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改進紙張,發明印刷
劉協一回到長安,當務之急就是找了一批他信任的官吏,劉協馬上將他們全部派遣到各地郡縣,監督稅務。
劉協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了在即將到來的秋收時,最大程度的減少世家大族偷漏稅的情況,以此來保證自己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可以占得先機。
此時剛剛接近六月的尾聲,如果劉協收到的情報沒有錯的話,那麽馬騰和韓遂等涼州軍閥,在涼州邊境集結的兵力,已經超過了對麵的漢軍,形成了人數上的優勢。
劉協對此,隻能進一步督促加緊征兵和備戰,爭取在開戰時,不那麽被動。
劉協回到京城後,馬上又躲在了未央宮中忙活了起來,雖然此時造紙術已經由蔡倫進行了改進,但是還是過於繁瑣,並沒有大規模的進行推廣。
劉協運用自己前世的知識,和黃月在一起不斷的調整造紙的順序和配方,終於在十幾天後改進出了新式的紙張。
這種紙不僅在製作上更加方便快捷,並且比起蔡倫紙來說更加的白,人們都稱這種紙為獻帝紙。
劉協將這些紙,送給了自己親信的一些高官進行評鑒,得到一致的稱讚。
同時也在長安城中,引起了追捧獻帝紙的風氣,當時人人都以能夠得到一張獻帝紙為榮,畢竟這可是皇帝親自發明的紙。
劉協在這之中發現了商機,他一邊加緊推廣獻帝紙的製作方法,爭取早日促進紙張的普及。
一邊劉協在宮中開設了造紙坊,組織了一批宮女專門製作獻帝紙,之後對外宣稱是皇帝親自製作,以高價進行出售。
劉協通過這種方法,賺到了很多的錢,但是他把這些錢,全部投入到書籍的印刷上。
劉協召集當時的一些有名的讀書人,一起編纂了掃盲的教材,之後劉協就開始集中的印發這種教材,他準備先在軍隊中推廣,之後再慢慢推廣到民間。
畢竟隻有百姓的文盲率降下去了,才能更好的推廣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進一步提升生產力。
在長安城內的抄書坊中,劉協在一眾官吏的前呼後擁下,正在視察。
當劉協看到那些抄書匠們,還在用著最原始的抄寫來一本一本的抄寫書籍,劉協這才想起,這個時候印刷術還沒有普及起來,畢竟距離蔡倫改進造紙術,都還沒有過去一百年。
於是在抄書坊中,劉協讓手下找來了幾個石匠,之後劉協就在一眾官員和抄書匠疑惑的目光中和那些石匠忙碌了起來。
隻見劉協讓石匠先分割出一塊塊一寸多長的正方形石塊,然後在那些石塊上進行刻字。
之後劉協將那些石匠刻出來的模板,用木條製成的框架中固定好,之後刷上油墨,取來紙張蓋上去,這樣就印出了一頁的文字。
在場的官吏和抄書匠全都傻眼了,他們從沒想到還能這樣印書。
劉協看著那些人震驚的樣子,不由得在心中腹誹,這可是千年以後才有的活字印刷術,你們這幫連印刷術都不會的,能想到才怪了。
“吩咐下去,全城的抄書匠,都來學習這種活字印刷術,同時設立印書坊,專門進行書籍的印刷。”
劉協話語說完,那些官吏才從驚訝中恢複,一個個馬上領命去辦事。
一個月後,第一批一千本緊急趕製出來的掃盲教材《帝經》,被劉協全部分發到了軍隊中。
在這《帝經》中,劉協主要編入了讀寫字和算術的知識,同時還有一些他事跡的歌頌,用於提高閱讀者對於他的崇拜。
劉協決定掃盲教材,優先供給軍隊也是有他的考量的,如果士兵的文化水平可以提高,那麽士兵對於作戰指令的理解和執行,都能夠更加到位,進一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時間一天天過去,越接近到秋收,需要劉協處理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
八月份劉協治下的關中平原舉行了第一屆的鄉試,不過由於剛剛經曆戰亂,再加上科舉剛剛施行,很多人還處在觀望,所以參加考試的士人並不多。
有些大臣趁此機會,向劉協提出廢除科舉重新使用察舉製,劉協知道這些大臣,肯定是受幕後的那些世家大族的指示。
對此劉協也不客氣,為首的罷免,其餘的降職,直接一下子堵上了所有想上書廢除科舉的官吏的嘴。
劉協知道這是必須經過的過程,隻有等到通過科舉考試的士人數量夠多,在朝廷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他所提出的科舉製才算成功。
劉協是知道,他所提出的那些製度,都是經曆了時間的檢驗的,所以他才會毫無顧忌的去施行和支持。
其實劉協的科舉,此時已經受到了大量底層士人的親睞,比如太史成周,就是其中的一個。
太史成周出身貧寒,家中父母加上兄弟總共七人,就指望著家中的那幾畝田地活著。
從小聰慧的太史成周,成為了他們家唯一的希望,太史成周也很爭氣,因為有天資且勤奮好學,他們村子裏的夫子,很願意教導太史成周。
很快太史成周就在夫子的教導下,才名遠播,他的文章就連當地的縣令看了之後,都會稱讚。
可是在當時世家橫行的背景下,像太史成周這樣的貧寒士人,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
那些世家豪閥,利用察舉製掌控著讀書人升遷的通道,讀書人隻有依附於那些世家豪閥,才能得到重用。
但是太史成周出身不好,並且家裏也沒有足夠的錢財,去賄賂中正官,在這種情況下太史成周便隻能空有一身才名,無法施展。
直到劉協誅殺董卓執掌朝政之後,這種情況才得到改變,科舉製的出現,讓太史成周看到了利用知識,改變自己未來的機會。
太史成周果斷的報名了鄉試,並且到處借錢東拚西湊,才湊夠了前往縣城考試的路費。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太史成周取得了鄉試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為了一名秀才。
在鄉試放榜的那一天,太史成周激動的當場下跪,朝著長安城的方向,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