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深入
第四十九章 深入
劉知遠的這個消息,讓一向大大咧咧的石敢都驚呆了。
從唐末混亂時候開始,契丹人成為北方的心腹大患,這一切,都是耶律阿保機帶來的。幾次南侵,搞得燕雲甚至中原大地苦不堪言。契丹騎兵以剽悍輕捷,殘酷無情的姿態,給了從大唐到後梁再到後唐幾代王朝無數慘痛的記憶。
現在,統一了契丹,憑借個人威望一力壓服各個部落的這個強人,居然死了!
這個消息讓石敢和劉安世都仿佛被雷劈到一樣,楞住了。
石敢結結巴巴地說:“真,真的?”
劉知遠重重點頭。
石敢的眼睛眨了眨,忽然張大嘴想說什麽,又趕緊捂住自己的嘴,四下張望。
劉安世也忍不住問道:“到底怎麽回事啊?”
劉知遠看了郭威一眼,郭威咳嗽一聲,說道:“這事我來告訴大家吧。”
原來,他們在大戰之後,就安排馮忠寶帶了幾個人喬裝改扮成逃難的漢民,跟著人群一路進了契丹國。在契丹國內,耶律阿保機是個雄才大略的梟雄,他深知跟以前一樣,隻靠契丹一族,估計能壓服國內就不錯了。更何況,當時的大唐和中原漢人,是強者的象征。在他的主張下,契丹國內漢人的地位,雖然沒有契丹本族人那麽高,但是並不低下。由於耶律阿保機的重視,加上契丹國內有著無數肥沃的土地,會耕種的漢人能生產更多的糧食,漢人的工匠技藝更不是契丹人能比擬的。
漢人還有治國的人才,用他們本族的話說,那些漢人,都是壞心眼。
而中原大地,從唐末藩鎮割據開始,一直戰火不斷。無論是哪個節度使治下,老百姓都要提供士兵,提供糧食,甚至老百姓自己都成為糧食,被盜匪或者被官兵吃掉。
久而久之,契丹國,竟然成為一片樂土。
那裏是異域,那裏是異族,那裏天寒地凍,那裏也打仗。
可那邊畢竟比中原大地安穩。
所以,不斷有中原漢人湧入契丹國,成為契丹國的一員。
這次馮忠寶他們,也是這樣進入的。
被石敢和劉安世無意中救回來的這個人,是馮忠寶這幾個月發展的一個密探。
馮忠寶幾個人都是特意選出來的,能說會道,而且各個精明能幹,一到契丹,居然就被看中,被挑中當兵去了。原本是巡城,後來契丹與渤海國戰事吃緊,就給抽調到前方,編入漢軍。
本來馮忠寶就是營中老兵,比那些規規矩矩的逃難百姓強上不知道多少,加上戰事慘烈,居然提拔成了漢軍的百夫長。
在馮忠寶和同去的兄弟們刻意經營下,整個隊伍,都願意歸順後唐。
在契丹軍隊大營,令馮忠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契丹太子耶律倍,忽然來到漢軍營,挑選馮忠寶他們幾個百人隊,作為他的親衛!
馮忠寶幾番打探,終於明白了,原來耶律倍也感受到了耶律德光的虎視眈眈,在謀士們的分析下,他明白熱愛中原文化的自己,在契丹人中的威望比不過耶律德光,而且,以耶律德光在契丹人中的號召力,說不定哪天自己就忽然“暴病死亡”了。
之前有父親阿保機在,耶律倍並沒有那麽擔心,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太子,吟詩作畫,聚會飲宴,但是現在眼看父親一天天的病重,他也不由得擔心起來。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想到了他一直信任的漢軍。
渤海國雖然之前趾高氣揚,但是在耶律阿保機傾國而出的攻勢麵前,也勉強聚攏大軍,雙方大營隔著遼河遙相呼應。耶律阿保機在紮下大營的第一天,就把手頭最精銳的幾個部族騎兵,總共八千輕騎,交給耶律德光,讓他趁夜色繞道前往渤海國,殺光見到的所有渤海國的人和牛羊。
渤海國也是空國而出,連強健點的婦人都來到了遼河大營,後方一片空虛。最初幾天,看契丹人每日列陣而出,但是並沒有過遼河,讓渤海國原本提著的心也逐漸有些輕鬆下來。但畢竟對麵十萬契丹大軍,渤海國軍民絲毫不敢放鬆。
接連十幾日,契丹人漸漸的連出營列陣也不做了,每天隻有探馬遠遠撒出去,緊盯著渤海國的大營。
就在渤海國軍民以為再過幾日,契丹人耗不下去了就退兵的時候,噩耗傳來,他們後方已經是天翻地覆。
耶律德光很有些狠勁,他避開大道,一直夜晚行軍白天休息,路上碰到的人無論是契丹牧民還是渤海國人,都給他殺了個幹淨。一直到看到渤海國的國都,在休整了一夜之後,假扮渤海國信使詐開城門,直接占領了契丹國的國都。
打下之後,耶律德光下令屠城一日,隨後將八千騎兵分為四隊,分別朝四個方向進軍,他自己僅僅帶了三百親衛坐鎮渤海國都。在屬下將領紛紛苦勸他多留些兵將,防止渤海國大軍回頭一擊的時候,耶律德光微微一笑,用馬鞭指著遼河的方向,大聲咆哮:“我一個勇士也不需要!你們殺的越狠,那些野人就越害怕!我們是狼群,什麽時候要擔心那些羊群對我們發動攻擊?給我上,用最快的速度,你們得到的,就是你們的,統統是你們的!”
一席話,契丹騎兵紅著眼嗷嗷叫著四散而去,在渤海國大地上撒撥著死亡與火焰。
當越來越多的後方逃難的老幼來到遼河大營哭泣著稟報這個讓所有渤海國軍民人心惶惶的消息,渤海國國王終於意識到了不對。
看著對麵安靜的契丹軍營,國王下令夜晚軍營中篝火不熄,悄悄撤軍。
夜色來臨,渤海國四萬大軍費盡心力,將整個大營布置得仿佛和平日一樣,甚至還留下不少老弱在營中巡邏。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全部被契丹大營的斥候看了個一清二楚。
於是渤海國大軍的撤軍,完全成為一場災難。
黑暗中,一隊一隊不停殺出來的契丹騎兵,仿佛黑夜中的狼,狠狠在渤海國大軍身上咬下一口,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來去如風,絕不停留。
一次兩次,渤海國大軍還能保持陣型,但是契丹小股騎兵的偷襲仿佛無窮無盡一樣。終於,渤海大軍中有人悄悄丟棄了兵器,隱入夜色當中。
越來越多的人在襲擊下選擇了四散逃跑,撤退,就變成了一場潰逃。
當天色亮起來的時候,契丹大軍終於露出他們猙獰的爪牙,數萬騎兵在遼東大地奔騰馳騁,用彎刀和弓箭,毫不留情地將一個個毫無鬥誌的渤海國將士殺死。
遼河大戰,渤海國亡。
誌得意滿的耶律阿保機下令殺光渤海國人,拆了渤海國都,並封大王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封地便是渤海國,然後班師回營。
就在他誌得意滿地在慶功宴上與將士們舉杯痛飲的時候,毫無征兆地暈倒了。
在耶律阿保機營帳外,聚集了所有隨軍而來的契丹國文武官員,特別是契丹本族各部落的首領,更是一個不落,全部聚集在王帳外麵。耶律德光和哥哥耶律倍,也在其中。隻是,所有人都被擋在王帳外,甚至距離營帳還有一百多步。隻忠誠於耶律阿保機一個人的禦帳軍,各個彎刀出鞘,一步也不放他們進去。
若不是他們都知道,禦帳軍統領耶律隆忠心耿耿,從無二心,他們簡直要召集族人打進去了。
被擋了回來之後,耶律倍帶著馮忠寶,一起回到自己的大帳。
耶律倍並不是沒有頭腦的人,他完全清楚眼下的局勢,所以一坐下,絲毫不停留,就命令馮忠寶把柳照林先生請來。
柳照林是河東柳家後人,自小飽讀詩書,避難來到遼東。耶律倍在一次外出打獵的時候,恰好遇到柳照林一邊打柴一邊唱歌,頓時來了興致。一來二去,兩人相交莫逆。
柳照林也是有些真才實學的,隻不過與耶律倍一樣,沉溺於琴棋書畫,平日裏也是一副高人隱士的做派,所以許多人並不清楚柳照林在耶律倍身邊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大多數人都把柳照林當成耶律倍養的清客。馮忠寶在耶律倍身邊當了這麽久的親衛,卻十分清楚,這個柳先生,還是十分有本事的。
不多時,衣帶飄飄的柳照林就晃晃悠悠地來到大帳,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下了。
耶律倍也不以為意,趕忙把這幾日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柳照林。
當聽到耶律倍說耶律阿保機緊閉帳門,不放任何人進去的時候,柳照林一拍大腿,大叫一聲:“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