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化肥與新農具

刺史府,跨院小築。

吳從漢快步走來,剛一進跨院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頓時以袖掩鼻,對身旁領路的仆人問道:“這是在做什麽?你們為何不將這裏打掃幹淨!”

那仆人苦著臉說道:“吳參加莫怪,這是主上在研製肥料,不準我等進來打掃,已經好幾天了,要不是這兩日風起,估計大半個刺史府都是臭氣熏天地!”

吳從漢啞然。

進入跨院,吳從漢直接循著氣味找到了李從燕,隻見李從燕此時身穿短打,雖然天氣還很涼,但是李從燕卻滿頭大汗,顯然已經在這裏忙碌很久了。

“見過主上!”

李從燕笑著對吳從漢招了招手,然後說道:“你來看看這些,都是我親自研發地肥料。有著這些新肥料,百姓秋收的畝產至少可以提高一到兩成!”

吳從漢聞言很是吃驚,此時也顧不上刺鼻地臭味,也蹲下仔細觀察地上鋪開地肥料。

“主上,這是什麽肥料,莫非是那些農家肥和草木灰?”吳從漢若有所思地說道。

“嗯……”

李從燕思索了一下,說道:“這種新肥料,就叫做化肥吧。”

“化肥?什麽是化肥?”吳從漢還是滿臉疑惑。

化肥也稱無機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微肥、複合肥料等。但是李從燕沒辦法這麽解釋,也與吳從漢說不清楚,於是說道:“這化肥具體怎麽製作,我會總結出一套辦法的,你隻要知道這化肥的效用比農家肥和草木灰強很多倍,不僅僅可以提糧食的產量,而且對於地裏的農作物都是很適用,用了化肥的土地在南方都可以達到一年兩熟,而且產量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很多。”

李從燕說完之後,吳從漢的表情從疑惑轉變為震驚,世上還有這種神奇的肥料?

自從推行了《土地法令》之後,李從燕便將注意力暫時放到了農事上。在這個飯大多數百姓都吃飽飯的時代,無數百姓都掙紮在溫飽的生死線上,哪怕一些富戶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李從燕思索了幾天,便決定從肥料和農具兩方麵入手,盡自己所能提高登州百姓的畝產,如果推行成功的話,不但可以讓登州百姓豐衣足食,而且也可以為自己積累大量的軍糧,大大提高登州的實力。

李從燕在刺史府內搗鼓了幾天,因為現在登州沒有工業硫酸,眼下李從燕也沒有製作工業硫酸的基礎,也就沒辦法製造出現代化肥,所以才想出了這個土法化肥的製造方法。

至於土方法製造肥料李從燕也懂好幾種,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前,李從燕還在老家地裏麵幹活,那時候為了省錢,甚至還自己製造過化肥。

吳從漢觀察了一番,問道:“主上,這個,化肥,具體是怎麽做出來的,竟然有這麽大的作用?”

李從燕一邊用手中的耙子不斷翻著地上的化肥,一邊說道:“這化肥是用鮮牲畜的糞便一百斤,配上豆粉一兩,熟石膏粉十斤,充分攪拌均勻後,密封在高溫窖藏匯中放置三天,而後兌三倍的水稀釋後施用。

這便是自製土化肥之土氨水,即便放在後世也是一種低價高效的肥料。

吳從漢恍然大悟的說道:“怪不得主上幾天前讓我去做準備,按照主上給的圖紙挖了幾十座窖藏,還專門在城南劃定了一片荒地,原來就是準備大規模製造化肥的所在啊!”

李從燕笑著說道:“這種化肥雖然製作簡單,但是所需豆粉、熟石膏粉都不是尋常百姓能夠弄到的,所以還需要刺史府來牽頭製造,然後在登州全境推廣。”

吳從漢微微皺眉,說道:“這牲畜糞便還好說,各地百姓大多飼養各種牲畜,到時候想辦法收集起來就好。隻是豆粉和熟石膏粉如何大量收集?”

“這好辦!”

李從燕說道:“前天我已經聯係了蓬萊李家和黃縣陳家,讓他們準備錢糧,各自籌建石膏廠,專門為即將籌建的化肥工坊供應熟石膏粉。”

“那豆粉和牲畜糞便呢?”

“豆粉的話,專門籌建工坊很不劃算,也會拉高化肥成品的價格,不利於化肥的推廣,這是一個難點。”

李從燕似乎有些累了,拍了拍手招呼吳從漢找地方坐了下來,而後說道:“所以我想出了這個辦法:先由刺史府想辦法弄一批牲畜糞便和豆粉,先生產出一批化肥用於推廣。待到各地百姓見識了化肥的功效之後,肯定會趨之若鶩。屆時便由刺史府張貼公告:準許百姓以牲畜糞便、豆粉換取成品化肥,具體的兌換數額會有詳細的衡量標準。”

“如此便不用擔心百姓貧困用不起化肥,而化肥工坊也不用再為原料不足發愁。”

吳從漢聽完拍手稱好,不過緊接著又問道:“可是如此一來,化肥工坊豈不是賠本賺吆喝?畢竟熟石膏粉需要采購,工坊的工匠和人手也需要花錢,總不能一份不賣吧?”

“誰說不賣?”

李從燕早已經想好了辦法,說道:“將來這些化肥供應給百姓隻是一部分而已,目的是增加民間畝產、增加刺史府的稅收。化肥還有很大一部分將會賣給那些世家、商賈!”

“雖然我登州境內的世家已經所剩無幾,那些商賈手中也沒有多少耕地了,但是天下世家、商賈何其之多,他們手中的耕地更是數不勝數,將來完全可以將化肥向外出售,一定可以大賺特賺!”

說到這裏,李從燕對吳從漢說道:“李家和陳家的石膏廠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建成,他們也已經聯係了石膏礦,最多兩個月就能有產出。所以刺史府的化肥工坊要在一個月內建成,而後便命各地府衙聯係百姓,先用錢收購一批豆粉和牲畜糞便。至於後麵推廣的事情,就由你來負責。”

吳從漢叉手稱諾。

接著,吳從漢拿出一份名單呈給李從燕,說道:“主上,這是登州各地木坊的地址,以及有記錄的木匠名單。前幾日主上要搜集這些信息,現在已經登記完畢,請主上過目。”

“好!”

“隻是不知主上要這些信息做什麽?”

吳從漢心中暗道:“難道主上還要籌建木器坊?”

李從燕拉著吳從漢來到跨院的另一邊,指著地上幾個形製有些怪異的東西,說道:“我要召集登州的木匠大規模打造這些東西!”

“這、這是江東犁?”

吳從漢詫異的看著地上的幾個異形江東犁,暗道:“還真要籌建木器坊啊?”

李從燕不理會吳從漢的詫異,而是說道:“其轅曲,因以名,故稱為曲轅犁而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

“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便於調頭和轉彎。”

李從燕說的這些都是曲轅犁的優點,而這種犁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無法深耕。

特別是在登州這種土質比較硬實的耕地中,如果無法深耕的話,種子根本無法掩埋進更為濕潤的深層土壤中,那樣一來就算有再好的肥料也無濟於事,莊稼的產量注定不高!

向吳從漢解釋完曲轅犁的優缺點後,李從燕便對著一個改良後的曲轅犁解釋了一番。

原來李從燕的這種曲轅犁改良型做了很大幅度的修改,先是做出了一個如同犁耙的部分,由三根中等長的木料組成,三根木料一頭圓一頭尖,被一個並不大的框架固定在一起。

而後又用幾塊木板做出了一個梯形的木框,隻不過這個梯形木框的底麵沒有封上,沒有封上的底麵就如同喇叭一般向上敞著。接著又用鑿子在梯形木框的下麵鑽了一個小洞,剛好能夠容納種子通過。下一步就是用木料修出兩根長一些的直棍,將這兩部分連接起來,將梯形木框和類似犁耙的部分組合固定在一起。

其實李從燕設計的這個改良型曲轅犁學名叫耬,是一種既可以耕地又可以播種的農具。

這種耬由牲畜牽引,後麵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播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最多的甚至可以種五壟。說白了就是古代的播種機,用耬播種,亦稱“耩地”,耬 也叫耬犁。

如果李從燕沒記錯的話,其實此時耬已經出現了,隻是因為朝廷沒有大力推廣,以及各地節度使各自為政等各種原因,並沒有普及而已,吳從漢自然也沒有見過。也正因為如此,李從燕將這種耬犁命名為新曲轅犁,以便推廣之用。

聽完了李從燕的解釋,吳從漢興奮不已,大聲說道:“主上真乃文曲星下凡,竟然能夠打造出如此神器!有著這個東西,我登州百姓隻需兩到三年,便可以做到豐衣足食,隻要不是連年天災,自然可以安居樂業了!”

“隻是,不知這新曲轅犁造價幾何?”

吳從漢擔心的還是成本問題,擔心普通百姓根本使用不起。甚至看著新曲轅犁的用料和巧妙,普通百姓就算自己打造也是頗為艱難,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上的。

李從燕已經核算過,尋常農戶自然是用不起的,於是已經想好了對策。

“刺史府先將木器廠籌辦起來,而後以成本價向登州百姓推廣新曲轅犁,並且允許百姓分期二十年付款,可以用糧食付賬!”

說到這裏,李從燕笑了起來,說道:“當然,木器廠也要麵向其他州縣,至於對外出售的價格嘛,就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再加上三成的利潤好了,而且訂購十架以內者,還要自出運費!”

吳從漢聞言大笑起來,說道:“屬下明白了,這個價格自然也是針對其他州縣的世家和官商豪族了。”

“那還用說!”

李從燕笑著問道:“關於化肥工坊和木器坊的主事人選,你有何建議?”

這兩個工坊都是刺史府籌建,並且是可以為刺史府帶來巨大利益的工坊,在李從燕看來必須由可靠之人主事。

吳從漢思索了一番,而後說道:“屬下以為刺史府司倉參軍副手汪浩,司田參軍郭明思可以勝任。此二人乃是刺史府老人,對於農事、器械之事很在行。而且此二人能力適中,劉瑜等人在位時,二人因羞於與之為伍而備受冷落,人品方麵可以信賴。”

“好,就他們兩個了。以汪浩為木器坊主事,以郭思明為化肥工坊主事,命二人全力負責籌建以及推廣之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