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奇巧的緣分

一周後,張巡收到了黃窕的回信。她真的是張巡的大學同學。

這是張巡第一次見到她寫的字,和她的人一樣,很漂亮。

畢業後,張巡已經和她三年沒見麵了。他記憶中的她還是大學時代的樣子,美麗,清純,寧靜……這些氣質從字裏行間顯露出來。

黃窕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工廠,她沒有去,而是應聘進了一家外企公司,做文秘。她說,黃×是她的妹妹,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前一段時間,妹妹因病走失了。她告訴張巡,他見過的那個女人肯定不是黃×,因為她妹妹的脖子並不長。

張巡覺得這是一次奇巧的緣分,說不定,通過這一則《尋人啟事》,他和黃窕之間還會發生一點浪漫的事情。

有一點很奇怪,黃窕在信中依然稱她妹妹為“黃×”。也許她是不想讓張巡知道她妹妹的真實姓名吧。

從此,兩個人開始了書信往來。

黃窕的回信總是顯得遲緩一些,因此,每次張巡接到黃窕的信,都十分激動。

在通信中,張巡說的更多的是大學時代的夢幻,現實生活的重壓,以及社會轉型期被徹底改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黃窕似乎不喜歡懷舊,也不關心現實,她更願意說她的妹妹。

漸漸的,張巡開始若隱若現地向黃窕表達他對她的愛慕之情。

黃窕沒有阻止他。這是一種暗示,至少證明她現在還是單身一個人。

張巡的熱情噴射得越來越猛烈,同時,他對回信的盼望也變得如饑似渴——郵遞員每天下午三點鍾送信。他總是在郵遞員到達之前十分鍾左右去小區信報室查看——看前一天的信。如果郵遞員剛剛送完信就去看,若是沒有,他就會十分失望,這種心情一直要延續到第二天送信的時間。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日子都是見不到黃窕的信的。而張巡在送信前十分鍾去看,即使沒有也沒什麽,因為再過一會兒,今天的信就來了,希望也就來了。

他把無數失望的日子變得時時充滿希望。

他一直想不通一個問題:黃窕一直沒有給他打過電話,也沒有把她的電話告訴張巡。

三個月之後,他給黃窕寫了一封信,隻有一行字:

黃窕,我要去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