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淮西勳貴的野心

項羽懊悔的聲音在朱高熾的耳邊響起。

朱高熾心裏微微的一驚,不過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朕以前真的是忽略你太多了,沒有想到,我們老朱家會有你如此優秀的子孫。”

朱元璋雖然依舊是一臉笑意盈盈的看著朱高熾,可是眼神中包含的疑惑與審視,卻絲毫不加以掩飾的流露出來,朱高熾自然也捕捉到這一切。

朱元璋剛才的一番話,明麵上是誇獎與讚許,實際上卻是對他的一番試探。

“啟稟皇爺爺,孫兒這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皇爺爺。想我大明江山是在馬背之上打下來的,作為皇室子弟,自然不敢丟了祖宗家業,固孫兒在京城的燕王府刻苦研習兵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父王一樣守衛我大明邊疆,保我王朝一世太平。”

“好啊!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孩子,有誌氣!”

朱元璋微笑的點點頭,一眼讚許的目光盯著朱高熾。

其實朱高熾剛才的回答不可謂不巧妙,一來是表明兵法是自學,這樣一來撇清了燕王朱棣私自回京,二來也向朱元璋暗暗的表示了決心。

燕王府一脈的人絕無篡位之意,一心隻想做一個保家衛國的大將軍,幫助大明的後世之君開疆辟土。

雖然朱高熾知道,朱元璋一向疑心極重,但不管怎麽說,今天的表現算是闖過了一關。

“炆兒,你來說一說治國的策略。”

俗話說的好,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況且一個皇帝隻要知人善用,懂得平衡朝廷各個派係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治理好國家,倒不一定非要做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相比起帶兵打仗,治國的策略更為重要。

想到朱允炆以後是要繼承大明大統之人,朱元璋原本不悅的麵容逐漸舒展。

此時的朱允炆手心裏早已捏了一團汗,聽到朱元璋當眾點名一個哆嗦沒站穩差一點就要摔過去。

幸虧站在他旁邊的小太監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攙扶住了。否則在這眾目睽睽的大殿之上,指不定是要鬧出笑話了。

朱元璋心裏暗暗有點氣惱,為什麽偏偏想要當繼承人培養的孫子卻如此的不成大器,反倒是老四家的更加深入人心。

“治國的策略應該是你最擅長的。”

“是……是……”

朱允炆定定神,仿佛剛才被挫敗的自信心又重新找回來。

“啟稟皇爺爺,孫兒一定會選拔賢能之才,然後將國家間大事分攤交給能才管理。如此一來,自己就可以在宮中垂拱而治……”

“而天下也會盛世太平,如此一來,老百姓自然也會安居樂業……”

“蠢貨!”

朱高熾心中冷冷的一笑。

朱元璋是什麽樣的人?難道還不清楚嗎?

說他嗜血殺戮也好、說他暴虐殘忍也好,甚至說他過河拆橋屠殺功臣……

可他這樣做,就是為了把大明王朝的所有權利牢牢的把握在皇權的手中。

這畢竟是他的大明,是他從一個泥腿子一步一個腳印經曆了多少血雨腥風打下來的天下。

這麽多年以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著,可是朱允炆卻說垂拱而治?

甚至要把手裏的大權下放到下麵的大臣手中出去,若不是因為他身上流淌著老朱家的血,信不信朱元璋現在就可以殺了他!

果然,朱允炆的話音剛落,朱元璋就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

“熾兒,你來說說看。”

朱允炆正款款而談,被朱元璋打斷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張張嘴想要問清楚,可是對上朱元璋嚴厲的眼神他立馬知趣的退下。

“孫兒遵旨。”

“孫兒以為應該抓廉政、治貪官。勸課農桑,鼓勵軍功賞罰分明,減輕賦稅……”

大明建國不過數10年,老百姓剛剛經曆了元末的苛捐雜症以及近三十年的戰亂早已經疲憊不堪。

眼下當務之急應該恢複生產,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這小子,不過短短的幾句話,倒真是說到朱元璋的心坎裏去了。”

秦始皇讚許的聲音從朱高熾耳邊飄過。

朱高熾深深的倒吸了一口氣,暗暗定神。

想當年朱元璋為何起義?追根到底,不就是因為元末的苛捐雜症過於沉重,先是逼死了父母親,人後又餓得吃書皮草根?

一個從農民起點出身走到今天的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起點最低的皇帝。

正是因為朱元璋經曆過這樣的艱難困苦,所以才更加能夠體會老百姓需要什麽?所以才讓他更加的痛恨貪官汙吏。

當然了,其實老百姓要的很簡單,隻要讓他們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田地種,別餓著肚子自然也就心滿意足了。

身為一個皇帝,倘若能夠滿足這些,又有哪個百姓會起義造反呢?如此一來才是真正意義上從根基上維護大明王朝的穩定以及長久之安。

“好孫兒,雖然你生長於皇室之家,但是卻心係百姓,體察民間之疾苦。貴為龍子龍孫卻依然不忘本,這才是皇爺爺的好孫兒!”

朱元璋激動的將朱高熾抱在膝頭,完全不顧及殿內大臣驚愕的眼神。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朱高熾引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話,心中早已經勾勒出對大明王朝未來美好景象的憧憬圖。

朱元璋深有感悟的點點頭,想他當年不就是如此嗎?

被那些貪官汙吏逼的連飯都吃不上,迫於無奈之下隻能出家當和尚。後來甚至連和尚都沒得做,就參加了郭子興的部隊。

朱元璋心中暗暗惱悔,重新用讚許的眼光打量著膝頭上的朱高熾。

想自己這麽多年以來一心想要扶持太子一脈,生怕其他的兒子出了風頭影響皇權的穩定。

可是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倘若讓一個沒有能力的後世子孫繼承大統,真的能夠讓大明千秋萬代傳承下去嗎?

朱元璋不由自主的一遍又一遍,叩擊著心扉。似乎是想要尋找答案,可似乎又找不到答案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