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
馮勝眉頭一皺,問道:“你這兩天怎麽了?魂不守舍的。”
“有嗎?”
藍玉尷尬一笑,掩飾自己的緊張。
“現在已經到了陛下交代的期限,我等還未尋到燕王殿下。”
馮勝一臉愁容,歎道:“你說我等是否需要向朝廷遞交奏折說明情況?”
“不行!”
藍玉當即拒絕道。
現在他的人進入叢林裏沒有半點消息,如若向朝廷遞交奏折,萬一朱元璋增兵過來怎麽辦?
在沒有手下歸來前。
藍玉可不想讓朝廷知道的太多。
“兄弟,你是不是有事情瞞著我?”
馮勝征戰多年,見藍玉魂不守舍,似乎猜到了什麽。
“我能有什麽事情。”
藍玉故作輕鬆,說道:“我是擔心燕王殿下,也不知道他在叢林裏是否安然無恙。”
“是嗎?”
馮勝見他不肯說,臉上露出玩味的表情,沒有再繼續追問。
.........
另一邊。
何秋一行人進入村莊。
在村民的帶領下,他們暫住在村長家裏。
和村長一番攀談,何秋他們了解到,村莊名為解家莊,位於北直隸東邊。
北直隸隸屬順天府管轄。
得知這一消息,朱棣顯得十分開心。
畢竟,再往北,就到他的封地順天府了。
“幾位公子,你們真的是從那死亡森林裏走出來的?”
村長麵帶驚訝詢問道。
“老人家,千真萬確,我們真的是從裏麵走出來的。”
鄭和解釋道。
“哎呀,幾位真是神人呐,那死亡森林,隻要進去的人,沒有一個活著出來的。”
村長驚歎道。
就在村長和大家攀談之際。
一個少年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爺爺,隔壁家二狗子搶我的書。”
少年臉上弄得髒兮兮的,撇著嘴,氣呼呼道。
“縉兒,過來。”
村長示意少年走到自己身邊,然後向何秋一行人介紹道:“幾位,這是我的孫兒解縉,調皮著呢,大家莫見怪。”
解縉?
何秋一愣,驚訝道:“你孫兒叫解縉?”
“當然,這裏是解家莊,我姓解,我孫兒自然姓解。”
解村長被何秋的表情嚇到,本能的把自己孫兒解縉護在身後。
“先生,怎麽了?”
察覺到何秋臉色有異,朱棣一臉關切詢問道。
“沒什麽。”
何秋擺了擺手,走到少年解縉跟前:“你真的叫解縉?”
“嗯。”
少年解縉木訥的點了點頭。
坐在一旁的朱棣心中好奇,為何何秋會對一個少年如此上心。
“你剛才說隔壁家的孩子搶了你的書,你很愛讀書嗎?”
何秋問道。
“當然了,我可是十裏八鄉有名的神童。”
少年解縉撅嘴說道。
“哦?那我考考你,三字經會背嗎?”
“當然會,人之初,性本善.......”
聽著解縉熟練的背著三字經,何秋臉上的表情越發驚喜起來。
眼前這個少年,恐怕就是大明朝未來的狀元,亦是編撰永樂大典的核心人物。
老和尚道衍撚指推算,老神哉哉說道:“此子天資聰慧,未來必能高中狀元,何施主,你認為老衲說的對嗎?”
“什麽?我孫兒未來會中狀元?”
聽到老和尚的話,解村長一臉激動,狀元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光宗耀祖。
“出家人不打逛語。”
老和尚道衍雙手合十,嘴裏低聲又默念起經文來。
得知這一消息,解村長更加開心了,當晚,熱情招待了何秋一行人。
第二天。
休整了一晚,何秋一行人一大早就離開了解家莊,踏上了北上的行程。
“何施主,老衲有一個問題,不知當講不當講。”
路上,老和尚道衍走到何秋身邊,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說吧。”
“為何昨日你對一個少年如此上心?難道你也有推演之法?”
老和尚道衍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推演談不上。”
何秋淡然一笑,他總不能跟道衍明說,自己來自未來知曉一切吧。
見此情景,老和尚道衍更加好奇了,見大家都在趕路,他湊到何秋身邊,低聲道:“何施主,老衲還有一事相求,請你務必答應。”
何秋見老和尚神秘兮兮的樣子,沒好氣道:“你說就是了,幹嘛這麽神神秘秘的。”
“你我各自推演,以昨日那少年為名,推演他日後的仕途如何?”
“你是說解縉?”何秋道。
“沒錯。”老和尚鄭重的點了點頭。
“他有什麽好推算的,四十七歲就死了。”何秋隨口說道。
“何施主,您是神仙嗎?不用掐指推算?”
何秋的回答,讓老和尚徹底傻眼,他昨天花費好大的功夫推算解縉未來的命數,才得知解縉死於四十七歲。
何秋居然這麽輕鬆就說對了。
“神人,神人,怪不得我參透不了他的命數。”
看著何秋的背影,老和尚道衍搖了搖頭。
本以為自己推算之法已經算是驢火純青之境,沒想到山外有山,這座山,無疑就是何秋。
兩人的談話終止。
一行人又陷入了沉默。
畢竟,隻有到了順天,大家的性命才算是有了保障。
“和尚,你剛才和先生談什麽呢?”
朱棣好奇湊到老和尚身邊,低聲盤問道。
“殿下,老衲自以為能算天下命數,但剛才,老衲和何施主一番交談,才明白,老衲不過是井底之蛙。”
“何出此言?”
朱棣見老和尚搖頭歎息,更加好奇了。
“殿下,何施主不僅有著通天之才,居然還懂推演命數,這樣超群絕倫的人才,殿下您可要好好把握了。”
老和尚道衍雙手合十,說完,不願意再透露更多消息。
三天後。
順天府城門口。
何秋一行人終於抵達目的地。
順天府,原來是元大都,元庭的都城。
自從朱元璋帶著部下從南打到北,把元庭徹底驅除到北邊塞外,這裏成了大明的邊域。
“先生,請。”
到了自己的藩屬之地,朱棣朝著何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