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科舉製度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自然會有所收獲的,這件事情急不得。”

“是啊,的確急不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相父還要準備第三次北伐。”

“是啊,希望丞相能夠還我大漢天下。”月影點了點頭說道。

“月影,你放心好了,朕在一定可以匡扶大漢天下。”劉初堯大手一揮說道。

既然曆史已經改變,就讓朕來改變得更徹底一些吧,一統天下,有何不可。

正當諸葛亮秣馬厲兵準備再次北伐時,一個噩耗傳來,魏文帝曹丕居然過世了。這對於劉初堯而言,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雖然說是敵對國家,但是對方的國君過世,還是要派人前去吊唁的。

“臣諸葛亮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相父平身。”

“謝陛下。”

“陛下,臣近日聽聞魏國國君魏文帝曹丕病逝,臣請前去吊唁。”

“相父親自前往嗎?”

“是的,陛下。臣要親自前往。畢竟曹丕也是國君,他死了我們理應派人前去吊唁。”

“可是相父,這魏國有很多人巴不得你早點死啊。”

“哎,話不能這麽說,不管怎樣,咱們最起碼的道義還是要的。臣聽聞,吳侯也派大都督陸遜前去吊唁,我們蜀漢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諸葛亮拍著胸脯說道。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有勞相父。相父一定要小心,快去快回。”

“謝陛下。”

看著丞相遠去的身影,劉初堯堅定的點了點頭。不管怎樣,這曹魏一定要消滅,盡管曹丕已經過世,新登基的皇帝魏明帝曹睿也不是什麽善茬。要不然,目前才是進攻的好時機。

“陛下,難道你想?”月影似乎看出了劉初堯的想法,疑惑的問道。

“不錯,朕打算率兵北伐。”

“陛下,萬萬不可。目前魏國還屬於國殤期間,咱們不宜妄動兵戈。”

“好了,你放心吧,朕自然是知曉的,等丞相回來之後咱們再做定奪吧。”

此刻,有一個人很不開心,他就是吳懿。沒想到魏文帝曹丕居然過世了,而諸葛亮還點名讓他前去一同吊唁,這令他十分不爽。

“將軍,這是怎麽回事?魏文帝曹丕過世,丞相前去吊唁也就罷了,怎麽連將軍也要與丞相一同前去?”

“唉,誰知道呢?這事據說是陛下的命令。”吳懿心煩氣躁的說道。

“哦,這個昏君想幹什麽?”

“我也不知道,不過,丞相前去吊唁,的確要安排人手加以保護。丞相可是咱們蜀國的頂梁柱,沒有了他司馬懿的大軍**,咱們蜀國可就完了。”

“是啊,是啊。目前為止,陛下的手段還是太嫩了,盡管他目前的施政方針確實有所好轉,可畢竟經驗不足,沒有丞相這麽高的聲望。”

“是啊,那將軍你是去還是不去呢?”

“去啊,當然要去。丞相還點了趙將軍陪同,趙子龍渾身是膽,我跟著趙子龍準沒錯,說不定回來以後還可以加官進爵。”吳懿隨口說道。

有趙子龍在,他自然是不怕。盡管他自己也未必可以全身而退。可誰比得上渾身是膽的趙子龍呢。

於是他隻能與諸葛亮一起前往曹魏吊唁。

另一邊東吳也同樣如此。

“陛下,魏文帝曹丕病逝,不知陛下打算派何人前去吊唁?”

“就怕陸愛卿去吧。陸愛卿一直是擔任大都督位高權重,相信蜀漢那邊諸葛亮一定會親自前往。”

“哦,諸葛亮難道不怕曹睿暗算他嗎?”

“哎,目前是魏國國殤期間,像這種事情隻怕他們做不出來,更何況諸葛亮是誰,他身邊可有一個趙子龍。朕所料不差,趙子龍一定會與他一同前去。”

“原來如此,陛下聖明。”

“去吧,要辦得隆重一些。盡管咱們與蜀國是盟友,可是與魏國之間也僅僅是一點小摩擦而已,必要的禮數還是要的。”

“是,陛下。”

正當兩方人馬都前去吊唁時,劉初堯更是趁此機會尋訪會煉藥的方士。反而是一直以來忙前忙後的東裕居然來了。

“陛下,臣有本奏。”

“哦,東裕愛卿,快快請起。這麽著急來所為何事啊?”

“陛下,臣觀近年來的科舉製度,認為大為不妥,那些窮苦人民不管怎麽讀書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隻有得到那些士大夫舉薦才能夠投入仕途,這樣的製度缺陷太大了。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不利於陛下的治理。”東裕斬釘截鐵的說道。

“嗯,不錯,朕也正有此意,隻是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

“陛下臣願意,臣已經擬定了科舉的章程,還請陛下過目。”

“哦,這麽說你似乎不太喜歡兵器署的工作。”

“是的,陛下,臣還是認為科舉私塾更適合我。”

“無妨,朕先看看你的科舉製度吧,要是可行的話,也可以大力推廣。”

劉初堯看了看東裕的擬定的科考製度,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前日官鹽收歸國有,就把蜀國上下鬧得雞飛狗跳,即便是諸葛亮對於這個兵器的製造,也隻是勉強設定了一個兵器署,沒有將煉鐵的權力從那些大氏族手中強行奪過來。

畢竟蜀漢的建立與各大氏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奪走他們手上的權力,給人感覺有一種卸磨殺驢的味道,這個科考製度無疑是一枚定時炸彈。

劉初堯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說道:“好,東裕愛卿,你的好意朕心領了,隻是你說的這個科舉之路,不可以操之過急啊,假如所有官員的任免全部都使用科舉考試,當然在太平盛世肯定是可以的。隻不過目前為止,大家夥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來讀書啊,目前隨時都有可能打仗的。這樣吧,這個科舉製度朕重新斟酌一番,愛卿你回去等消息吧。”劉初堯微笑著說道。

“臣遵旨。”

當然,東裕也知道他的提議太過於驚人,不過這個策略對劉初堯而言並不陌生,這就是後世的科舉製度。隻是目前為止這種製度已然不適合蜀國的發展。要是到時候蜀國一統天下,當然是可以的。

“這回可難辦了。”

“怎麽了?陛下。”李思源款款而來。

“哦,思源,你看看這個科舉製度。”

“這怎麽可能,從古至今咱們我們做官都是由大家族推舉的,沒有誰說完全通過考試的,這不合適吧。”李思源臉色大變,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製度。

“好了,你就別吃驚了,這個製度確實可以,隻是目前為止無法實施。更何況這兵荒馬亂的,誰有心思能夠安定下來讀書呢?大家不都是在亂世中求生存嗎?不過這個計劃的初級階段還是可以實施的,就比如說辦私塾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目前為止,成都附近的私塾已經逐步展開,要是曹魏這邊的官鹽買賣成功,劉初堯手上有錢了,一定會出錢多辦幾家私塾,畢竟蜀漢的下一代就落在他們身上。

“陛下聖明。那陛下的意思是東裕大人的策略完全不采用?”

“不能說完全不采用,第一個新建私塾朕可以采用。第二,對官員會進行考核,這也是很重要的,朕每年都會都要進行一次考核,對於那些政績好的人予以提升,不好的降職。”

可是這派誰去了呢?這倒是一個難題。要是單獨派一個人去,那很有可能會有人收買他,如果是由上一任的長官來考核,那必定官官相護,這的確是難辦。要不派幾個官員,先去微服私訪看看情況。

思索一番,劉初堯做了一個決定。盡管是戰爭時期,下麵官員的貪腐工作還是要做好的,要是造成民變,那麻煩可就大了。東漢末年,盜賊四起,任何一個人有點錢招幾百人都可以占山為王。

現在雖然形勢好轉,天下三分,依然是盜賊橫行。即便是曹魏這麽強的力量,還不是有遼東太守公孫康叛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