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蕭何力薦,登壇定策展鋒露韜

在這個月明如水的晚上,劉邦也佇立在階前賞月。皓月在淡淡的雲彩中穿行,他思念起自己家鄉沛縣初夏的荷塘月色,想起魂牽夢縈的老父和妻兒,不知不覺地掉下淚來。

這段時間,他的確苦悶極了。張良一走,杳無音信。想殺出去吧,又怕敵不過項羽,遲早會被項羽消滅;留下來吧,軍隊正在自行瓦解,已經逃跑了十多個將軍和無數的士兵。照這樣的瓦解速度,不消一年半載,這支軍隊將不再存在,他劉邦就會成為一個光杆司令。

想到這裏,劉邦命令左右,趕快召蕭何、周勃、灌嬰、曹參、樊噲等故舊心腹大臣進宮,他要與他們討論目前的嚴重局勢,聽取他們的意見。

所謂的漢王宮,乃是當地最大的郡衙門改名而成,不但宮中編製闕如,連王後宮女都沒有。所以劉邦的臣子可以隨便進出,不用有什麽顧慮。

當下曹參等人都陸續來了,就是不見蕭何到來,劉邦不耐再等,於是對眾人說:

“眾卿家都是寡人的心腹故舊,有什麽話都可以敞開來說,目前的環境雖然惡劣一點,但比起前幾年東躲西藏打遊擊,不知是好了多少倍。可是,這些天來,寡人卻是食不知味,寢不安枕,常常半夜都有人來稟報,某某某又跑了,全軍沒有一個人為這件事獻點錦囊妙計,讓寡人一個人在宮中幹著急!”

眾人默不做聲。最後,曹參說道: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逃亡的這數十名將領,沒有一個是陛下沛城起事跟來的,對嗎?”

“你們能保證中間沒有人走嗎?”劉邦說。

“當然!當然!”眾人異口同聲說。

“這才是我的好兄弟!”劉邦綻開了笑臉,然後又皺眉頭說,“隻是,蕭何怎麽到這時候還未到?”

“恐怕是早到了,聽到大王在高聲說話,等在帳外不敢進來吧!”素來恭謹寡言的曹參,這時也說話調侃起來。

過了一會兒,樊噲對漢王說:“項羽將別人都封在近地,獨獨地把我們封這麽遠,這不是明擺著整治我們嗎?大王你好脾氣,依著我,早殺回去了!”

“我何嚐不想回去,隻是如今我們沒有複出的實力,輕舉妄動,豈不是白白送了性命!”劉邦說。

“我們有這麽多兵馬,都是吃幹飯的嗎?”灌嬰說。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劉邦說。

“這句古話也隻是說說罷了!”樊噲說,“在座的人哪個是出身將門?我老樊屠狗者出身,不是照樣立有戰功,位拜中郎將。”

“可你帶兵能打敗項羽嗎?在座的有誰能打敗項羽嗎?連所向無敵的章邯也敗在他手下。我們要尋求一位能打敗項羽的大將。”

眾將啞口無言。他們全都畏怯項羽。忽然有南鄭城門尉官求見,宣進來以後,尉官跪伏稟告說:

“啟奏大王,臣得到消息,蕭何丞相今日早晨從南鄭東門出去,至今未歸。”

“帶了多少人?”

“好像隻帶了一名從人。”

“為何不早來報?蕭何怎麽會跑了?我平日待他不薄,他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劉邦說。

樊噲說:“若說別人跑了,我信,若說丞相也跑了,打死我也不信。”

“別是有什麽事情吧?”周勃粗中有細,說道。

漢王劉邦已有些慌張:“快,快派人去追。不管是跑了,還是有什麽事情,一概給我追回來,我有話對丞相說。”

一連派了幾撥人馬,都沒能見蕭何的影子。劉邦急得在屋內來回踱步。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將士們見劉邦如此,也隻好無精打采地陪坐。漢王嘴裏不斷念叨:“這個人,他會跑哪兒去呢?”

忽聽見屋外有人接口答道:“我哪兒也沒去,我替漢王追寶去了。”話未說完,蕭何已一步跨進門來。

蕭何臉上、身上都是塵土,且呈疲憊之色,顯然趕了不少的路。漢王一把抓住他的手:“哎呀,蕭何賢兄,你跑哪兒去了?怎麽連個招呼也不打?”

蕭何說:“我去替你追寶物去了,打招呼來不及了。”漢王問道:“什麽寶物?值得你丞相連夜追趕?”蕭何道:“這可是最貴的寶物,天下的金銀財寶也換不來的。”

樊噲在一邊道:“哎,哎,我說老哥,你就別打啞謎了,我可快急死了。你快說,你到底幹什麽去了?”

蕭何道:“實話實說吧,我去攆一個人去了。”

劉邦啞然失笑:“嗨,我當什麽大不了的事兒,不就是一個人嗎?前一段跑了那麽多人,你不去追,為何今日非要追?”

蕭何正色道:“此人卻與一般人大大不同。我輩若為鐵,這人就為金。”漢王道:“啊,依你說,你追的是一個有才之人了?”

蕭何道:“正是。”

樊噲道:“你到底追的是誰?”

蕭何道:“我所追者,乃都尉韓信。今天早晨,韓信不辭而別,我隻好親自騎馬去追。”

劉邦聽了,想了一會兒,說道:“這個韓信,你曾多次向我推薦,主張重用他。現在請你說一說,他的超人之處在哪裏呢?”

蕭何一臉正色,反問道:“沛公,您到底是想君臨天下呢,還是隻想安於漢中巴蜀,做個侯王呢?”

“我當然是誌在天下!”

“既然您誌在天下,那些逃亡的將領且由他們去,反正那種人到處都有,至於韓信這個人,卻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漢王您從未召見過他和他談過,怎知他胸懷千萬甲兵?臣多次和他深談,才發現他是國士無雙,不但當世無人可和他相比,古人也隻有孫臏和吳起,勉強能用來與他相比。如果您願意老死巴蜀,那麽大可不必去追趕韓信,因為留下韓信這樣的大才的確是沒有用;假若您誌在天下,少了韓信就不成。”

劉邦聽了,沉吟良久,沒有坑聲。

“漢王,目前臣已把韓信追回來了,他猶在臣處,如不能重用他,遲早他還是會跑掉,大王要把握住機會。”蕭何補充說道。

“好了,好了!”劉邦不耐煩地說,“既然你這麽極力推崇他,那麽我就派他為將吧,看他有什麽本領來替我打天下。”

蕭何搖搖頭說:“派他當一員戰將?那可不行,過不了幾天,又得我費一番工夫去追了!”

“那要封他做什麽官?”

“大王,您也知道,我軍缺乏的就是大將之才,一般戰將並不缺乏,周勃、灌嬰、樊噲、曹參等人都是,他們攻城略地,馬上殺敵,都是把好手。但行軍布陣,與敵人鬥智,皆非所長。至於我本人,管管錢糧等雜事尚可,至於調動千軍萬馬,我就拱手相讓了。唯有韓信是個難得的將帥之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應當拜他為大將,統率全軍的大將。”

“什麽?”劉邦震驚得跳起來,“丞相,你頭腦有問題沒有?我軍自芒楊山區聚義建軍以來,已有三年半了,大小戰鬥,不下百餘次,可他韓信從未在我軍作過戰,更談不上什麽戰功了,如今的官職也不過是一都尉,眾將不服怎麽辦?”

“臣都服了韓信,誰敢不服?”蕭何微笑,“不服的人可以要他站出來,讓臣考考他統領大軍作戰、行軍布陣的知識。”

“我總認為不能如此輕率任命大將。”劉邦搖頭沉吟。

“要不拜韓信為大將,那大王就少掉一個丞相了。”

“什麽?”劉邦驚叫,“說來說去,你也想跑!”

“這是臣追他回來時,向他許下的承諾。哦,我這裏還有一封張良的推舉信。”

劉邦接過一看,見該信果是張良親筆,信中文辭懇切,極力保舉韓信為大將。劉邦見有兩位股肱大臣一同推薦韓信,必定有一定的原因,便說道:“既然張良先生也保舉他,我就拜他為大將吧。”

“好,好。大王果真如此,必能成就統一天下。”

這時,劉邦用手勢召來一個軍士,對他說:“傳諭諸將,那個都尉韓信現在是大將了,大家以後都聽他的。”

“慢!”蕭何製止了傳令的將士,“大王仁慈寬厚,所以眾心歸附。可也有些人不願跟大王幹,為什麽?因為大王對他們太沒有禮貌,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希望大王對韓信能夠尊重一些。拜將也要鄭重其事地搞個儀式。這樣韓信感激,底下的軍士見大王如此尊重韓信,也自然就聽他的了。”

“那好,你說吧,搞個什麽樣的儀式?”劉邦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

“臣翻閱前秦製度典籍,知道拜將必須擇良日,齋戒沐浴,設立壇場,然後登壇行拜將之禮。大王應授給韓信先斬後奏的上方寶劍、大將金印、能隨時調動全國武裝的兵符以及代表軍事最高權力的斧鉞權杖等物,讓全軍將士親眼看到,大王確實要誠心誠意地重用韓信。”蕭何用建議的口吻說。

劉邦拗不過蕭何。盡管他對韓信認識甚淺,但蕭何一向為人慎重,從不輕易讚許別人。他既然如此重視韓信,料想韓信必定不是個尋常人物。再加上貴族出身、見識極廣、眼界極高的張良也專函推薦韓信,更加增強了韓信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劉邦當即答應,一切都按蕭何說的辦。

韓信隨蕭何等回來後,便待在蕭何營中,等待消息。蕭何去了兩個多時辰,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對韓信說:

“恭喜您,韓都尉,漢王已應許拜您為大將了!”

韓信聽了這個消息,喜出望外,他多年苦讀兵書,今天終於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了,這一時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動,長久說不出話來。

蕭何補充說:“我建議漢王按夏、商、周三代禮製,在南鄭郊外修一座拜將壇。漢王將請你登上這座拜將壇,親手授給你上方寶劍、大將金印、調兵遣將的兵符、象征生殺大權的斧鋪和權杖等物。從此以後,大漢王國的軍事大權就歸你一人掌握了。鄙人身為丞相,執掌國家內政,手中握有的隻有文權,足下擔當大將,則掌握全國兵權,讓我們一文一武,共同輔佐漢王,成就大業吧。”

“好的,想不到我這個曾受過**之辱,素來受人輕視的小韓信也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韓信感慨莫名地說。

“不過,正式拜將前,漢王還要約請你秘密談話一次,摸一摸你的才學功底。不要緊張,漢王讀書不多,你會很容易通過的。”

聽到這個消息後,韓信好幾天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漢王召他密談的時間到了,韓信在蕭何的陪同下,走到漢王的宮邸,心中十分忐忑不安,害怕最後一關通不過,前功盡棄。

其實,漢王劉邦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韓信過去沒有一點軍功,在項羽營中無特殊表現,為什麽蕭何、夏侯嬰、張良等人如此推崇他?也許他隻是一個江湖騙子吧。靠著兩張嘴皮,把劉邦手下的幾個股肱大臣都蒙混住了。劉邦就是要通過這次談話摸他的底。如果韓信真是一位走江湖賣假藥的騙子,劉邦不但不買他的賬,而且要將他治罪。

劉邦在召見韓信之前,預先要身邊幾個儒生研議了問策三十道,其中包括了天文地理、曆史典故、春秋五霸、天下情勢及對策,以及為將領軍之道。劉邦利用齋戒準備的這段時間,將問題背得滾瓜爛熟,等到召見韓信的時候,就把這些問題逐個背誦出來。

韓信過去常聽人家說,漢王劉邦是個渾渾噩噩的人,缺乏理性。但這次通過與劉邦的麵對麵交談,他發現這位漢王生性並不愚魯,甚至非常聰慧,稱得上天縱英明。對許多問題,劉邦一聽就能體會,甚至還能自創新意。

同時,韓信也發現劉邦是個十分狡黯的人,這位漢王聽臣下談話的時候,總是眯著一雙眼睛,臉上帶著玩世不恭的笑容,同時心裏在轉念頭,怎樣使對方為自己所用。

對於漢王提出的三十道問策,韓信則是不假思索,對答如流,見解和思考層次多半超出原來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十分深奧的,下麵舉幾個例子。

漢王問道:“禹采昆吾山之銅,鑄造九鼎,以象征九州,九州的名稱是什麽?”

韓信答道:“九州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鑄成九鼎後,將其當做夏朝的傳世寶物,商滅了夏後,九鼎歸商占有,周滅了商後,九鼎又搬到了周的都城。秦滅東周後,把九鼎搬到鹹陽,最近六國諸侯合力滅秦,西楚霸王項羽把鎮國之寶九鼎搬到彭城去了。我們如果不能攻下彭城,奪得九鼎,手中便沒有統治九州的象征之物,名不正,言不順也。”

漢王問道:“古書中說‘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韓信答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代的滅亡,就是殷代的前車之鑒。夏代滅亡的原因在於統治者奢侈腐化,過度地壓榨民力。特別是夏朝的亡國之君桀,荒**無道到了極點。他十分寵愛妃子妹喜,特地為她造成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供他倆荒**無恥地享樂。夏桀甚至吹噓他的政權永遠不會滅亡,會與天地共存,像日月那樣長久。可是最後他還是被商湯領導的人民起義推翻。商湯取代夏桀,成為天下的君主。他認真汲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勤政愛民,夙興夜寐,體察下情,輕賦薄斂,減輕民眾的負擔,吊死問疾,撫養孤兒寡婦。百姓親附,政令流行。商湯成為古代聖王的典型。今日漢王若想得到人民的擁護,取得天下,就必須向商湯這樣的聖王學習,才能徹底革除秦朝的暴政,不至於重蹈秦朝的覆轍。由此可見,秦代的覆亡也是漢王的前車之鑒。”

蕭何見韓信不僅能圓滿回答問題,而且能把問題加以引申和發揮,借以諷諫漢王,心裏感到十分高興,露出滿意的笑容。

漢王又問道:“‘尊王攘夷’是齊桓公的相國管仲提出來的,這個口號的內容是什麽?”

韓信說:“‘尊王’即大力維護周王室,承認周天子是諸侯的共主。‘攘夷’指加強華夏族內部凝聚力,對遭到戎狄侵略的其他諸侯,鼎力救援。管仲原是齊桓公的政敵公子糾的師傅,與齊桓公有一箭之仇。桓公本來想殺管仲,但桓公的師傅鮑叔牙勸他說:‘主公如要稱霸天下,非管仲不可。’桓公聽從鮑叔牙的話,棄一箭之仇,任管仲為相。管仲在齊國推行全麵改革,重視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分全國為二十一鄉。農夫平日耕田,戰時當兵,經過這些改革措施後,齊國國力大振。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政策使齊桓公成為全國諸侯的盟主。桓公會盟諸侯共十六次。其中的葵丘之盟,使桓公的霸業達到**。今天漢王若要得天下,就應當效法齊桓公,用人不記前嫌,惟才是舉,事業才會繁榮昌盛。”

漢王又問了一些兵法問題,他問道:“晉楚城濮之戰中晉軍是靠什麽策略取勝的?”

韓信回答說:“城濮之戰是避實擊虛取得勝利的範例。進攻者在選擇作戰目標,確定進攻路線和主攻方向時堅持避實擊虛,作戰行動的進程就會如秋風掃落葉,迅速取得勝利。”

漢王又問道:“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在泓水戰役中失敗給我們提供了什麽教訓?”

韓信答道:“泓水之戰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二年了。當時宋國實力還未強大,但宋襄公好大喜功,急於要稱霸。這年夏天,他率領宋、衛、許、滕的軍隊進攻鄭國。楚國則出兵攻宋以援救鄭國。宋國軍政大臣司馬子魚看到自己國家並未認真備戰,建議避免和楚作戰,襄公不聽,將宋軍開到泓,在泓北岸列好陣勢。楚軍趕到後,就從南岸開始渡河。司馬子魚看到這正是宋軍發起進攻的好機會,建議馬上出擊,宋襄公卻不予采納。楚軍從容地渡過泓水後,尚未列好陣勢,司馬子魚又建議乘楚軍陣勢未列,立足未穩之際發起進攻,宋襄公又未采納。直待到楚軍完全布好陣勢後,宋軍才發起進攻。結果數少力弱的宋軍被兵眾勢強的楚軍打得大敗,宋襄公左右的親兵都戰死了,宋襄公也傷了大腿,狼狽逃回。宋襄公的失敗是他違反了戰爭中的‘先發製人’的原則,失去了向敵人進攻的大好時機。不過,我們可以從他的愚蠢中吸取教訓。目前,我們被封鎖在漢中,但我們也可先發製人,趁項羽被東方所封諸侯王的叛敵拖住後腿無暇東顧時,抓緊時機複出,及早奪得關中,這樣,我們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如果遲遲不發,我們就會受製於人,很難離開漢中了。”

漢王又問道:“在戰爭史上,也有後發製人取得勝利的,如齊魯長勺之戰就是,您又如何解釋呢?”

韓信回答說:“齊魯長勺之戰發生在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周莊王十三年,距今已有四百七十八年了。當時,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擊敵人,曹劌請求隨他出戰。魯莊公與曹劌同乘一輛車,在長勺與敵人交手作戰。魯莊公準備擂鼓下令進攻,曹劌說:‘還不能擊鼓。’齊軍擊了第三次鼓之後,曹劌說:‘現在可以擊鼓了。’魯莊公便擊鼓下令進攻。齊軍被打敗了。魯莊公向曹劌問其中緣故,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擂第一通鼓,可以鼓舞士氣;擂第二通鼓,士氣就會衰落;擂第三通鼓,就會士氣全無。敵人士氣全無,而我軍卻士氣旺盛,所以打敗了敵人。’長勺之戰的確是後發製人的例子。作戰時要根據情況,有時應先發製人,有時則應後發製人,何時應先發,何時應後發,主要看雙方的士氣。士氣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有了這種力量,也就有了戰勝敵人的保證。長勺之戰的魯軍在敵人士氣高漲時按兵不動,一直等待敵人士氣衰落後才進行攻擊,所以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凡是作戰,如果敵人行陣嚴整,而且士氣旺盛,便不能與他們交戰,而應堅守營壘等待時機。《孫子兵法》說:‘不邀擊正正之旗。’就是這個道理。必須等到敵人對陣過久而士氣衰落時,再發起攻擊,才有獲勝的把握。”

以上隻是幾個難題的例子,當下漢王逐一問完了三十道問題。他對韓信的回答感到很滿意,承認蕭何、張良和夏侯嬰等沒看錯人。他也感到自己幸運,沒有像項羽一樣放掉這條大魚。

漢王意猶未盡,想要和韓信做一番深談,但自知肚內缺貨,應該藏拙,於是他對蕭何說:

“今天的話就問到這裏為止,丞相,你這位推薦人想問他點什麽嗎?”

蕭何連忙答道:“大王問的問題雖然周詳,但猶不能探知韓信真實才華於百一,大王最好要韓信在拜將的那天發表一通顯示其過人才能的言論,這樣一來,下麵就會服他了。”

過了幾天,齋戒準備完畢,劉邦宣布拜大將,但除了幾位心腹人外,都不知要拜的大將是誰。

“拜——將——儀——式——開——始!請漢王登壇!”

隻見漢王所乘的禦車行駛到壇下,漢王從容下車,徐徐登壇,他全身朝服,站在壇上,朝東、西、南、北四方,恭恭敬敬,拜了四拜,而後又拜天,拜地。拜完以後,司儀官又高聲喊道:“請蕭何丞相登壇!”

蕭何捧著大將紫綬金印,徐徐登壇,幾名要員手捧大將權杖、斧鉞、虎頭兵符盒,也尾隨著登上拜將壇。

蕭何登壇後,在漢王麵前俯首行禮,說道:

“文王設立將壇,拜薑尚為大將,創下八百年帝王基業。今日大王又登台拜將,必能開創萬世君臨天下的偉功!”

然後,漢王點將,他一一叫出麾下每個將官的名字。點名畢,鼓樂齊鳴。司儀官鄭重喊道:“請大將登壇行禮!”

這時壇下那些金盔鐵甲的將官們都翹首佇望,看誰是大將。

隻見威武的儀仗隊護衛著一匹高頭大馬,上麵跨騎著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遠遠地走來。等他進場的時候,大家不免大吃一驚,原來漢王要拜的大將軍是誰都瞧不起的小小軍需官韓信!

韓信下馬,威嚴、沉著而又自信地登上拜將壇。

一時鼓樂齊鳴,震天動地。

韓信身穿銀色戰袍,頭戴銀盜,披著銀色甲胄,挺身玉立,顯得格外威武英俊,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司儀官朗聲喊道:“一授將印。”漢王從蕭何手中接過紫綬金印,親手授予韓信,韓信拱手長揖不拜,雙手接過綬印舉過頭,漢王輕聲說道:

“今後全軍及國家命運全托付將軍,有勞將軍了!”

韓信恭聲回答:

“臣願效犬馬之勞,決不負大王之托!”

然後漢王解下佩劍授給韓信,同時向全軍宣布:“今拜韓信為大將,賦予全權為朕治軍,討伐征戰唯將軍之命是聽,國境以內朕治之,國境以外,韓將軍全權處理。”全軍聽了,高聲應諾。

韓信早已得到了一把舉世無雙的幹將名劍,對漢王所賜的劍並不稀罕,但此刻他還是顯得十分高興。

司儀官又喊道:“二授兵符。”漢王親自將虎頭兵符盒授予韓信,向全軍說道:“今後韓將軍有調動全國兵馬的大權,有不服從調動者,按軍法從事。”全軍聽了,盡皆震動。

司儀官又喊道:“三授斧鉞權杖。”漢王又親自將象征法權的斧鉞權杖授予韓信,告誡全軍將士說:“今後所有軍中事務,都得聽韓將軍的,他的命令,也就是朕的命令,有違令不從者,斬!”全軍聽了,盡皆變色。

韓信也朗聲答道:“臣一定要竭盡全力,誓死報答我王知遇之恩,臣縱使肝腦塗地,也要為我王爭得天下!”

這時,站在台前的各軍主將,都帶頭高呼,數萬士卒隨聲附和:“大王萬歲,大將軍萬歲!”

“我等忠心服從將領!”

又是一陣金鼓齊鳴。一麵“韓”字大旗升了起來。這時韓信心中的確十分激動,他這位在霸王帳下不被重用的無名小卒,在投奔漢王後,雖然經過一段波折,但終於執掌了千軍萬馬,一洗往日的屈辱。

他記得,楚懷王任命宋義為卿子冠軍,並未登台授印,隻是在軍事會議上當眾宣布一下,就算數了。以後封項羽為上將軍,也隻是一紙命令而已。唯有他韓信能享有此種殊榮。想到這裏,韓信確實有點飄飄然,覺得自己將是第二個薑太公。因此,他在拜將台上發表了一通就職演說。他請漢王劉邦坐下,開始采取與漢王一問一答的方式,以吸引全場的注意。劉邦問道:

“蕭相國三番五次地說起將軍雄才大略、經緯萬端,不知將軍對寡人有何指教?”

韓信卻反問道:“當今能和漢王您爭奪天下的是不是隻有項羽一人?”“沒錯!”

“那麽漢王自己覺得在勇桿孔武方麵,能不能比得上項羽呢?”

劉邦想了老半天,終於搖搖頭說:“我不如他。”

韓信馬上躬身下拜向劉邦恭喜:“漢王真有自知之明,我也認為您在這方麵不如項羽。但這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首先,漢王自認為不如項羽,是十分難得的謙虛態度,以這樣的立場出發,不斷努力,就可能由弱變強,奪取最後勝利。而項羽自稱霸王,驕傲自矜,剛愎自用,迷信武力,已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其次,漢王在戰場上不如項羽之年輕剽桿,這一點對現代的帝王來說,並不重要。在遠古時代的確需要帝王本人勇冠三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這是因為遠古時代的戰爭主要靠勇力取勝,而在現在的戰爭中,主要是鬥智,誰的戰略思想優越誰就能贏。要製定出高人一等的戰略決策,單靠帝王一個還不行。在他麾下,應有一個文武搭配得當、足智多謀、團結一致而配合默契的指揮班子。所以,對當今的帝王來說,最要緊的是要能用人。大家知道,我們的漢王就是會用人,而且不拘一格,任何人,不論親疏貴賤,隻要有一方麵的才能,都會得到他的重用。他一貫堅持用人唯賢的路線,用人隻看才能,不顧細行小節,使得我們這兒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韓信接著談到士氣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他說,兩軍對戰,能鼓舞士氣者勝,不能鼓舞士氣者敗。當一支部隊陷於危亡境地時,士氣的飽滿與低落是其存與亡的決定性因素。韓信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這支軍隊中,彌漫著一種恐項症,這對提高士氣極其不利。許多士兵一提到項羽就談虎色變,認為項羽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韓信強調說,今天我們唯有破除這種神話,才能樹立必勝的信心。今天我們也應該看見,項羽也是一隻紙老虎。”

韓信侃侃而談,縱論天下,句句說到劉邦的心坎上。他從劉邦的眼神中,已看出對他的讚賞與信任,於是語鋒一轉,又繼續往下說:

“既然項羽是隻頻頻失誤的紙老虎,如果漢王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將才,還有什麽不能攻克?用天下的城邑去分封功臣,還有誰不臣服於您漢王?用日夜思念東歸的將士揮師東征,還有什麽軍隊不能打垮?”

廣場上靜極了,千萬雙眼睛盯著他。韓信嗓音洪亮,朗朗語聲,飛向將士,句句說到他們心裏的話。心裏思念東歸的愁雲慘霧,一掃幹淨。

“漢王,下定決心殺出去吧!”一名武官隨即喊道。

頓時,千萬將士齊聲呼喊,如晴空霹靂,在拜將台的上空激**。

韓信這一番就職演說,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句句都是豪言壯語,擲地有聲,使得軍心大振。

劉邦在聽到韓信這番談話之後,頓時克服了自卑心理,馬上產生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雄心。漢王當即表態說:“寡人悔不早用將軍,今日聞將軍之言,使寡人茅塞頓開。此後軍中全仗將軍調度,部署諸將,克日東征!”這等於向全軍下達了東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