賢王說道:

“本局我趙宋認輸便是。下一局我們來比一比詩詞。”

“既然八賢王如此說,就由八賢王來出題吧!”

寧帝的臉色頓時大好,大袖一揮對著趙德昭說道。

“既然寧帝陛下有令,本王就僭越了。以明月為題,一炷香之內,現場作詩一首。”

趙恒冷冷一笑:

“本皇子天資聰穎,何須一炷香時間,半炷香即可!”

他心中想要壓住寧政,早已經將自己的那首詠月詩背得滾瓜爛熟,就是半柱香的時間也是太多,為了不被懷疑是抄襲的,他才說需要半柱香時間。

寧帝聞言亦是有些驚訝。

如果真是半柱香,那也算得上是才思敏捷了。

大寧群臣卻心知肚明,這顯然是趙宋提早做好了準備,將這詩早早做好了,就等著來打壓寧政的。

寧政卻沒有任何的反應,隻是袖手旁觀,看著趙恒上躥下跳。

“既然你已經作出詩來,那就請吧!”

趙恒冷冷一笑,走到寧政的麵前,搖頭晃腦緩緩吟道:

“明月皎潔掛高空,波光粼粼照江中,夢中何處覓知音,惆悵涼風吹夜空。”

這是一首標準的詠月詩,稱得上是押韻工整,雖說不是太過出彩,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也實屬難得了。

趙德昭與崔有道臉上露出了笑意。

“嗬嗬.....”

寧政卻嗤笑一聲:

“就這?”

他的笑聲雖不大,但在場之人卻都聽到了。

“這也算詩?趙宋看來確實名不副實!”

看著狂態畢露的寧政,趙恒的眼神頓時眯了起來。

趙德昭沉聲說道:

“寧王想來有更好的詩詞,不如作出來大家一起鑒賞一下。”

寧政也不推辭,負手而立,淡淡吟出聲來:

“乾坤容我醉,風月放人閑。倚天長嘯,鬥間紫氣劍光寒。”

“誰管功名兩字,自要煙波萬頃,去把釣魚竿。回首塵埃事,一笑請君看。”

“十年前,鑽蠹簡,戴儒冠。致君事業,平生撫掌道非難。”

“為問羊裘高興,比似鑾坡簪筆,終古笑辛酸。拂袖理鬆菊,浩氣壓雲端。”

趙德昭與崔有道齊齊看向寧政,他們的目光之中帶著一絲懷疑。

寧政所吟這首詞,比趙恒的詩作不知道好了幾百倍。

但這真的是寧政自己所做的嗎?

這當然不是寧政自己所作,這首詞乃是來自他所在的時空,明代大儒陳霆的所寫的水調歌頭。

這首詞雖不足以流芳千世,但亦是不可多得的好詞。

兩人之間高下立分。

趙恒麵色更是鐵青,他原本已經找人背書,偷偷背誦下來,沒有想到還是輸了,輸了個徹徹底底。

趙德昭見狀,頓時岔開話題:

“寧帝陛下,詩詞對聯本是小道,娛樂切磋而已。本王奉趙帝之命,前來大寧,乃是為了湘河公主與三皇子的婚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