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飛船搞丟了
一個多月過去了。
顧星河和馬飛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全國的屏幕上。
他們在商場的巨幅電子廣告牌上打球。
他們在學校報告廳的投影畫麵上執行航天任務。
他們在各家各戶的電視機裏吃飯、娛樂。
時間流逝。
全國的屏幕裏傳出同一個聲音:“……剛剛得到的消息,漫長的五十七天之後,曙光十六號已經順利完成航天任務。三天之後,航天員顧星河和馬飛即將勝利返航……”
九月十二日淩晨三點四十五分。
咖啡機前,一臉倦容的總指揮潘萬裏活動僵硬的身體,重新振作,神采奕奕地走回來。站在總指揮身邊的一個工作人員抬起頭來,無意中看到屏幕上閃爍的一組數據。
他站了起來,臉色驟變,張了張嘴嘶啞地喊出來:
“總指揮!”
潘萬裏連忙走了過來,工作人員迅速圍聚在他的身後。
震驚和焦慮浮現在所有人的臉上。
第二天清晨。
航天總局大門口被各路媒體堵了個水泄不通。
記者們你推我搡,話筒挨著話筒,電線纏著電線,卻誰都不說話,眼睛都緊盯著路口。
忽聽有人喊了一聲:“潘總指揮來了!”
人群轟的一聲全圍了上去,驟然掀起了聲浪。
“總指揮,能否接受一個簡單的采訪?距離曙光十六號返航還有最後兩天,飛船失去聯係是真的嗎?”
潘萬裏係緊風衣的紐扣,並不答話,臉色陰沉著快步走進了航天總局大樓。大樓的會議室裏,還有一場更嚴峻的考驗在等著他。
總局的會議室有一種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裝修風格。四白落地的牆麵,簡單的石膏板吊頂,赭紅羊毛地毯。窄窄的玻璃窗上掛著米色的織錦窗簾,窗台下麵是用來包裹暖氣片的木頭箱子,熱脹冷縮給樺木箱子表麵留下了斑駁的紋路。
秋天裏,這種缺乏采光的樸素裝修越發顯得室內暗淡寒冷。
整間屋子裏隻有一件東西傲然而立、光彩奪目,那便是大門正對的牆上高懸著的衛星模型——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實物模型。
現在,潘萬裏就站在“東方紅一號”底下,艱難地陳述著:
“飛船變軌之後,天基測控通信係統突然失靈……具體失聯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我們會用全球定位係統繼續追蹤,海上測控部六條測量船也在同時工作。當然,這種極端情況我們也有應急方案——正常情況下,飛船會啟動自主返回係統的。”
會議桌的另一端坐著一位老者,顯然是位首長。
首長的頭發全白了,眉毛卻依然濃黑,根根豎立,異常威嚴。隔著一條長桌,潘萬裏都能注意到這兩根濃黑的眉毛中間打上了一個結。
“你是說,被你們搞丟了的飛船會自己跑回來?那還等什麽?開慶功會吧?”
潘萬裏低下頭,沉默。會議室陷入死寂。
首長推開轉椅,打開身後的電視機。
畫麵還未出現,已經傳出高亢的《東方紅》的旋律。緊接著,黑白的曆史紀錄片畫麵上浮現出一張張熱烈跳動呼喊的狂喜麵龐。
“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日,全世界第一次聽到從太空裏傳回來的中國人的聲音。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我就在現場。那年,我十九歲。”
首長悠悠地說。
所有參會人員都坐直身子,互相交換眼神。
潘萬裏抬起了頭。
“五十多年了。‘東方紅一號’現在還在太空軌道裏運行。它的設計要求是什麽?”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
執行了無數次任務,指揮了更多次的任務,潘萬裏對這十二字的設計要求簡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這一刻,吐出這十二個字,他卻感到連張開嘴發音都非常困難。
首長沒再講話,起身走了,其他人也匆匆跟了出去。會議室裏隻留下潘萬裏一個人。
已經是傍晚,屋內的光線越發暗淡了。電視裏的音樂還在熱烈地響著,與環境產生奇異的對比。他咬著牙關,握緊拳頭,如一尊鋼鐵雕塑,死死地凝視著電視裏的“東方紅一號”衛星。
潘萬裏不知道的是,那座占據他所有心思的飛船裏,此時的氣氛倒相當平靜。
太空艙裏,馬飛在翻閱手冊。
顧星河飄了過來:“飛船的自主返回係統也出了故障。”
他頓了頓:“地球,我們回不去了。”
馬飛看了一眼通信係統指示燈,又看了看顧星河。
兩個人漂浮在艙裏,半天,誰也不說話。
顧星河打破了沉默:本來還跟閨女吹牛說摘個星星回去的,以後她媽隻能隨便往天上指一個星星說,那就是你爸爸的化身了。
一個軍人最好的結局,無非是在最後一次戰役裏,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在宇宙中漂浮十億年,是航天員最好的歸宿了吧。
“說實話,這場景我在腦子裏預演過無數次——唯一的遺憾,旁邊躺著的怎麽是你?咱們倆這算什麽,合葬?”
一抹淡淡的微笑浮現在馬飛的嘴角。
“往好處想呢,我們是不如地球上那幫土豪們活得豪華,但好歹比他們死得奢侈呀。這大棺材,不值幾十億美金?”
二人相視而笑,笑著笑著,笑意消失了,逐漸嚴肅起來。
“從來沒聽你說過,為什麽要幹航天員?”
“我和您不一樣。您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傳奇,命中注定就得幹這個。”馬飛忽然轉頭看了看窗外的地球,“我呢,天生是世界上最蠢的孩子。比最蠢恐怕還要再蠢一點。我能有今天,都是因為我的家人。”
“你的家人?出征儀式上缺席那位?”
馬飛點點頭:“若不是他,我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更不可能成為航天員,出現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