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曆史名人

眼見趙太炎還在推辭,這時跟在李邦彥身邊,一個隨從打扮的人道:“聽說這裏有蘇門學士之下,不知是也不是?”

這名隨從的聲音尖利,麵白無須,趙太炎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太監身上去。

李邦彥解釋道:“這位是我的好友,姓梁,名師成,字守道。一向仰慕蘇學士,聽說這裏有蘇門弟子,是以隨我來看看!”

趙太炎一聽梁師成心中一震,這個梁師成比李邦彥還要出名多了。

梁師成政和間為徽宗所龐信,官至檢校太殿。凡禦書號令皆出其手,並找人仿照帝字筆跡偽造聖旨。

因之權勢日盛,貪汙受賄賣官鬻職等無惡不作,甚至連蔡京父子也諂附,故時人稱之為“隱相”。

梁師成和童貫可謂是徽宗時最為出名的太監,兩人一內一外,都是靠著徽宗寵信,橫行霸道。

眼前的這個梁師成麵相倒是老實,很有欺騙性。而且現在梁師成已經才剛剛發跡,還沒成氣候。

趙太炎不欲得罪這個未來的大太監,於是笑道:“在下是晁學士的關門弟子,可謂是蘇學士的徒孫。

這位符兄可謂是蘇學士的記名弟子,蘇學士在儋州時教導了不少黎符子弟,符兄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為胡兄曾在張學士門下聽講,也算是蘇學士的徒孫了!”

梁師成一臉激動的道:“原來天下還有蘇門之人,我總算是找到親人了!不瞞諸位,我其實是蘇學士的私生子!”

這話雷的趙太炎裏焦外嫩,這梁師成搞什麽鬼,怎麽成蘇軾的私生子了的?

看著眾人有些瞠目結舌,梁師成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蘇學士當年遠謫之時曾將家中侍婢送了出去,後來就生下了我……”

這種說法有些牽強,眾人不知真假,趙太炎笑道:“原來如此,梁兄受委屈了!”

梁師成倒真落了幾滴淚道:“哪裏哪裏,人各有命而已!”

眼前的梁師成看起來倒是相當會演戲,既然梁師成喜愛附風作雅,那麽也就成全他也未嚐不可。

與梁師成寒暄了一陣後,梁師成起身道:“在下還有事,我們以後再聚!”

說完看了看李邦彥,李邦彥還在一旁靜靜的研究劇本,時而感歎時而憤慨的,很明顯將自己代入了進去。

眼看著梁師成走了,胡舜陟疑道:“總覺得這位梁兄有些陰陽怪氣的,不知他所說的是真是假?”

符確不確定的道:“如今蘇學士並不受蔡太師待見,而且還禁止蘇學士之文流通,梁兄應該沒必要硬充蘇學士後人吧?”

胡舜陟聽到了蔡太師後就是眉頭一皺,道:“前幾日我聽太學生言蔡京睥睨社稷,內懷不道,專以紹述之說為自媒之計。

內而執政、侍從,外而帥匠、監司,無非其門人親戚。京又使子攸日以花石禽鳥為獻,使陛下不知天下治亂。

我聽之覺得很有道理,蔡京向官家進“豐、亨、豫、大”之言,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

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現在正建的延福宮、艮嶽,已經耗費巨萬。

新設的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致使民怨沸騰。

聽說為了緩解財政,蔡京又改了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這無異於飲鳩止渴,大宋恐怕真的遲早要毀於京之手!”

仇豫也道:“我聽聞京有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鉗台諫,熾親黨,長奔兢,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等十四條罪狀,條條都是大罪。

天下苦京久矣,天下之言洶洶,太學生一直在請願,台諫也有忠貞之士,我看官家近期就會罷免了他!”

賈安宅認同道:“官家八年前登位時親賢臣遠小人,政治上也算清明。

隻是可以用當今太師挑起了開國以來最為激烈的黨爭,以致國政日敗。

隻要驅逐了蔡京,朝中多為君子,我想政治必然會重新清明起來的!”

幾人點頭認同,唯有趙太炎不說話。趙太炎雖然對曆史上的細節不太了解,但是知道蔡京四起四落,一直到靖康之恥時還掌握朝政。

所說驅逐了蔡京,政治就會清明那是不可能的。李邦彥此時看過了趙太炎的劇本,道:“妄議朝政還是不太妥當,諸位言談要小心才是,告辭!”

胡舜涉哼道:“天下誰不知京為奸相,整個太學院都在如此說,更何況我們。趙兄,你以為呢?”

看著朝氣蓬勃的幾個新交的好友,趙太炎淡淡的道:“諸位難道真的認為隻要驅逐了京,官家就會重來言路,政治就會清明起來嗎?”

仇豫思索了片刻道:“所謂上行下效,我曾聞章惇在世是曾言端王輕佻,不足以君天下!”

趙太炎一笑,這宋代可真是什麽都敢說,果然是言論自由啊!

趙太炎繼續道:“諸位看看,朝中袞袞諸公,哪一位可稱救時宰相?哪一位能負天下之望?

以我來看,真宗時的寇萊公,仁宗時呂文靖範文正,神宗時的王荊公司馬公,甚至哲宗時的章惇皆外有相公之望,內有相公之實。

而當今朝中,唯有官家的點頭蟲才能屹立朝堂而不倒。官家雖有紹聖之誌,但也隻是一時興起,更多的是在以紹述來掌控朝堂,剔除不和諧的聲音。”

趙太炎一針見血的透過蔡京解開了所謂聖天子被蒙蔽的事實,這讓還算天真的朋友們有些不能接受。

賈安宅猶疑道:“或許是京在朝中黨羽甚多,蒙蔽了聖聽也說不定……”

趙太炎嗬嗬一笑,道:“樞密使張康國,包括禮部的劉正夫也曾附京,但現在還不是對京多有不敬之處。

禦史中丞石公弼,侍禦使張克公每每彈劾京而毫發無損。尚書左丞何執中亦常對京掣肘,我以為這都是有人在背後授意。

而且如今太監之責越來越重,楊戩童貫李彥等皆深受信任。是以朝中非是京一言堂,而是掌控在官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