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庶出之子

“這巴蜀之地,巫風盛行,哀家也多有耳聞。”

董太後一邊喝茶一邊聽王允講這一路遇到的阻礙,半天沒有開口說話。

及至他講完了。才終於放下手中的茶盞,說道:“話雖如此。,還是要勞煩,侍禦史大人再去一趟巴蜀。哀家可多派些人手給你,時間也會再寬裕些。”

“太後如此深明大義,真乃我大漢之福。”王允聞言連忙跪下,對著董太後便是伏地大禮。

董太後見狀,很是受用。

她假意上前攙扶,抓著王允的胳膊便問:“王大人這話便見外了,都是為了這漢家天下。此番前往,王大人可需帶什麽助手?若有合適的人選,隻管提出來便是。”

王允聽了這話很是感動。他低頭想了想便說:“我有一世侄,名喚袁本初。此刻正在軍中當差。他為人機敏,有謀略,說話做事皆有章法,倒是個好的人選。”

“你所說的袁本初,可是……袁紹?”董太後聽了這話突然問。

“正是袁紹。”王允一聽這話,吃了一驚,忙問:“太後知道這小子?”

“汝南袁氏……”董太後似笑非笑,口中喃喃。頓了一會兒才說:“袁家也就數這小子最出挑了。可惜是個庶出,一輩子也未必混得出頭。”

“太後所言極是。”王允見董太後如此了解袁本初,心頭又是一驚。

“袁家人可真是糊塗。這樣的一個好小子,他父親卻把他過繼給兄弟的庶子,這樣的安排與棄子無異。”董太後又歎了口氣說。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滿門煊赫,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先祖袁安在漢章帝時期擔任大司徒,他的兒子袁敞擔任了大司空,孫子袁湯擔任了太尉、曾孫袁逢擔任大司空,袁隗擔任太傅。

四代人,每代人都位列三公,掌有實權。因此袁氏家族在朝堂上,可謂是樹大根深。就連皇上與他們說話,也要忌憚三分。

這種顯赫程度,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這樣的一個家族裏,隻要有心栽培,就是母豬也能飛起來。當然,一旦被視為棄子,那麽被世家的盛名所累所壓,一輩子翻不了身,出不了頭也是常有的事。

這袁本初在袁氏家族中,想要受到扶持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他心性極高,並不甘心屈居人下,隻做一個富貴閑人,故而才會自找出路,與王允攀上交情。

其實董太後注意到袁本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她一直有心想要讓董家與袁家聯姻。因此對袁家所有適婚年齡的男子,都有所留意。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袁本初。

若單論相貌才華、人品心性,她最中意的就是他。可若加上族中地位這一條,那這袁本初就難免有些可惜了。

“他自己倒是要強。一心想去軍中建立功勳。故而這一次才投軍出征去了。”王允見到董太後話裏似乎有意拉拔,連忙說道。

“的確是個聰明人。要想翻身,到軍營裏去是最快的。隻要有了軍功,進入朝堂就容易許多。”董太後欣賞的點了點頭。

“太後所言極是,因此微臣向太後娘娘您討個奉賞。”王允聞言連忙朝著太後作了一揖。作勢便要跪下。

董太後見狀,隻朝他擺擺手,說:“你也不必向我討封賞。隻要你們這事辦的漂亮,我自然會讓他如願。”

“太後大恩,允沒齒難忘,定當肝腦塗地以報大恩。”王允見太後如此上路,連忙跪地謝恩。

磕了一通頭之後才說:“隻是如今他在軍中,若突然抽掉,會否影響戰事?”

“王大人你多慮了。軍中有才幹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缺他一個並不打緊。你領著我的手諭,去調人即可。”董太後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轉向郭勝,將這件事吩咐了下去。

王允沒想到一切竟會來得如此順利,自然是千恩萬謝。稍後領了詔令便退下了。

他退下的時候,董太後又特地賞了他一百金,權當是此次出行的路費了。

這叫王允難免感慨,早上出門的時候還愁雲慘淡的,這會兒離宮卻有一種撥雲見日的輕快感。

然而他此時一心期盼著快些與袁本初見麵,卻還不知,郭勝將與他們同行……

雨下得滂沱,王允離宮的同時,洛陽郊外的一處農家小院前,來了一位戴鬥笠穿蓑衣的年輕人。

他機警的在門口張望許久,確定沒人,才悄悄伸手,在門上敲了敲。

此時雨大得生出一種水霧感,雨打在鬥笠上,劈劈啪啪,喧鬧一片。

年輕人將鬥笠的帽簷壓得極低,遠遠望去隻能看見兩隻鼻孔、一張嘴,露在鬥笠外。

他的手裏擎著一柄鐵劍,一身裝束幹淨利落。即使身穿蓑衣,還是能一下子分辨出他的身份——此人絕對是行伍出身!

她站在雨裏,目光警惕的望著周遭。隻聽“哢嚓”一聲,天空中炸響一記驚雷,一道閃電自西向東橫劈過去,照亮了整個天地,也照亮了那人的臉。

他長得黑眉細目,白麵長須,雖談不上帥氣,卻也算秀氣。隻是他一張臉上,鼻子長得高挺,且略帶些鷹鉤,天生帶著一絲狠勁。若走在路上,嚇唬個把小孩子不成問題。

閃電劈過的時候,剛好映出他寒潭似的目光。那種逼人的氣勢令人不寒而栗。

“吱嘎——”就在這時小院的木門打開了一條縫。

從那門縫裏探出半張臉,極警惕的往四周看了看,然後說:“曹公子,主人已經等候多時了,裏麵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