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最恐怖的

清晨的第一縷光,就這樣照耀在了趙正的額頭上。

放眼望去,城樓之下,城樓之上,遍地的屍體。

鮮血的味道,彌漫得全城都是。這,就是戰爭。殘酷的戰爭,鮮血染紅的戰爭。

“傳旨,征召城中百姓一起清理戰場。元軍的屍體,也都埋了吧!”

趙正知道,元軍是不可能回來給這些人收屍的。所以,隻有讓粵州城中的百姓,為死去的元軍收屍。

這些犧牲的士兵,他們沒有錯。各為其主,他們不過是在服從命令罷了!

整整一天,粵州城的軍民,都在打掃戰場,然後安葬犧牲軍士。

城郊一共八個大塚,將所有犧牲的軍士都安葬了。

解決了這些事情,趙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此戰戰爭的戰報,也準備好了。

丞相陸秀夫,親自將戰報送到了趙正麵前。

若是有兵部尚書,這活其實也不用陸秀夫自己幹。但是趙正在被罷黜的百官之中,沒有找到合適的兵部尚書人選,所以隻有等到這次科考之後才能另行安排了。

“皇上,此次守城之戰,我大宋將士損失慘重啊!”陸秀夫皺眉道。

趙正翻看了戰報,也憂愁道:“是啊,這一次,整整犧牲了一萬二千軍士。他們,都是大宋的英雄啊!”

雖然元軍損失的人數,是宋軍的五倍以上。但是趙正還是高興不起來,死的人越多,這場戰爭就越是慘烈。

趙正要的,不是這些。他寧可元軍犧牲的人數少一些,更願意宋軍犧牲的軍士少一些。但是戰況如此的激烈,不死這麽多人,是根本沒有辦法收場的。

“皇上,元軍這一戰,必定是士氣大傷。依臣看來,一個月之內元軍應該不會組織大規模的攻城了。”陸秀夫緩緩說道。

想到這裏,陸秀夫也鬆了口氣。此次雖然戰況激烈,但是結果是好的。拿到了一場大勝,也能保今後一月的安寧。

但是趙正卻說道:“一月安寧,恐怕是難啊!依朕看來,半月之內,粵州惠州韶州三地必有一處將遭遇攻城大戰。度過了這次大戰之後,那才是最恐怖的。”

“哦?皇上您想到了什麽?”陸秀夫趕緊問道。

在陸秀夫看來,張弘範的大軍必定是要修養生息的。所以他才判斷,一個月之內是安寧的。

但是皇上所言最恐怖的,陸秀夫卻不知道會是什麽。

“若是朕所料不錯,如今忽必烈在元朝的內部鬥爭已經結束了。他坐穩了元朝的皇帝之後,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清除我大宋最後的勢力。但是張弘範無能,不僅沒有滅掉朕,還讓朕占據了整個粵東。所以依忽必烈的性格,他必定是會領兵親征的。所以,那才是最恐怖的事情啊!”趙正說完,深吸了一口氣。

他不害怕戰爭,但是忽必烈的幾十萬大軍,他不得不怕啊!

大元朝最精銳的主力,都在忽必烈自己的手中握著。他若是領兵親征,絕對比張弘範強十倍。如今一個張弘範,趙正都疲於奔命了!十個張弘範,那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啊!

“皇上,您真的覺得忽必烈會領兵親征?元大都距離此地,可有數千裏啊!大軍開拔,便要花費無數的銀兩啊!”陸秀夫有些不相信。

“不,陸丞相,你不懂!忽必烈若是嫌遠不來,那他怎麽辦呢?張弘範十五萬大軍,已經折了三分之一了。粵東周圍的地方軍,實力都不怎麽樣。除了領兵親征,忽必烈沒有別的辦法。除非,他就想將粵州給朕,讓朕自己發展!但是朕一旦強大起來,那就是他的一個巨大威脅啊!”趙正分析道。

但是陸秀夫還是覺得有些不可能,數百萬兩,甚至是上千萬兩的軍費開支,如今的元朝應該是難以負擔的。

“皇上,忽必烈的大軍若是從元大都過來,至少是一個月啊!到時候人倦馬疲,哪還有多大的戰鬥力啊!”陸秀夫說道。

趙正冷冷一笑:“忽必烈也不是傻子,他不會把自己所有的軍隊都帶來。肯定是帶著自己最精英的主力,不超過十萬人過來。到了粵東附近之後,再從附近調集一些地方軍。組成一個三十萬大軍的陣仗,到時候對付大宋,把握已經足夠大了!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親征,對士氣的改變是巨大的。”

聽趙正這麽說,陸秀夫終於是明白了。也相信趙正的判斷,相信忽必烈會親征。

“這麽說,我們該這麽辦呢皇上?難道我們隻能這樣等著忽必烈的大軍過來?可是到時候,我們沒有反抗之力啊!況且,這一個月我們就算是好好休整,也沒辦法抵抗啊!”陸秀夫擔憂道。

“是啊,這是個很難的問題。若是能夠再占領和現在一樣大的地方,我們就有足夠的資本了。隻是,一月之內不可能拿下這麽多地盤的。”趙正自己也想不到合適的辦法。

不過還好,忽必烈親征,至少也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趙正想應對的策略了。

如果一個月都想不出來,那趙正和他的大宋也是該滅亡了。

“皇上,要不收集物資,把所有的物資和人馬都集中到粵州。那樣的話,忽必烈就是再厲害也攻不下粵州了。”陸秀夫出了個注意。

“不可!”趙正直接否認:“朕那些惠州和韶州,雖然都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是這惠州和韶州,是絕對不能輕易放的。”

“可是皇上,忽必烈若是親征,那可以輕鬆的逐個擊破啊!”

陸秀夫卻覺得,分散了實力,到時候機會也不大。

“哪怕是被逐個擊破,也不能放棄惠州和韶州。這兩個地方,太過重要。而且,朕還想在這一個月之內,拿下梧州。到時候,整個粵東就都是朕的江山了!固守粵東,是大宋之本!”趙正雖然還沒想到辦法,但是已經有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