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難分勝負

他們中有些天資非凡的人,在無數的生老病死中,最終悟出武道真諦。

因此,三百六十年前戰國時代幾乎是同一時期,世界上先後產生了十大宗師。

而且有這些武道宗師坐擁,就等於有核武器,瞬間躍升為那個時代大國。

十大宗師即十大強國。

在隨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裏。

依靠這些武道宗師的支持,十國之強,各顯神通,把剩下的數十個國家,都分割殆盡了。

永遠沒有盡頭。

弱的吞完氣後,本能的把眼睛對準強的。

不久,擴張至極限的十國最終不可避免地爆發衝突,並迅速升級為戰爭。

兩方交戰結束後,兩方武道宗師們,都必須被強製加入。

也是在這段時間裏,幾乎每一位武道宗師都會找到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平衡遭到破壞。

由於在這之前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交手過。

這幾位武道宗師也有著相似的思想。

這也是。

十大宗師、同為武道巔峰、凡人極限、眾人之力、應盡伯仲。

就算有一些差距,隻要不是生死相搏,雙方哪怕交手幾百上千招,也很難分出勝負。

然而不久後又有一些人為此思想吃大虧。

有第一、二、三。

直到後來,經常交手的時候,各位宗師們才意識到自己居然,是在同一個人的手下吃了虧。

而此人正是那個時代玄國皇帝龍軒轅所在。

天下十傑,剩下九人,都是自己手下。

每一位與龍軒轅交過手的宗師,都會發現自己與龍軒轅之差,根本不如品級武者、武道宗師之強。

隻要龍軒轅肯,就能在彈指間,滅了自己的命。

隻是那時的龍軒轅為開疆拓土似有拉攏之意,故每每對簿公堂,莫不狠下殺手。

基本上就是,傷天害理,才給了他們逃跑的可能。

這類東西很多,後經有心人宣傳,才慢慢傳開。

據說玄國皇帝龍軒轅修煉的仙家功法已進入陸地神仙境界。

高於其他九大宗師的力量何止於此。

加之,每一次滅國之戰,作為帝王的龍軒轅都會親率大軍前往。

由此造成了剩下九國僅憑一己之力根本敵不過玄國進攻。

偏偏這片大陸上也沒有蘇秦、張儀的身影,無法合縱連橫。

而且各國武道宗師們,都說屢有敗績,每一次都是龍軒轅給他們放活。

最後,人們感其仁德寬宏,相繼投奔。

在武道宗師加盟下,玄**隊更顯得虎虎生威。

短短十幾年間,就把各自為政的9個大國一個個都消滅了。

建立起一個、古今中外沒有過的大一統皇朝。

就是很遺憾。

憶起泰皇龍軒轅一生,薑超不禁悲歎。

“有人說泰皇一統天下功德無量加,他練的也是神仙功法因此,立國僅十年,便修煉至羽化飛升,甚至跟在自己身後的九大宗師,都被接到仙界。如果他能夠再主持數年,玄國之後,不一定就分崩離析了結局。”

聽到他的話,那個老太監遲疑了一下,到底是在說:“殿下,你不對,玄國滅亡,早已經注定,難逃一劫。”

頓了一頓,很有感觸地說:“殿下不會真相信泰皇與那九大宗師,就是一同舉霞飛升的?”

哦?

薑超敏感地捕捉到了話語中的要害,眼珠一轉,徑直問到:“這裏麵,是否還有什麽隱情呢?”

“殿下猜對了,所謂舉霞飛升隻是後人竊國者欺世之言罷了。”

遊四海眼神遙遠,歎息道:“真正的理由,就是九大宗師約龍軒轅交戰,雙方終於同歸於盡。”

薑超一愣,眉頭緊皺:“怎麽會,這九大宗師呢,不都是統一天下前,歸順泰皇的?”

“殿下考慮得過於簡單,既可以歸順自然就可以出賣。”

遊四海的嘴角勾著一抹譏諷:“試問誰能立於眾生之上,能甘之如飴,長住人間?”

似乎就是這樣的一個真理。

薑超思索了一下,讚同的點了點頭。

九大宗師天下統一前誰不屹立於世間巔峰。

不要說天下百姓了,就是自己國家的一國之君在自己麵前,都應該恭敬而不敢有半點輕緩。

他們猶如一群超越規則束縛、高高在上、俯瞰眾生的神。

可是某天,由於有人在場,都被踢出了神壇。

薑超捫心自問,換做他就是那幾位大宗師了,想必也會心不甘情不願的。

這樣一想,九大宗師要被出賣似乎就很自然。

遊四海而喟然歎曰:“惜一代雄主終以敗於其仁。龍軒轅是三百六十年大一統皇朝的大玄之主、天下第一武道高手。他的文治武功均達到世人無法想象的頂峰,被後人之人所不斷尊崇和崇拜。

可是,知情人心目中龍軒轅的終局,卻是悲劇性十足。掃平九國、統一天下後的大玄國最終登上王朝巔峰、躍升大玄皇朝。而龍軒轅自己,則放棄王號自號泰皇,在東海之濱的陽首山,正式接受封禪。

自此,成了另一位功蓋古今、千古一帝的帝王。

此後十年間,大玄皇朝極力推行改革,與人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迅速出現了盛世跡象。

可是,誰都不曾料到,這片貌似和平的外表下,有一股力量正蠢蠢欲動。喪國九國貴族眼見大玄皇朝興旺發達。

曾經的國人,漸漸淡忘了舊主,並開始為自己是大玄皇朝的子民感到驕傲。這使許多九國的貴族們,內心充滿了驚慌和嫉妒。

他們害怕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家貴族地位和百代榮華將隨所有遺忘而終將化為烏有。

因此,這幾個人便開始暗中串通起來,希望推翻大玄朝、恢複舊國、恢複統治。恰在此時,九大宗師之中,亦不乏鬱鬱不得誌、不甘寂寞的身影。

雙方可以說是一見如故。

大玄曆十二年冬趁泰皇率領北逐匈奴。

一場策劃已久的最終在長安城內發生。

等泰皇得到情報後,馬不停蹄的帶兵趕回來,事情大勢已去了。

昔日熱鬧的長安城已被燒毀成了以一堆瓦礫。

無數無家可歸者在這焦土之上哀鴻遍野、叫天不應、叫地不應。

以及九國之貴族劃過皇朝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