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相同之處

1956年,當時因為台灣方麵敗亡前夕卷走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導致我國國力貧窮,在郭先生和吳先生的大力主導下,當時的著名學者夏先生帶隊,由文保部門對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進行了挖掘,後來在打開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一些東西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複製,絕對稱得上是絕世珍寶。

明朝距今幾百年時間,即便現在的中國,也無法對那龍袍和鳳袍進行複製。

可想而知,那時候明朝的手工藝織造方式已經達到了何等地步。甚至於,明朝皇陵的修建方式,在今天看來依舊很不可思議,在工程學上都值得借鑒學習。

孟凱他自己,對考古學就非常熱衷,隻是後來學習了生物學。

實際上,在千年前的唐朝時期,中國修建陵墓的技巧就已經登峰造極,達到了一個高峰。唐代開山為陵,地宮修繕的極盡奢華,很多人認為唐朝的陵墓是代表了當時唐朝的工匠技藝高超,也的確是如此,因為在唐朝修建皇陵時,吸收了許多西方的技巧。

在那個時期,大唐廣有四海,陸地上和波斯、大秦、高麗等國接壤,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和建築工程師,都集中在唐朝。

再看兩千年前,漢朝的帝王陵寢,也是窮極奢華,在那個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代,華夏民族的先民都能創造燦爛的文明和文化,所以根本不需要去懷疑古人的智慧。

“孟凱大哥,那這個東西是從波斯傳來的麽?”艾麗婭問。

“應該是,也許是從這邊傳播過去的,辟邪在春秋時代是在墳墓裏辟邪用的,那這麽說起來的話,這裏也許真的是一座公共墓地,而且年代相當久遠了,最少也有一兩千年啊……”孟凱唏噓著感歎。

“有這麽久?我怎麽不太相信呢。”朱遙嘀咕。

伸手摸了摸牆壁上的辟邪圖案,這個圖案不知道是用什麽顏料繪製的,黑色的,沒有褪色,但邊線有點模糊,和傳統的辟邪形象是有出入的。

如果這真的是辟邪的原型,也就是西方世界神話中的格裏芬,那它是如何傳播到東西方世界,又同時在東西方世界具有共性的呢?

這或許是一個沒法解釋的問題。

在兩千多年前,西方的羅馬帝國強大時,波斯帝國也很強盛,所以他們的文化會向著周遭傳播,就像是漢朝強大時,伏懾四方,唐代整個東亞和世界都知道唐,也有一定的可能性,辟邪這類形象是春秋那時傳到中原去的。

華夏文明追溯遠古時期,曾經有五千年曆史,可是在五千年之前呢?那時候的人類是大遷徙時代,肯定會有東西方的交流的,即便這種交流並不頻繁。

現如今人類曆史上能夠追溯到最早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有接近八千年曆史,他們留下來的埃及金字塔至今無法解釋是如何修建的,如果沒有高度的文明程度和工程學建築學知識,在幾千年前修建那種金字塔簡直癡心妄想,這說明古代埃及的文化已經進化到很高的程度。

而那必然是群策群力,集合了許多優秀學者才成功的,所以,那也不一定就是古埃及的工程師自己建造,也許就是吸收了廣泛的建築技巧後才成功的。

那麽當時修建金字塔的工匠,肯定會在四處遊覽,學習建築技藝,那是在數千年前……

很可惜的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和各種成果,大部分都埋在了地下,這也是為什麽,現在中國古墓出土的很多東西,都不明白出處和來源的原因。

中國古人的世界觀中,人死之後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裏生前享受的一切死後也會享受,所以華夏很多寶物都埋在地下,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藝的斷代。

而辟邪等這些神獸形象是如何從西方傳入中原的,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泯滅在了古墓裏。

用手電筒照射著,將山洞內部看了看,裏麵很深,穿過狹窄的洞口走進去可以看到許多石頭,還有一些火堆的痕跡。

一切都很靜謐,仿佛千百年來一直如此,除了上麵那層淺淺的灰,沒有任何足跡。

“沒有什麽文物,不過這些壁畫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那辟邪的壁畫一直蔓延到了山洞內部,這山洞內部僅存的空間裏有一個火堆,還有一些散亂的石塊兒,壁畫上繪製最多的就是各色怪獸。

有一些在孟凱看來,和《山海經》中的形象相當接近。

建國之後,曾經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其實是舶來品。

也就是說,《山海經》其實是從海外,甚至是域外流傳到中原地區的,並非是中原地區華夏文明創作,這本書成書的年代,是在先秦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的末期,和辟邪出現的年代相當接近。

那時候的人,是如何將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和神話怪獸創作出來的?

這一切在現今看來還是個謎。

但孟凱認為,也許那實際上就是作者親眼見過,或者親自去過。

華夏古代的幾個文明,夏商周,其實都和西方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尤其是昆侖山,在大洪水時期時,夏朝的神話就出現了。

之後的商朝,和海洋有很多聯係,用貝殼作為貨幣,這說明他們已經出現了商業和集市,再到周朝時,周穆王就曾經在西方遊曆,並且結識了西王母,而縱觀兩千多年前的華夏,出現了許多至今看來不可思議的文明造物。

比如說轉射機,在《墨子》中,這是一種自動化的機栝,能夠同時發射十多隻利箭,相當於兩千多年前的機關槍。

別的數不勝數。

如果用現代人的思維來揣測古人的智慧,實際上本就不在一個對等狀態。

放在現在看來,古代的人,尤其是古代的中國,實際上在科技上是領先全世界的,他們兼收並蓄,用於吸收先進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就像是人類並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吃了螃蟹,在先秦時期,華夏文明有很多至今無法解釋的發明創造,華夏鎮國之寶之一的“石鼓”,上麵的文字是金文和隸書之間的一種文字,被稱為是華夏第一書,學者們認為那石鼓是記載的某次周王室春遊的文字,但是有一些外國專家認為這種文字和古巴比倫王國以及古埃及王國的文字有相似之處。

幾個相隔上萬公裏,彼此不接壤的國度,為何會有很接近的文字呢?

這是否說明在那個時代,他們直接或者間接有過接觸?隻是時間久遠,被後世的人遺忘了而已,又或者,那時候東西方的交流是很頻繁的,甚至於,一脈相承……

因為,無論是四大古文明的哪一個文明,在他們的某個特定階段,幾乎是同時出現了神秘的“巨鳥”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