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順安城的新安報

聽到此話,李南星突然楞了一下。若是在燕國,他是舉目無親的駙馬,拿出幾萬兩白銀不是什麽難事;然而在順國,他是堂堂一國皇子,反倒沒什麽錢可以用了。這世上真是有許多想象不到的事情。

慕容星軒問:“去找二殿下借?”

“清風寨的事情,已經掏空他那些私房錢了,我再去要,而且還是為了青樓女子贖身”李南星想到自己二嫂子的彪悍,打了個冷戰:“二嫂子得殺了我不可。”

慕容星軒笑了笑:“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什麽辦法?”李南星興奮了起來:“是不是你臨走時燕帝偷偷送了嫁妝?”

“去你的”慕容星軒作為順國皇室的局外人,旁觀者清,很能找準痛點:“我們新報的第一戰,是衝著新政士子納糧去的。推行新政的人是太子,目前太子舉步維艱,麵對書生推行不下去,那能不能借著幫他的名義,去要些活動經費呢?”

李南星一拍腦袋,自己雖然與太子不和,但借此機會敲他一筆還是可以的。事不宜遲,他即刻回府收拾一番,向太子府傳遞要去的消息。有意思的是,不待見李南星的太子李長卿並沒有推脫不見,還請未來的準弟媳一同前來。

太子府位於順安城東麵,所占地方之大雖不及皇宮,但其豪華程度是京城中首屈一指。李南星慕容星軒到地方之後,被下人領進了客廳,李長卿正在那裏備茶等候,可謂是給足了麵子。見人來了,李長卿笑道:“三弟,進京幾日,才來我府上坐坐,請你好難哩。”

“沒有的事,前幾日我還在青樓看見了呂青,他說自己的舅哥太忙了,不便叨擾”李南星故意提起呂青,讓這次見麵先有火藥味:“尤其是他即將要走馬上任,許多事情得太子哥哥您親自囑咐。”

本以為李長卿會破口大罵哪壺不開提哪壺,誰知道他直接轉向慕容星軒:“我這個弟弟,一定在公主殿下麵前說了不少壞話吧?慕容公主,您也知道,朝堂上的政事,說不準誰對誰錯。但我從來不會將這些政事裏的情緒帶帶到生活中去,太傷感情。大家都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隻不過方法不同,您說是不是?”

慕容星軒連忙稱是,李南星則直呼厲害。自己的這個哥哥已然脫去往日的戾氣,喜怒不形於色,越來越有帝王的風範了。

其實對於李南星的目的早有預料,李長卿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新報一旦在順國立足,早晚是自己的。饒是如此,李南星開口十萬兩白銀還是將他嚇了一跳:“老三,我不瞞你,目前所有的費用幾乎都用在軍事上,大哥即便是想幫你,也是有心……”

“千萬不要說有心無力這種話,大哥,士子納稅納糧的政策一旦推行出去,地主按地大小交錢,世家大族皆不例外,國庫的年收入多出百萬兩不止。而一旦推行不下去,您一兩都得不到,之後會更難”李南星一副我是為你好的樣子:“而且,十萬兩對我現在真的很有用,關乎新報能不能發展。”

李長卿對於新報之事一竅不通,所以還是被李長卿忽悠住了,最終做出讓步,先給他五萬兩經費。此外,印刷坊、紙墨供貨渠道還有相關人手,都由李長卿派人安排。李南星巧舌如簧,才將五萬變成六萬。當然,還是因為太子看在慕容星軒的麵子上,這個未來皇帝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一直在想往燕順建交上靠攏。可惜的是慕容星軒已經逐漸離開權利中心,隻能口頭答應傳達,不能做決定。

聊至傍晚,李長卿邀請二位在府上吃飯,被李南星婉拒。除了實在是不想呆在這裏之外,他還真的有事要辦。李長卿送走了二位,臉色一沉,招人叫來了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此人名劉長傲,五短身材,相貌猥瑣,三次科舉不中,被李長卿收為幕僚。經過幾番審查,李長卿確定此人有真才實學,隻是性格乖張,再加上外貌不討喜,身後無背景,因此不能中榜。順國的文人太多了,劉長傲實在是不算突出。但他辦事的能力絕對一流,太子也是看重其這一點。

李長卿開門見山:“劉長傲,你覺得新報在順國能發展起來嗎?”

“殿下,小的實話實說,新報在順國,比在燕國的作用大”劉長傲也不含糊,直接為自己的主人分析:“順國百姓的識字率高得嚇人,三殿下在燕國舉辦新報時,初始用的是‘特立獨行,嘩眾取寵’之法,後來連續用幾個大案挽回聲譽。而在順國,完全可以直接跳過前麵那一步,直接用士子納糧這一新政取得百姓的青睞。”

李長卿還是擔心:“讀書人不好得罪啊,文人的筆比武人的刀厲害多了。”

“所以三殿下去做此事,才是最好的選擇,太子隻要在陛下麵前向其示好便行了”劉長傲笑起來更加猥瑣:“到時候,讀書人口中的名聲是您的,收獲民心的新報也是您的,咱們雙贏。”

李長卿將這些事一條條理清楚了,滿意地點點頭,說出自己的打算:“雖然如此,但全讓老三去做新報,我還是不放心,這東西畢竟風險太大,寫文章若是沒有我的人,誰知道會將我怎麽寫?”

劉長傲一點就透,連忙鞠躬說道:“謝太子殿下提攜,我會為順國新報盡一份綿薄之力。”

臘八,此時順安城已經有了年味,遠方的親人歸來團圓,家家戶戶都開始儲備年貨。李南星府上原本沒人,但經過巴童的布置,如今倒是熱鬧許多。裏裏外外十幾個傭人忙活,等待著迎接新年。李南星已經將二月從青樓贖出,小丫頭感恩戴德,非要在皇子府上幫忙。她在妓院呆了有一陣子了,為人處世頗有一套,不出幾天就與印刷坊和紙墨供應商聯絡了起來。慕容星軒幫其做決斷,手把手教她怎樣與這些商人打交道。

宋寅也被安排進了皇子府,此人才學倒是不假,隻是行事有些不規矩。不過,太子府上也送來一人幫忙辦新報,姓劉名長傲,雖然外表並不討人喜歡,但經過太子的**,什麽該寫什麽不該寫門清兒。李南星讓他們住在一個院子裏規劃新報,經常能聽見那院子裏吵架摔東西的聲音,不過大家都習慣了,無人去管。實在要見血了,李南星再進去做和事佬,算是勉強掌控一下大局。

臘月初十,李南星破例前來參加大順的早朝,雖然他回來有一陣子了,但身上沒有半點職位權力,所以幾乎無官員拜訪。因此今日見滿朝文武,大家都對其噓寒問暖。聯盟之事已畢,時下之政事,首要便是士子納糧新政的推行。絕大多數官員否定這項政策,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多交錢。

“所有人都在為空虛的國庫努力,你們卻還在裝糊塗”戶部侍郎沈明傑,是有名的諫臣,也是朝堂裏難得支持新政的官員:“如果不能從新政中補充國庫,好,還請陛下徹查大臣從國庫借款一事。”

朝堂一時又嘈雜起來,從國庫借款的大臣數不勝數,都是因為各種理由虛報經費數字,如果仔細糾察,那反對的呼聲絕對比士子納糧還要厲害,推行也會異常苦難。

李南星眯了眯眼睛,看沈明傑與父皇的眼神,就知道他們是之前溝通好的。兩權相害取其輕,一定是士子納糧更能被接受些。更何況,太子新政推行並不順利,大臣們假裝拖一拖,再找那些書生愣頭青去衝鋒陷陣,事情未嚐沒有轉機。

在中原的曆史上,曾經有一個朝代推行過士子納糧政策,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考生罷考,史書上將推行此政策的官員稱為“酷吏”,說是遺臭萬年毫不為過。最終,此政策推行不出兩朝便中止。所以,今日在場之官員雖然有所妥協,但以史為鑒,他們篤定新政執行不下去。

大順三朝元老周太師,原名周京,雖然已經很少過問政事,但其地位無可撼動。周京門生無數,每年收到的禮金是他養小妾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一旦士子繳稅納糧,周京很可能是最大受害者之一,所以他一直堅持反對。

然而,周京能在三朝位高權重屹立不倒,其能耐之一就是體察聖意。這幾天,周京向皇帝身邊的太監送禮,對方都不敢收了,可見當今聖上對於新政有多堅決。所以,上朝之後周京就一句話沒說,一直到眾大臣對新政沒有意義。

散朝後,周京坐上馬車回府。他年紀大了,早朝足夠讓他筋疲力倦,所以回去要抱著小妾小憩一覺。周京回到府上,小妾還在**沒有起床,他剛要解衣寬帶,一個學生急匆匆地衝進府裏:“老師,老師,不好了!”

周太師顯然不悅,他做事講究的是沉著冷靜,不喜歡這種火急火燎的樣子。於是勉強重新穿上衣服來到臥室外麵:“慌裏慌張的,什麽事?”

那名書生拿著一張印滿字的紙遞到老師麵前:“這東西,這東西在支持新政。”

周京拿起來紙,上麵大寫三個字“新安報”。他粗略閱讀,額頭上的皺紋加深了許多。

自古議政之人皆文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數量少,地位尊貴。然而新安報的出現,讓百姓都能對此事插上一嘴,書生的意見就顯得太過稀少了。宋寅與劉長傲經過多天的策劃,玩出了新花樣。首先,他們麵向群眾,用最簡潔易懂的話列出新政的好處。然後發出了無數張調查問卷,號召百姓為新政投票。

文章寫道,新政乃是當今大勢所趨,有利於李淩霄前線對敵。李淩霄乃是全國偶像,是收攏人心的一大利器。不少年輕男女聽見這三個字,便無條件支持。

此外,許多百姓不知道,原來這些書生文人、朝廷大員都不用納糧繳稅。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知道則罷,一旦知道,你們讀書辛苦,我們做工也辛苦,憑什麽我們要交你們不要交?之前就知道的,更別提了,有機會將比自己過得好的人拉下來與自己平齊,這樣的機會誰會錯過?

就這樣,新安報一出世,民聲鼎沸,大家紛紛在上麵為新政投票,有的人沒有調查問卷,還自發的加印了許多。至於之前反對聲音最大的書生,此刻被百姓罵隻顧自己不顧他人,甚至於不顧國家安危,枉讀聖賢書,一時間羞愧難當。

周太師知道了所有事情後,心中感歎這個遠赴他國的三殿下好生厲害。就在他們上早朝爭論的這會兒功夫,李南星人在大殿,手段在外麵盡情施展。短短半天,就讓新安報打響了第一槍,讓新政阻礙**然全無,讓書生地位瞬間低下了一大截。

“後生可畏啊,若是他沒有去當駙馬,太子一定會想辦法除掉他”周太師坐在臥室前的台階上,嘴裏不斷的呢喃:“民心、民意、民主……”

那學生見老師如此,便也跪下不敢起來,顫抖著問:“老師,咱們是不是輸了?新政是否一定要推行了?”

周京沒有去看書生,而是回頭看了一眼還在熟睡的美妾。這樣的妻妾他有十幾個,且年齡越小越能花錢。雖然他位列三公,但早已經放開實權,平日收入隻剩下朝廷俸祿與門人進貢。新政一出,自己所有的門人都要受到牽連,那一個個美人兒沒錢花,怎會安心與他一個糟老頭子廝守?

周京咬了咬牙,狠狠地說:“罷了,我豁出老臉,看能不能在虎口中奪一點食物。”

早朝過後,李南星回到府裏,慕容星軒、二月、巴童已經在準備慶功宴了。平日裏爭吵的劉長傲與宋寅也罕見地沒有吵架,在等李南星回來慶功。這一仗,籌備半月有餘,不出半日便大獲全勝,實在應該慶祝。

不料,眾人還沒來得及高興,外麵就有人奔走呼喊:“出事了出事了,大才子華知舟跳湖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