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決心

自從上次的混沌事件後,天浩也漸漸適應了這裏的生活,他開始償試著去做太子這個角色。他明白如果想要在這個世界有所作為,就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權力去做一些必須改變事件。

在青龍國一直以來都是在實行聖代時期傳統的製度。這裏麵所使用的製度已經到了應該改變的時候了。

天浩認為有必要全麵改革青龍國的製度。

天浩要想改革青龍國的全部製度的話就必須得通過青龍國太上皇東方平的同意。不然冒然改革隻怕會引起全部人的反對。

天浩來到爺爺住的太平宮裏,在四周他都能看到有無數的高手埋伏在四麵八方。這些人是爺爺手中的護衛隊,他們的任務是保護皇家人員的安全。這些人算是皇家的死士,一生之中隻能在護衛皇室人員的生活中度過,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自由這兩個字。

走在路上我不禁為他們的身世而歎息。

“唉!自古有多少忠心耿耿的人在無奈中逝去。”

侍女見到天浩太子殿下的到來馬上向他下跪道萬福。

“參見太子殿下。”她是以前從來沒見過的侍女。

侍女似乎很是敬畏天浩,不敢抬起頭來看天浩。

古代的等級製度就是這樣,讓他們這些做下人的無力反抗高等人。

“難道自己不正也是在這個等級製度中的高等人嗎?”天浩自嘲了自己一下。

“起來吧!”

“是。”這位侍女姐姐始終不敢正視天浩。

天浩走到這位侍女麵前,侍女突然看到一個身著黃袍錦服的小孩子出現在她的麵前,把她給嚇了一跳。

“太……太子殿下……”侍女有點慌張地說道。她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

這時她把頭貼得更低了,天浩見到她如此害怕,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唐突了佳人了。

“你站起來,看著本太子。”天浩用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對這位侍女說道。

她心裏更加慌亂了,不知道為什麽,她總覺得這位太子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她自己,天浩的眼光如一道利劍般刺得讓她喘不過氣來。

她緩緩地抬頭眼睛慢慢地迎上了天浩,這時她仿佛看到眼前的這位太子並不像他的實際年齡一樣稚幼。而是像一個成年人的的樣子,是無比的高大,聖明,散發著讓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的魅力。

真不敢相信,她現在已經深深地迷上了這位未來的儲君。

“這位姐姐,可以替我通報一下嗎?”天浩用純真的眼睛看著這位有些姿色的侍女說道。

“是,是,太子殿下。”她有些急忙地向內宮奔去。

突然一塊傳說中的絆腳石絆住了那名侍女,眼看那名侍女就要和地麵產生親密的接觸。

當她以為就要有被劃破臉的危險的時候,一雙小手抱住了她。

是他!太子殿下,真不敢想像他竟然能把她抱住,他為什麽有那麽大的力量呢?

他連忙把她扶起,尷尬地把手鬆開,對她說道:“對……對不起……姐姐……”

她又低著頭低聲細語地說道:“沒……關係……我去通報了。”說完馬上又逃開了。

天浩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了看已然離去的倩影,無奈地搖了搖頭。

過了一會兒那名侍女已經通報回來了,對著天浩柔聲道:“太子殿下,太上皇請您進去。”說罷準備再次離去。

但是天浩卻叫住了她,“姐姐,請等一下,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奴婢叫小玉。”她有點羞澀地說完就快速的離去。

“爺爺,孫兒認為我國的製度應該全部都給改革掉。”天浩對著東方平提議道。

東方平從來沒有聽說過改革這樣新奇的詞,於是問道:“孫兒,什麽叫改革呀?”

“改革就是把那些不適合時代的製度給修改一下,讓它合時宜。”天浩為東方平解釋道。

“哦,原來如此。”這時東方平如醍壺灌頂般明白改革的意思。

“那麽你說說有哪些製度早已不合時宜了?”東方平問道。

“聖朝實行三公九卿製,宰丞相具有較大的權利。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禦史大夫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聖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禦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而在禦史大夫之下,還設有禦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祿勳(掌門房)、衛尉(掌衛兵)、太仆(掌車馬)、延尉(掌法律)、大鴻臚(掌禮賓)、宗正(掌皇帝族譜)、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少府(掌皇室財政)。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皇權,皇權開始大幅膨脹,尚書令的地位大幅抬升。

聖武帝將身邊重臣如嚴安、主父偃、朱買臣等為郎加以侍中,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

聖朝的選舉製度是察舉製,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過後是還要經過考試覆核;覆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覆試。 武帝時期設置大學,是中國古代第一所學校,專門培養才學之士 。東聖時期,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製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聖代察舉製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聖察舉製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你舉薦個人,我還要看看他有什麽本事。聖朝早期實行征兵製度,男子廿三歲起至五十六歲之間,服役兩年。一年包圍京師,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正卒分為兩支,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另一支為北軍,保衛首都其他地區。

聖朝軍職: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但五校幾乎成清貴武職,偏文)-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裨將軍、偏將軍應該就是雜號將軍之末,但與其它兩字將軍地位有別)-四征、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聖朝的土地所有製與秦朝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一算)。口賦是兒童稅,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廿錢。西聖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雖然恢複了農業生產,經濟勢力讓然略顯不足,而商人地位低下。文景時期,在晁錯的建議下,改行貴粟政策,國家存糧進一步大漲,經濟實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聖元帝時期,土地集中日益嚴重,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貴族莊園勢力日益強大。東聖後期,這一現象更甚,貴族莊園勢力的膨脹,亦間接導致了三國局麵的形成。

聖朝時期,鐵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東聖時期,出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率。

西聖早期,冶鐵業分國營(中央政府)、官營(地方經營)和民營三種類型。當時著名冶鐵家有卓王孫、南陽孔氏等。聖武帝於元狩三年收冶鐵為國營,對國家財政較有利,但民間卻鮮有私人冶鐵業了。之後一直沒有改變此政策。到了東漢,冶鐵業由社會自營,加上水排的發明,冶鐵業更加發達。聖朝的紡織業亦有國營與民營之分,民間著名紡織業者有陳寶光等。到東聖時期,蠶桑養殖在長江流域和嶺南等地開始推廣,特別是四川地區。

西聖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時期,在貴粟政策下,商人競買爵位,擴大貿易領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西聖時期,全國已有數個商業中心,如安州、洛州、邯鄲、陵州、吳州、壽春、禺州、成州等。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隨著商業的發展,一些經商哲學紛紛出現。到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商道線路發達,各地貨物往來更加頻繁。

但是這些商業都是被那麽大貴族所掌握,國家和人民根本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利益。所以孫兒想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問題全部都解決掉。”天浩十分大氣地說道。

東方平聽了天浩的話,他覺得是時候該整理一下青龍國的製度問題了。

“浩兒,你真的有把握讓這次的改革成功嗎?”

“是的。有十成的把握。”天浩堅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