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秘信件(下)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李望並沒有按照信上說的向對方求助。

因為他意識到,對方不過是在撒謊。

對方既然自稱是李希的同事兼好友,那他就不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李望與李希的關係很僵。

李望原本是個棄嬰,從小在孤兒院長大。

孤兒院這種地方,善心人自然不會少,偽君子卻也存在。不幸的是,李望所在孤兒院的院長,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孤兒院表麵欣欣向榮,活動豐富多彩,孩子臉上全是陽光,院長在當地也有一定的名氣。

但實際上,等到那些熱心的誌願者,累並快樂著離開;等到那些慕名采訪的媒體,心滿意足地回去……白天就變成了黑夜,月光也被烏雲掩蓋。

離成功最近的一次逃跑,也因為李望唯一信賴的夥伴的告發,功虧一簣。

那大概是李望一生中最為黑暗的時期。好在,人腦獨特的運行機製讓他模糊了那段記憶。他隻模模糊糊地記得,有一次他忍無可忍地選擇反抗,結果卻是他渾身是傷,眼前一片黑暗……

等到李望長到十一歲,孤兒院終於被人舉報。一位年輕記者臥底進了孤兒院,搜集到了大量證據。

曝光那日恰逢世界兒童日,社會輿論一片嘩然,隨即是鋪天蓋地的同情和憤怒。

孤兒孤兒,生長在孤兒院的,原本就是無父無母的可憐孩子啊。

最後的問題,卻是這些不幸的孩子應該如何安置。

有人提出,讓社會愛心人士領養這些孩子。

隻是,因為這些孩子經曆特殊,大多留下了暫時或永久的心理創傷,領養條件比一般孤兒院的孩子更為苛刻。不少愛心人士有心無力,或著有力無心,領養活動進展緩慢。

李望自小就長得可愛漂亮,又聰明懂事,身體健康,本該是最容易被領養的。之前若非孤兒院從中作梗,他早就被人領養了。

可惜當時李望已經十一歲,早已過了領養的最佳年齡,身上還透著一股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冷漠,寡言少語,不願再相信別人。明明隻有十一歲,李望身上的冷漠氣息卻重得令人驚異,連兒童心理創傷治療院的頂級專家也覺得棘手無比。這樣的孩子,願意領養的人真的不多。

一年以後,也就是在他十二歲的時候,李望才被李耿飛夫婦領養。雖然接受了良好的心理創傷治療,但那時,他身上那與年齡格格不入的冷漠依然明顯。

隻是,人心總是肉長的。他的領養家庭對他是真的好,尤其是李希。李希是一名刑警,平時工作很忙,但有空總會來看他,而且真的非常溺愛他。他的同學都知道,他有一個英俊帥氣的哥哥,對他很好很好。

李希曾說:“小望,隻要你願意,哥哥願意成為你最忠實的後盾。”

心中的堅冰慢慢融化,形成了涓涓細流。李望漸漸從一個沉默寡言、總是獨自發呆的學渣,變成了依舊沉默寡言、但成績卻不斷上升的勵誌典型。更重要的是,李望最近終於想開,小心翼翼地想要回應哥哥李希。

這次的高中畢業典禮,就是他回應的途徑——出乎絕大多數同學老師的意料,李望毛遂自薦,成為學生代表候選人。最後,他成功得到了這次在典禮上發言的機會。李耿飛夫婦也知道他的想法,提前一周就打電話給李希,說他們夫妻倆因為各種推不開的原因無法出席典禮。這樣,李希就成了唯一可能出席典禮的家長了,就算有事也得想辦法推開。

李望想讓李希親眼見證,他的弟弟是多麽的優秀,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可恨意外偏偏就在此時發生……

隻有旁人才會以為,他們兄弟倆的關係一直很好。

很顯然,寫信者就是這樣一個“旁人”,而且還是根本不了解李希為人的那種。按照李希的為人,即使他真的是含冤而死,也不會希望李望為他出麵。李希一直希望,李望能夠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生活裏永遠洋溢著溫柔的陽光。

即使往好的方麵想,說寫信者是出於好心,為了取信於李望而說了善意的謊言,也不可能。除非對方腦子進水了。

一方麵,李望即使在同齡人中算是比較成熟獨立的,但年紀太輕,連大學都還沒上。而且他為人淡漠,並不適合做“為身為刑警卻含冤而死的李希找出真凶”這種既危險、又高難度的事;

另一方麵,也是最主要的,李耿飛,即李望的養父、李希的親生父親,更適合做這件事。李耿飛雖然早已稱不上年輕力壯,又在這個年紀痛失唯一的親生兒子,但也不至於說是年老體衰、無法做事。而且李耿飛性格沉穩冷靜,也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和錢財,有足夠的能力和渠道去做這件事。

——而寫信者,卻在信中千叮嚀萬囑咐,說為了避免李耿飛夫婦更加悲痛,此事萬萬不可讓他們知道。

寫信者即使稱不上是聰明絕頂,也絕對不至於腦子進水,不然不可能拿到這些機密的資料,並把這封信送到李望手上。如果李望笨一點,幼稚一點,衝動一點,想的淺一點,那李望就會不可避免地,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如果李希之死的確有貓膩,那有嫌疑的人簡直不要太少。畢竟,李希自己就是一名優秀的刑警,愛戴他的人很多,恨他恨得牙癢癢的也不會少。也就是說,寫信者本身就有嫌疑。

而即使對方考慮到李望並非輕信之人,對他有所懷疑,也有足夠的把握讓李望去找他。畢竟隻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要探究一向溺愛自己的哥哥的死亡真相。要不是因為李希曾經說過的話,李望也會忍不住去找寫信者的。

如果李希有在天之靈,李望知道,李希一定不會希望他為此冒險。

所以毫無疑問,寫信者是別有用心,而且絕對來者不善。

雖然李望並不清楚,自己身上有什麽值得對方利用的地方。

——不對,真要說起來,自己身上,的確可能有值得對方覬覦的東西——比如,他未明的身世。

不過這封信讓李望意識到,李希死亡的真相,恐怕要遠比信上說的複雜。李希自己就是一名優秀的刑警,如果其中有什麽黑幕,公安局的人不可能不立案,更不可能行事如此輕率,一下子就將它判定為意外事故。這讓李希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公安局內部出現了什麽敗類。

但這封信明顯就是將矛頭指向公安局。按照寫信人的說法,公安局不是殺害李希的幕後黑手,就是幕後黑手的幫凶。可因為寫信者本身就別有用心,李望更願意相信,公安局內部並沒有什麽敗類。如果有,那就是這個寫信者。

畢竟,李希自己就是警察,一名優秀的警察。因為李希,李望願意相信公安局。何況,李耿飛夫婦身為李希的親生父母,也對李望有所隱瞞。

隻是,信封裏的證據不假。也就是說,不管是出於什麽原因,公安局都難辭其咎。除非……李希出於某種原因,對他有所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