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招賢納士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奉小明王韓林兒為皇帝,封長子朱標為世子,徐達為左相國,李善長為右相國,常遇春為平章政事,劉基為太史令。朱元璋稱王後,右相國李善長針對茶、鹽、冶鐵等方麵開始立法,為保法律健全,李善長派人找來數位茶商、鹽商,聚在相國府商議具體事宜,打算從那些商人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而太史令劉基也沒有閑著,他遵照朱元璋的意思修築應天府(南京城),為找靈感,他經常外出遊覽其他建築,取長補短,晚上再與工匠商討設計圖。

朱元璋有李善長與劉基兩位文臣,可謂解決了後顧之憂,其他紛繁大事都交由二位處理,而自己就可以一心與其他大將外出打天下。

徐達克瀘州、江陵等地,大元朝怕朱元璋勢力再增,慌忙組織元軍防守。隻是這個時期的元軍多部分將領已經喪失鬥誌,都不願請命率師。元大都內閣考慮到陳友定,陳友定是元末時期比較突出的優秀將領,很有才幹,大元朝重用他,不止看中他的才能,主要是器重他的忠心。在這個特殊時期,元大都內部一盤散殺,再加上各地起義軍反元,大元朝早已經元氣大傷,名存實亡,各地區的官員都不再向朝廷進貢,也隻有陳友定堅持向朝廷進獻貢物,並且還搞得很辛苦,專門繞取海道,寧可多走幾天路也要堅持把貢物獻給元大都,以表誠心,讓元大都看了甚是感動。

眼見著朱元璋的勢力越來越大,元大都不甘被動,封陳友定為平章政事,用官職**他。

朱元璋那邊,消滅掉陳友諒後,次月對陳友諒的舊部繼續追擊,追到陳友諒的老窩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不敵朱元璋大軍,出城投降,武昌淪陷。

而在江浙一帶,張士誠也積極展開了行動,雖然他是這一方的霸主,名譽上卻受著元朝江浙行省長官的壓製,特別是陳友諒被朱元璋消滅後,張士誠開始惶恐起來。他首先派人請元朝江浙行省長官到府上議事,這對對方來說是破天荒的大事,想那張士誠是早期紅巾軍的起義領袖,雄踞江浙,與大元朝井水不犯河水,怎麽突然就想著找朝廷的人過府議事呢?帶著疑惑,元朝江浙行省長官帶著浩浩****的隊伍來到張士誠府上,不想張士誠根本不把這幾百人放在眼裏。等元朝江浙行省長官剛踏進大殿內,就被張士誠扣押下來。

江浙行省長官大驚失色,指著張士誠問,“你想幹什麽?”

旁邊的張士信惡狠狠地說:“當然是要你的命!”

江浙行省長官“撲通”跪在張士誠麵前,“請張大帥饒我性命,你們想要什麽我都給你們。”

張士誠什麽也不說,而是從袖口掏出一瓶毒藥遞給江浙行省長官,江浙行省長官一看就嚇破了膽,從地上爬起來,就想逃走。

被張士信押過來,張士誠重新把毒藥舉到江浙行省長官麵前,看著他說:“如果想保你家人活命,就喝了它!”

“張士誠,你不要逼我!”江浙行省長官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

張士信不耐煩,抽刀架在江浙行省長官脖子上威脅,“再不喝,就要你人頭落地,快喝了它,還可以保你全屍!”

江浙行省長官無奈地看著麵無表情的張士誠,最後接過那瓶毒藥慢慢服下。

逼死元朝江浙行省長官後,江浙一帶完全成了張士誠的地盤,為了進一步發展,他派弟弟張士信在江浙一帶抓各路文人義士來做自己的謀臣。幾天功夫,江浙一帶的所有文人都被他抓來,站在大殿上,張士誠一一掃視那些文弱書生。

下麵的人都不敢說話,張士誠沉默一會兒首先開口說:“辛苦各位先生了,我把你們請來,是想讓你們做我的謀臣,不知你們對攻打朱元璋有什麽看法。”

此話一出,眾位文人中有一位哈哈大笑起來,張士誠把目光落在那人身上,那人走出來,站在最前排,然後指著張士誠說:“真是可笑!請?張大帥也配用這個請字?明明就是你派人把我們抓過來的,還在這裏假惺惺,偽君子!”

“你……”張士信指著那個人,想過去修理他,被張士誠阻止。

張士誠盯著那人問:“你不怕死嗎?”

那人把雙手背在身後,反倒挺起胸膛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今天站在這裏,我根本沒想著活著出去!”

那人的勇氣讓張士誠欣賞起來,他走下大殿,站在那個人跟前問:“我想先生是不是對我有什麽誤會?”

那人義正言辭的質問,“誤會?誰人不知江浙行省長官是被你張大帥殺死的,想找人輔佐,要的是真心誠意,別人才肯對你忠心。原本覺得張大帥與朱元璋不同,在你管轄範圍內,百姓安居樂業,即使你有意與朱元璋爭天下,我們都認為你將來會是一個好君主,卻不想,張大帥也會暗箭傷人,我們真是看走了眼。”

這一番話,讓張士誠心裏暗生慚愧,狗急了都會跳牆,他也是不得已。不過他的弟弟還在為他狡辯,張士信抓著那人的衣領嚷叫,“你不要誤會我大哥,那個江浙行省長官是服毒自殺,與我大哥無關。”

那人反駁,“他是你大哥,你當然會這麽說。”

“你……”說著張士信舉起拳頭要打那人,那人不怕的瞪大眼睛,挑釁張士信。

這時,張士誠無力的揮揮手說,“放他們回去。”

“大哥!”張士信不依。

張士誠大喊,“把他們全放了!”

“哼!”張士信不高興的甩開手,嘴裏嘟囔,“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句話被那人聽到,他看著前麵張士誠的背影調侃,“張大帥,想打天下,還是先看看孫子兵法吧!”說完不等張士誠回應,他已甩甩衣袖大步跨出大殿。

張士誠一個人躺在**休息,李伯升進來,他朝張士誠躬身,“大帥。”

張士誠坐起身子問:“打聽出那人是誰了嗎?”

“是的,打聽出來了,那人是著名的文人儒士,名叫高啟。”

張士誠拍手,“果然不是普通人。”說著下床,在房內踱步。

李伯升立在一旁看著走來走去的張士誠說:“大帥,那日在大殿之上,臣覺得高啟說的很有理,既然大帥想請那些文人做自己的謀臣,就應該對他們以禮相待,古有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暫且不說遙遠的,就拿朱元璋來說,他也是親自請劉基出山輔佐,情真意切,劉基才忠心效命於他,所以……”

張士誠點點頭,“我懂了。”

請高啟出山,並不是很順利,第一次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好說歹說高啟才願意隨張士誠回府。回府後,張士誠賜給高啟很多金銀珠寶,讓高啟安心在大帥府上定居下來。

有此一例,張士誠廣招文人儒士,對他們以禮相待,除了大擺宴席款待,另又賜金賜銀,一時間,外麵貧困潦倒的文人雅士爭相湧進大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