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殿試

杏兒一直覺得趙太炎太輕浮,而且總愛欺負人,不是個良人,是以總是反對趙太炎。

高雙印是一家之主,雖然不拘小節,但是自己剛剛說完自己若有個兒子就將高十娘嫁給趙太炎,這個小丫頭就出來打臉,這讓高雙印有些憤怒。

“十娘身旁的這個丫頭太放肆了!來人呐,給我掌嘴三十,讓她長長記性!”

高十娘和杏兒雖是主仆但情意更像姐妹,將杏兒護在身後道:“是我讓杏兒這樣說的,要打就打我!”

趙太炎本來很樂觀的心聽到了這話隻覺得心碎成了一片片,原來一直都是自己感覺良好,高十娘根本沒有喜歡上自己!

眼看高雙印怒不可揭,趙太炎歎道:“襄王有夢,神女無情。冀國公,學生告辭!”

高雙印顧不得趙太炎,氣衝衝的看著自己當男孩養大的女兒,道:“好啊,這才幾歲就敢反將,今日看我不打死你們兩個沒有規矩的東西!”

高十娘“哇”的一聲拉著杏兒就跑,高十娘的母親高柳氏和幾個小妾姐姐的趕緊將高雙印攔了下來。

高柳氏安撫道:“官人不要動怒,既然那趙大郎說有秘方,說不定我們真可得上天賜子呢!”

高雙印歎道:“你這四處求醫問藥的都沒有用,那個小子信口雌黃的我看也不準!”

高柳氏勸道:“全當死馬當活馬醫,我在濟州曾見過這個少年郎,是個不錯的孩子,十娘若能嫁給他也算不錯!”

高雙印哼道:“有什麽不錯,也是個眼光不行的。十娘長的不及九娘,更不比九娘似個賢妻良母。他不選九娘卻偏偏喜歡十娘,我看也是個沒福氣的!”

高柳氏怪道:“怎能這般說自己孩子……”

趙太炎離開了高府就後悔了,天涯何處無芳草,自己為了一枝花就賭咒自己是個光棍,可真有些不劃算。

而且自己能有什麽秘方,在後世倒聽說過不少謠言。也罷,先隨便抓點藥送過去得了。

趙太炎回到順風會所之後,曾曾見了笑道:“恭喜恭喜,趙兄是成了冀國公的高婿吧?”

趙太炎苦笑了一聲,道:“一言難盡,曾兄,你家世好,有沒有生子秘方,幫幫我呀!”

曾曾笑道:“莫非冀國公想要招你做上門女婿?這冀國公想要個男孩都快想瘋了,整個朝野已經被冀國公府尋了個便。

聽說什麽方都使過了,但生下來的個個都是女孩。趙兄,你想找秘方恐怕是難於上青天呀!”

趙太炎一聽覺得有些生無可戀,自己雖然立誌拯救大宋的命運,但自己的幸福還是想把握一下的。

現在若是冀國公生不出個兒子,那麽自己後半輩子的幸福就沒有了,怎麽辦,真的好絕望!

看著趙太炎很悲觀,曾曾安慰道:“不用這樣吧,憑著你十四歲的進士名頭,誰家的好閨女找不到!趙兄,其實我有個妹妹與你年紀相仿,溫柔賢淑……”

趙太炎道:“曾兄,可是我被冀國公逼入了死胡同,非得讓他生出來男孩才能解開死結呀!”

曾曾拍了拍趙太炎道:“那就節哀順變吧!”

省試對於考中的士子就是一場狂歡,除了趙太炎以悲慘落幕之外,其他人都各有收獲。

狂歡之後就是最後的狂歡,那就是殿試。自從落第士子張元投向西夏的懷抱,打的北宋好水川死傷八萬好男兒,寫下了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的詩句後,殿試就不在黜落士子,隻是用以排名。

殿試在崇政殿舉行,六百多名士子隻帶著自己的考牌即可,其他的均由朝廷供應。

士子們都是天子門生,在考試之前皇帝都會勉勵幾句,以示皇恩浩**。

徽宗皇帝對此興趣不大,簡單的在遠處說了幾句之後,尚書左丞何執中就將題目給了主持殿試的禮部侍郎劉正夫。

鴻臚寺的官員引導著貢士們根據自己的號牌找到自己的考桌,隨著題目的展開,殿試就正式開始了!

殿試較之省試簡單的多,隻有三道題目,一賦一試貼一策論。隨著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改革,本來詩賦為重的殿試已經變成了策論為重。

第一大題是賦,李白月夜著宮錦袍,泛舟采石,賦以顧瞻笑傲,旁若無人為韻。

第二大題是試貼,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第三大題為策問,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因為策論是重點,趙太炎首先就將思緒放在了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的揣摩上。

如今朝政每況愈下,徽宗皇帝揣著明白裝糊塗,由著蔡京在朝堂之上遮遮掩掩。

不過這題雖是何執中所出,何執中卻不會平白的出帝王之說。

除非是徽宗皇帝在蔡京辭去太師之後,看著朝野之上呼籲政治的聲音強烈,也想順著形勢再雄起一把,用來證明自己確實是被人蒙蔽了聖聽的天子。

既然徽宗皇帝想雄起,那麽考官們也會順著徽宗皇帝的心思來取名次。

既然進了殿試,那麽要是能夠多向前排一點,就會省去自己的數年之功!

一念及此,趙太炎寫下了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一篇五千字的策論洋洋灑灑的揮舞了出來,趙太炎覺得自己發揮良好。

隨後看著其他的兩道題也是盡力的去做,但是詩賦非是趙太炎強項,是以趙太炎自己都覺得差強人意。

一直等到傍晚,殿試結束,六百多名貢士對著趕來的徽宗皇帝行禮後,就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從東華門越眾而出。

隨著殿試的結束,六百多名士子的命運就在劉正夫等人的手中在十天之內見分曉。

而這十天裏,六百多名士子的心就是七上八下的,大多都靜不下來。

這是決定命運的時刻,誰能在殿試中取得前三甲,誰就能在同科之中領先起碼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