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張飛戰呂布上
說話之間公孫瓚麵對呂布的攻擊已經避無可避,一個不慎就從馬上摔落了下來。
" 啊!“的一聲,公孫瓚毀的是腸子都青了,心說我命休矣!
心裏麵把袁紹和曹操的八輩祖宗都給罵了個遍,這也是為什麽後來公孫瓚和袁紹打的頭破血流,腦瓜漿子都流了出來,也不願意罷手言和,實則是今日種下的恨根!
黑胖子董卓看的是洋洋得意,朝著袁紹挖苦道:”趕快下馬前來投降,本相念你祖上有些功名,饒你一命,留在我身邊做個宦官!“
袁紹是又氣又急,”你,你.....!"半天也沒說出話來。
袁紹畢竟身出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自己也居三公之上,袁氏家族有著"四世三公"得美稱。
論起罵戰,袁紹當然不可能是黑胖子董卓這個粗人的對手。
正在時刻關注場上爭鬥的趙雲,見自己的主公公孫瓚落馬心裏立馬咯噔一下,腦門上漢珠子立刻就密密麻麻的冒出來了,渾身上下一下子就濕透了,趙雲正要上陣解救自己主公公孫瓚。
其實這個時候的趙雲在公孫瓚眼裏隻是一名普通的白馬義從,雖然趙雲空有一身的通天本領,可是並沒有機會展示自己。
不然以趙雲的本領,當替代公孫瓚對戰呂布。
就在趙雲要出手之際隻聽見耳隆中一聲巨響。
“三姓家奴休狂,燕人張飛在此!”原來是張飛一直在盯著交戰的呂布與公孫瓚,早就提前做好了準備,一見公孫瓚如文淵所說被呂布殺落馬下,張飛是立馬一聲大吼,手持丈八蛇矛,拍馬就殺上前去。
三姓家奴這幾個字,可是捅到了呂布的痛處,成功的把呂布的仇恨給拉了過來。
傳言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裏的赤兔馬,一千兩黃金,數十顆明珠,一條玉帶,收買了呂布。
呂布以丁原的腦袋,作為投名狀,認了董卓做義父。
其實呂布自己是有苦說不出。呂布本想著憑著自己的平生所學投奔到刺史丁原帳下,為國出力實現自己的抱負。
投奔丁原之後,憑借自己的勇猛,呂布是屢立戰功,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丁原竟然任命呂布去擔任一個輔佐主吏的文職職位,主簿。
這讓呂布情何以堪,簡直是空有一身牛勁,卻無地可耕。
現在張飛拿呂布叛變這事說事,呂布哪能受得了,當即就炸了。
“燕人張飛,沒聽說過,哪裏來的無名小卒!受死吧你!“呂布也是氣極了張飛的胡言亂語,放棄追殺落馬的公孫瓚,拍馬朝著張飛就殺了過去。
俗話說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張飛可不光是個猛將,張飛是很有頭腦的。更何況文淵早就對張飛有所交待。
張飛在陣前可是觀戰呂布對敵多時,知道呂布武功之高恐怕自己真就不是對手。
張飛上陣時,按照文淵的吩咐,直接施展煉精的本事,粗壯的胳膊再變粗了幾圈,青筋暴起,雙臂一晃怕是有破萬鈞的力道。
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迎麵就朝著張飛的咽喉紮去。
張飛已然觀看了呂布多次對戰,深知道呂布馬快,人更快。
對此是早有防備,張飛拍馬向前,手持丈八長矛迎著方天畫戟就是一架。
“當啷啷”兩人兵器相撞,有如是火星撞地球。
呂布身形不由地是晃了一晃,隻感覺虎口被震的生疼,手中的方天畫戟差點沒握住,吃了個小虧。
呂布星眉一挑,心下暗道:”哪裏蹦出來這麽一個黑鬼,這般大的力氣!竟然是個煉精的高手!看來我還真的拿出點真本事來,不然的話,容易陰溝裏翻船。“
張飛更是心下駭然,自己這次可是按照文淵的吩咐,用盡了全身的力道,以有心算無心,呂布竟然未落下風,不虧是人中呂布。
如果自己稀裏糊塗就上來對陣,怕不是兵器就這一下相交,丈八長矛就得脫了手去。
看來呂布的確是要比自己高出一籌,不過張飛可是從來沒有怕過任何人,腦袋掉了,不過是個碗口大的疤。
更何況文淵先生也早就給了自己錦囊妙計。
不過張飛嘴上到是不饒人,揚起手中丈八蛇矛,高聲吼道:“人中呂布!不過如此!再來與你張爺爺大戰三百回合!”
張飛的聲音極具穿透力,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把黑胖子董卓,給嚇得當時就變了臉色,心底下忐忑不安起來,不由得對呂布此戰的勝負擔心了起來。
李儒心底下也是暗暗吃驚,果然是亂世出英雄,這個豹頭環眼的黑張飛,此前並未顯眾,今日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實乃真英雄!
不過李儒深知此時可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時候,”主公,請放心,這個黑臉的張飛不過是占了溫侯已然鏖戰許久的便宜,待三五十回合過後,斷不能是溫侯的對手。“李儒在旁邊給黑胖子董卓打氣說道。
當然李儒也不是僅僅就是安慰董卓,在李儒看來,張飛還真就不是呂布的對手,畢竟呂布乃是公認的天下第一人。
文淵心說不虧是一聲怒吼,長阪橋斷的張飛,這簡直就是傳說中的獅子吼神功。
呂布也是暗自緩了緩神,放鬆一下有些發麻的虎口。
心下雖然暗自提高了警惕,可是嘴上卻是冷笑一聲:“黑鬼,倒是有些本事!不過就憑你還不是本將軍的對手!要是你肯歸順於我,我在董相麵前保舉你謀個好前程,否則的話,今日定叫你人頭落地。”呂布倒不是起了愛才之心,主要是張飛實在是不太好對付,故呂布就想先拿空話穩住張飛。
所以說呂布能在三國坐穩第一把交椅,可也不全是憑著自己的武力,呂布還是有些頭腦的。
“狗奴才,少要說大話,看招吧你!”說罷,張飛也不和呂布廢話,手持丈八長矛飛馬上前,你來我往,兩人戰到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