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發解試

時光如水,不舍晝夜,轉眼之間濟州最大的一向盛典,發解試開始了。

北宋的發解試雖然考點多,考生也多,但發展到徽宗時期也已經建立起媲美後世的包括主試官,封彌官,謄錄官,監試官,對讀官,監門官,點驗試卷官在內的完整考官體係。

每當發解試開始時,為了防止考官與考生之間有聯係,是以由各路轉運使統一配備考官。

有時候轉運使司會下方考官,有時候從各州換人做考官。而且一旦確定了考官,這些考官就會被實行鎖院製度,嚴禁考官內外交通。

濟州府因為晁補之的存在,是以京東西路轉運使張傅並沒有委派他人,更沒有用濟州主官。

張傅辦事精明強幹,不屬於朝中任何一黨。也正因如此,本來在京擔任判吏部留內銓,進升三司度支副使的他請求外放。

蔡京也希望這個中間派離開,是以奏請張傅升太長少卿、應天府知府。

不久後任右諫議大夫,調往青州,升給事中,鄆州知州,現在又任應天府知府,擔任監司。

張傅辦事認真,每次上任都要審核複查簿冊,揭發欺瞞作弊,州縣中的官吏都怕他,是個強勢的能吏。

宋代諸州府的發解名額是十取其一,不似國子監開封府可以十取其三的名額多。

濟州能夠有資格參加發解試的不在少數,光是州學之中就有二百餘人。再加上各縣還可以推薦一些名額,是以這次濟州就有將近三百人參加發解試。

三百人參加發解試,其中可以獲得發解資格的不過是有三十人。

北宋徽宗大觀二年,戊子年,九月十四日是個黃道吉日,正是發解試開始的日子。

趙太炎匯合了崔禎等州學生,本來崔摶一手遮天的孤立了趙太炎。

不過當趙太炎在中秋詩宴一鳴驚人後,州學生,特別是趙太炎的同窗們,已經和趙太炎漸漸的熟絡了起來。

有了縣裏開具的身份證明,再加上五個州學生的聯保,趙太炎順利進入了州學的大門。

在進入考場前還有監門官進行搜身,隻不過北宋後期考場之上已經不太嚴格,監門官不過是例行公事。

就趙太炎所知,考生之中夾帶蠅書的也不在少數,不過趙太炎也沒心情揭穿。

以自己過目不忘的能力,再加上晁補之這一個月來的細心教導,趙太炎自覺已經掌握了考試的要領。

其實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無論是多麽難的考試,都難不住真正的天才。

領到了自己號舍牌之後,趙太炎一看自己的號舍位置真不太理想。

一排排的號舍在中間的位置是頗佳的,因為兩頭的號舍一頭靠近便廁,可謂臭氣熏天。另一頭靠近火舍,因為要連考三天,吃喝拉撒都要在此解決。

州裏當然要派火頭軍來為考生們做飯送飯,鍋碗瓢盆的一起動,當然會影響考生的思緒。

趙太炎的號舍就在火舍旁邊,縱然火頭軍們動作盡量不大,不過還是不停的有聲音傳來。

考試要在明天才正式進行,今天不過是先入號舍熟悉環境。趙太炎對軍人一直有不一樣的好感,而且從火頭軍裏趙太炎還看到了熟悉的麵孔。

火頭軍也有人認出了趙太炎,驚喜的過來道:“都監,你來參加發解試嗎?”

趙太炎點頭笑道:“是範老五吧,軍中的兄弟們可好?”

範老五受寵若驚的道:“沒想到都監還記得俺得大名,軍中的兄弟們好著呢。

聽說您專門在夥食上調撥了錢財,現在我們天天有肉吃,訓練起來都可有勁了呢!”

趙太炎滿意的笑了笑道:“兄弟們跟著我去剿匪,袍澤之間感情深厚。既然做了袍澤,自然是一輩子的兄弟。

如今我雖然不在軍中,但軍中的事我也知道不少。原來廂軍的月俸是五貫,我覺得太少,也給長了一貫,軍中如何說呀?”

範老五道:“兄弟們高興著呢,原本廂軍不過是苦力,就會被調去修橋補路。

現在好了,我們隻要好好訓練,就可以吃好喝好還拿好,兄弟們個個都無比感激都監,還等著都監有空回去喝酒呢!”

趙太炎笑道:“有空我一定會回去喝酒,而且這一天不會太遠。”

和火頭軍範老五愉快的交談了一陣後,得知了兩千軍在吳戈等人的帶領下漸漸成了精銳指示,趙太炎很欣慰,知道自己沒有信錯人。

宋江還在梁山泊,以宋江的能力,可以輕易的拉起一支嶄新的隊伍。

畢竟在北宋,吃不飽喝不上的底層民眾多的是,以後幾年還會更多。

激動了一陣,知道小夥伴們不錯後,趙太炎閉上了眼睛開始休息。

範老五找了一件皮衣,為趙太炎將當做桌子的木板摘下來鋪成床板,好讓趙太炎安心睡覺,並一臉期盼的想趙太炎早日中狀元。

在範老五質樸的心中,拿自己等當人看的趙太炎就是天星下凡,必然可以高中狀元。

趙太炎謝過了範老五後就躺在簡易**休息了起來,三天並不是那麽好熬的。

在進士考試中,北宋考試的內容幾經變遷,還是以王安石變法的經義為主。

不過王安石變法,罷詩賦、帖經、墨義,士各占治《易》、《詩》、《書》、《周禮》、《禮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每試四場,初大經,次兼經,大義凡十道。次論一首,次策三道。

考試的第一場就是試五經大義,試經義是出題者從儒家經書中截取一句話,請考生闡述其蘊含的義理。

明清時試經義演變成考八股文,但在宋代,人們崇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經、傳注、質疑古說、闡發新見,“借他題目說自家道理”。

考試時,主考官會“出示題目於廳額,題中有疑難處,聽士人就簾外上請,主文於簾中詳答之訖,則各就位作文。”

趙太炎很快看到了第一道考試題目,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