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許以特權

按理來說,大功告成,秦王宮即將變成東宮,秦王妃即將成為太子妃,要不了多少時日,一旦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她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母了。

該高興的時候不高興,這個女人到底在想什麽?

“母親,大功告成是什麽意思?孩子不明白,父王又要升官了?”

“是啊,這一次他要封的是唐朝最大的官。”

長孫無憂果然是個人才,她對自己的男人將成為大唐天子了然於心。

李承乾仰頭問他:“母親,唐朝最大的官是什麽官?”

李泰看著他一臉的懵懂,百味雜陳。想說幾句,又怕被他們發現端倪。

畢竟,現在的李泰才六歲,他必須表現出一副少兒的天真無知才能與他的年齡相配。

“鶯兒,你們好好照顧兩位王子,我得去沐浴更衣恭迎秦王。”

她這是要以清潔之身去迎接自己的夫君?她肯定深知,象李世民這樣的男子一定會有無數女人追逐,她必須以最好的狀態來迎接凱旋的男人。

空曠的武德殿裏卻是另一番景象。

唐高祖李淵,像霜打的茄子,神情木然地坐在禦榻上。他身邊總是鶯歌燕舞,此時這些女人個個都逃之夭夭,各自謀劃自己的未來。

他知道即使神仙幫他也無法扭轉被動的局麵,他隻能坐以待斃。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隋朝太子之爭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消失,自己的兒子們為了太子之位大動幹戈,兄弟相殘,血染長安。

剛剛接到太監來報,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個死於李世民之手,一個死於尉遲敬德之手,他此時最擔心的是他的那些皇孫,他們有的才幾個月大,來沒來得及看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大都市就會被處死。

他必須勸李世民,饒過這些可憐的無辜的生命。

他坐在那裏,像一尊佛像,靜靜地等著他的兒子李世民的到來。

他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歎息一聲。

今天的結果在他的預料當中同時又在預料之外。他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的,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這麽神速。當時他和他的寵臣劉文靜和一群妃子正在園中遊玩。

他悔不當初,不該讓李世民立下太多的功勞,以至於功高蓋主,才引起這麽多的事端來,還搭上了兩個兒子及家人的性命。

他無數次地平衡三位皇子之間的關係,利用帝王之術想要保全自己的每一個兒子能福壽綿長,和諧共處。

可事實上,這隻是他美好的願望。生在帝王家的王子們之間,隻有殺戮,卻無親情。

父子四目相對,眼中充滿了太多不可言表的東西。

李世民跪地叩首,失聲痛哭,將頭埋進李淵懷中。

這其實就是鱷魚的眼淚。

大唐皇子隻剩下了他一人,大唐的江山隻能由他來坐。即使不是這樣,還有哪個人敢與他一決雌雄?

眼前的這個老人抹了一把渾濁的淚水,長歎一聲。

他後悔,悔的腸子都青了。

“我的兒,事已至此,我也無話可說,你的那些侄子們,父皇求你給他們留條活口吧?”

老皇上低聲下氣地為自己的孫子求情。

“父王,可是,那幫將士們自作主張,已經將他們殺了,父王,兒臣有罪啊。”

李淵呆若木雞,然後揮了揮手說:“你下去吧,我累了,要一個人呆會。”

幾分鍾之後,李泰見到他心目中那個被世人稱頌了幾千年的唐宗李世民。

他的長相和漢人略有不同。身材魁梧,五官端正,儀表堂堂,留著長長的胡須,看著十分的粗獷豪爽,畢竟他是少數民族。

“夫君,你可回來了?臣妾的一顆心一直都提在嗓子眼上。”

長孫無憂從衣服中掏出一把匕首,李世民大驚失色,一把奪下問:“無憂,我們成功了,你不高興嗎?”

“臣妾當然高興,這把匕首現在用不上了。”

“你這是何意?”

長孫無憂拭了下眼淚說:“夫君,不瞞你說,這把匕首是我給自己準備的,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臣妾就去陪你。”

“無憂……”

李世民一把把長孫無憂擁入懷中,情不自禁地親吻起來,全然把自己的兒子和宮女太監視作無物。

“父王,我要你陪我玩。”

李承乾不識時務地去拉李世民的衣服。

李世民鬆開摟著長孫無憂的手,一左一右將兩個兒子抱起來,一臉寵溺地說:“孩兒們,今天是我們家揚眉吐氣的日子,你們高興不?”

廢話,能不高興嗎?

從此之後,他們就是大唐第一家。

李泰雙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對著李世民雙手一揖說:“父王,恭喜父王即將成為天子陛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說:“還是泰兒聰明,說說看,父王當了皇上,你的願意是什麽?”

他父親是李世民,他是李二第四子。古人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道理,不想當皇上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於是,他說:“父王,兒臣當然想當太子啊。”

長孫無憂臉色大變,一把將李泰護於身前,說:“秦王,小孩子口無遮攔,你不要怪他?”

李世民揮了揮衣袖說:“你多慮了,童言無忌,我怎麽會怪罪他呢?現在這種情形,我父王在皇位上也是如坐針氈。無憂啊,你說要是為夫坐了皇位,立誰為太子好呢?”

長孫無憂正色說:“夫君,後宮不可幹政,此乃國家大事。”

“那是前朝的規矩,到了我李世民這裏,你盡管大膽參與朝政,為夫不會怪罪於你,說說看。”

李泰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他希望長孫無憂能夠公正地對待立太子這個問題。

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李承乾患了腿疾,根本不適合當一國之君,深知這一點的李世民在立儲的事情上搖擺不定,以至於在宮廷裏形成了太子黨和魏王黨之爭的局麵。

如果能讓長孫無憂在此時改變心意,或許他還會有機會,那麽後麵的一切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