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群雄割據

自從劉辯墜崖、貂蟬被帶回來後,王允便一直想著要除掉董卓,隻不過因為自己女兒的堅持,非要認定劉辯還活著,所以等了三年之久,而如今時機成熟,他不想再耗下去,於是便傳信於呂布,隻有六字:

“殺董卓,得貂蟬!”

正所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在接到王允的來信暗示後,呂布早已是按耐不住,對他來說,董卓不過是一個他可以借力的跳板,或許可以省事一些,但如果真要和貂蟬衡量,顯然是不夠分量的。

“溫侯,何事這麽興奮呢?”

就在呂布要前往王允府上商議時,突然李儒造訪。

“李儒?”呂布似乎很意外對方會來,“你來做什麽?”

“不請我進去坐坐嗎?”李儒說完也不等對方招呼,便進入府邸之內,隨意在院中坐下後,笑道:“閑來無事,正好這夜晚天色不錯,就出來走走,正好路過溫侯處,所以過來看看!”

“我可不認為你隻是隨意之舉,咱還是打開天窗說亮話,省的麻煩!”呂布直接道。

“嗬嗬,我就喜歡溫侯的直率,那我也就不客套了,”李儒當即道:“你覺得如今大勢如何?太師還能撐多久?”

“你這話什麽意思,義父如今乃是國父,得天下正統……”

“在我看來,撐多久要溫侯說了算,”李儒打斷道:“如今李榷郭汜守護後方,華雄戰死,牛甫年輕、缺少帶兵經驗,真正能夠替太師對抗十八路諸侯的其實隻有溫侯你!”

“你到底想來說什麽?”呂布有些不悅道。

“隻一句話,溫侯可想過自己的前程?”

“前程?”

“是啊,先不說你能不能將十八路諸侯一直抵擋下去,就說太師能夠繼承大統,那麽你,最為功勳顯赫的義子能得到什麽?太子?不可能,封王?隻怕他也不想重蹈大漢衰敗之滅亡吧,那麽你的結果隻可能隻有一個,那就是死!”

“李儒,你今天來的不尋常,”呂布警惕道:“你不會是想要我造反吧?”

“這應該不單是我的想法吧,溫侯隻怕也是這麽想的吧?”

“嗯?”呂布已感不對,急忙拔出手中佩劍刺向對方。

然而李儒卻是不閃不避,任憑對方將劍架在自己脖子上,一臉淡然道:“溫侯,你不用試探我,今天我來是代著十足的誠意決心投靠你的,隻是,你的這般舉動卻是不打自招了!”

“你到底想怎樣?”呂布微怒道。

“我說了,我是來投靠你的!”李儒重複道。

“憑什麽要我相信你?”

“很簡單,因為我是儒家中人!”李儒冷笑著看向呂布道:“大道無為、唯心妄之,你我可是同道之人才對啊,虛空!”

“你……”呂布已然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因為對方居然叫出了自己在儒家的名號。

自從三年前劫殺劉辯後,呂布一直對李儒的身份有所懷疑,認為對方必是出自四大家之一,隻是沒想到卻和自己出自同一家。

“儒家清流派百年不遇的奇才屈居董卓之下,不知長老們知道會做何感想?”

“你能說出如此話來,那就證明你不是清流派,而是烈火派!”呂布已是完全搞清楚了對方的身份。

清流派和烈火派,皆隸屬儒家分支,隻不過在遵循“道法自然”上卻有著較大的分歧,前者更傾向於不問世事,隱世修行;而後者則更願意順應天勢,征戰天下。

“是什麽派要緊嗎?”李儒不屑道:“你溫侯不照樣出世,選擇征戰天下,你可不要說自己是為了天下百姓,這種話我可不信!”

“我想做什麽和你無關,”呂布依舊口氣不善道:“雖然我已經離開了清流派,但別以為我就會和你同流合汙,如果沒什麽事,就給我滾吧!”

“真是這樣嗎?”李儒輕笑一聲道:“別怪我沒提醒你,現在牛甫就埋伏在王允的府上,對於你和貂蟬的事,太師早已有所察覺,這一去隻怕凶多吉少!”

“你嚇唬我?”呂布不以為然道:“整個洛陽你覺得有能殺了我的人嗎?”

“你真的見識過太師的實力嗎?”

“這……”呂布沉默了,他雖是董卓的義子,卻也從來沒有見識過對方出手,而且外界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董卓乃混世魔王轉世,是真正的魔鬼。

“聽我句勸,就安心的呆在你府上吧!”李儒用手隔開了呂布的佩劍,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便向門外走去,一邊道:“不要成了王允的棋子,要學會把別人當棋子,隻有這樣,才能在亂世中活的更久,得到想要的一切!”

眼看對方就要離開,呂布已然被說動,“等一下,我們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合作!”

“你考慮,我也需要考慮,再等等吧!”李儒也有自己的驕傲,在他看來自己和呂布是合作的關係,所以對方也必須拿出合作的態度。

呂布最終還是選擇留在自己的府上,對於李儒的提醒,不管是善意還是有預謀,在他看來都是需要提防的。

然而事實上,正是因為李儒的這次拜訪,使得天下格局再次回歸正史,十八路諸侯雖得勢,卻因各懷鬼胎而分崩離析,幾路強大的諸侯中孫堅敗走戰死,袁紹保存實力最為強大、族弟袁術次之,曹操急流勇退,休養生息;至於董卓與他的西涼軍則再次得到喘息的機會,不過誰也知道,所謂的大漢已經名存實亡了。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次圍剿董卓的戰役中頓時湧現出了諸多英雄豪傑,如桃園三兄弟的劉備、關羽、張飛,孫堅之子“小霸王”孫策,曹操帳下“神將”典韋等等;至於劉辯,三年的時間,這個曾經的少帝早已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哪怕是在皇陵也不過是隻有他的衣冠塚,無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