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三大文臣

大殿內,朱元璋問劉基,“愛卿,你覺得朕的幾個皇子如何?”

劉基想了想躬身回答,“皇上的幾個皇子各有所長,如果好好教導,假以時日,肯定會非常出色,”講到這裏,劉基偷偷瞄了朱元璋一眼,見朱元璋正滿意的看著他,劉基於是笑著說,“特別是太子殿下,忠厚老實,勤奮好學,他日必定是人中之龍。”

朱元璋點點頭,應道,“嗯,不錯。”

朱標很得寵,深受朱元璋喜愛,所以稱帝後便迫不及待的封朱標為太子,隻是這朱標太過仁慈,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有點軟弱。朱元璋小時候因為家貧沒有讀過書,深知不讀書的危害,也隻有在馬背上才可以打天下。統一天下後,朱標將來的責任就是坐穩江山,朱元璋的意思是他的兒子個個都要文武雙全。學文用來增長智慧,習武用來強身健體。

劉基聽後大讚,朱元璋得意。

於是天下間的文人儒士紛紛被朱元璋請進了宮,輪流教皇子們學習。

太子朱標比各位皇子特殊,他除了有很多“教書先生”外,身邊還有名臣輔佐,這個人是宋濂。朱元璋起兵取婺州的時候,召宋濂入元帥府命他為五經師,宋濂博學多才,文壇上與劉基、高啟二人齊名。個人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最為出色。其傳記小品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各具特色。

宋濂在朱元璋身邊一直本本分分,突然被召見,連他自己都有點驚訝。劉基與李善長分別立在兩旁,朱元璋坐在中間。

宋濂叩首,之後起身問,“不知皇上找臣來有什麽事?”

朱元璋說,“愛卿飽讀詩書,是教習太子的最佳人選,朕今日封你為太子少傅,你可願意?”

宋濂忙躬身,“臣願意。”

“嗬嗬,”朱元璋笑了兩聲,轉身問李善長,“供皇子們用來學習的大本堂修建的怎麽樣了?”

李善長回道,“大本堂正在建設中,臣下去會催促工匠加快速度。”

“嗯,”朱元璋應著又看向劉基問,“高啟的事情解決的怎麽樣了?”

“這個……”劉基欲言又止。

朱元璋稍微蹙眉,“他還是不願意?”

劉基雙手抱拳,“皇上放心,臣會說服高先生教皇子們學習的。”

“要抓緊了,等大本堂修建好,高啟如果再不答應,朕就治他的罪。”

“是。”劉基明白。

從大殿內退出來,李善長白了劉基一眼,之後揚長而去。宋濂也要趕回府邸,被劉基攔住去路,劉基說,“宋大人,今日有緣,去我府上一聚,如何?”

宋濂對劉基的才學早有耳聞,早想與之切磋切磋,見劉基有意邀請,便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到太史令府上,看到高啟後,宋濂更加欣喜,想他三人被合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如今可以三人聚首,可謂三生有幸。

“伯溫兄,宋大人。”高啟首先向二人打招呼。

劉基,字伯溫,文人之間稱謂喜歡稱字號,聽起來更加親切。平時在劉基府上,高啟與劉基都是字號稱呼,不稱大人、先生。

宋濂聽到高啟打招呼,禮貌回道,“高先生。”

旁邊的劉基笑了,看著非常高興的二人說,“此時隻有我們三人,不在朝堂,我們就當三個文人見麵好了,不要有朝堂上的稱謂。”

宋濂與高啟一起抱拳,“如此甚好。”

宋濂,字景濂;高啟,字季迪。

三個人此次見麵非常痛快,切磋詩文,飲美味佳肴。幾個回合下來,宋濂詩文略高一籌,高啟豎起大拇指稱道,“景濂兄被皇上稱為開國第一文臣,真是名符其實。”

宋濂擺手,“愧不敢當。”

劉基為客套的二人斟酒,並說,“景濂兄你就不要謙虛了,”然後舉杯對著高啟道,“季迪兄,你也不賴。”

高啟笑,好像微微有些醉意,他盯著對麵的二人,突然間收斂笑容說,“二位兄台文壇、政壇得意,隻有我一人落魄到寄人籬下。”

此話一出,宋濂與劉基彼此對望一眼,覺得有點大煞風景。

高啟自嘲的笑了笑,然後搖搖頭,頓時酒意全無。

宋濂放下手中的酒杯,默不作聲。

劉基則看著高啟說,“季迪兄,你也可以為皇上效命的,隻是你不願意而已。”

“難道你忘了嗎?我曾是張大帥的謀臣。”

“那又如何,皇上請你做皇子們的老師就是不計前嫌。”

高啟還是搖搖頭,“不行,一人不能事二主,不然我有愧於張大帥。”

“張大帥?張大帥如今已魂歸西天,季迪兄還要怎麽效命於他?”劉基反問。

高啟搖搖頭,“我不知道。”

此時宋濂插話,“季迪兄,你太固執了,亂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願賭服輸,你應該知道這個道理的。”

高啟不聽,抓起酒壺,連飲三杯,他心意已決,不論他人如何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