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冰炭同器3
吳匡態度還好些,對劉毅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但華雄卻明顯不買賬,紅著眼睛道:“劉毅,這裏沒你的事,滾開。”
這話太衝了,劉毅按了按心頭的火氣,耐心道:“華將軍,你請消消火。”
一聽劉毅這樣說,華雄火氣更勝:“別以為你上次贏了老子,就可以說三道四,幹脆這樣,咱們今天立下生死狀,真刀真槍的再來次。”
這華雄,腦子裏裝的是屎麽,怎麽淨是些打打殺殺的事?劉毅呻吟一聲,正待再勸,這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聲喊叫。
那聲音甚是驚恐,是從了望哨上發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劉毅抬頭向了望哨上叫道:“什麽事這麽慌張?”
那瞭望哨的士兵道:“距城五裏外,似乎有,有大隊人馬!”
“有人?”劉毅連忙叫道:“戒備,注意戒備!”
大敵當前,華雄也顧不得扯皮了,他一手扶住雉碟,伸長脖子朝遠方打量,語氣中大是興奮:“有人來了,估計是敵人。哈哈,這下有得殺了。”
得知其他幾路諸侯馬上要來,洛陽城這幾天城門緊閉,平時隻有一些斥堠隊出城巡視。雖然早有所料,但真有敵人來的時候,每個人仍然很是吃驚。吳匡顯然對劉毅剛才解圍有些感激,走過來主動道:“劉將軍,也不知是那路人馬?”
遠方塵土滾滾,正有大隊人馬趕來,看樣子,也是騎兵居多。劉毅反問道:“斥候呢,怎麽沒斥候回報?”
吳匡搖了搖頭:“不清楚,我派過斥候隊在距城十裏外巡視。”
劉毅心頭一沉。按道理,斥堠是在距城十裏外巡視,現在那支人馬已經到了五裏外,斥堠隊卻還沒回來,隻怕凶多吉少。
能將斥候清理得如此幹淨,對方顯然也是精擅騎射的強兵了。城頭上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耳邊僅是風吹在旗幟上的獵獵聲響。那翻滾的塵土如一條土龍,距離城頭越來越近,了望哨上的士兵忽然又叫道:“有人過來了!”
是斥候!
其實也不用他喊,誰都可以看到,一騎快馬正疾馳而來。這人走得極快,隨著他漸漸近了,劉毅的心也懸了起來。那人衝到了離城還有二三百步時,已經能看出身上披的是宿衛軍的戰服,他似乎正在喊著什麽,太遠了,風也吹得急,一時聽不出什麽。劉毅道:“來幾個人隨我出去接應,吳將軍,你給我壓陣。”
一聽劉毅如此說,華雄比劉毅衝得更快,兩人幾乎不分先後,同時下城。剛迎出去,那斥候的座騎突然一個失蹄,人也被甩了出去。劉毅加了一鞭,坐騎長嘶一聲,陡然加速,也不等吊橋完全放下便跳了出去,幾個起落,便已衝到斥候身邊。他跳下來衝到那人身邊,叫道:“喂,你還好麽?”
斥候已傷痕累累,摔在地上一動不動,不知死活。一看到他這副樣子,劉毅心頭不安感更強,連忙扶起他,後者抬起滿是血汙的臉:“並州……是並州兵……”
劉毅心頭一突.並州兵?是丁原,還有那個呂布?他道:“撐著點。”這時華雄帶著幾個人也過來了,一見斥候,當即大怒:“他媽的,誰幹的?”
“是並州丁原,丁刺史的人。”
華雄一怔,怒火更甚:“他這是什麽意思,要和我們西涼軍開戰麽?”
看著暴跳如雷的華雄,劉毅暗自苦笑。並州軍兵強馬壯,丁原是如今最有權勢的軍閥之一,他這麽做,開戰倒未必,怕也存了先聲奪人的意思,給西涼軍一個下馬威吧。
劉毅將那斥候扶起:“好了,快將這位兄弟扶回去,立刻向司空稟報。”
丁原終於還是來了。現在有了劉毅這個變數在裏麵,曆史究竟會不會如實發展,他自己心中也沒底。
帶著那斥堠兵回到城上,將他送醫官醫治後,劉毅急忙回到城上。此時聲音已越來越響,耳邊盡是隆隆的馬蹄聲。遠遠望去,並州兵的列隊黑壓壓一片。吳匡在邊上沉著個臉,低聲道:“怎麽這麽多,這丁原是將老本都帶來了麽?”
他的語氣中隱有懼意,主將如此,宿衛軍大多麵現懼色,有些人甚至嚇得直打囉嗦。
看來,要指望這些人守城,多半不成。這時華雄在一邊叫道:“咦,有個不怕死的過來了,難道想打架?”
並州兵在離城約一裏之外停下了,一個頭戴金冠,手持畫戟的人越眾而出,朝這邊緩緩行來。這人生得極是高大,粗略一看,身高怕有兩米上下。他坐騎也算雄偉的了,但在他**,就顯得有些矮了,十分不協。
城頭上所有人都盯著這人,他驅馬距城頭兩百步開外的地方停住了,突然叫道:“並州呂布在此,我軍奉旨遠道而來,你們就是如此對待勤王之師的麽?”
果然是呂布!
麵對這個號稱三國武力第一的勇將,劉毅心頭也是打鼓。正想回話,華雄已破口大罵:“勤王之師?勤你媽的師,人都被你殺了,還口口聲聲說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公偉,你這暴烈的脾氣,得改改。”
隨著一聲嗬斥,董卓在李儒等幾個文武的簇擁下,沿著上城牆的石階走了上來。他臉上隱有怒色,顯然對華雄大為不滿。
一見是董卓,華雄當即蔫了,他撓了撓頭道:“嘿,是主公啊。我也隻是過過嘴癮罷了……”
董卓瞪了他一眼:“聚眾飲酒,這也算過嘴癮,這是犯了軍紀,知道麽?”
他嘴上雖說著責罰的話,但語氣卻不見得有多嚴厲。
劉毅大搖其頭,董卓禦下,還是太過兒戲了。個人感情是一回事,但軍紀卻需嚴格執行,否則如何做到令行禁止。他能走到今天,跟其豪爽義氣不無關係。這種靠私人友誼維持起來的關係固然能迅速建立起班底,卻也極容易讓這些人恃寵而驕。西涼軍進了洛陽後,一路燒殺搶掠,搞得洛陽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固然與他們本性有關,但董卓的縱容卻也是一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