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華夏軍威名遠揚!

此次宋朝與遼國的戰役,可以說,隻有三萬七千餘名官兵的華夏軍硬生生地把二十三萬遼國大軍給打沒了!

事後統計,此番宋、遼兩國之間一觸即發的戰鬥,曆時不過七天就結束了,華夏軍官兵僅死傷兩千五百多人,其中為國殉職的官兵隻有六百多人,而遼國大軍則戰死十四萬八千多人,傷員將近三萬,兩萬四千多名官兵成了宋朝人的俘虜,實際減員達十七萬二千八百多人!

華夏軍官兵手中的火箭和手榴彈等新式武器,成了瘋狂收割敵人生命的大殺器!

當遼國大軍大敗而歸的消息傳到西夏境內時,把西夏大軍也嚇壞了,他們以前可是領教過宋朝人手中神雷的威力的,得到遼國大軍傷亡慘重的訊息後,心中縱有多大的不甘,也隻能悄悄地撤離了西北邊境線,撤回了西夏境內,不敢再進犯宋朝邊境線分毫,河潢地區、天都山、沒煙峽、剡子山等地均安然無恙!

西北和北方都無戰事了!

數日後,經特種作戰團的探子回報,在確認遼國並沒有重新召集兵馬,殘餘的遼國軍隊都龜縮在南京析津府閉門不出時,武植知道遼國人已經嚇破了膽,再也沒有勇氣來應戰了,於是就發布命令,下令華夏軍第二、第三路大軍各自統計好戰功,就地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好犧牲的華夏軍官兵們,割下敵人兩隻耳朵作為戰利品憑證,其屍首全部集中起來一起掩埋,除了一些重要的俘虜與糧草等物資之外,把餘下的俘虜和繳獲的戰馬、武器都留給當地的戍守禁軍們處置,即刻班師返回雄州待命。

至於華夏軍第一路大軍的郭成、林衝、孫奇等人率領的分路隊伍,則奉命先行返回長城口與武植會合後,再作打算。武植下令,他們各分路部隊也要統計好各自的戰功,犧牲的華夏軍官兵們要就地安葬好,割下敵人的兩隻耳朵作為戰功憑證,其餘屍首都要集中掩埋起來,重要的戰俘和物資帶回,其餘的戰俘和戰馬、武器都留給當地的戍衛軍隊們來處置。

在長城口,當戰鬥結束打掃完戰場後,武植就立即下令割下敵人的兩隻耳朵後把所有屍體都集中起來,一起掩埋掉;犧牲的華夏軍官兵們則一個一個地找回來,收殮好後找塊風水寶地依次安葬好,每個人的墳頭都立上一塊木牌,木牌上都寫上每個人的籍貫與姓名,他不想讓這些犧牲的戰士們成為孤魂野鬼!

統計好戰功後,武植從長城口戰役中虜獲的戰俘中挑選出一些重量級的將領出來後,留下糧草和補充一些戰馬、器械後,其餘的俘虜和戰馬等戰利品都留給了從安肅趕來的安肅軍進行處置。

長城口戰役結束後,武植就立即派出斥候,快馬加鞭去給戍守在安肅的安肅軍送信,要求知安肅軍郭忠嗣收到信後即刻派出兩萬以上的兵馬趕到長城口來接收俘虜、戰馬等戰利品。當時,收到信件的郭忠嗣滿頭霧水,心中還不住地嘀咕:“什麽樣的戰利品,能用到兩萬以上的人員來進行接收?”當時,他和部屬們都覺得這個武植大人是小題大做了!於是,郭忠嗣決定親自帶隊去往長城口看看。

可當郭忠嗣率領兩萬餘眾的安肅軍趕到長城口,看到俘獲的密密麻麻的戰俘和戰馬時,他和眾部屬們都看傻了:“這麽多的戰俘和馬匹?”

看到曹評遞給他的戰報後,郭忠嗣才知道眼前的戰俘竟然有兩萬一千餘人之眾,俘獲的戰馬也多達一萬餘匹!他帶來的兩萬餘安肅軍人馬確實是少了!

接收人員不足,這有點捉襟見肘啊!郭忠嗣和眾部屬們不由得懊惱不已,他們為自己無端地懷疑武植而感到羞愧,也有點哭笑不得。同時,他和安肅軍眾人心中都很震撼,也難以置信:“才五千多人的華夏軍,究竟是如何虜獲到數倍於己的人馬的?難道遼國軍隊真的蛻變到如此羸弱如此任人宰割的地步了?”

郭忠嗣和眾部屬們找到親曆戰場的呼延平,詳細詢問當時的戰鬥情況。當呼延平興奮難抑地述說完當時的情景,郭忠嗣等人如墜夢中,猛掐著自己的大腿,生怕自己是活在了夢裏出不來。他們震撼莫名,這華夏軍究竟是一群什麽樣的人形怪物啊,以區區五千二百餘人的隊伍,居然打敗了十一萬之眾的敵寇,還殺敵七萬五千餘人、俘虜兩萬一千餘眾、繳獲遼國戰馬上萬匹、收獲遼國武器不計其數!

以一敵二十多,還大勝之,這估計隻有神仙才能做得到的事,居然在他們眼前夢幻般出現了!這讓郭忠嗣和安肅軍眾官兵們看著一身怪異著裝的華夏軍眾將士們,如看神兵天將!這也由不得他們不信,如此眾多的戰俘和馬匹,還有那堆積如山的遼國人耳朵,都可以作為明證,想作假都無從做起!

震撼之餘,郭忠嗣和眾部屬們同時也感到極為高興,一下子得到這麽多的俘虜,可以充當免費的勞役,安肅軍眾官兵們身上的負擔就得以減輕了許多;上萬匹戰馬和數不清的武器裝配到軍隊中,安肅軍就可以組建起一支騎兵隊伍了,安肅軍的實力又可以提升了不少!

在震撼與驚喜中,郭忠嗣率領安肅軍眾官兵們把眾多俘虜和戰馬、武器押送回安肅城。一下子少了三萬多人和馬,喧囂聲遠去,長城口也變得安靜了不少,恢複了平日裏的靜謐、深沉與肅穆。

在安肅軍押送著俘虜和戰馬離開後,武植下令軍中的醫官們全力救治傷員,其他人員則進行修整。在從京城開拔時,武植從開國郡公府中無償地拿出三百多壇消毒酒精來,隨軍帶上戰場,在分兵時每一路大軍都給帶上一百來壇。這些消毒酒精,在戰後救治傷員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挽救了無數傷員的性命,把因傷犧牲的人數降低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這又讓除了原赤衛營官兵們之外的華夏軍官兵們感到尤為神奇,驚喜異常。

華夏軍中,處處都透著神奇!

在京城,還沒有踏上戰場之前,華夏軍眾官兵們就已經自豪於自己與其他禁軍的與眾不同,平時看似花哨、新穎的訓練科目,讓他們感到新奇,但畢竟還沒有經曆過戰爭的洗禮,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他們對自己的戰鬥力還是頗為有點懷疑,自信心明顯不足,奔赴戰場時都還有點忐忑不安。待經過與遼國大軍的爭鬥後,他們才驚喜地發現,平日裏的訓練科目幾乎完全就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華夏軍能夠克敵製勝、以少勝多的法寶就是他們手中的新式武器和他們平素刻苦訓練的結果!直至今日,他們才真正感受到武植這個主帥的神奇之處了,武植的威望在他們心目中一下子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陽春三月底,京城,汴梁城,垂拱殿中,早朝時分,官家趙煦陰沉著臉,木然地坐在鑾椅上,麵無表情地看著殿中,他麵前的一群大臣們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一幫文武大臣,涇渭分明地分成了三個陣營,挺武植一派、反武植一派和中間派。章淳、章楶、安燾、許將、吳居厚等人力挺武植,認為他對遼態度強硬以武治武並沒有錯;而以曾布、刑恕、安淳等人為首的反對派則認為武植膽大妄為,為個人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該當給予責罰,剝奪其一切職務,並遣使到遼國進行和談;張商英、黃履、孫路、趙挺之、蔣之奇以及例行參加朝會的端王趙佶、簡王趙似等人則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對,騎牆兩邊,冷眼旁觀。

趙煦看著在自己麵前吵得麵紅耳赤的文武大臣們,以曾布為首的反對派們更是危言聳聽醜態百出,他的心裏就氣不打一處來。趙煦心中其實也是矛盾重重,他既寄希望於武植能打勝仗給他長臉,增添榮光,又怕武植打輸了會給大宋朝帶來更大的麻煩,到時遼國人會獅子大張口訛上宋朝,他這個皇帝就要遭受到無盡的羞辱了。

武植率領華夏軍出征後,在這兩個月裏,在無數次朝會上,力挺武植和反對武植的兩派文武大臣相互指責扯脖子爭吵的場景已經出現了很多次,趙煦每次都覺得很是厭煩。尤其是在半個月前,朝廷收到北方前線安肅軍和廣信軍分別送來遼國二十多萬大軍大舉壓境的八百裏加急塘報後,以曾布、刑恕、安淳等人為首的反對派就更為理直氣壯了,反對的聲音叫囂得更加厲害,誓不罷休,好像武植真的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一樣,大有要把他大卸八塊後才方可解了大夥的心頭之恨!

當時,趙煦也是又驚又惱,可他又不敢輕易地下結論定調,在前線的戰鬥還沒有出結果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萬一他定調錯了,到時可就貽笑大方了!所以,收到北方緊急塘報後的幾次朝會中,趙煦都隻是看著兩幫大臣們在無端地爭吵,他是既不阻止也不吭聲,任由他們去發揮表演,他還想再等等看,到時再做打算。

“報!北方大捷!大捷!”就在眾人吵吵嚷嚷的互相攻訐時,一陣突兀的高喊聲在垂拱殿驟然響起,隻見一個皇城司禁衛橫班手裏捧著一個書匣,急匆匆地跑進殿中,單膝跪下後,大聲呼喊。

這一聲高呼,把眾人嚇了一跳,高呼聲過後,殿中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眾文武大臣表情迥異。

“拿上來!”趙煦一聽是北方捷報,頓時眼前一亮,身子一挺,來了精神。

站在右下首的郝隨機靈地拿過該橫班遞過來的書匣,抱著它回身就走,碎步來到趙煦跟前,利索地打開書匣,抽出裏麵的塘報,遞給趙煦。

趙煦接過塘報,迫不及待地翻開閱覽起來。這一看,把趙煦看得猶如酷暑天吃上了冰疙瘩,越看越舒爽,臉上綻開了花,看到最後禁不住驚呼出聲:“好!好!好個武植!好個華夏軍!真是天佑我大宋啊!”

趙煦驚喜交加的歡呼聲,讓底下的眾文武大臣們都禁不住心頭一陣陣狂跳。

“郝隨,把這份捷報讀給眾卿家聽聽!”趙煦絲毫也不加掩飾臉上的笑意,把捷報遞給郝隨,讓他把捷報內容宣讀給眾文武大臣們知曉。

待郝隨把捷報內容宣讀完畢,垂拱殿裏猶如時間凝固了一般,靜寂了有那麽一小會,才猶如開水沸騰般炸開了鍋,一陣陣驚呼聲隨之響起,眾人都被武植發來的這份捷報給徹底鎮住了,震驚不已,幾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他們還在為武植該不該出征而爭吵不休,特別是曾布、安淳、刑恕等人剛才還在大罵武植誤國,橫空而來的這份驚天大捷報,讓他們頓時覺得顏麵盡失,無地自容了!而支持武植的章淳、章楶、安燾、許將、吳居厚等人則是大喜過望,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也同時揚眉吐氣起來,連連驚呼讚歎。

三萬七千餘人對陣二十三萬人,以寡敵眾,竟然還能取得如此不可思議的勝利,代價之微小,成果之輝煌,簡直是匪夷所思,神乎其神!

趙煦也為之鬆了一口濁氣,龍顏大悅。

捷報四處宣揚後,世人皆驚,武植與華夏軍的威名又一次揚名於四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