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理

方臘邀請大理國從南部攻擊大周。

大理群臣分成兩派,經過激烈爭執後,出兵攻大周嶺南。

大周嶺南防禦使劉光世和文官監軍虞允文先是堅壁清野,待收到朝廷詔令後立即反擊。段麟烈被劉光世的滾筒戰術搞得疲累不堪,帶著隻剩一半的殘兵敗將,灰溜溜逃回了大理。

南越國見大理國大半精銳陷在嶺南,覺得有機可乘,派出五萬精銳攻擊大理國東南三關,一度要打入大理國腹心。

危急時刻,段麟傑在幾個老將的支持下嚴守門戶,絕不浪戰,利用山嶺節節抵抗南越攻勢。南越國最終被逼退,但大理國同樣損失慘重。

大理國的百姓傷亡十數萬,國力銳減,民心浮動。土司豪紳趁機大肆架空中央權力,被掩蓋多年的部族矛盾、佛巫之爭重新浮現。

大理國兩個王子的矛盾非但沒有緩和,反而進一步公開化。與此同時,南越李朝、大理西邊的蒲甘國和南邊的小部落蠢蠢欲動,想要挑戰大理國的地位,成為新的中南半島霸主。中南半島,漸漸不平靜……

大周朝建立初期,正值軍士敢戰,先後和大理國發生三次大戰,想要一舉收複漢唐故地。

三次戰爭驚人地相似,大理國先是戰敗,繼而依靠雲貴高原的密林、瘴氣和土司節節抵抗。在多次進攻大理無果之後,周朝的士大夫們終於忍受不了,認為這些打遍天下的禁軍將領“囂張跋扈”,“愚蠢至極”。

恰好大周又和西夏發生邊境衝突,西夏彼時也軍力強盛,居然和大周拉鋸不下。於是大周朝廷以大理國已經臣服為由,結束了大周對雲南貴州等“傳統”地區的征伐。

繼承南詔國道統的大理國奉天朝為主,大理國主受封大周親王,於是大理國得以繼續作為“小中華”存在。

雲南大理,這是國名也是都城名,曾經繁華富庶的城區一片大火。

段鱗傑和段麟烈雙方的爭鬥愈演愈烈,終於在支持段鱗傑的世家大族和支持段麟烈的土司推動下,雙方在國都大打出手。

大理國王對基層軍隊失去控製,幾位老將也無力控製局勢,段祺瑞直接控製的禁衛軍少得可憐。

段祺瑞老而彌堅,不願淪為兩個兒子爭奪王位的棋子,也不忍看到骨肉相殘。趁著雙方大打出手無力顧及,段祺瑞在幾名老將軍的保護下,帶領忠於自己的軍隊和臣子逃出國都,直奔江對岸的騰越府。

丞相陸一鳴作為兩位王子都想爭取的人,大理朝政的定海神針,大理文脈之首,自願冒險留在大理城。

太監杜晨幺考慮過後,認為兩位王子都不待見自己,留下隻怕沒有好下場,於是帶著一些內侍跟上國王。

鎏金飾玉的奢華馬車裏,小公主段麟恬怔怔望向火光衝天的國都,他的父王歎口氣道:“恬兒,別看了,你阻止不了他們的。”

段麟恬放下紗窗,眼角蓄滿淚水。“為什麽啊,父王。攻打大周已經損失慘重,和南越國的對峙更讓大理雪上加霜。大哥二哥他們還要打來打去,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隻會便宜那些大族和土司嗎?”

“西邊的蒲甘,東邊的南越國,南邊的黑齒蠻族,北邊又有吐蕃侵擾。還有大周,盡管這些年災禍不斷,用兵屢敗,但仍是上國大邦,也不知會不會報複…大理國本該休養生息,兩位哥哥怎麽會不明白呢?”想到傷心處,這位小公主梨花帶雨,年邁的段祺瑞也是長籲短歎。

擦掉小女兒的淚水,老國王段祺瑞咳嗽了一會兒,段麟恬急忙給父王撫背。段祺瑞緩了緩,語氣低沉,“你的兩位哥哥都很聰明,怎麽會不明白?可他們也身不由己,身後有人推著,不爭不行,也算是王室的宿命吧。”

“大理這座屋子已經破爛不堪,你父王雖被稱為賢王,其實也就那樣罷了。登基之後大理看著是國力蒸蒸日上,其實隻是外麵光鮮,世家大族,鄉老士紳,土司蕃部,這些蛀蟲早把我大理國掏空了。”

“北麵的大周,哼哼,也許他們的皇帝還在想著天下太平呢…父王治國幾十年,覺得當個好王隻需記住一條。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你父王我算活明白了,這些土司士紳,世家大族,終歸是一丘之貉。但問題就在這裏,大理國還真離不了這些世家大族和土司,否則王命出不了大理,父王擺脫不了他們的掣肘啊。到底是哪裏有問題……”

“如今他們羽翼漸豐,之所以支持傑兒和烈兒奪權,隻是想要更多罷了。”段祺瑞說出了心中的苦悶。這位梟雄身處這個時代,居然能察覺到現有製度的本質缺陷,實在是異數。

多年後,李響拿到大理國的情報渾身一抖,還以為是自己那個時代的“前輩”到了這個時空,一度鬧得滿城風雨。打倒大理,除軍閥!

段麟恬用絲帕擦了擦淚水,聞言大驚。“可天朝不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嗎,既然掣肘多多,怎會繁華如此…既然大哥二哥都明白那些人的如意算盤,有沒有什麽辦法停止這場內亂呢?”

段祺瑞苦笑,自己這位女兒真是生性純良啊。“爹爹要是有辦法,也不用帶著你跑路了。凡事自有天數,父王雖然受萬民朝拜,但也隻是凡人而已。希望你的兩位哥哥能夠顧念手足之情,留點餘地,也給大理國保存點元氣吧。”

大周聖熙二年,大理國兩位王子內訌,鬥爭迅速從軍隊、城池向官場、府縣蔓延,形勢終於失控。

大理國王段祺瑞,帶領自己直接控製的軍隊,小公主以及剛剛痊愈的王後隨行。數千人的隊伍一起渡過瀾滄江,國王移駕騰越府。

從此騰越府成為大理國陪都,陸續“逃難”過來的文武官員和世家大族一邊收攏難民、恢複生產,一邊整肅軍隊彈壓地方,漸漸壓製住蠢蠢欲動的蒲甘和南部黑齒十姓。

後世的廣西桂林,劉光世正給複職的虞允文送行。“恭喜大人,此次趙相公還朝,虞大人也憑功勞重回中樞…想必虞大人拜相可期,末將提前恭賀了。”

虞允文看著這位守規矩而又不失圓滑的大將,高興之餘客氣了幾句。“還是要先恭喜劉將軍升任嶺南道安撫使,此次還朝,隻一樞密院郎中而已,拜相的話再也休提。”

劉光世於是不再恭維,做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大人即將還朝,關於大理和南越李朝,還有什麽要交代末將的麽?”

這也是虞允文憂慮所在,他沉思良久,囑咐道:“據國朝探子、軍中斥候和商賈的消息來看,大理這次的內亂應該很久,國力日疲之下,對我大周再無威脅。”

“和大理的和談達成之前,將軍盡可做出隨時反擊之態,揚我大周軍威。但切記,無旨意不可浪戰。”

“至於李朝,其攻擊大理國損失頗巨,故將軍謹守關門即可。”虞允文說完,辭別了眾位將軍和文官,坐上馬車,在一個牌子的士兵護送下遠去。

虞允文從嶺南回開封,需要先乘馬車,然後坐官船。水陸交替之下,一個月便可到達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