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發展的問題我其實才是全麵發展的楷模。

學校裏有很多的課程,數學物理化學語文英語地理曆史政治體育音樂等等等等。學科不知道為什麽也不知道以什麽為基準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區分。比如說大家一個姓,但是偏偏姓英語比姓音樂重要。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自修課是各個老師爭奪得很厲害的一門課程,但是從來自修課上隻看見有數理化語文英語的老師來上課,從來不見有體育音樂的安排。原因很簡單,因為考試的時候這些課程分數的比例大。由此可見,所謂素質教育,其實到現在,也隻是停留在一個大家一起說說的階段。

我覺得有一個成語根本不能用在學生身上,那就是——不務正業。

學生的學習,對有的人來說充其量就是一個九年製義務教育的過程而已。或許對有些學生的意義是學習到一些知識。知識是指課本上的知識。但是,不論學什麽知識,在沒有轉化成報酬之前,就是說,在你還沒有工作之前,就沒有不務正業這個說法。

比如說,我喜歡踢球,這是不務正業嗎?可能有人會說,學生的正業是學習。對。那學習足球技術算不算學習?那還不如說學生的正業就是考試得了。可是沒有人會這麽說,因為太難聽了。

如果學生下課後老踢球算是不務正業,那老師炒股票算不算不務正業?那老師會說:不算,因為炒股票是業餘的事情。

好,至少我沒見過專門逃課為了踢球的人。但是,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一個學生很喜歡專注於除了應付考試以外的別的東西,比如踢球打球上網寫作等等等等,很多人的評價就是不務正業。不光老師家長這樣看,別的學生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這樣認為。結果往往是老師出麵加以幹涉。

老師的權力是否大到可以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喜歡做這件事情的份上呢?上麵我已經說過,在中國,教師的地位和權力都被神話了,什麽東西被神話以後下一步必然是說很多胡話,教師就是如此。

你不能說他們這麽做是出於什麽好的動機。如果有一個人作惡多端,方圓幾百裏的人都怕他,我看不順眼一斧子劈死他,也是要判刑的。

我覺得在學校裏很多權利義務之類的事情都被淡化了。學生永遠都是一個弱勢群體。當然也有厲害的學生,學校通用於所有學生的不通用於他,他並不是什麽有個性的人,有個性的人早被開除了,哪輪得到他爬學校頭上。那為什麽不開除他?

學校噴水池就是他爹讚助的。

說回去。我在上學的時候,喜歡踢球。有人諷刺我說再踢也踢不到國家隊,踢再好也好不過羅納爾多,踢了有什麽意思?不許踢了!

那麽,如果你自己喜歡開車,我對你說:你再開也開不到麥克拉倫車隊去,開再快也快不過舒馬赫,開了有什麽意思,駕照沒收了。你是不是覺得我在狡辯?

喜歡隻是一種喜歡而已,不一定要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才算成功。我喜歡一件事情並且做這件事情覺得很高興,就是成功了。

況且,國家隊的人難道都是大學畢業了再學踢球的?

我自己也曾經想過,這樣的言語會不會抹殺一個天才。萬一我真的將來踢得比羅納爾多好,那不是很可惜?

可是,我覺得這也不可能。如果你真是一個天才,除了殘酷的鎮壓(比如直接把你扔牢裏判個無期),別的基本上都不能動搖什麽。在一件事情上要有世界級別的成就,至少在剛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有超人的熱情。衝動一點兒的,你不讓我踢球是吧,我跟你拚了。冷靜一點兒的,你不讓我踢球是吧,我照踢。

所以,好多人不要埋怨天才被埋沒。因為誰誰誰說一兩句話就放棄了的,就算不對你說那些話,你也成不了天才。

我上學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對真正才能的歧視十分嚴重。比如我數理化語文英語全很好,音樂體育計算機都零分,連開機都不會,我還是一個優等生。但是如果我音樂體育計算機好得讓人發指,葡萄牙語說得跟母語似的,但是數學英語和化學全不及格,我也是個差生。

而且,中國有一個概念一錯錯了幾十年——“全麵發展的學生”。我退學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討論是全麵發展的學生好還是我這樣片麵發展的學生好,全國好多人好多觀點。這是一場胡討論。

我其實才是全麵發展的楷模。

我文章寫得好,字也漂亮,封麵設計創意一流,攝影不錯,以前學校的長跑紀錄都是我的,區裏比賽從來沒有掉出過第二,足球踢得不錯,參加賽車以後第一年的成績也不錯,那真是太全麵發展了。

但是這個不算。因為我數學化學學得不好。那學校裏那些全麵發展的呢?

數理化英語語文都挺好,體育也湊合,補考都能及格。偶爾也有會一兩種樂器的——口琴腰鼓全算樂器的話。除了這個呢?什麽都不會了。

我覺得在全麵發展裏,各種學科隻能算是一項。說好聽一點是學科能力,說難聽一點是考試能力。你不能管一個人考試考得好叫全麵發展啊。

我覺得他們挺可憐的。若幹年後參加工作了,看見同事有各種各樣的特長隻能羨慕,而自己當年被同學敬重,被老師讚許,誰見誰誇是一個全麵發展的好學生,現在是否能對著別人說得出口:你們這些算什麽,有種跟我比誰考試考得好!

可能慢慢地,當年的優等生和當年的差生在當年所有學習的東西上的差別是,優等生知道二氧化碳在零下××度會變成幹冰,而差等生隻記得是零下百來度。

〈編者按:當年哈佛女生劉亦婷與韓寒成為教育界的“正反麵教材”,然而十多年後,社會大眾的觀點卻有了戲劇性的反轉,2012年韓寒對此道出心聲,亦為這個話題畫上句號。〉

今天,我要鄭重地辟一個謠。有一條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的微博和帖子,每次出現轉發都上萬,內容與我有關,大致是這樣的,十多年前央視做了一期節目叫《對話》,請來三個三好學生,都是女孩子,馬楠、劉亦婷和黃思路,而我作為反麵教材出現,被觀眾和嘉賓大肆批判。十年後,這三個女孩子都嫁給了美國人,沒有了聲音,而我一直留在中國,成為了一個針砭時弊的有良心的知識分子。

當然,要謝過撰寫者和轉發者對我的美化,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十多年前,央視的確請我去做了一期叫《對話》的節目,這期節目差點做成《對罵》,參與這個節目的女孩子隻有黃思路一個人,她彈得一手好鋼琴,也很有才華,我十分欣賞羨慕,節目並沒有把我們對立。而馬楠和劉亦婷則根本沒有出現在這個節目裏。

這條廣為流傳的段子對這三個優秀的女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雖然北大學生馬楠在克林頓訪華的時候責問克林頓,但這完全無妨她對美國態度的轉變。我小時候還想參加誌願軍進行第二次抗美援朝呢,我初中還讚成武力收複台灣呢,最傻的時候我還把拴狗的鏈條帶在身邊當星雲鎖鏈呢,人對世界的看法不會一成不變的。就算他不轉變想法,又何錯之有,責問克林頓與嫁給美國人之間沒有任何道德邏輯的關聯。何況我查證了幾年前的新聞,馬楠拿綠卡,去美國留學等都是謠言。

關於劉亦婷,《三重門》出版時,正趕上《哈佛女孩劉亦婷》火熱,她在美國,也很出色。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我走在我的野路上,她走在她的大路上,都值得祝福,隻要不走歪路邪路,每條道路都有成功的方式。黃思路也是,在央視的那期節目之後,我們互相還有過交流,表達過對彼此的祝願。據我所知,今天她也很成功,生活幸福。並不是成名才叫成功,在自己從事的領域裏立足和傑出,或者家庭美滿,就已經是成功了。這年代,成名算屁,多少屢秀下限的傻逼也能粉絲繞膝。什麽叫一個人沒有了聲音?用微博刷你屏,上電視當嘉賓,嘖嘖有聲舔臭腳,頭破血流扮名流,這就叫有聲音?黃思路、劉亦婷和馬楠,她們隻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了選擇。我知道類似的傳言能煽動民族情緒,把這些未經查實又沒有關聯的內容捏合在一起,雖對我有利,卻結結實實損害了另外三個女孩子的清白和名譽。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不能轉嫁到這三個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的姑娘身上。她們自食其力,出國留學,愛上外國人,這很好,我待在中國,沒娶洋妞,也不代表高尚。

至於我,的確沒想過要移民海外。沒有什麽崇高的理由,也不怕你用動機論陰謀論來解釋,說白了,純粹就是因為到了國外過不慣。我的朋友、家人、親人、讀者、車隊、賽事都在這裏,我也喜歡看中文字,吃中國菜。我熱愛這片土地,是因為這土地上站的人。我愛的人們在哪裏,哪裏就是我的所在。

最後祝福所有移民的朋友,定居海外的人,在國外念書沒有回來的學生,願你們替我多呼吸幾口自由幹淨的空氣,願你們在更公平的環境裏創造一切,能造福到你們的,遲早也會造福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