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未雨綢繆
金得春駕著飛車猶如嫦娥本月,在明朗了的天際留下一道美麗弧線。
她終將離去,帶著一顆心來,帶著另外一顆心裏去。
一顆心承載了對李秋滿滿的愛,一顆心灌滿了發酵的苦酒參雜著失望離去。
金得春望著皎潔的月色,明亮得有些晃眼。整座長安街傾灑著白色的光芒,如美女蒙上的麵紗,她愛的男子從此變得迷幻,在月光的照耀下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
金得春想就此浪**天涯,忘記塵世間的愛與恨,忘記這一世中曾經愛過的男子。
當李隆基轉身,金得春已經消失在茫茫月色之中。
“金得春保重,有緣再見。”李隆基歎息地說道。
帶著你的祝福我沒入世間,望著你淡如芷水的麵頰是我最後的回憶。
此刻的夜晚很靜,很靜;越是靜謐越預兆著一場腥風血雨的來臨。
“你說什麽?華雲天死了?”
“回稟主人,事實就是這樣,而且華家父子的屍體沒有找到,死得很是蹊蹺。”
正在商量如何謀反的太平公主突然接到華家父子死亡的消息很是大驚失色。如今李旦宣布退位,由李隆基登基;先前太平公主阻止李隆基當選太子與刺殺李隆基的陰謀都未能得逞;如今唯有拉攏掌管兵部的華家父子實為上策,不料華家父子命已亡佚。
此刻太平公主心中很是惶恐。
太平公主不知華家父子的死是否和李隆基有關,也不知到底是誰殺了華家父子:是敵人還是盟友尚不知曉。
沉思片刻,太平公主問屬下:“除了屍體無蹤可尋外還有沒有什麽奇怪的發現?”
屬下回道:“隻在華府花園裏發現一絲衣物的殘骸,其中花園裏有一大坑。”頓了頓屬下又接著說道:“更為奇怪的是除了華家父子死無蹤跡外,其餘的家眷無一人死亡。屬下詢問華家家屬知曉華府內曾發出巨大的爆炸聲響,並且日暮時分華家父子尚在花園喝酒賞舞,此後就不覓蹤跡”
太平公主聽後更為大驚失色,完全猜測不出華家父子的死因。思考良久太平公主最後決定不再管華家父子的死因,她想拚死一搏,依依部署著六月六的謀反之事。
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胡僧惠範等合謀欲推翻李隆基,在李隆基為登基之前奪取政權。太平公主準備以禦林軍從北麵、以南衙兵從南麵起兵奪權。(純曆史)
太平公主與諸人商議後散去,為此一計隻欠東風。
李隆基回到寢殿打開高智能戒指,依依瀏覽著唐玄宗時期與太平公主的爭鬥,心中生出計策應對。他想太平公主的死期將至,不過他還不想太平公主死得太早,不然此次穿越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翌日,晨輝衝破濃厚的烏雲給大地再次帶來光明,皇城的黃牆碧瓦呈現在一片溫暖之中。
李旦書房內,李隆基正與之商談。
“父皇,孩兒得知姑姑將會采取政策謀取政權。孩兒這一大早前來特懇請父王允許孩兒出宮微訪幾日。”
“如今登基將臨,若是出現上次的暗殺事件叫朕如何是好?”李旦放下筆,擔心地反問著李隆基。
“若是出了什麽意外不是還有父王您嗎?還請父王特許。”李隆基跪下很是誠懇地說道。
李旦見李隆基心意已決,再怎樣勸說也無濟於事,還不如隨了李隆基的意。讓李隆基微服私訪也好嚐嚐民間疾苦,體會黎明百姓的求生之難。
“多帶上幾禦林軍,若出現變故也好應付。”
“嗯,孩兒聽父王的就是。”
李隆基告別李旦回到武桂宮殿。
“你說的是真的?”
“不然呢?”
對於武桂來說偷偷跑出宮也不是甚難事,但沒有人陪伴總會覺得無趣。一聽李隆基將出宮還特意帶上自己這無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李隆基想趁與王紅還未說破,借著禁武桂足的事不如帶上她享受一番古代的風光,經這絕美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