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梅嶺來客

或許是被大喝聲嚇到了,張濟遵竟然從椅子上嚇得滾到了地上,不過他馬上就站了起來,茫然的看著四周。

然後迷迷糊糊的說道:“有姑娘嗎?既然兩位頭領問我怎麽看,老朽當然是趴在窗戶上看了。”

閔廿四強忍著弄死他的心思,厲聲說道:“老東西別裝了,老子走南闖北什麽人沒見過,收起你那點小心思,不然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張濟遵嚇得連忙拱手說道:“哎呀,閔頭領這是說的什麽話,老朽一直以來都對兩位頭領感激的很,我本就是一個考不上功名的老秀才,得二位頭領賞識這才成了咱們這隊伍的軍師,聖人雲,士為知己者死,我張某怎敢在兩位頭領麵前假模假樣呢。”

“你!”閔廿四氣憤的指著張濟遵,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淩十一趕忙說道:“嗬嗬,張先生說的好,我大明的讀書人最是知道禮義廉恥了,張先生怎麽說也是秀才,我想比起尋常的儒生,張先生當然更加懂得這些道理吧。”

張濟遵嘴角動了動,心裏暗罵:“我懂個der的禮義廉恥,被你們這群盜匪脅迫上山,你跟我講禮義廉恥,我特碼謝謝你全家,自己幹著殺頭的買賣,還得拉上我,老子以前再不濟也是秀才,家裏還有十幾畝良田,現在倒好,弄不好南直隸的海捕公文裏都有我的名字了。”

不管心裏如何想,張濟遵還是麵帶微笑,恭敬的說道:“淩頭領說的好,兩位看的起張某,那是張某的榮幸,張某自然不敢不盡心盡力,老朽年齡大了,山裏的生活還有些適應不了,剛才真的是困頓的睡著了,煩請淩頭領再把事情說一遍。”

淩十一雙眼中無悲無喜,卻笑著說道:“嗬嗬,真是難為軍師了,事情是這樣的.....”

張濟遵捋著自己花白的胡子仔細聽淩十一說完,然後仔細斟酌了一番,才開口說道:“在老朽看來,兩位頭領且安心,寧王之心不說整個南直隸,但是南京留守的六部誰人不知,事情已然到了如此程度,你說寧王還會老老實實的嗎,現在起事確實不是良機,我想寧王派遣特使來,也是為了安撫兩位。”

聽到這話淩十一一臉的沉思,閔廿四則喜笑顏開的看著張濟遵說道:“沒想到你這個老梆菜還有點用處,老淩聽到了吧,沒什麽大問題,把心收到肚子裏去。”

淩十一點點頭強笑著說:“希望軍師分析的對吧,不過我總覺得心裏不安,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閔廿四不屑的看著他說:“江湖越老膽越小,你他娘的這麽多年大風大浪都過來了,現在咱們手裏有兵有刀槍,怕個球啊。”

淩十一不自覺的點點頭,話糙理不糙,閔廿四說的也不錯,兩人隻要把這四萬多人死死的攥在手裏,就是寧王見了也得笑臉相迎。

張濟遵也附和的點點頭說道:“兔死還要跳三跳呢,何況兩位大兵在手呢。”

本來還覺得安心了不少的淩十一,聽到這句話心裏“咯噔”一聲,他幽幽的看著張濟遵說道:“軍師讀書少,但是老家村頭聽人拉呱還是聽過幾個歇後語的,這兔死還要跳三跳,後半句不是垂死掙紮嗎!”

張濟遵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心裏暗罵:“狗日的,大字不識幾個的盜匪,竟然還知道這歇後語。”

不過老張秀才臨危不亂侃侃而談,他先是笑了笑,然後才誠懇的說道:“淩首領多心了,正所謂十裏不同俗,百裏不同音,在我們老家有句老話說的好,兔子急了還咬人,都是來形容那個做事不要太絕,一個意思。”

閔廿四略帶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又想起**那梨花帶雨的小娘子,不耐煩的說道:“行了,多大點事,老子今天正洞房呢,不跟你們扯淡了。”說完便大步走出了大廳。

而閔廿四手下的幾個頭目,也嘻嘻哈哈的跟在閔廿四後麵走了出去,淩十一看著閔廿四的背影,眼中露出了一絲殺機,不過卻被他很好的掩飾了過去。

或許旁人沒有注意到,不過張濟遵卻看到了眼中,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心裏也有了一些想法。

.......................

“殿下,到了這梅嶺山腳下,我們就該徒步上去了。”李士實跟在朱拱凱身後,看著手搭涼棚興致勃勃看著梅嶺的朱拱凱說道。

朱拱凱放下手轉身看了一眼李士實,並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一旁麵白無須,看起來四十來歲的男人,笑著說道:“金指揮使這次出行不宜太過張揚,你帶來的這一個百戶,都留在這山腳下吧,甄選幾個精明得力的跟我去就可以了。”

麵白無須的男人正是寧王府三衛之一的指揮使金明心,聽到朱拱凱的話,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殿下,山上的那群盜匪都不是善類,如果隻帶幾個人是不是有點少了?”

朱拱凱搖搖頭,笑著說道:“無妨,如果他們真的有異心,咱們這百十來人都去了也是給人家送菜。”

金明心點點頭,趕忙去安排人員,李士實這才輕聲問道:“殿下如此是否有些托大了,如果這有什麽意外,這百來人或許能夠護殿下周全。”

朱拱凱搖搖頭,自信的說道:“就上山那群插標賣首之徒,還不配引起我的重視。”

李士實:“.........”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說什麽好了,自己的殿下這是哪來的勇氣說出這種話!

朱拱凱看著一臉憋屈的李士實笑著說道:“李先生給我說說這梅嶺吧,以前來都是來這梅嶺中的道觀上香,還真不知道梅嶺有多大。”

李士實點點頭,緩緩的說道:“殿下這梅嶺原名飛鴻山,早在漢朝初年,就辟有驛道。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為抵製王莽專政,退隱西郊飛鴻山。後人紀念他的高風亮節,在嶺上建梅仙壇,嶺下建梅仙觀,改飛鴻山為梅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