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凰飛枝頭鳳隨龍 將出盜中武兼文

上庸房陵縣民女華玉凰,以庶人身份見漢朝西城侯劉建夏。

華玉凰觀看西城侯身姿容貌,見其龍風之姿,天日之表。心中甚為震撼,一見而為之傾倒,遂起身再拜道:“殿下天人之姿,令民女欽羨萬分!民女在閨中,早聞殿下英名,今日得以一睹英容,實為三生之幸也!”

建夏見玉凰進門之時,心中亦有驚奇之感。見其威儀無形中顯現,暗自稱奇:“果然有母儀天下之風範,莫非公孫範之言果真乎?”待走近前,建夏仔細觀之,隻見玉凰容顏美麗,氣質端莊。心中暗自稱讚,不想這上庸山川峻嶺之地,還有此般巾幗女子。

建夏見玉凰又拜謝,忙命其不必多禮。見玉凰如此說話,遂說道:“吾雖為宗室,然而受製於人,見貶西城,室中虛位。吾觀卿之容貌氣質,正合吾意,願以娶卿為家室。不知卿可情願與吾在西城共相廝守乎?”

玉凰隨即答道:“妾身一見殿下,已經傾服矣。殿下正為妾身意中之人。然而民女身份卑微,承蒙殿下垂愛,又怎敢僭越。殿下宗室王子,妾身願意為殿下身邊一婢女,奉其箕帚,朝夕伺奉殿下足矣,不敢以妻室自居也。”

建夏見其言行話語皆合乎禮教,點頭稱善。遂勸慰道:“卿不必自謙,吾若娶家立室,隻卿一人即可,無需婢女。”

於是命人厚賜華齊,請文廣太守主持,當下立定媒妁之言,選擇吉日完婚。

先讓文廣再護送玉凰回房州。依照漢室製度,約定三月後後成婚。

建夏與玉凰成婚,結為夫妻。時順安二年秋也,建夏36歲,玉凰22歲。兩人婚後,甚為融洽。次年,玉凰為建夏生下一子,取名為政,後劉政長成,取字治夏,又二年,玉凰又生一女,取名香荷。

建夏在西城,亦為心腹侍衛獨孤虎尋得親事,為其娶妻生子。文廣又領其子文雄,拜見建夏,而文雄之妻正是玉凰之堂妹,兩人又算連襟。建夏見文雄少年英傑,精熟兵法韜略,甚愛之。兩人自此既有君臣之意。

卻說古梁州之地,上古上庸、巴國、漢中等處,崇山峻嶺,道路崎嶇,多高山。隻是在漢水沿岸,平地之處,方有城邑,城池不大,人民稀少。漢水沿岸高山中,多有匪盜以為巢穴,盤踞山上,搶掠人民。官府因為地勢險要,兵力不足,數度皆難以剿滅。自建夏到西城後,整頓防備,選精壯之士百餘人,令獨孤虎訓練統領之,平時巡守國內諸縣,保護人民,盜賊遂不敢犯西城侯封地,於是轉而東下,侵犯劫掠上庸諸縣。

順安六年,數百餘盜賊下山,搶劫房陵,安富諸縣,房陵縣令奏知文廣太守,請發兵剿之,建夏得知,對玉凰說道:“房州乃卿父母故鄉也,今受到盜賊侵害,吾當為保衛父母之邦盡力也。”於是令獨孤虎,領西城80人精銳,前去相助文廣太守,務必要**清賊寇,護衛桑梓。

太守文廣亦撥上庸兵士200餘人,令上庸郡守將洪超率領,文雄請為隨軍參軍,文廣允諾,會和西城軍80餘人,約300餘人,前往房州剿賊。

300餘人行軍至房州,賊已得知,逃遁山中。隻見沿途人民皆紛紛叫苦,訴說賊寇搶掠,但眾賊隻是劫掠財物糧食,並不殺人,眾人皆詫異。於是撫慰百姓,然後會合房陵縣兵馬,約有500餘人,洪超任主將統領之,房陵裨將盧雲為副將,獨孤虎為客將,帥領麾下80餘人輔助之,文雄文兼武為參軍,獻計劃策,輔助洪超,房陵縣令供給糧草。

洪超率領500餘人,追剿賊寇,眾賊逃遁至山中。洪超分兵把守住山口出路。然後率領大隊人馬,圍住山下四麵。

如此圍了三日,眾賊在山上盤踞,大吹大擂,飲酒作樂,卻不下山,眾賊糧草充足,山上亦有水源。意欲讓官軍師老退軍。

文兼武觀看山勢,對洪超道:“眾賊盤踞山上,居高臨下,我若攻之,必不能成功。今圍山三日,賊仍不亂。以在下度之,賊之不亂者,是因為糧草充足故也,山中亦必有水源。而我軍若圍山日久,師老兵疲,士氣將大減矣,恐為賊所乘也。”

洪超道:“少公子高見。似此,將如何處之?”

兼武獻計道:“兵法雲:見敵駐軍若斷其水源,其兵必亂。山上有數百之眾,將軍如若派遣一支勁旅,乘深夜突襲山中,占據其水源之地。如此,數日之後,賊可破也。”

又以手指道:“我觀山川形勢,山中隻有一小河流,別無他處水源,將軍即可派兵乘夜沿河而上,占據河源,在下料到河源必有賊把守,明天黎明之時,將軍可在正麵佯裝攻山,轉移賊向。則河中勁旅可一股而下奪取水源。”

洪超稱讚,用其謀略。於是令盧雲率領100精兵在四更時分從河道悄然而上,度其差不多到達河源之時,天已經五更,於是令山下軍士搖旗呐喊,擂鼓吹號,意欲攻山。東方發白,天已經稍明,眾賊聞見山下鼓噪之聲,皆以為官軍將要攻山,於是集結於山中險要之處,嚴陣以待。

而此時盧雲已經到達河源之處,聞見號角聲起,見山上眾賊皆紛紛聚集。於是領100軍士一擁而上,占據水源,隻有數十賊在水源附近駐守,盧雲指揮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齊圍了,眾賊皆繳械投降。

水源之地已經占領,盧雲憑借地勢,拒險而守。眾賊發現官軍已經占據水源,欲合軍奪之,然山道險要,盧雲憑高而守,眾賊無可奈何。

眾賊水源已經失去,日落之後,軍心逐漸慌亂。賊首商議,欲趁夜突圍下山。於是聚集二百餘人,手執器械棍棒等,趁夜幕初降,一齊呐喊衝下山來。洪超立即命軍守住緊要出口,然後放賊下山,再合而圍之,聚而殲之。

眾賊衝下山來,黑夜裏尋不見官軍,又點起火把,意欲奪路而逃。待走到出口附近,忽然號角聲起,火把齊明,亮如白晝。三百餘官軍一擁而上,將眾賊圍在核心,又有一支人馬約有近百人,從遠處殺來。

賊聚集200餘人,迎戰官軍,然而裝備器械不如官軍刀槍鋒利,兵力亦不及官軍。接戰迅速即敗,又有獨孤虎帶近百人殺到,眾賊不敵。混戰中,賊首為洪超所斬,餘賊皆驚,即便投降。隻有賊中有一將,十分勇猛,與獨孤虎交戰多時,難解難分。眾賊皆投降,唯此人仍與獨孤虎大戰。

洪超令降者去械不殺,二百餘賊寇,賊首已死,混戰中有五六十人被斬,官軍大勝,僅數十軍士受傷,六人為賊所斬。

賊已被剿滅,餘賊皆被控製。唯見那勇猛之大漢,仍舊在與獨孤虎相鬥,兩人仍不分勝負。洪超欲上前相助擒拿,文兼武勸且先觀之。

隻見那大漢約三十不到年紀,雙手使用一把大鐵戟,異常勇猛。與獨孤虎已經戰有百合,任然精神抖擻,愈戰愈勇。百合之後,獨孤虎槍法漸亂,已處下風,

兼武於是對洪超說:“此時可以相助,活擒此人也。”

洪超於是親自揮刀相助,二人夾攻那大漢,又戰二十餘合,大漢難於相敵,正欲尋路逃遁,眾軍士一擁而上,用絆鎖鐵鏈將其絆倒,綁縛之,活擒於軍前。

眾賊已擒,盧雲亦回軍山下,洪超於是令打掃戰場,令次日將死於戰場的五十餘人就地掩埋了。己方死傷軍士,皆有撫慰。於是押解餘賊一百餘人,至房陵縣中,報捷於文廣。

次日,文廣親自馳馬至房陵縣,審問眾賊,內中被脅迫著甚多,文廣審得其中慣賊十餘人,罪惡深重,令斬之。餘者可加入官軍,老弱者皆遣散放其歸安鄉裏,勿得再為非作歹,前罪可恕。於是有一百降賊加入官軍,文廣命進行編冊安置各縣,其餘者,皆遣散放歸,將戰況上奏益州刺史。

那所擒賊將大漢者,文廣親自審問之,其人雖然被擒,勇武之氣仍在,說:“吾今被擒,無懼生死,可殺我也。”

文廣惜其勇武,問道:“壯士如此勇武,奈何失身為賊!如為國家所用,亦可將功贖罪也。”

那大漢見文廣言辭誠懇,方才說道:“吾為武陵人,姓武名策,字兼文。因在武陵得罪豪強,為其所不容,無法立足當地,而被逼上山入夥。吾雖失身為賊,然聞盜亦有道,前者下山,多勸首領勿得殺害人民。今蒙太守能赦免失身為賊前罪,某當洗心革麵,誓死報之!”

文廣聽罷大喜,對其說道:“壯士能洗心革麵,則回頭是岸,功莫大焉!且老夫有子名曰文兼武,壯士名曰武兼文,可謂天湊其巧也!壯士如能歸我帳下,為朝廷盡忠。吾當向上司保奏壯士為偏將軍!”

武兼文聽後,即痛哭流涕,拜於文廣帳前,願意歸順,洗刷前罪。

文廣令為其置酒撫慰,又令其見其子文兼武,獨孤虎諸人,武兼文時年28歲,自此先歸順文廣,後來歸建夏,屢立戰功,助建夏一統四海,功勳赫赫,成為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