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唐經記(八)

前田利為,表麵上身份是日本陸軍中佐,陸軍大學教官兼參謀本部部員。實際身份,乃是日本位列皇族之下,僅次於五攝家的華族侯爵,加賀前田嫡宗本家第十六代當主。而明治維新之前,其家族更為顯赫,乃是加賀藩藩主,德川幕府有名的大名諸侯之家,世代簪纓貴胄之門。其初代始祖,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大名鼎鼎,位極人臣的豐臣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號稱日本戰國“無雙之槍”,勇猛穩重,隱忍深沉,一生戎馬,且運氣特好,多次在戰場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兩位雄主之下,平步青雲榮寵不衰,晚年時被賜封為領百萬石的加賀藩主,豐臣秀吉幕府五大元老執政,秀吉臨終時被任命為托孤重臣。由此才開創了加賀藩前田家族,成為之後德川幕府曆經二百餘年的諸侯大名。

維新之後,重新獲得大政的朝廷頒布《廢藩置縣》及《華族令》,以明治天皇名義,敕封原京都公卿堂上官及諸侯大名、維新元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前田家雖然領有上百萬石,由於在幕府時期跟德川將軍家打得火熱,冷落京都朝廷公卿,還是被壓低封為侯爵。即便如此,為防止叛亂,朝廷下旨各路諸侯大名遷居東京居住,拆毀原藩國城堡時,同時頒布《金祿公債》,加賀藩家產財富本就富甲天下。按朝廷頒布原品原祿製度,由此獲得了一百萬日洋的巨額公債,大發其財,成為當時日本華族中最有錢的貴胄。

前田家很有經濟頭腦,家裏本有的金銀珍寶堆積如山不說,還特別善於投資,由於當年維新朝廷給予華族眾多特權,依仗身份,前田家族在華族銀行、糖業、郵政、運輸業大肆投資,盡管失去了藩地,但每年換來的巨額金錢,足以讓皇室親王以下直到華族公爵都羨慕嫉妒不已。

跟滿清八旗製度中的旗主、旗奴很相似,維新之前由於封建幕府製度存在近千年,各地百姓隻知道有藩主,不知道有朝廷,藩主在本藩之內,有絕對生殺予奪的大權,即便明治維新廢藩置縣之後,各地普通百姓對其原藩主依然保有畏懼敬仰懷念之情。因此,凡是加賀藩平民出身的官僚將軍大員,依然要對前田家禮讓五分,遷居東京的前田侯府也並未敗落,依舊門閥鼎盛,車水馬龍。

庚子那年,既日本明治三十三年,在東京依舊日日笙歌不斷前田侯府,迎來了第十六代當主前田利為。他本不是前田家宗家嫡派,是前田上野分家藩主前田立昭之子,因前田嫡宗本家無子繼承,被十五代藩主前田利嗣收養作為嫡子。此人從小聰明絕頂,機敏多才,深沉果敢,誌氣遠大,在眾多庸庸碌碌隻會吃喝玩樂紙醉金迷的公卿貴族子弟中,獨樹一幟,頗有祖風。十九歲便考取陸軍士官學院,隨近衛師團參加日俄戰爭,陸軍大學畢業時排名第三,正兒八經的“軍刀組”精英。

隻是這位前田侯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看不起平民出身的將佐,又自小愛好漢學,苦讀經典,博聞強識,家產千萬,愛好收藏,性格強勢陰沉,所以在日本陸軍中被視為“異才”,在公卿華族諸侯中也是領袖人物,平日往來的都是內閣大臣、軍部首腦、富豪商賈和華族貴胄,雖然隻是個陸軍中佐陸大教官,可任誰都給他三分麵子呢。

說起前田家的收藏,赫赫有名,自始祖前田利家以來,仗著身份和財力,綿延十幾代數百年大肆搜羅整理,不說日本本國古物珍寶,隻說家藏的中國自隋唐以來的古籍善本法書字帖古物珍寶就堆積如山琳琅滿目,隻怕除了日本皇室,其餘公卿諸侯文武百官,根本不能望其項背。

周公子說到這兒喘息不已,喝了一碗果子露,拍著大腿歎道:“兄弟,如今日本人驕橫跋扈,虎視眈眈,前田利為既是聲名顯赫的貴胄侯爺又是軍官,還深通咱們的文化,其收藏品多為曆代罕見寶物,咱們惹上他,還能有個好?甭管來文的還是武的,咱都白給呀。你還說我長別人誌氣,年少時我在東京,便見識過他家些許收藏,你想想,連《藝文類聚》《北堂書鈔》這種在咱中國早已失傳的唐代抄本他家都有,何況其他?我看,你還是出去避避為好。”

劉掌櫃聞言又驚又怕,吳清遠凝神細聽了半晌,沉默半晌忽然問道:“不,不對啊。老兄,他們家既是諸侯大名出身,家資豪富無比,那麽多的中華曆代珍本古籍古物,打哪兒買的?據我所知,你說的那些稀世罕見的古籍,別說前清,即使元明兩朝都根本無存。按老兄所言,他們家是德川幕府之前幾年才封國為諸侯的,那年月咱們這兒都沒有的古物古籍,他們打哪兒弄去的?”

周公子急忙道:“唉,兄弟你又想到哪兒去啦!人家壓根兒不是從咱們老中國弄去的!”

“啊?不是從咱們中國弄去的?”這下連劉掌櫃也傻了。吳清遠也呆住了,接話問:“不是?那麽多中國的古籍善本古物,不是從中國或是搶掠或是收買去的,還能從哪兒弄?老兄這話我更不懂了。”

周公子埋怨說:“你呀,就是一根筋!不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成!你甭嫌我話多,這事還得從根兒上講。嗯,我所幸實說了,那得從大明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之戰說起……”

大明神宗萬曆十九年,半生血戰,在日本戰國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基本統一日本諸藩的太閣豐臣秀吉,野心勃勃,驕狂已極,派人給朝鮮國王李昖發了一封信函,欲借道朝鮮,入侵中華,吞並大明。李昖大驚,以朝鮮世代乃大明藩屬為名,嚴詞拒絕。不料豐臣秀吉借道是假,意欲吞並中朝兩國是真。他下令手下大名諸侯,起陸海大軍十六萬,第二年春,用“以強凜弱、速戰速決、海陸並進”之法,三路齊發,大舉進兵朝鮮。

朝鮮自立國以來,不僅國名是明太祖皇帝所賜,連典章 製度、兵農政事,都仿大明設置,久稱藩屬,遇事則全依仗明朝保護,因此立國二百餘年來,從未有過戰事,導致文恬武嬉,黨爭不絕,內政混亂,武備廢弛。各道兵馬懦弱如爛泥,一遇敵軍丟盔卸甲、望風而逃。不到一個月,朝鮮三京失守,八道瓦解,國王李昖麵對叩關之敵,嚇得手足無措聞風喪膽,帶領一眾文武大臣丟棄三京,一直逃到鴨綠江邊才算穩住神兒。麵對**燒殺搶掠的倭寇,李昖不得不親筆書奏,哀哀泣血,連連向大明朝廷飛章 告急。

局勢危急之際,神宗皇帝見奏震怒,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所以保中國也。”,為救援朝鮮藩屬,保衛中華,下旨宣戰,急速調遣關內京畿禁軍,宣府、大同、薊州等處九邊兵馬,連同遼東邊防軍、江南備倭軍等精銳勁旅,數路齊發,援救朝鮮,大戰倭寇。

中日兩國在朝鮮數年大戰,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神宗皇帝先後調遣二十餘萬大軍,依仗強大的火力,雄厚的國力和英勇的將士,曆經七年多血戰,終於將侵略朝鮮的倭寇殺得損兵折將大敗而逃,逼得豐臣秀吉氣惱暴病而死,扶植朝鮮再立,令日本三百年不敢覬覦中華,史稱“萬曆抗倭援朝之戰。”

且說戰爭初期,作為豐臣五大老之一的加賀藩主前田利家,跟德川家康一樣,並沒有派遣手下大舉出兵,而是奉豐臣秀吉之命,與其他幾位豐臣嫡係將本部兵馬集結於佐賀藩為大軍預備兵團,原來豐臣秀吉早已謀算,想借此侵略大戰之機,一麵搶掠財富,一麵侵略土地,一麵消耗跟自己貌合神離的大名諸侯的實力。

前田利家自然早已心知肚明,他雖為日本戰國勇將,卻狡黠多智,又酷愛漢學,愛好中華古籍珍本金石書畫,戰前便得了親信密報,據傳朝鮮宮廷秘藏有巨量法書字畫,古籍珍本和古物珍玩,不由大起貪心。便瞞著豐臣秀吉,寫了一封密信,秘密派遣了一千親兵,以“押解糧餉支援戰場”為名,乘帆遠航渡過對馬海峽到達戰場,隸屬於宇喜多秀家麾下聽命。宇喜多秀家本為豐臣秀吉非常寵愛的養子,又是遠征總指揮,接到叔叔輩元老前田利家支援的糧餉,自然高興,可一看密信,才知道他另有所圖,隻得下令這一千人的行動自主,不受其他大名諸侯調遣。

等到日軍**到達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昖早已聞風而逃,漢城城內登時大亂,宮廷無主,朝廷無人,亂如散沙一般。洶洶亂民趁機衝入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劫掠左藏庫內藏庫存珍寶,日軍攻陷城池,更是獸性大發,縱兵大掠,四處殺人放火搶掠錢財,久稱王京的漢城陷入一片屍山血海熊熊大火之中。各大名諸侯屬下毫無頭緒,亂蟻紛紛般衝向一切宮廷府邸官衙大戶。奇怪的是,此刻卻有一隊人馬,在亂軍中頗為嚴謹,他們手執利刃,悄無聲息,按圖索驥,衝入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將三宮內的觀文閣、尚書司、隆文樓、康寧殿、思政殿、弘文館、奎章 閣、宣文閣、摛文院、奉謨堂、閱古觀、內書房、大畜觀等朝鮮宮廷秘藏漢、朝古籍善本金石書畫之處一掃而空!至此,朝鮮王室繼承高麗王室,並自己積存數百年的古籍珍本法書字畫除了毀於戰火搶掠中的一部分,全部被掃**殆盡,車拉肩扛運回日軍大營,幾天後便被嚴密捆紮包裹,火速乘船運回日本,呈給了正在後方督戰的前田利家。

搶掠王室古籍珍本的,正是前田利家派往戰場執行秘密任務的親兵。據傳當年被搶掠的古籍珍本法書字畫何止數十萬卷,到達日本後,光從船上往陸地運盛滿書畫古籍的箱櫃,就用了五百親兵運了半個多月。前田利家傳命將古籍珍本布列滿庭,打開閱覽,不由大喜過望,手舞足蹈。原來朝鮮王室宮廷藏書,並非隻有李朝藏本,而是繼承了高麗王朝及新羅百濟自隋唐以來的秘府收藏,盡在其中。

因中華久為天朝,世稱上國,當年各國欽慕崇敬華風,紛紛派遣使臣、學生來華通好學習,其中尤以三韓之地為盛,年年進貢歲歲來朝,通好學習之餘,又驚歎羨慕華夏文化之鼎盛,便大肆搜購、抄寫各種圖書典籍,法帖字畫運回國內鑒賞收藏,傳播華風,一直到兩宋,相沿不替。尤其隋唐天子幾次征服三韓之地,諸國臣服天威,各國來奉表求書畫典籍,天子胸懷四海,為敦睦友誼,各朝特禦賜書籍字畫典章 異常眾多。直到大唐末年,遣唐使者仍絡繹不絕。

五代十國之時,中原陷入長達五十餘年戰火,哀鴻遍野黎民塗炭,隋唐以來曆代典章 文物古籍圖書毀於戰火的不計其數,倒是三韓之地未被波及,保存在那裏的圖書典籍法書完好無缺,後來大宋立國,高麗遣使來朝,稱臣納貢,獲得賞賜古物珍寶眾多,遣宋使者又著力搜求,因而汴京出產的佛經、道經、北宋朝臣文集、書法字帖圖畫和雕版新書,不少流入其國。後來因為遼、高麗過於搜求,朝廷還頒布法令,市麵書鋪不許向其出售圖書典籍。

靖康之變,金兵南侵中原,將北宋王朝曆代庫藏儲存典章 文物、圖書典籍、珍寶法器千百萬件搶掠一空,運往燕京,可惜金人不通漢學,隻愛金玉珍寶,不少古籍法書字畫,被當時稱臣的高麗或換或買,運往其國。南宋立國後,高麗繼續派遣使臣,得到不少罕見的古籍新書,為了儲存眾多古籍珍本法書字畫,高麗睿宗時期,還特意在王宮中建造寶文、清燕、臨川三閣,儲存中華曆代天子禦賜詔書、敕書、書畫及繼承於前代的經史子集四部書籍,從中華流入的珍本善本古籍字畫。

高麗末年,大將軍李成桂自立為王,建立李氏朝鮮,繼承了高麗王朝及之前幾代存留的眾多古籍珍寶,李氏王朝曆代國王也欽慕中華,好古成風,著意搜求,因此朝鮮王宮殿閣書樓中,除了少數被盜被毀,中華隋唐兩宋元明的古籍善本圖書典籍竟然還比較完備。前田利家指揮親兵這次冒險劫掠,一次得到了朝鮮王宮幾乎全部古籍珍本收藏,原本並不起眼的加賀藩搖身一變,成了日本戰國大名諸侯中文化典籍圖書字畫最富豪的一家。

得到這些古籍珍本,前田利家沒來得及整理便去世了,後幾代藩主雖喜好搜羅圖書文物,然因當時德川幕府剛剛建立不久,前田家左右逢源,常在江戶忙碌侍奉,直到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才開始大規模對這些傳世古籍珍本法書字帖圖書進行整理清查分類包裝,他在城堡內特建造一座規模宏偉的樓閣,取名“尊經閣”,刻藏書印“尊經閣藏書”,將群書分門別類,各自做成目錄,總綱分“日”“華”“朝”三大類,下分圖書、古籍、異書、法書、畫作、古物等十幾個分類,再分為近百個小類。經過十餘年的整理、清查、分類和著錄,日、朝古籍珍本不算,單“華”類裏中華自隋唐兩宋元明曆代古籍善本圖書,就有一萬兩千餘種,十五萬卷以上,多為中華早已無存的孤本珍本絕本,乃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還有檔案文書一千餘種,法書字畫上千卷,古物珍寶不計其數,堪稱日本戰國至近代以來收藏中華古籍珍本法書文物最多最全最珍貴的一座寶庫。

明治維新後,日本朝廷廢藩置縣,大名諸侯歸朝,前田家遷居東京居住,建立了占地廣闊裝飾豪華的東京侯府,特意將尊經閣定名為尊經閣書庫,一起遷往東京,在侯府後院建立樓閣儲藏,相傳至今。如今老中國的收藏鑒賞家、古玩商跟這位聲名顯赫的前田利為侯爺“切磋交流”,豈不是叫花子跟龍王爺賽寶,以卵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