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攘權奪利4
隨著一聲呻吟,少帝麵色蒼白的坐了起來:“快護駕,護駕呀……“顯然還未從驚嚇中回過神來。
吳匡搶先一步,衝過去磕了個頭,然後扶住了他:“陛下,末將有罪,您受驚了。“
少帝看了看四周:“還好,還好。“眼見叛亂平息,他精神略微恢複了些:”吳將軍,朕不想呆這裏了,快扶朕離開這裏。“
大亂甫定,皇帝就要走,怎麽也說不過去,吳匡有些為難,不由看向了董旻等人:“這個……“
哪知他剛說完,他旁邊地麵突的一聲響,從兩人身邊幾尺遠的地方,一道黑影猛的躍起,朝兩人撲了過來。
“小心。“劉毅大吃一驚,腳一點地麵,人猛地撲了過去。
那黑影速度極快,劉毅想要救援已來不及,吳匡也驚覺身後有變,想要轉身,但他抱著少帝,身子轉動不靈,急切間那裏能夠。正有些手足無措,卻見有人猛的一喝,又有一道黑影從地上跳起。
這黑影手上握著一把大斧。一跳起來,大斧掃過,攔腰向起先那道黑影砍去,正正攔住了他的撲截之勢。劉毅心下一定,也看清了兩人的身份。撲殺少帝的,正是何苗,而攔截的卻是徐晃。他心中又驚又悔。何苗未死,自己應該想到的,看來所有人都被勝利衝昏了頭,有些麻痹大意了。萬幸徐晃攔了一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斧頭正中何苗腰部,危急之中也不知他傷勢如何,何苗身體在地上滾了幾滾,似乎還要爬起,卻不等他再有所動作,吳匡舍了少帝衝過來幫忙,邊上的士兵也一擁而上。何苗縱不受傷,也抵不住這許多人,當先被吳匡一劍刺中胸部,登時血流如注。眾人刀槍齊下,把他砍了個血肉模糊。
劉毅鬆了口氣,走過去扶住徐晃道:“徐將軍,你沒事吧。”
徐晃抹了把臉上的血水:“沒事。”他掙脫了劉毅的攙扶:“請問你是?”
劉毅大為尷尬,才醒悟自己有些忘形了,連忙自我介紹道:“在下劉毅……”
“劉毅呀,”徐晃麵帶驚喜:“是不是那個號稱西涼豹的劉毅?“
他這表情有些莫名其妙,劉毅也有些摸不準:“是我。“
“哈哈哈,好好好,“徐晃爬了起來,有些手舞足蹈:”我還說你身手怎麽如此了得,原來你就是劉毅。“
他一邊說著,一邊杵著斧柄站了起來:“來來來,容俺先向你討教討教,再說其他。”
這徐晃竟是個武癡?
徐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也算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劉毅對他頗多研究。看見徐晃的表情,他不由想起了一些史載趣事,有些恍然。徐晃曾在戰場上,對關羽道:“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
可見關羽降曹時,作為老鄉的徐晃,沒少在關羽麵前轉悠,討教武藝。這也能解釋為何徐晃初期名聲不顯,以至被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後期卻能大展神威,成為曹魏的中流砥柱。
有嗜好那就是好事,至少不會像賈詡一樣無從下手。這徐晃極重恩義,能夠拉攏,幾乎就不會擔心背叛。劉毅心下打著小九九,嘴上卻道:“徐將軍,你要切磋,也得挑個時日。現在這樣子,恐怕不行。”他說著,指了指四周。
此時大局已定,少帝被吳匡等人攙在了一邊,但他顯然不能適應這種血腥場麵,正扶住牆角,吐了個稀裏嘩啦。楊易則帶著屬下在清理戰場,遇見己方沒斷氣的,就抬下去救治,敵方則補上一刀。陳留王劉協在兩個執金吾護送下,朝這邊走了過來,老遠都在喊:“徐都伯……”
現在這情況,確實不是切磋的好時機。徐晃有些不甘心地撓了撓頭:“好吧,改天我來向劉將軍討教。”
漢朝南北禁軍,又稱衛軍。既是中央軍,和各地戍軍肯定有些差別,官職劃分也更為精致。各地戍衛,五長之後為什長,之後便是百夫長,中間空了老大一截,確實不好統屬,於是增設都伯,為什長之後,百人將之前。隻是後來沿用,都伯取代百夫長,什長之後就隻有都伯之稱。都伯統領幾十人,自不算將軍,劉毅如此稱呼徐晃,也隻是個敬稱而已。
這徐晃現在隻是個都伯,官職不高,結交起來倒沒什麽壓力,劉毅心下想著,嘴上卻道:“放心,在下隨時恭候徐將軍大駕。”
劉協走過來,拉住徐晃道:”徐都伯,你沒事吧?剛才可好險,要不是你,皇兄和我可都沒命了。“
徐晃卻不居功:“殿下,這都是屬下應盡之責。”他轉頭朝劉毅道:“剛才要沒有劉將軍率先突破,可真就危險了。”
“劉將軍麽,”劉協偷偷看了劉毅一眼,有些不情願的道:“是也該賞,但我覺得徐都伯你的功勞大些。”
他一直故作老成,劉毅都快忘記他年齡了。這等稚氣的話一出口,才依稀像個十歲大的孩子。
徐晃也不多說,行了一禮道:“殿下,您是千金之體。下次別再輕言涉險了。”
劉協搖了搖頭,撇了撇嘴,有些委屈的道:“不,皇兄是皇帝,你們都不幫他。他要是被壞人殺了,就剩我一個人了,你們更不會幫我了。”
他還是個少年啊,竟看得如此透徹?
劉毅一呆,抬起頭,訝然朝劉協看去。就見少年的一頭黑發下,同樣黑亮的眸子在火光中燦若星辰,閃著智慧般的光芒。
※※※
廣德殿的事,並未在朝廷引起多大的恐慌。不過也是,這幾年朝廷實在太亂了,十常侍,大將軍何進,那個不是在朝廷呼風喚雨的人,但卻先後斃命。現在死個車騎將軍,那也不算什麽。
何苗一死,加之吳匡的投誠,董卓順勢收了何進大部分兵力,兵力大增,聲勢一時無兩。
而在政事方麵,董卓對蔡邕幾乎言聽計從,一些重要的文書,幾乎都由蔡邕起草。劉毅去董卓府上的次數不多,但每次都能看見蔡邕的影子。
而蔡邕升職的消息也接二連三,不間斷的傳來,曆任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曆三台。
幾番下來,蔡邕對董卓的觀感好了些,至少不再冷臉相向了。至於其他諸將,他卻不假顏色,唯獨對劉毅青睞有加。每次見麵,總是“賢侄長,賢侄短”的叫個不停。不過劉毅清楚,蔡邕之所以如此,他救了蔡琰是一方麵,最最重要的是,還是皇室宗親的作用。這個身份雖然唬不住西涼軍這群兵痞,但對於蔡邕這種崇尚忠君愛國的大儒,卻有巨大的親和力,震懾力。
如此雙管齊下,原本蠢蠢欲動的洛陽卿貴漸漸安靜下來。董卓事後對劉毅大加讚賞,許諾為他補充兵力。聽他的意思,後續的部隊馬上就要開到洛陽了。但劉毅清楚,事情遠沒那麽簡單,少帝在位時,不光下旨召了董卓,其他幾路諸侯的兵馬也在路上,隻要有一路人馬到來,洛陽少不了又是一番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