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東龍山下

第一節 東龍山下

午後的東龍山下,周無憂懶洋洋的躺在一大片青黃的草甸上,口銜一株長草,神不守舍的眺望碧藍天際。

此刻正是收獲的季節。遠處平原上一望無際的麥浪滾滾,數十壯漢莊『婦』正手揮鐮刀,辛勤的收割。雖是揮汗如雨,卻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周無憂勸說母親拿出大筆銀錢,專門改建了三百畝地,用透光薄牛皮紙建起了大棚種植園,以反季節蔬菜走起了高端線路,價格雖極高,卻仍舊暢銷安慶府,整個錦衣衛湖廣千戶所和安慶府衙的上下官員們都享用到了周氏田莊出產的各『色』新鮮菜蔬。到了冬天,新鮮瓜果菜蔬甚至乘船沿江直上應天,成了宮中的特約供應商。

以此為契機,在錦衣衛的細心關懷下,在安慶府衙的高度重視下,周無憂將田莊向四周擴充了一倍還多,然後以現代經營之法,將周氏田莊打理的日益繁榮。明初農賦本就不高,周無憂的田租又收得較少,是以莊戶們這幾年最擁護的一句話就是:“交夠朝廷的,留夠主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周氏田莊延伸至東龍山下,將半片山坡開辟成放養場,十數匹駿馬奔馳期間,數百隻牛羊臥食於此。又挖出數個小塘,投放魚苗,散養上雞鴨。一入其中,悠閑的田園景觀便躍然眼前。?? 鴻隙1

五年前周馮氏因過度哀傷和思念,終於拋下幼小的周無憂離開人世。周無憂懷著悲痛的心情,在東龍山上尋了個風水極佳之地,將養父母合葬在這裏。所幸錦衣衛劉百戶一直事無巨細的嗬護著這位投緣的小侄,周無憂又著實爭氣,將個田莊打理的蒸蒸日上,如今雖才十二,在莊戶心中卻已然一言九鼎,在安慶府內也是小小有名的大地主了。

如今的大明國勢鼎盛,之前的三十年,包括之後的百多年,對外征戰無有大敗者,偶有小挫,也於大局無關。且不說明朝的皇帝們有一個是一個,從來都是硬骨頭,就是這個時代的整個漢民族,也許是吃夠了異族入侵的苦頭,武人連帶文官,對外征戰向來是隻知道往死裏打,從不妥協。

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兵席卷天下,將在整個世界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元蒙騎兵趕回草原。

明成祖朱棣更是奉行天子守國門,將國都從安逸富饒的應天遷至直麵元蒙威脅的北京,四征安南、三巡漠北、七下西洋,整個亞洲從大陸到海洋,無不俯首稱臣。

英宗皇帝土木堡親征,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自家被瓦剌俘虜,可那又怎樣?大明立時推出一位景泰天子,照樣跟你打!京師城下一戰大敗瓦剌,手持超級人質的瓦剌太師也先徒呼奈何,抱頭鼠竄,最終隻能將人質乖乖放回。

就算到了軍事已腐敗不堪的萬曆朝,四萬多明軍也在朝鮮硬頂了八年,最終將二十萬侵朝日軍趕下大海,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鬱悶致死。

崇禎朝就更是不用說了,李自成大軍都攻陷潼關了,作為大明最後支柱的關寧軍仍頂在與後金對峙的山海關一線,硬是不肯撤下來,最終國**滅。

那個時代,漢民族在對異族征戰上是揚眉吐氣的,是驕傲且應當驕傲的。終明一朝,中國人從未與外族簽訂過一個賣國條約,從來不曾把自家的女子送給外族以求和親,從來不曾對異族割讓過一寸土地,更沒有賠償過異族一個銅板……

相較於盛世顯赫的漢唐,大明的女人們是幸福的,大明的爺們兒用自己的胸膛頂在邊關敵人的鐵蹄刀口之下,不需要她們用自己的身體保護這個國家。

比起煌煌曜日的大清,大明的老百姓是幸福的,大明的官吏武將所秉持的炎炎風骨,可以讓他們不用將自家辛勤耕耘的收獲送到異族的餐盤中。

相較而言,大明的皇帝是不幸的,他們要守在邊關戰場的第一線,不停冒著生命的風險和忍受征戰的勞苦以守護這個國家,他們在戰事吃緊的時刻,還要從自己兜裏掏錢,發內庫以充軍餉。

萬曆皇帝用自家的小金庫支持下來八年的援朝戰爭,整個對日作戰幾乎沒有從國庫出過一分錢。天啟和崇禎兩個皇帝,將自己所有私房錢都拿出來應對遼東戰事,以致宮中用度十分吃緊。天啟為了湊錢,甚至靠親手打製家具賣給大臣來籌集軍餉,到了崇禎就徹底沒錢了,裁撤大批宮女宦官不說,連新衣服都幾乎隻能一年做一套,日常穿用的衣服上都打著補丁。

同時,大明的皇族是十分謙卑的,他們深深知道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去辦。除了洪武和永樂兩位馬上天子外,其餘皇族,無論太後垂簾時期,或是皇帝親政之時,他們都尊重並按照內閣的意思處理政務。

自宣德之後曆朝,內閣大臣們重新回到了君相分權,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好時代,以內閣首輔為首的文官集團形成了完備的文官政治體製,當皇帝們親政後想有所作為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除了在欲頒布的旨意中圈閱外,竟然什麽都做不了,首輔們甚至當麵對皇帝說,您還是不要隨意『插』手政事的好,該幹嘛幹嘛去,不要打擾我們辦事了。

所以明代中後期的皇帝,都隻能鬱悶的過自己的日子去了。正德帝為了玩騎馬打仗,自封大將軍;嘉靖帝為修煉成仙,**致死;萬曆帝當了四十八年的生意皇帝,想著各種方法成立各種公司掙錢,成為了大明名至實歸的第一首富;天啟帝『迷』上了木匠手藝,成為了一代木器大師,親自設計並親手打造了許多實用的家具……

當然,周無憂對這些事情不甚了了,大概情況,他隻在大學公開課時聽過那位曆史教授神情激動的講過,既不記得太清,也壓根兒沒有繼續了解下去的欲望,就連那場公開課,也是為了追一位曆史係的女生才去的。

隻不過,既然生活在了這樣的時代,周無憂既無壓力也無動力去試圖改變什麽,自家又身為大地主,生活無憂,所以呢,他很幸福,也很懶散。

為了二百年後不再出現滿清屠戮中原的噩夢再次發生?天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後人自有後人福,且顧眼下吧。

作為前世的小資,骨子裏帶來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周無憂根本上就是一個隻管自家死活的無責任意識問題青年,更何況他對曆史無知且不感興趣,真的是沒興趣啊。?? 鴻隙1

所以……在這七年裏,周無憂守製的前五年未出周氏田莊,既無人督促念書,過的便十分愜意。頗有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真韻。

作為穿越人士,周無憂對古人骨子裏那種忠義和誠信高度讚賞,不由間對儒家的教育觀念也興起了些許崇拜。他每天隻花很少的時間規劃管理一下田莊的經營決策,具體細務都交給父親生前用過的一些可信之人便可,他們對誠信的信奉讓周少爺在思及自己前世某些所作所為時,常常感到汗顏。

接下來大部分時間,他會讀書,讀他感興趣的書。

《山海經》、《世說新語》、《搜神記》、《太平廣記》等等,可惜《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等大作都還未出,讓人甚是遺憾。

對佛教書籍的研讀是重中之重,《雜阿含經》、《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凡百五十本,研讀了個遍。對其中的不解之意,均記錄摘抄下來,或是找人答疑解『惑』,或是將來由其他典籍而通解。

周無憂心中一直藏著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多年以來從未有一絲一毫稍減過,他要尋找並打開那個神秘世界的一角。

雖然這麽多年過去,他有時也會產生疑『惑』,是否自己當時感覺錯位了?眼花了?幻覺了?但那一刻的體驗是如此強烈,每每聯想到自己的穿越,他就愈發堅定了這個念頭,他要努力去尋找,這是他的夢想,哪怕用一生去求索,也無悔無怨。

守製期滿後,他曾數次來到古萬佛寺,更在這裏齋住誦經了一個月,天天圍著各『色』佛像觀察,卻再也沒有所得。圓覺大和尚對這位小施主十分推崇,不僅因他每次布施都不是小數,而且這位小施主佛法精湛,談論起來,頗為投緣。隻是……他沒想到,周小施主感興趣的不是他的光頭,也不是他的談吐,而是那些佛像。

周無憂不死心,古萬佛寺找不到他要的,便將主意打到了遊方僧侶頭上。無論過路僧人尼姑道士,他都熱情延攬至自家的田莊上,與他們談論玄妙,偷窺他們起居行蹤。錢花了不少,卻依然失望的發現,來一百個僧侶,就有一百個俗人。

含著長長的馬尾草,周無憂沮喪的看著天上的白雲,仙路真的那麽渺茫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何處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