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開考!

第十六章:開考!

科舉開考,大多數讀書人的心情本應該是激動與緊張的。

但李星雲坐在考房中卻有些別扭。

並不是因為考房狹小無法舒展手腳,主要是因為這裏的考試環境與前世大不同,一時間心理有中古怪感。

畢竟前世都是一間教室三十多個人,隻要不是坐在第一排,前後左右看去都有人,有種吾輩不孤的氣氛。

可這裏...一人一間小房屋。

“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在蹲監獄。”李星雲枯燥中自我調侃著。

不多時,送考卷的人也來到了他跟前。

那人拿出一疊特製的紙張遞在了李星雲身前的案板上。

而案桌上的舉人文寶讓送考卷的人多側目停了片刻。

對方打量了一眼李星雲,這才記起來這一次的科舉考試中,有那麽一位聖前童生帶著舉人文寶而來。

不過,科舉考試中,外物並不會影響考試的結果,也就起到一個輔助性的作用,能讓讀書人更加安心一點。

等到送考卷的人走向隔壁考房後,李星雲這才端詳起案桌上的一疊試卷。

“好家夥,這一疊有五十多張了,得虧不是高考的那種試卷,否則印刷的字體那麽小,這五十張考卷怕是舉人過來也難以在一天之內考完啊!”

李星雲捉摸著,考試的習慣性動作沒有讓他立即動筆。

畢竟以前的班主任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一句,拿到試卷不要馬上寫,先大概看一遍題目。

碰到不會寫的就跳過,然後有一次沒分科之前的物理考試,他直接一跳到底,得了二十幾分,後麵果斷選擇文科。

不多時,李星雲掃完一邊大概的內容。

童生科舉要考四大類。墨義、貼經、策問、詩賦。

他發現關於墨義的卷子有十張,考的都是一些聖人的生平事跡,需要用到聖人言的原話回答,因此也叫做‘請聖言’。

比方說當年孔聖人周遊各國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沒一件事都流傳下經典,有許多聖人言對應。

後來人的大儒、半聖也喜歡對一些曆史上的事情作詩詞文章品評,可以摘用,也就導致了墨義這一類題目的出現。

“貼經就像是填空題,有十五張試卷,有著原身十年寒窗苦讀的經驗,這一關倒是不成問題。”

“這策問完全就是個議論題,考的是對一些聖人、著作文章以及時政進行探討,試卷也是最多的,因為儒生經常口若懸河,也就是喜歡嗶嗶,這一關對於顧清輝來說,應該是最為擅長的地方。也不知道這二十張夠不夠他寫的。”

“最後五張試卷有關於是詩賦,限定了兩種方向,一是戰,二是相思情。戰詩在儒家一脈是炙手可熱的東西,是最能直接增強邊境軍隊戰鬥力的無上詩詞,每年的科舉都會固定這一種方向,另外一種方向則是隨機,但比較符合當下國民群眾的生活狀態。比方說近幾年來的大夏安居樂業,很多人喜歡到處走走,領略美好河山,許多人思念友人、親人。今年就把相思情作為其中的題目了。”

看完大概的內容,李星雲心中慶幸安慰著:“得虧當初是選的文科,對於曆史詩詞這種東西,還是比較記憶猶新的。”

原本的李星雲在這四大類中,詩賦是最弱的一項,如果隻考前三類的話,他是百分百能考中童生的。

可就是詩賦這一項最要命,別看它隻有最少的五張試卷,但絕對是占據最大的分數。

還是那句話,儒家一脈,詩詞賦文是最契合才氣的東西,一切還是以實力為根本!

“那就開始吧。”

深吸一口氣,李星雲開始磨墨。

文房四寶都是李紅纓給的舉人文寶,隻需要一滴水就能研磨出不濕紙張的墨水來。

還是速幹型!

這玩意要是放在前世,不得把一些文具品牌打擊的天台排隊?

墨水研磨好了後,李星雲看著第一道題。

“聖人雲: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他默念著第一句。

不愧是儒家聖人,第一個問題永遠是孔聖人,儒家永遠的牌麵啊。

在儒家聖人麵前,其他修煉體係就永遠是個弟弟!

李星雲有原身十年寒窗苦讀經驗,應付起來倒也得心應手。

畢竟十年來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有目標就有動力,有動力就有效果!

這一題考的是孔子封半聖後的事跡!

一天,孔子帶幾個門生外出。師生們來到一處地方,可是天空忽然間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作,當地的一個老漁翁把他們領進一個山洞避雨。

山洞麵對大海,孔子覺得洞裏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吟成一聯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翁聽了悠閑而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整隻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

孔子也沒有與老漁翁爭論那千層萬點隻是虛數,仍舊虛心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

火爆脾氣的子路在一旁火了,衝著老漁翁說:“哎哎,聖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可就在刹那間,老漁翁更改後的詩竟有異象將臨,幾近達府!

孔子當即明白,天外有天,哪怕是聖人也並非時刻強如他人。

便喝道:“子路!休得無禮!”

老漁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聖人有聖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麽打法,你們會嗎?”

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啞口無言。

老漁翁瞧著子路的窘態,也不答活,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打起魚來。

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聖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於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句話錯啦!大家要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小詩瞬成達府,後孔子成儒家聖人,此詩更上一層樓,幾近鳴州!

李星雲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這個事跡。

他看向身前的試卷,這第一道題考的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此句話是出自聖人語錄的《論語》,寫上去自然是請聖言!

刻寫半聖諸葛孔明的立誌銘的舉人文寶,寫的字極為穩重,沒有歪歪斜斜,雖然不至於加多少分,但也不至於讓他扣分。

否則以他那前世歪七扭八的雞爪字,怕是初印象就不好。

關乎墨義的請聖言,足足十張,李星雲答的也快,僅僅一個時辰便是結束了。

距離午飯時間還有一會,他繼續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