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招女工

然而,就在村長發愁之際。

遠處卻走來了一人。

那是一半大小子,臉帶興奮之色,一邊走一邊喊著:“村長,有喜事,有喜事啊!”

“不跟著你爹下農,來找我作甚?”

“我本是要去的,可那貴人喊我來給你傳話。”

“貴人?村南頭的那個貴人?”

“沒錯,他說請村長去他那,有事情要商量。”

“可曾說是什麽事?”

“好像是要請我們的人做工。”

聞言,村長頓時大喜。

村南頭的貴人就是顧北川無疑,這人出手大方,從不克扣工人工錢不說,請人做工還包飯,當真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東家!

這話一說,村長那還坐得住,急忙朝村南口跑去。

“誒,村長,你拐杖忘帶了。”

二狗急了,在後邊拿著拐杖一邊喊一邊追。

……

顧北川正在作坊內巡視,並調試各種設備,很快就聽見了敲門聲。

他轉過頭,發現果不其然就是村長。

老人家氣喘唏噓,身後跟著一個同樣氣喘唏噓,還拄著拐杖的年輕人。

顧北川看見這一幕,頓覺好笑。

這八公村傳統當真奇怪,怎地老人竟不用拐杖,反而給小兒用。

“顧東家,你喚老朽來,可是要招人做工?”把氣喘勻後,老人迫不及待地問。

“不錯,我這作坊剛剛開張,正是需要工人的時候。”

“這次,東家要多少人啊?”

“少說五十人,多則近百人。”

謔!

聽見這話,村長頓時喜笑顏開,道:“好說好說,老朽這就召集村中青壯。”

嚴八公那叫一個開心,少說解決好幾十號人的溫飽!

這顧東家,當真是一等一的好東家!

“老村長且慢!”

“這次不要青壯。”

聽見這話,嚴八公一愣,道:“不要青壯,那要什麽?”

“要會針線活的婦人。”

“婦人?婦人能做什麽活兒?”村長皺緊了眉頭,問道。

放著好好的青壯不用,偏偏去用什麽婦人,這顧東家,究竟是怎麽想的?

“我這活兒,還真隻有婦人能做。”顧北川笑著道。

總不能讓一個大男人去養蠶繅絲吧?

聽聞此言,嚴八公頓時糾結起來。

良久之後,才歎息一聲,道:“好,我去幫你找。”

“切記,一定得會針線活兒,一天工錢三十文。”

三十文!

村長都有些雙眼放光了,不愧是顧東家,出手就是闊綽。

這價錢,都跟淮南城裏一些青壯的工錢相當了。

但要知道,這婦人可沒有青壯的力氣,竟也能拿這般多的工錢,當真是了不得。

“顧東家放心,這人,老朽保管給你找得好好的。”嚴八公連語氣都輕快了許多。

村長的動作很快,不消片刻,八公村的村民就都聚集在了作坊門前。

“村長,你把大家夥叫這來作甚?我還在地裏幹活呢。”

“是啊,這稻穀要是再不割,我們家怕是過不了冬。”

麵對眾人的詢問,村長並未一一回答,而是用老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吼道:“安靜!”

聽聞此言,原本嘈雜的眾人頓時安靜起來。可見村長在村子裏還是很有威望的。

“事情是這樣的,顧東家的作坊建好了,少說要招五十人做工。”

轟!

此言一出,好似烈火烹油,人群頓時炸了鍋。

“顧東家,找我,我力氣最大。”

“李家老二,你莫要瞎說,分明是我做工做得最好。”

“東家,隻要您要,我劉家仨兄弟都能做工。”

看著再次嘈雜起來的人群,村長皺了皺眉頭,複又舒展開。

畢竟是顧東家要招工,他們這般反應,倒也實屬正常。

上一次顧東家招工,有些人不以為意。

可當看到那些招上了工的,天天吃大白米飯,甚至隔三差五還能吃上肉時,他們羨慕了。

更何況,隻是蓋個房子的活兒,顧東家竟肯給近百文的工錢。

當真是闊綽!

沒見李家老二,莊稼被害蟲啃了大半,本來連冬都過不了嗎?

可就因為招上了工,竟有錢去城裏硬生生買了數斤糧食,這可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所以,當聽見顧東家要再次招工時,眾人才這般積極。

在別人家做工,那是賣力氣幹活。

可在顧東家這裏做工,那是撿著錢幹活!

這時候不積極,什麽時候積極?

就在群情激憤之際,顧北川的下一句話,卻讓男人們徹底傻了眼。

“諸位不好意思,這次招工,隻要會針線活兒的婦人。”

“啥?婦人能做工?”李老二質疑道。

“顧東家您是不是招錯了?婦人哪有力氣啊?”秦家老大也跟著道。

“是啊是啊,我們不行的,做不了工。”劉家老三的媳婦甕聲甕氣道。

“我說你們行,你們就行!”顧北川威嚴道:“隻要有人肯來,每天少說三十個錢。”

“這活兒,不需要力氣,隻要手巧些,會針線活即可。”

“有沒有想來的?”

聽見這話,有些婦人倒是蠢蠢欲動。

畢竟她們跟著幹農活,一天也賺不了多少。

去做工可就是足足三十個錢!

都比得上一些青壯的工錢了。

“當家的,你覺得怎麽樣?”李二媳婦問道。

“這……咱也不知道這活兒該怎麽幹,還是先讓人打個樣。”

現場抱著類似心思的不在少數,一時間竟是沒人說話。

畢竟整個淮南,都沒有招女子做工的先例。

她們生怕做不好,挨了打罵倒是小事,開罪了東家就是大事了。

畢竟是田間小民,在腰纏萬貫的商賈麵前,終究是直不起腰。

就這樣靜默了良久,才有人咬咬牙,站出來道:“我來做工。”

這婦人身材略顯臃腫,手指覆有老繭,麵相滄桑,一看便是經常勞碌。

“原來是張大嬸啊,倒也難怪。”

“唉,張大哥上個月進山狩獵,遇見大蟲丟了性命。”

“張大嬸想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啊。”

“張大嬸平日裏就靠給左鄰右舍縫補衣服賺些零錢,要是不參加招工,這個冬天怕是連買炭的錢都沒有。”

在眾人的竊竊私語中,張大嬸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