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秦軍用智慧,風雪夜行軍

汾陰之仗,僅用二個時辰就結束。當太陽爬了起來再看汾陰時,秦軍大旗已換下了魏軍軍旗。這一仗不能算成作戰,因為魏軍沒有抵抗。

當公孫鞅和白虎接到汾陰戰報後,兩人正站在少梁城東門門樓,眺望河對岸的汾陰城上,那影約可見的秦軍大旗。公孫鞅手持戰簡,悲哀的對白虎言道:“泱泱大魏,如此腐朽!在少梁丟失後,僅一水之隔的汾陰還如此鬆馳,焉有不敗之理。真枉費了我等花許多心思,來操此一役。看來,安邑也好不到那裏去。秦一戰而強,一戰驚天下,已經成定勢了。”

“是啊!兩萬魏軍駐守的汾陰,竟有一萬八千俘虜,除跟著去大梁的一千軍外,僅有千人戰死或重傷。秦強已是大勢所趨也。”白虎嗬嗬笑道,跟著肯定了公孫鞅的判斷。

公孫鞅卻長長一歎:“我還是為魏王歎也!也為己歎。棋逢對手方能手談,軍逢勇將方能一戰。我想在與強魏一戰中,一顯秦軍的,沒有想到,魏卻如此不堪?哼。”

公孫鞅和白虎站在少梁城上時。敖豹和李有屋正率領大軍撤出了少梁,在南門外五裏紮下簡易的大營,一遍休整,一邊等著龐剽前來補給後,前出安邑。

龐剽的先鋒後軍,是專門配合科頭軍作戰的戰車軍,由革車兩個師、輕車兩個師,重甲武士兩個師,輕甲武士兩個師,輜重旅兩個,合計一萬二千人。由於車輛較多,雖然從寅時三刻輕車軍就跟在科頭軍身後過河,卯時三刻兩市輕車軍就進了少梁,在辰時二刻,就接替了科頭軍的汾陰防務;但全軍直到未時才渡河完畢,耽擱時辰的主要是五千輛大車,和那些趕車的民夫。這一耽擱,等敖豹他們再次出發時,已經是酉時了。酉時的天已經暗了下來,雪下得更大了,龐剽建議明日再走,但敖豹不聽,拱手說道:“軍令不可違。再說,早走早安心,反正都是下雪刮風的,路上看不見,夜晚的驛道還有反光,比白日好走。”說完就帶著李有屋,兩支科頭軍冒雪趕著夜路出發了。

龐剽不能走。他還要等中路軍來接防務,還要跟在敖豹後麵,清理道路,這都是摸黑不能做的事,隻好在敖豹紮下的簡易營地裏,令第十軍休息,第二天卯時出發。

跟著龐剽大軍之後過河的是盤古的中路大軍。中路大軍雖說分兩批過河,而且第二批由贏河率領的十萬新編軍,是最後一批過河,但車輛在冰麵行走,還是很花了些時辰,未時過河,到酉時方才過完。

等鞠旺的大軍過河時,天已經暗了,雪花在狂風中,打著旋的呼叫,害的鞠旺三個軍,跌跌撞撞的,不比敖豹軍的半夜過河輕鬆,竟花了兩個時辰,才過完。

公孫鞅一看,不能再渡河了,下令:明日再過。

在公孫鞅下令停止過河時。敖豹正率著兩軍三萬九千人,在風雪中掙紮著摸黑前進。敖豹之所以好能夠驅車前行在驛道上,完全歸功於乞丐叮當。

趙寶的旅由於是全軍的先頭旅,自然走在最前麵。可沒走多遠,那驛道就和白皚皚的大地渾然一體。趙寶傻了,就令全軍停下,帶著五個百人隊隊長,向前探路和想辦法。六個人向前走了大約幾裏路,叮當不走了,對趙寶說道:“旅帥!我有辦法了。”

“快說!”正急入心火的趙寶一聽,急忙令道。

叮當說道:“給我兩百人。我將其分為兩隊,手持竹棍沿著驛道走。竹棍戳到硬地就是驛道,再插上竹棍做標記。再給我三輛大車,每車配三馬。我在車前綁上木板,用木板將雪推到驛道兩邊。現在最急需的是竹棍,請速派人前往汾陰領取。旅帥,從汾陰到合陽,最少百裏,就是三十步一竹棍,那也是不小的數字。”

趙寶一聽,有理,就命令:烏二、眉三兩人,帶著自己的隊伍,沿驛道兩側探路!叮當帶著自己隊伍,趕著三輛大車,專事推雪清路!姖大與白龍,在一個時辰後,替換烏二、眉三!令完,自己親自趕回,找敖豹匯報去了。

敖豹聽到趙寶的匯報後,認為有理,就令副將龐樹成返回汾陰,最少要帶回五車竹竿,再由汾陰不斷送竹竿前來。等副將一走,他就下令兩軍,將所有長過四步的竹竿、木棍,哪怕是軍旗要用,也收集起來,送到前軍,交給趙旅帥!再命令大軍,就地依車休息,待令出發。下完命令,就帶著自己的親衛隊,由趙寶領路,趕到前軍先鋒旅,親自督陣探路。

這雪下的也夠大的,根本不管秦軍的困難。等敖豹趕到趙寶旅後,隻見探路的兩百軍士,由於風大,打不成火把,就都跟瞎子一樣,手杵著竹棍,在驛道上一杵一杵的前行,每隔三十步就插上根竹棍,再往前行,而且,每個人腰間都用繩子連了起來。

敖豹看到後,突然想到左庶長在櫟陽當製器博士時,製作過的氣死風的燈,就退了回來,令趙寶找來救傷用的白色絹綢,在山窪之地,點起了大火。拿起匕首,就削起竹條來。三把兩把,很快就製作完一個南瓜大的氣死風燈。製完,就令趙寶那來一支小號桐油火把,插入燈中後點火。火亮,馬上照亮了一大塊地方。敖豹就提著氣死風,走到了高處,迎著狂風高舉著。這燈還真是氣死風,依然亮晃晃的,在黑夜裏格外打眼。、

趙寶一下子高興的跳了起來,驚呼:“軍帥!軍帥!太神奇了。我們不怕黑了!”隨行的軍士,眼裏都崇拜的看著自己的軍帥,跟著趙寶喊起軍帥神奇起來。

敖豹將氣死風提到低窪之地後,令到:“喊個屁。現在是歡呼是時候嗎?下令兩軍,趕製氣死風!你們過來!我先教你們你們在去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