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永樂大典

第二十一章永樂大典

適時地提出了賞賜朱瞻基的觀點。

“維喆說的對,皇長孫年幼,政務經曆太少,

依我看,就跟著維喆吧,當個戶部侍郎,先曆練曆練。”

戶部是明朝主管糧草、錢糧的部門,

對於各地的稅收收入,各項支出,事無巨細一概知曉,

朱瞻基心想不錯,

在戶部可以了解大明朝哪些地方富庶,

哪些地方盛產有趣的玩物,

這樣以後要封地,更可以有的放矢,

便欣然接受。

隻是這時,

解縉在用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自己,

他也領悟了解縉的意圖,

立馬對朱棣說道,

“皇爺爺,那個兌換券..”

朱棣正準備將兌換券遞給朱瞻基,

突然被上麵的字吸引了,

問道:

“這字跡蒼勁有力,是好字,這也是孫兒所寫?”

“皇爺爺,這是大學士解縉的字。”

“哦?謝大學士可在呀?”

聽到朱棣叫他,

解縉立馬一個箭步竄到了前麵,回應道:

“皇上,臣在呢。”

朱棣看了一眼解縉,

忍不住笑了出來,

“噗,聽孫兒說謝大學士最近在幫他種地,這一看,確實是黑了不少,朕都差點沒認出來。”

“哈哈哈哈。”

聽到朱棣這樣說,在場爆發了一陣哄堂大笑,

“皇爺爺,謝大學士在幫孫兒種地時,將耕種過程中的各種細節編撰了一本手冊,請皇爺爺過目。”

“哦,快,給朕看看。”

聽到手冊,

朱棣心中一動,

最近他正動念想編撰一本全書,

從詩詞歌賦,

到農業百科,

甚至是禮儀風俗,

無所不包。

但這樣一本書,

必定耗資巨大,且難度極高,

能不能修成,

朱棣心中毫無把握。

每每和群臣提起,

都是反對的聲音更多。

“大明朝現在要修養生息。”

“邊患日重,需得先廓清宇內。”

每每想到這個事情,

朱棣的眼前都是大臣勸誡的身影和話語。

如今這小子不但提到了類似的事情,

還完成了一個小的版本,

有意思。

朱棣看完後,讚歎道:

“好,細致入微,絲絲入扣,編得好!”

“解縉,你想不想給朕編撰一本更全的書籍?”

朱棣看得興奮,直接問解縉道。

可是還沒等解縉發言,

其他眾臣就立刻出來製止,

“皇上,不可啊,大明朝錢財糧食消耗過重,無力修書啊。”

“是啊皇上,邊境戰事蠢蠢欲動,我們不能顧此失彼呀。”

“皇上,三思啊!”

又是這一套說辭,

朱棣聽得頭都要大了,

就不能有些新鮮的嘛?

他揉了揉腦袋,將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朱瞻基,

看到朱棣的目光,

朱瞻基則站出來說道,

“皇爺爺,我聽過一句話,

民是國之本,武是國之身,文則是國之魂。”

一句話,振聾發聵!

在場所有人包括朱高熾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

誰也不敢相信,

這話竟然出自一個孩童之口,

朱高熾又一次產生了自我懷疑,

但又馬上否定了這個想法,

不不不,他肯定是親生的。

可朱瞻基還沒有結束,

他繼續說道,

“人無魂則魂散靈消,國無魂民心不振,民心不振則卑於文明。”

說到這,朱瞻基沒有繼續下去,

朱棣應該已經明白了這個含義,

作為穿越者,朱瞻基知道,

修書立著,是朱棣畢生所願,

給解縉一個順水人情,也同樣是為了自己,

要修書,便要尋訪天下大儒,

走遍天下名山大川,

而且,修書遠離政治,

如果能當主編撰官,

既能逍遙快活,還不用當這個皇太孫,

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朱瞻基今日打定主意,

要說些驚人之語,

這樣才能一舉奠定他未來主編撰官的地位。

朱棣聽到這裏,也被深深的打動了,

他站起身來,

深情地說道,

“好,好,我的孫兒,

我將給大明帶來立身之本,帶來不敗之身,

而唯獨缺的這一絲魂,就由我大明聖孫補齊了!”

話音一落,

眾臣當眾跪拜,高呼,

“皇上聖明!皇長孫聖明!”

還有幾個人想說些什麽,

看到這個架勢,也不好再說,

隻得跟著符合了。

而隻有朱高熾此時還保持著清醒和冷靜,

“父皇,修書立著勢在必行,但非一時之功。”

“是啊是啊父皇。”

眼看抓到了機會,

朱高煦立馬附和道,

“我大明目下危機四伏,依兒臣看,還得先廓清四周敵軍。”

“皇爺爺,父親和叔叔們說的沒錯,等孫兒的玉米種好了,就有軍糧供皇爺爺出征了。”

朱瞻基見目的基本達到,

也要懂得見好就收,

畢竟修書確實需要大量的錢,

如果隻是個窮官窮遊,

那他才不樂意呢。

“哈哈哈哈,好,不虧是我朱家的好孫子。”

“這樣,咱一步一步來,今日先封你為戶部侍郎,每月按例領取俸祿。等把你的玉米種好了,朕再重重賞你。朕的全書你也籌劃起來,等朕劍指漠北,驅逐南疆,得勝回朝的那一天,就任命你為總編撰官,讓謝大學生輔助你,為朕編一本流芳百世的著作。”

“好的皇爺爺。”

“對了,書名你可以先想起來,一定要響亮,可不能丟了我大明的臉麵。”

“皇爺爺,書名孫兒都已經想好了,叫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好,大氣,就叫永樂大典!”

轉眼兩個月就要過去,

大量的玉米地都到了要收獲的時候,

大片大片的玉米穗隨風飄**,

此起彼伏,壯觀異常。

為了慶祝玉米的大豐收,

朱棣特意為朱瞻基準備了一個收獲大典,

按照計劃,

朱棣將帶著朝中重要的大臣們,

一起來參加這個隆重的典禮,

並將在典禮上,給朱瞻基一個重重的獎勵。

但是,為了能看到玉米種植的全貌,

朱棣提前一天,便帶著三個兒子,

以及張氏、夏原吉、道衍、方孝孺等朝中重要人物微服來到了這裏。

剛剛到達,

便被微風攜帶著的土壤清香所吸引,

望著一望無際的玉米田,

田中的玉米穗有的已經成熟,有的含苞待放,

看著確實讓人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