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長安方下削藩令 齊州即現四點煙

朱糟張莽正向末帝啟奏削藩之事,隻見班中有一人站出,力奏道:“臣以為當下削藩之事萬萬不可!如若遽爾施行削藩,必將生亂。則景帝時候吳楚七國之亂,又將出現。陛下為社稷安危計,切不可遽然削藩也!”

張莽、朱糟看其人,乃司空楊陵也。

張莽道:“當今之急,如若不削藩,勢必將尾大不掉,那時局麵更甚於吳楚之亂。司空隻說不能削藩,又有何策以安朝廷天下?”

楊陵又進言道:“某此時胸中尚無策,然某可以斷言,若此時削藩,必將導致諸王反叛,社稷將危矣。望陛下明察,大將軍明鑒!”

朱糟又道:“司空大人勸陛下勿要削藩,那當今之形勢,朝廷將如何處之?”

楊陵道:“可暫緩之,天下安定為首要,再觀形勢以作區處可也。”

朱糟大笑道:“司空之言可為迂腐矣!如不此時削藩,諸王必將得寸進尺,愈加擴張,那時將不可製矣!”

張莽道:“司空大人即然無策,可不必再議論此事。削藩之事,已迫不及待,還豈能言緩之?”於是楊陵便不敢再說話。

朝中諸臣,皆附議應承朱張二人,餘下幾個反對者,自然是說話沒有分量,算不得數,亦不再開口,以免逆二人之意。

張莽以大將軍錄總尚書事,遂以天子名義,朝廷之令,下達詔命,削齊王五縣,楚王八縣,趙王三縣,吳王四縣,所侵奪州郡,並吞諸王國,皆令返還複原,傳檄各州,布告天下,諸王如不奉命,以叛逆視之!

各州牧刺史接到削藩令,皆擁護支持朝廷。

卻說齊王劉開,早已有不臣之心,前者隻是因為實力不足,未敢輕動。而今已經占據齊地三十餘城,擁兵十萬,更加野心膨脹。忽然聞朝廷頒布削藩令,詔命到齊國,齊王看畢大怒,道:“此必是朝中奸佞掌控天子弄權,欲削宗室。孤為漢朝齊王,先皇嫡子,正欲要為朝廷誅奸佞、清君側也!”於是不奉命,遣使者還。然後召集賬下商議,欲要發兵攻取青州、兗州,盡取齊地。匯合諸王,共討長安朱糟、張莽。

齊國相聽說,急忙出班諫止齊王道:“大王萬萬不可行此事!不奉詔命尚可解釋,然而大王欲起兵,行清君側之事,則與叛逆無不同也!前朝吳王之舊事,大王不可不引以為鑒!”

西漢景帝之時,吳王劉濞為誅晁錯、清君側而舉兵反漢朝,構成吳楚七國之亂,朝廷以周亞夫率兵平定,諸侯皆兵敗身死。

齊王道:“孤舉兵,正為誅朝中張、朱二人,以輔助天子。何為叛逆?前朝吳王,借此名而欲自立為帝,所以敗滅也。當今天子暗弱,受人鉗製,形同木偶。孤身為大漢堂堂宗室藩王之首,當不為漢朝鋤奸掃佞,以安宗廟?如若孤不行此事,天下又有何人能行之?”

齊國相再拜地而勸諫,力言不可。齊王不理,齊國相上前,以手抱齊王足,痛哭流涕而勸,齊王怒,令左右拉開,下令又將其囚於牢中,嚴加看守,勿得讓其逃出。於是召集諸將,集合兵馬,先要奪取青兗二州,盡複齊地。

齊王尋思,此番朝廷削藩,各王必不願聽從,可為之援也。於是遣使者分別致書趙王劉遇,楚王劉隆,吳王劉演,淮南王地未削,則也致書淮南王,讓諸王響應自己,約定齊國起兵舉事之後,諸王也舉兵響應。

趙王、楚王、吳王皆回書報於齊王,不奉朝廷削藩詔命,並承諾願意為齊王支援響應,淮南王回書,持中立。

於是齊王趁兗州、青州兵力不足,防備空虛,令王憲、孫猛各率精兵二萬,王憲突襲青州,孫猛突襲兗州昌邑,青州、兗州皆猝不及防,一舉而陷,齊王又派兵攻占青州、兗州諸郡縣,五日之內,已經奪取青兗二州大部,遂恢複齊地七十餘城,實力倍增。

青州刺史陳德,在青州被襲後,與其子成章率部武撤退至青州北海郡,守住北海、東萊兩郡,青州隻此兩郡未陷於齊王,上書奏知朝廷。

兗州刺史張豹,上任青州刺史兩年尚不到,其人略有勇力,而智謀欠缺。遭齊國突襲,遂引兵西走,齊兵追之,逃至兗州界外,部下進言,可前往兗州東郡、陳留郡,守住城邑待諸侯來援。張豹遂引軍前往,齊王已經派遣田無敵引軍來搶,兩軍相遇,張豹命部下一將迎戰,戰不三合,被田無敵砍落馬下,張豹大驚,遂不敢交戰,棄城奪路而逃至豫州。

齊王已定齊地,有兵十餘萬,糧草充足。於是與諸王約定,舉兵起事。

順安8年春正月,朝廷下削藩令,二月,齊王攻陷青兗二州,占據大部。四月丙寅,齊王公然舉兵,布告諸侯,將行清君側之事。隨即趙王劉遇、楚王劉隆、吳王劉演皆響應,集結軍隊,實行警戒。

齊王舉兵,欲北與趙王聯合,進軍豫州,取道中原,而又恐幽州刺史韓廣國襲其後,於是乃與韓廣國致書,剖析形勢,欲韓廣國率幽州入自己陣營,韓廣國不從,於是齊王令大將王憲領精兵三萬,副將十員,攻打幽州薊城,趙王亦派兵一萬餘人助戰。兩軍四萬餘人共圍薊城,幽州告急,韓廣國致書諸侯,皆不能來救。齊、趙之軍,圍城十五日,韓廣國城內守軍糧草將盡,遂獻城投降,於是薊城陷落,旬月之間,幽州諸郡大部,盡歸齊王。韓廣國舊部,不願意投降齊王者,皆逃往遼東。

而吳王在廣陵起兵,占據周邊諸縣,而又南下秀州,錢塘,會稽等地,於是揚州東南十餘城又陷落。揚州刺史車馳,坐鎮建鄴城,令水軍都督諸葛武部署軍隊扼守長江等水路,與吳王軍形成對峙之勢,一麵遣使飛奏朝廷。

楚王劉隆,亦起兵占據荊州一半,荊州刺史高升,收縮兵力守住江陵、武昌、襄陽、樊城等戰略要地。一麵派人飛奏朝廷。

齊王率諸王自4月舉兵,至6月初,諸王勢力已經占據青州、兗州,幽州大部,揚州、荊州一半,各州刺史州牧皆調兵遣將,迎擊諸王軍隊,諸王軍隊前進受阻,6月中旬之後,戰事形成對峙局麵。

張莽與朱糟收到諸王不奉召奏報後,隨即詔命各州刺史,嚴加防範。而齊王隨即取青兗二州,令諸侯猝不及防。四月,齊王舉兵,張朱二人忙下令豫州牧劉維防守豫州,勿得使齊軍西進,又命徐州牧伍文忠扼守徐州,勿得使諸王兵力會合。諸王軍隊已經攻陷幽州,而荊揚二州又有軍情告急,文書似雪片飛來。長安城中,**不寧。張莽、朱糟日夜不安,令司隸校尉、城門校尉等帶領部隊巡城警戒,以作防備。

時並州刺史封章,正駐守朔方,聞齊王舉兵,海內騷亂,不盡發上衝冠,目眶欲裂,然並州方有胡騎欲來侵犯,朝廷又命封章,率部嚴守並州,封章遂按兵不動,仰天長歎道:“大漢將危,天下將亂矣!”

時建夏在西城,聞諸王起兵,心中甚驚。欲有所為之,而又恨其無能為力。夫人華玉凰勸說建夏道:“今諸王舉兵,行清君側之事,若果如此,則與殿下亦有利無弊。若諸王起兵,天下騷亂,則殿下可以在此觀其形式,見機起事。天下已亂,又豈能是殿下所能左右的呢?殿下如今處嫌疑之境地,隻可潛藏蟄伏為宜,不可做明知不可為之事。殿下天日之表,乃真正人主之象也,妾身以為收拾重整亂局,最終將在殿下也。”

建夏聞言默然,遂罷其念,就仍在西城高然而坐,文廣與文雄等來問及,建夏皆回答:“我亦有心無力,隻願此時能安然當西城侯而已。”文廣聞言無奈歎氣,文雄見建夏如此說話,已解其意,便不再問之。

而前膠西王子劉察,此時已經到揚州豫章,正商議與諸葛小妹完婚之事,忽然聞齊王舉兵,吳王、楚王皆響應,揚州刺史急令諸葛武帥水師部署應敵,劉察遂暫擱置婚嫁之事。向諸葛武請道:“齊王奪我王國,今又舉兵反叛,此國仇家恨,令人切齒痛恨。願做都督軍中一小卒,若能平定叛亂,讓天下安寧,雖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諸葛武甚嘉賞之,於是令其與諸葛笑峰一道,隨自己一起率水軍從長江順流而下,沿途重鎮要津留兵駐紮,前往建鄴石頭城而來。

齊王已經取得幽州,西進受阻,於是準備揮軍南下取下徐州,與吳王楚王軍回合。徐州牧伍文忠,整頓城防,扼守要到,嚴防諸王兵來犯。6月,見雙方形成對峙局麵,於是致書奉勸齊王罷兵,欲為其保奏朝廷,雙方如能罷兵,願意從中間調停。

齊王接到伍文忠書,看畢笑道:“孤素知徐州牧伍文忠慣於行調停之事,今果然耳。如當朝廷頒布削藩令之時,其來做調停,孤尚能考慮。今孤已經今據東方數州,有兵二十餘萬,此時來做調停,豈不是讓孤難堪嗎?看孤即便用兵,這就去取徐州,與吳楚二王會合,則大事成矣。”言罷哈哈大笑,叱令使者告知伍文忠:“孤提兵十萬,欲與足下會獵徐州,請足下城下待之!”使者抱頭鼠竄,回徐州報知伍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