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白虎謀斷

而魏軍呢?十幾個親衛,冒死將魏虎抬回前出地後,醫官就急匆匆的趕來,給魏虎檢查救治。一檢查:魏虎身中五箭,這到不要緊,拔出箭頭,裹上傷藥就行了。關鍵的是,魏虎的頭盔被木頭撞擊的坑坑凹凹的。醫官斷定:就是這木頭的撞擊,撞傷了中將軍的腦殼,但到底撞的什麽程度,他也說不清楚,隻有等中將軍自己醒了過來再說。

在後麵壓陣、接應的中軍主帥,大荔來的中將軍第三軍的軍帥陳河,這時接信後匆匆趕來,一看到魏虎情況,就下令:“趕緊把虎將軍送到甘坪大營!”令完就親自和魏虎的親衛一起,將魏虎抬出營帳,放到了一輛大車上,直到看不見車後,才轉過身來,對著都在目送魏虎的師帥、旅帥們說道:“虎將軍不希望我們把他好不容易占領的驛道丟失,更不希望鼓山還在秦軍手上。這一仗,我們兩萬攻擊六千,雖然功虧一簣,但,也說明鼓山是能被我們攻下的。現在,按規定,由我接替虎將軍的指揮,為了報安邑之仇,我們繼續虎將軍的進攻!我命令你們:排成攻擊隊形,以旅為橫排,向鼓山攻擊前進!”

眾軍吏齊齊的胸一挺,把憋在心中的一口氣,拚命的發出,齊聲喝到:“是!”喝完,眾軍吏一個轉身,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向了各自的軍隊,開始集結隊伍,準備發起第二次對鼓山的進攻。中將軍陳河滿意的一笑,跳上自己的戰車後,下令升起自己的帥旗。看到帥旗升起後,他大手一揮,鼓手就拚命的擂響了進攻的戰鼓。在咚咚的鼓聲和淒厲的號角聲中,兩萬魏軍,又排成五百人一排,共二十排作為攻擊的第一波,向秦軍攻擊前進。

南邊的鼓山與北邊的獨山,都在發生慘烈的廝殺。而河西逆河而上的魏虎,也是在卯時準時發起了對少梁外圍的秦軍防守主陣的進攻。因為少梁不是合陽東岸渡口,這裏是秦軍物資的中樞,防守不分日夜,轉運也不分日夜,所以魏虎想偷襲也沒有機會,隻好硬著頭皮攻擊秦軍的主陣。

防守少梁的是少梁將軍任穀。任穀對自己沒有能編入主戰軍,心裏十分窩火,這次安邑之戰,自己有隻有在後方的份,那就更不提心中之氣了;所以,他就將這氣發泄在工作上,硬是讓少梁的防守,成為秦軍第一。他這嚴厲,還歪打正著,也怪魏虎運氣差,碰到了老對頭任穀,他的進攻還沒有開始,就被任穀發覺。任穀一聽有魏軍來襲,高興的哈哈大笑,連聲喊道:“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喊完,就令信使將軍情速報東岸汾陰的白大將軍。不等信使走出大帳,自己就呼呼的大步邁出了大帳,跳上戰車,趕向離少梁三十裏的第一道防線。

白虎在辰時同時接到少梁遭兩萬魏軍突襲,合陽東岸渡口和甘坪兩地,已經被魏軍偷襲成功而占領的急報,就知道安邑之戰已經公開化了,魏軍已經布置好一切,不然不會在河兩岸同時攻擊。白虎是大將軍,一接到軍報,首先考慮的不是正在發生的激戰,二是看著地圖,思考著魏軍的整體布局,或者說是用意、目的。可以說魏軍目的無需考慮,就是要切斷秦軍驛道,讓在安邑搶的物資無法運回秦國。可,魏軍憑什麽就會用區區七、八萬人,來堵塞二十萬秦軍的驛道?就是魏軍再自負,也應該想到:在二十萬秦軍的攻擊下,最多能堅守五天。五天?這一問時間,就讓白虎驚醒!白虎設想:魏軍要在放假期間,集結八萬河西大軍前來分兩路攻擊,最少需要六天,加上獲得消息和作出決定,最少要八天。這八天河西可以派出大軍來,那說明大梁也同時接到安邑城破的消息。白虎在心裏一算:“從安邑送信到河西大荔需要兩天,而送到大梁需要的是三天。如果是輕車日夜不停的趕路,都隻要兩天。這肯定大梁的魏王,最遲在初九日,就接到了安邑城破的急報。不然河西將軍不可能在二十二日早上發起進攻,所以,大梁一定在十二日前後,派出了大軍,哪怕花六天時間趕到安邑,也就是十九日前後,在進行準備和戰前休整,魏軍最早在二十二日,最遲在二十四日,發起安邑的進攻!在進攻安邑的同時,一定會派河西將軍,前出到命瓜,指揮魏軍切斷秦軍退路,不然,合陽的八萬河西軍,在二十二日淩晨發起的偷襲和在少梁發起的進攻,就失去了意義。

想到這,白虎不由驚出身冷汗:左庶長危矣!於是趕緊喊道:“來人!”一值班軍吏應聲而進。白虎急切的令到:“你帶著一百人,分成十路,繞過合陽東岸,疾奔安邑給左庶長送信!你先召集人員,備好車輛。你要給去的人交代清楚,事關二十萬秦軍的生死,十個人五部車,歇人、換馬,不停車,以最快的速度,把信交到左庶長手中,我給你們記功!”等軍吏走了,又喊來是個博士,令他們趕緊按自己所想,刻簡十份。忙完這一切後,又親自送報信的十隊信使上路,看到輕車揚著飛雪走遠了,才轉身回到軍帳,對正在軍帳裏等得焦急的胖子將軍高井旁和中將軍趙嶺兩人說道:“你們兩個有重要任務了。現在八萬魏軍分兩路,沿河兩岸,對我發起攻擊。由於第八軍第二師、第三師麻痹大意,讓魏軍偷襲成功。現在魏軍已成功的切斷了我軍的驛道,張與我第八軍第一師激戰在獨山,與第四師激戰在鼓山。”

白虎說道這裏,指著地圖對高井旁說道:“你帶著第九軍,繞過合陽段,一定要在明天下午之前,趕到鼓山,參加戰鬥。同時,告誡第七軍的陳曦,務必防範命瓜之敵。我估計命瓜已經得到河西支援,將是我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