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賜佳偶定婚約 手書木瓜贈情郎

揚州水軍都督諸葛武,在軍中試看膠西王子劉察之才勇,見其文韜武略皆出類拔萃,於是當眾決定招其為婿。

劉察聽罷,上前行禮於賬前,對諸葛武稟道:“承蒙都督見愛,晚輩不勝慚愧。隻是都督令愛,乃千金嬌體,婚嫁大事,非庶民常人可比也,需待時日,細作安排方可。晚輩承蒙都督一家見愛,必不敢有負於都督一家也。”

諸葛嶽也上前對其父道:“兒以為,吾兄所言甚合道理,此事細作商議可也。”

諸葛武略作思索,遂對二人說:“此事老夫已經表態,此大事,不可操之過急。就同意你二人之言,細作商議罷。”於是令退去,自己在軍帳中,處理軍務文書。

諸葛嶽退出軍帳,下船登岸對劉察說道:“吾兄且待我片刻。”於是又上船返回其父帳前,令軍士報見其父。諸葛武命入帳,問道:“你又返回何意?有何要事跟為父稟告?”諸葛嶽道:“然也。兒有一關鍵事忘告知父帥。”諸葛武愕然問道:“有何要緊關鍵之事?”諸葛嶽道:“父帥曾說,須得王公諸侯之門,方得與我諸葛家門當戶對。”諸葛武詫異道:“自然,不過為父見劉察公子的確文武雙全,必成為今後俊傑。為父已經允諾準其為婿了,不限於門戶出身。你又提及此一條,有何用意乎?”諸葛嶽道:“父帥還尚不知道劉公子出身。當今天子姓劉,劉公子與天子同姓,父帥覺得這其中有何不同乎?”諸葛武笑道:“天下姓劉者多矣。如你所言,與天子同姓者,皆是漢室宗親乎?為父已經應允,不以門戶出身為計較,你無需以此言撫慰為父。可速去。”諸葛嶽不退,正顏答道:“稟父帥,吾兄劉察正是漢朝宗室,當今天子之弟,膠西國王子也。”

諸葛武愕然而驚,良久方道:“吾聞齊王數年之前吞並膠西國,膠西國已經名存實亡。劉察公子果然是膠西王子話,此番遊曆四方,為避禍出走緣故也。今到揚州,幸而有緣相會。劉公子雖然失國遠遊,仍是漢朝宗室,你可送其回府中歇息,以宗室之禮待之。為父晚間回府,親自為其賠罪致謝。”

諸葛嶽出帳,與劉察回諸葛府中。招待劉察,禮數甚恭,劉察不安,說道:“你我皆兄弟也,不必拘禮。”諸葛嶽又告知其妹,說其父已經允諾婚事,劉察又是漢朝宗室,膠西王子。諸葛小妹大喜過望,不禁又感慨不已。又問其兄劉察意思如何?諸葛嶽答道:“以為兄觀之,劉王子亦無推辭之意,其意在乎小妹你也。你兩人佳緣,當不難成也。”諸葛小妹聞之,十分高興歡喜。想起未來之事,少女之心怦然心動,不禁又雙頰緋紅,滿臉桃花。

晚間,諸葛武不在軍中安歇,回府中來,親自前來,向劉察行宗室之禮。劉察慌忙還禮,請諸葛武坐定了。諸葛武說道:“不想劉王子身世顯貴,多有冒犯之處,幸赦不知者之罪。今小女既然心慕王子,我諸葛家族,於江東地位亦不卑矣。王子如不嫌小女鄙陋,就娶了小女罷。”劉察道:“令愛乃名家閨秀,才貌雙全。在下雖為膠西世子,然已經失國去位,羈旅他方。流落飄**之人,不敢以言尊貴。我非不欲娶令愛,隻是當前形勢所迫,我將遊曆九州,結交英豪,以為匡扶漢室、解救時危也。不敢耽誤令愛,是所以不及應承都督也。”

諸葛武喟然長歎,嘉讚道:“公子不愧為漢室子孫楷模。”又道:“公子如中意小女,即便答應了罷。小女仰慕公子,何言耽誤不耽誤呢?”劉察道:“敬奉都督之命,然而在下還要踏足荊益,遠赴交廣,令愛嬌弱女子,怎麽能跟著我遠涉江湖、受風霜之苦呢?”諸葛嶽即上前說道:“吾兄即有此願,亦令人敬佩也。以愚弟計,不如先與小妹定親,待吾兄遊曆完天下畢後,稟告父母,即可以完婚,亦就兩三年時間耳。豈不兩全其美哉!”諸葛武聽罷即拍掌笑道:“劉公子不必再推辭!就按吾兒所說。明日老夫即為你兩人定下親事。三兩年之後,公子遊曆已畢,便可來成婚也。”言罷哈哈大笑,起身出門而去。

劉察亦自知不能再推辭,於是就一口答應此事,先定親,三年之內,必來娶小妹。諸葛嶽也滿心歡喜,忙跑去告訴小妹了。

劉察自失國之後,心懷憤恨,無意於娶妻之意。而今來到揚州,見諸葛小妹知書達理,性格賢淑,花容月貌,心亦愛之。隻是劉察以君子修身齊家約束自己,並未隨意放縱兒女情愛之事,但今日能逢得如此良緣,亦是上天垂定。劉察想到在羈旅之中,還能有此佳緣,也不禁心中歡喜,雙眉舒展。

次日,劉察先見過諸葛小妹。諸葛武請豫章太守、各水師將軍等人前來府中,設宴席,置酒相待,引薦劉察與豫章諸文武要人相見,請太守諸人,為劉察與諸葛小妹定下婚約。諸葛武在揚州甚有威望,豫章太守等皆為其友也。

諸葛小妹心願了成,心花怒放。席間,二人敬賓客酒。兩人郎才女貌,又門當戶對,正是天合之作。

席後,送走賓客,諸葛小妹牽劉察之手,引劉察至府中花園中玩耍。劉察甚為不好意思,但也隻得隨諸葛小妹去花園之中。

諸葛小妹臉含紅暈,含情凝視劉察,柔聲對劉察說道:“小妹今生得與王子相遇,三生有幸。又承蒙上天眷顧,能與王子定立婚約,小妹心願足矣。得知君為漢室王侯子孫,膠西國王子,小妹心中亦喜亦憂也。”

劉察道:“如何又喜又憂?此話怎講?”

小妹悠然說道:“聽父親哥哥說,君之國家為齊國奪取,是因為避免為齊國迫害,才去國出遊,來到揚州。小妹所喜者,是能得與王子相識相約。小妹所憂慮者,是君因為失去國家,雲遊他方,君心中必有大誌,恐不能長久陪伴小妹身邊也。”言罷,不禁心中又黯然淒傷起來。

劉察安慰道:“我已經與你定立婚約,雖然前路漫漫,暫時不能長相廝守,但早晚會相聚也。望你能耐心等候,三年之內,我必來娶你,不必擔憂也。”

諸葛小妹抬眼,含情脈脈,凝視劉察問道:“三年之內,君可果真來娶小妹嗎?”

劉察既取冠上束發簪子,在手中一折兩端。對小妹說道:“三年之內,如我不能來娶你,有如此簪。”於是贈送一半與小妹,自己留一半,對小妹說道:“待我娶你之日,便是此簪複合之時。”

小妹收起簪子,也取下頭上金釵,贈與劉察,說道:“這是小妹送君的信物。望君以後在道路風霜之中,旅途孤獨寂寞之時,見到此釵,就猶如見到小妹也。”說罷偎依斜靠在劉察肩上,抬眼觀夜空星鬥,劉察亦側身輕擁小妹,思緒良久,沉吟不語。

夜風輕輕吹起,拂動樹梢花叢,新月初升,園中灑滿清輝,有草蟲在淺唱低吟。

此番情景,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兩人在園中竊竊私語許久,不知不覺夜色漸深,寒意襲人,於是劉察讓小妹回房安歇。兩人依依不舍,劉察送小妹回房,見過諸葛武父子。既然婚事已經定下,劉察決定在豫章逗留數日,然後前往荊州。

於是這幾日,劉察就陪伴諸葛小妹,外出遊玩,或者談論遊戲,兩人心意相近,情好日密。三天之後,劉察起行,與諸葛一家辭別,帶領二從者,準備去荊州了。

小妹依依不舍,送至江邊,囑咐劉察,路途平安,願早日遊曆完畢,來娶小妹。劉察亦心有傷感,自此便多了一份牽掛。小妹親手織做香包錦囊一個,贈與劉察,劉察以手接之。船已開動,劉察在船上揮手示意。諸葛父子亦佇立碼頭岸邊,目送劉察離去。小妹傷感,眼中流淚,諸葛嶽即上前安慰之。見船遠去,方回。

劉察在船上,回想近來數日之事,甚為感慨。然後拆小妹所贈香囊,內有一書,忙拆開看到,隻見是小妹筆跡,上麵書《詩經.木瓜》曰: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劉察看罷,心中感念,便珍藏此書。誓言無論以後世事如何,三年之內,必然回來娶小妹也。此生要事者有三:首者匡扶漢室,解救時危;二者將名正典章綱紀,以約束懲罰齊王,並雪奪國之恨;三者即照顧小妹,給其終身之依靠。並誓言終身隻為小妹一人,不再對其他女子動情。漢朝宗室子孫中,多有享樂紈絝者,卻也不乏如劉察等宗室英俊,讀書明誌,修身格物,終成國家棟梁,一代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