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丁堰、林梓是南通至如皋公路上的兩個大鎮,位於國軍占領區東麵封鎖線的中部。駐防的是交警總隊的六個大隊以及第二十六旅的一個營,共約三千七百多人。丁堰駐有交警第七總隊的四個大隊,約一千五百餘人;林梓駐有交警第十一總隊的第一大隊和一個保安團,約兩千多人。交警總隊號稱國民黨的“袖珍王牌軍”,由抗戰時期的忠義救國軍和上海稅警團合編而成,名義上屬交通部,實際由軍統控製。全部美械裝備,每名士兵配有長槍短槍各一支。
粟裕指揮三萬華中野戰軍主力,秘密插進敵軍封鎖圈裏。那些地方實際上都是粟裕一手開辟的老根據地,一時淪於敵手,人民無不盼望共產黨回來。人民軍隊與人民有著血肉關係,部隊進入敵占區,老百姓自覺封鎖消息,使國軍全部變成了聾子、瞎子。
八月二十一日夜十一時半,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向丁堰,第六師向林梓,第五旅向丁、林之間另一小鎮東陳,分別發起突然攻擊。敵人完全是在睡夢中,倉皇間爬起來抵抗,後果可想而知。
次日上午,丁堰之敵大部就殲,隻逃脫了幾百人。
東陳也於同時結束了戰鬥。
隻有林梓打得久一些,直到下午十四時尚未攻克。第六師重新調整打法,發動第三次攻擊。集中步炮進行猛轟。又采取抵近平射方法,摧毀了幾座最難攻打的碉堡以及一批陣地掩體。然後,集中輕重機槍開火,掩護步兵第一梯隊衝鋒。第六師的五十三團、五十四團、五十二團、四十七團先後突破了敵軍陣地,殲滅了糧行、沈景芝大院的守敵。最後,圍攻三元官、石板橋兩處最後據點。敵人成了甕中之鱉,大部繳械投降;少數跳河逃跑,被擊斃在河內。
十六時,戰鬥全部結束。
丁、林之戰共殲滅敵人三千餘。
解放後,李默庵在《我與蘇中七戰七捷》一文中寫道:“被打垮的兩個交警總隊,原先自信火力強,又有較強固的工事,各自守一個據點是有把握的,我對他們原本是放心的。他們受到攻擊時,還在電話中向我滿不在乎地說,不要緊,可能打上一兩鍾頭就沒事了。後來戰況轉為危急,電話不通,無線電呼叫不靈。我無法處置,隻有任憑他們獨立作戰。”[1]
林梓戰鬥結束的第二天,粟裕來到十八旅的旅部駐地,視察部隊的情況。
十八旅旅長是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名叫饒守坤。向司令員報告,部隊連續打勝仗,繳獲甚豐,裝備全換成了嶄新的了,每個班都有十幾支湯姆式衝鋒槍,戰士們也穿上了美國製造的軍用皮鞋,情緒高漲呀。
饒守坤的參謀人員興致勃勃地插話,這樣的勝仗真過癮,再多打它幾個就好了。
粟裕笑了笑,拍了拍那位不到二十五歲的小參謀說,蔣介石不會善罷甘休,仗會一直打下去的,而且會越打越大。我們打下了丁堰、林梓,這便直接威脅到如皋。李默庵不會坐視不管,你們要做好連續作戰的準備,不要鬆懈,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
李默庵痛感於丟失丁、林一線,南通至如皋的交通線給切斷了,如皋城半徑幾十公裏外三麵都是共軍。如皋城兵力單薄,如果粟部進攻,很難守得住。
於是,李默庵令如皋王鐵漢部加強城防工事,不可懈怠;又令駐黃橋的整編九十九旅(欠一個營)東進如皋,協同防守。
九十九旅旅長朱誌席接到命令,很擔心開向如皋途中遭到共軍襲擊,要求如皋方麵派兵接應。
李默庵認為這一要求合理,馬上做了相應安排。
當丁、林戰役還在進行之際,國軍邱清泉第五軍就已從宿縣東進,占領睢寧,威脅淮陰。丁、林戰役結束後,白崇禧以國防部名義,命李默庵派兵策應邱清泉。李默庵想,現在如皋防守得到了加強,可保無虞。共軍主力遠在如皋東南,江都縣邵伯鎮守軍力量薄弱,此時進攻正是良機。若共軍主力北繞東台、興化前去救援,需要時日,遠水不救近火。踏平邵伯,溯流而上,直叩華中共軍首府淮陰,與邱清泉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然則大事濟也。於是命令駐守在揚州的黃百韜整編第二十五師向邵伯進攻,以呼應邱清泉行動。
粟裕認為,邵伯地處戰略要衝,是兩淮的門戶,決不能輕易丟失。但華中野戰軍主力當然不可能穿越國軍封鎖圈趕往邵伯,也不可能天遠地遠地繞過國軍封鎖圈去救邵伯。怎麽辦?情勢又一次考驗這位常勝將軍的智商了。
早在蘇中戰役開始之前,粟裕就看到了一旦開打,敵人必會奪取邵伯而窺兩淮。預先做了周密安排,命剛組建不久的第十縱隊、第二軍分區負責守衛。這次粟裕還專程趕赴邵伯,逐一檢查陣地布防情況。到達邵伯東麵五公裏的喬墅鎮時,他記起了八個月以前,也就是一九四五年九月和十二月,敵人曾兩次進犯邵伯,十縱所屬八十九團曾打出了驕人的戰績,在喬墅兩次打退敵人進攻,還殲敵無數。那兩次敵人都是正麵進攻,沒有得手;下一次可能選擇喬墅作為迂回攻擊邵伯的方向。粟裕指示十縱司令員謝祥軍、政委劉培善以及八十九團負責人,一定要估計到這種可能,預先做好準備。又說,十縱和二軍分區總共六個團,除下擔任正麵防守的部隊,隻有三個團的機動兵力。要對付黃百韜整編二十五師,實在是困難。要善於運籌,把有限的兵力用好。你們的防線不寬,兵力多了不便施展,還會徒然多添傷亡;大家想一下,可不可以采取各團輪番上陣的方式,讓部隊有休整時間。而且可組織休整部隊做短時間短距離的反突擊殲敵,得手後迅速撤回。
他最後的結論是:十縱、二軍分區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邵伯。
回到司令部,粟裕開始調兵遣將。並不派兵北向邵伯,而是揮師向西。
這是怎麽回事?
麾下大將陶勇、王必成等人感到不可思議,粟司令員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呀?後來在行軍路上才悟出:向北繞過封鎖圈去救邵伯,路途遠,沿途還得攻擊前進,來不及;粟司令的意圖是“圍魏救趙”,向西挺進,攻取黃百韜的後方基地泰州,威脅其老巢揚州。黃百韜傾巢出動去攻邵伯,泰州、揚州必定空虛,他聞訊不心慌才怪。當其撤圍邵伯回師救泰州時,便給我軍提供了運動分割的機會。真是活學活用了“孫龐鬥智”啊。粟司令員常愛提起當年毛主席教導他必須抽時間多讀書,特別是要下功夫研究古今名戰經典戰例,結合實踐,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真是有道理啊!
可是,部隊正間道向西疾進的時候,忽然收到粟司令員電報,暫停前進。
原來,華中野戰軍司令部情報處剛收到“蠶豆”諜報組電報:李默庵不知怎的蠢乎乎地“判斷”粟部要去攻取如皋,命令駐守黃橋的九十九旅火速沿如(皋)黃(橋)公路馳援如皋,同時教如皋守軍派出一個團南下接應。粟裕計算時間,敵我雙方將會在如黃公路上遭遇。
粟裕在隨軍開進途中,騎著馬邊走邊開軍事會議。送上門來的九十九旅打不打?野戰軍高層發生了點小爭論。譚震林政委、劉先勝參謀長都認為當前首要的是解邵伯之圍,中途不應被別的突**況牽扯;可立刻避開九十九旅,不予理睬。
粟裕不同意,力主在如黃公路上打一仗,先殲滅九十九旅再說。他指出,用兵之道,敵變我變,當年主席在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就是用的這個原則,有不少成功的範例!我們打九十九旅的好處是,第一,送上門來的餃子容易下肚;第二,這個方向一打響,必會震動黃百韜,擔心其老巢會給端掉,恐怕就不會專注於攻打邵伯,甚至不顧李默庵的軍令擅自班師回朝,也並非不可能。
八月二十五日,國軍九十九旅進至黃橋東北麵,一個叫分界的地方,掉進了粟部第六師的包圍圈。
李默庵接到電報,急令一八七旅、七十九旅火速馳援。不料這一步棋也早被粟裕料定,安排了第一師在加力與謝家甸之間構建伏擊圈。
當天夜間,華中野戰軍各戰場經過下午對敵軍的消耗後,分別發起了總攻。
不料各路敵軍人數比粟裕預知的多,而且格外強悍,打了整整一夜還未見分曉。而主力一師、六師、七縱、十縱和第五旅,分別在各自的戰場鏖戰,不能抽調;粟裕手中也已沒有機動兵力。若不能投入生力軍以迅速結束戰鬥,若敵人援兵趕到,就會腹背受敵。粟裕綜合各個戰場情況,決定走一步險棋:戰場轉兵。也就是不避抽虛一個甚至兩個戰場的兵力,先重點解決某一個戰場,然後再回師逐一解決。隻有運籌高手才敢於這樣決策。
粟裕了解陶勇,知道這位勇將任何時候手裏都會握有一張備用的牌,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甩出去的。當下各戰場隻不過是打成了膠著,以單位而論並未出現險境,陶勇這張牌肯定還壓在手裏。粟裕打電話去一問,果然如是。於是命令把那張牌交給司令部使用。陶勇爽快地就給第一旅旅長張震東打電話,命其馬上率部去見粟司令員。
粟裕對剛趕到還來不及喘息的張震東說,敵人被我們分別包圍在加力、分界兩地。如果我們在兩個戰場平均使用兵力,則兩個戰場都可能繼續膠著下去。現在我決定集中力量先打較弱的九十九旅。你馬上率部趕到分界,協助六師盡快殲滅敵人,結束戰鬥。
這樣,分界的兵力對比增至五比一的優勢。兩個小時後,全殲九十九旅,旅長朱誌席、副旅長劉光國做了俘虜。
張震東奉命轉兵奔赴加力。隨後王必成也率第六師跟進到加力。粟裕同時命令第五縱隊火速插往敵後,切斷加力國軍退路。這個第二次戰場轉兵,使加力戰場達致華中野戰軍十五個團對國軍三個團的絕對優勢。總攻開始時,敵七十九旅、一八七旅亂成一團。
李默庵所有的部隊都距此頗遠,根本無法馳援。他長歎之餘,隻能派去十多架飛機掩護突圍。結果,僅三百多人逃脫,大部人馬非死即俘。
然後,逃脫的三百多人又遇上了華中野戰軍第五旅。全部都當了俘虜,包括一八七旅旅長梁采林。
粟裕命第五旅就近直奔黃橋,打最後一仗。留守黃橋的一六○旅五個連全部繳械投降。
史書上稱此為如(皋)黃(橋)戰役。這是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繳獲最多、俘虜最多的一戰。共計殲滅九十九旅全部、一八七旅全部、七十九旅之一個半團、一六○旅五個連、六十三旅一個營,總計一萬八千零三十七人;繳獲各種火炮五十一門、輕重機槍六百一十八挺、長短槍三千五百八十六支。
守邵伯的華中野戰軍十縱和二軍分區部隊,經過四天四夜的激戰,頂住了黃百韜兩萬多人的進攻。如(皋)黃(橋)路戰役國軍全部就殲的消息傳來,黃百韜擔心揚州、泰州有失,趕緊班師回朝。
至此,七場戰鬥,曆時一個多月,一氣嗬成,毫無破綻。共殲敵五萬七千多人,華中野戰軍僅傷亡不到三千人。毛澤東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每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敵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個團打敵二個團,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個團打敵三個團)故戰無不勝,士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精良;憑借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既靈活又果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依照辦理,並希望轉知所屬並一體注意。”
遠在東北的林彪一直在關注粟裕的動作,七戰七捷畫上句號,中央也發來相關情況要求大家研究。林彪教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劉亞樓搜集七戰七捷的相關資料,關起門來研究了一天,蘇北地圖上被他用兩色鉛筆畫滿了符號。劉亞樓再次進到他的辦公室時,他抬起頭,滿意地微笑著說:
“粟裕是個帥才,中央應該讓他在華東挑大梁!”旋又搖了搖頭歎道,“他打的是神仙仗,五成把握就敢幹!我可沒這個膽量,沒有八成把握我絕不敢動手。”
[1] 《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一輯,1997年2 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